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胃癌中抑癌基因PTEN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了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其与抑癌功能相关的主要结构特点,胃癌中PTEN的基因改变和蛋白异常表达情况及胃癌中PTEN基因的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其与抑癌功能相关的主要结构特点,胃癌中PTFN的基因改变和蛋白异常表达情况及胃癌中PTEN基因的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肝细胞癌p53基因突变谱.方法住院肝细胞癌患者20例,皆经病理证实,长期在重庆地区居住,其中早期小肝癌4例,中期6例,晚期10例.采用PCR-SSCP,PCR直接测序技术分析p53基因5,6,7和8外显子突变.结果p53基因总的突变率为40%.其中外显子5和6各占10%,外显子7占20%,未发现外显子8的突变;测序证实外显子7为第249位密码子G→T的颠换突变.突变病例多为晚期肿瘤.结论重庆地区肝细胞癌存在明显的p53基因突变,反映了该地区肝癌与黄曲霉毒素和HBV或HCV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5.
P16基因(MTS1)是一种多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体第9染色体短臂上,由3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编码的P16基因可抑制依赖细胞周期素激酶4(CDK4),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直接抑制细胞增殖周期的细胞固有蛋白。为探讨P16基因突变与食管癌及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技术(PCR-SSCP)测定了43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P16基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3例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1~67岁,平均56岁。肿瘤位于胸上段6例,胸中段21例,胸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Mxil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2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和2种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K562)Mxil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Mxil基因的表达,在11.5%(3/26)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和KG1细胞株中发现四处错义突变,发生突变的3例患者均于确诊后5个月内死亡。结论:首次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发现Mxil基因突变,提示Mxil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8.
胃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和启动子甲基化与基因不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胃癌hMLH1突变和甲基化异常与微卫星不稳 (MSI)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维DNA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LH1突变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MLH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DNA不稳。结果 6 8例胃癌中检出hMLH1基因突变 3例 ,突变率为 4 .4 %。hMLH1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正常胃黏膜未见hMLH1高甲基化。 6 8例胃癌中检出hMLH1高甲基化 11例 ,占 16 .2 % ,均为去甲基化和高甲基化并存。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 H ,≥ 2个位点 ) 8例、低频率MSI(MSI L ,仅为 1个位点 ) 9例和MSI阴性 (MSS) 5 1例三组 ,结果 3例hMLH1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I H组 ,而MSI L和MSS组未见有突变者。MSI H组hMLH1高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SI L和MSS组 (P <0 .0 1~ 0 .0 0 1)。结论 hMLH1突变和高甲基化可能参与了MSI病理途径。 相似文献
9.
《胃肠病学》2016,(1)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但其在胃癌癌前疾病中的作用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86名正常对照者、46例萎缩性胃炎、46例胃溃疡、31例胃息肉、52例胃癌患者,检测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血清Hcy水平显著增高(P0.05);胃溃疡组、胃息肉组和胃癌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显著降低(P0.05)。胃癌组血清Hcy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叶酸和维生素B12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萎缩性胃炎、胃癌的Hcy水平增高,胃溃疡、胃息肉和胃癌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降低。高Hcy水平参与了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对高Hcy、低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者进行干预可能是防治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种方法检测胃癌演变过程中ras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解胃癌演变过程中相关基因ras的变化,应用聚合酶链反应(R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法(RFLP),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法,PCR-DNA测序的方法对中国人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ras基因家族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H-ras12位点的突变率在肠化、不典型增生、进展期胃癌分别为16.7%(6/36),31.2%(15/48),34.7%(25/72)。在正常对照组、浅表性胃炎组均未发现H 相似文献
11.
胃癌、癌旁组织中抑癌基因和凋亡调节基因表达及其内在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胃癌、癌旁组织中抑癌基因p53、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内在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病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术中取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各2块,石蜡包埋,切片分别作HE染色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53、p16、bcl-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p53、p16和bcl-2表达与胃癌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关系(P〉0.05),但bcl-2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病程阶段前S(pre-S)基因缺失的临床流行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测序1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CHB组)、111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患者(LC组)、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患者(ACLF组)和136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HCC组)的HBV pre-S基因(nt 2848-154).分析比较不同组pre-S基因缺失发生率、缺失热点区域和缺失片段长度. 结果 LC组和HCC组HBV pre-S基因缺失率显著高于CHB组(26.1%vs. 15.8%,P=0.040;34.6%vs. 15.8%,P<0.001);LC组pre-S1基因单独缺失率显著高于CHB组(17.1%vs. 4.8%,P=0.001);HCC组pre-S2基因单独缺失率显著高于CHB组(19.1%vs. 4.8%,P<0.001). 不同病程阶段患者发生缺失的热点区域也不相同,CHB组发生缺失的热点区域为nt 3031-3215(30.4%)和nt 24-57(30.4%);LC组为nt 2849-2866(55.2%)和nt 5-55(31.0%);ACLF组为nt 2849-2866(28.6%)和nt 1-54(25.7%);HCC组为nt 5-55(57.4%)和nt 2849-2866(12.8%).不同病程阶段患者发生pre-S基因缺失的片段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中,随着疾病进展HBV pre-S基因缺失率呈上升趋势,其中pre-S1基因缺失突变在LC患者中显著增高,pre-S2基因缺失突变在HCC患者中显著增高.pre-S基因缺失可能参与驱动HBV慢性感染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Mxi1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2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和2种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K562)Mxi1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Mxi1基因的表达,在11.5%(3/26)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和KG1细胞株中发现四处错义突变,发生突变的3例患者均于确诊后5个月内死亡.结论首次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发现Mxi1基因突变,提示Mxi1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此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通过直接将调控胃癌的相关基因转染到动物胚胎中,或者基于基因同源重组原理的基因打靶技术,进行基因敲除而建立起来的胃癌及癌前疾病的基因模型,以及不同基因位点的基因模型的表型及病变发生率,发生时间等,它们在胃癌病变机理前瞻性研究及进行抗癌药的药理研究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此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通过直接将调控胃癌的相关基因转染到动物胚胎中,或者基于基因同源重组原理的基因打靶技术,进行基因敲除而建立起来的胃癌及癌前疾病的基因模型,以及不同基因位点的基因模型的表型及病变发生率,发生时间等,它们在胃癌病变机理前瞻性研究及进行抗癌药的药理研究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ING1(inhibitorofgrowth)基因是一个新的候选抑癌基因[1] 。该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生长 ,且极可能使细胞停滞在G1期或诱导不同细胞系细胞发生凋亡[1,2 ] 。ING1的这些作用大部分依赖抑癌基因p5 3的激活 ,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3] 。表明ING1基因是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成分之一 ,与p5 3协同在细胞增殖中起负性调节作用。我们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PT PCR)检测ING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初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胃癌及癌旁组织取材自我院内镜中心 ,经病理证实。所取组织立即置… 相似文献
17.
18.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ret基因重排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ret基因重排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27例PTC,另有其他组织类型甲状腺癌1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33例及病变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对照)甲状腺组织标本。首先以多重PCR筛查重排突变基因(ret/PTC)的存在,再以鉴定PCR(ID PCR)确定ret重排突变类型(ret/PTC1, 2, 3),最后通过自动测序证实。结果 (1)有15例标本显示ret/PTC阳性,其中11例为ret/PTC1; 3例为ret/PTC3; 1例为ret/PTC2。ID PCR产物通过直接基因测序得到证实。( 2 )所有15例ret/PTC阳性的组织标本均为PTC,发生率为55. 6% (15 /27)。(3)ret/PTC阳性及阴性的两组PTC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颈部淋巴结累及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甲状腺外软组织侵犯率在ret/PTC阳性的患者低于阴性患者(33. 3% vs66. 7%,P<0. 05)。唯一1例有远处肺转移的患者为ret/PTC阴性。结论 ret重排突变特异性发生于PTC中,可能与PTC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人胃癌癌前变化的胃癌发病率,确定老年人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 方法 完成随访的287例对象入选时平均年龄(79.44±11.69)岁,其中男204例,女83例.在1980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胃镜病理诊断为胃癌癌前变化,每隔1~3年随访胃镜及活检.对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 结果 入选对象胃镜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177例,肠化生75例(其中Ⅰ型36例,Ⅱ型20例,Ⅲ型1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5例.随访共发现胃癌21例,胃癌发生率为7.32%,年平均发生率0.75%.其中继发于萎缩性胃炎4例,胃癌发生率为2.26%,年平均发生率0.23%;Ⅰ型肠化生1例,胃癌发生率为2.78%,年平均发生率0.29%;Ⅱ型肠化生1例,胃癌发生率为5.00%,年平均发生率0.51%;Ⅲ型肠化生6例,胃癌发生率为31.58%,年平均发生率3.2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9例,胃癌发生率为25.71%,年平均发生率2.65%.有吸烟史、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Ⅲ型肠化生分别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人胃癌癌前变化的胃癌年平均发生率为0.75%,吸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Ⅲ型肠化生是老年人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老年人胃癌癌前变化的胃镜监测. 相似文献
20.
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个多步骤、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 ,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该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与细胞支架蛋白 tensin同源在 1 0号染色体有缺失的磷酸酯酶 ( PTEN)是人类新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 ,能通过脱磷酸化作用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从而调节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粘附、转移。近年研究发现 ,PTEN基因突变、缺失及蛋白表达异常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但有关 PTEN基因与胃癌的关系研究尚少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 5 7例胃癌及邻近正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