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6例气道异物患儿行MSCT扫描,CT扫描参数为100kV,40~80mA,层厚5mm,间距5mm,螺距0.396,扫描后进行层厚0.625mm,间隔0.625mm重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并与支气管内窥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获得满意的后处理图像,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7.9%,异物定位与支气管镜检相符97.9%。其中MPR(包括CPR)及MinIP在显示异物本身和局限性气管、支气管阻塞最好。结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但不能用单一的后处理技术,应该将轴位和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本病的直接征象是显示异物本身,而局限性支气管阻塞需结合其他征象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支气管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支气管桥患儿的计算机X线摄影(DR)、MSCT扫描图像资料,MSCT肺部常规扫描后,在16层MSCT机上进行1.25mm层厚、1.25mm层间隔重组,获得最小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支气管内镜(VB)图像,记录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伴发异常.结果:18例病变经CT三维重建处理后全部清晰显示,15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8例伴有左肺动脉吊带;8例伴有左主支气管起始部狭窄,5例左、右支气管均有狭窄,1例伴有气管下段及右侧支气管起始部狭窄,仅1例未见明显气道狭窄.结论:MSCT对于支气管桥的诊断、气道及周围组织的显示有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儿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小儿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的分类及意义,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患儿的计算机X线摄影(CR)、MSCT扫描影像资料,MSCT肺部常规10mm层厚扫描,在16层MSCT机进行1.25mm层厚、1.25mm层间隔重组,获得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技术(SSD)、仿真支气管内镜(VB)图像,记录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伴发异常。结果:43例病变经CT后处理技术全部清晰显示,CT横断面扫描显示37例,CR仅显示1例;43例中38例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变,40例为右侧气管性支气管,3例为双侧气管性支气管,共有9例伴随气道狭窄,2例气管插管过深引起右肺上叶节段性肺不张。结论:MSCT对于诊断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显示气道及其周围伴随组织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64-slices 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气道狭窄)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1例术前和29例术后的先心病伴气道狭窄的患者行MSCT对比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和容积再现(VR)以显示气道狭窄情况,并与经手术证实的37例共52个狭窄节段行对比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以比较各种后处理技术对狭窄程度的测量与术中测量的差异性。结果MSCT各种重组技术均能较好地显示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MPR/CPR测量狭窄长度与术中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PR/CPR和VR测量狭窄程度与术中测量无明显差异性(Z=-0.068,P=0.946和Z=-0.591,P=0.555);MinIP与术中测量有显著差异性,常过估狭窄程度(Z=-2.177,P=0.030)。结论MSCT扫描及其三维重组技术相互结合能准确评估先心病伴气道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术前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明确气道情况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气管三维重组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14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气管病变行准直1mm,螺距1.75,球管旋转0.5s/r的螺旋高分辨力扫描,高滤过算法重建,间隔0.6mm。中小气管病变加做视野为20cm的靶扫描,准直0.5mm,重建间隔0.1~0.3mm。在工作站上用种子技术行支气管表面遮盖显示(SSD)重组。结果:气管病变9例,表现为气管局限性、不规则缺损或偏心性狭窄。中央支气管病变64例,其中肺癌58例,表现为多种类型的支气管中断,或不同程度、形态的支气管狭窄;内膜结核3例、慢性炎症2例、纤维上皮性息肉1例。周围支气管病变70例,其中肺癌44例,表现为支气管到达肿块边缘截断、进入肿块后锥状中断或支气管在肿块内轻度扩张;支气管扩张10例,表现为多支支气管分支呈杵状扩张;炎性假瘤5例,见支气管在肿块内呈正常形态或断续开放状;结核球4例,见支气管在肿块边缘截断;良性肿瘤7例,见紧邻肿块的支气管呈偏侧光滑弧形狭窄或闭塞。弥漫性淀粉样变2例,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多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采用0.5~1.0mm准直的高分辨力MSCT扫描后行SSD重组能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支气管的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提高细微病变的发现率,加深对病变的全面和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6.
金属支架治疗大气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成形术缓解大气道狭窄的方法、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气管狭窄患者 32例 ,其中气管切开或插管后局部组织过度增生 7例 ,转移性肿瘤压迫气管 12例 ,多发性软骨炎引起气管塌陷 1例 ,肺癌 12例 ;单纯气管狭窄 2 8例 ,主支气管狭窄 1例 ,气管支气管同时有狭窄者 3例。术前均经CT检查及气管体层片证实气管、支气管狭窄。 13例术前用的卡因喷喉麻醉 ,19例在全身麻醉下置入支架。结果  32例共放置 37枚气管支架 ,均一次置入成功 ,无操作失败 ,通气全部得到改善 ,手术成功率 10 0 %。 2例气管狭窄经置入支架后复发狭窄再次置入支架。 33枚置于气管 ,4枚置于主支气管。 1例狭窄严重仅容 4F导管通过 ,用球囊导管扩张至 12mm后置入支架 ;其余均直接置入支架。术后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无需吸氧 ,无明显胸痛、咯血等并发症。 1周后X线复查无支架移位 ,可见支架进一步扩张。 1例甲状腺癌支架置入术后 2周复发呼吸困难 ,CT扫描示支架内有新生物 ,经支架内放射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气管内支架成形术方法简单、安全 ,缓解呼吸困难疗效迅速、确实 ,适合良恶性气道狭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7.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儿行MSCT对比增强扫描及MPR、CPR、MinIP和VR重组以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情况,并与经手术证实的32例共43个狭窄节段行对比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比较各种后处理技术对狭窄程度测量与术中测量的差异性.结果 术中测量狭窄累及范围长短不一,其中气管狭窄段4~39 mm;主支气管狭窄段4~33 mm;叶支气管狭窄段3~12 mm.MSCT测量与手术测量相差最大为4 mm(3个节段),其余测量相差均<3 mm.术中测量狭窄程度,轻度6个节段,中度16个节段,重度21个节段.MPR或CPR测量狭窄(轻度5个节段、中度17个节段、重度21个节段);MinIP测量狭窄(轻度2个节段、中度9个节段、重度32个节段);VR测量狭窄(轻度4个节段、中度11个节段、重度28个节段).MPR或CPR和VR测量狭窄程度与术中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5和-1.479,P均>0.05);MinIP与术中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过估狭窄程度(Z=-2.484,P=0.013).结论 MSCT扫描及其三维重组技术相互结合能准确评估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MDCT)影像资料,探讨MD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自2006年5至2007年8月共41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DCT资料,常规横断面为6mm层厚,回顾性重建为1mm层厚、1mm层间隔,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P/CPR)、最大/小密度投影(MIP,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MD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的正常和异常,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三维重建对狭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确定显示很好。结论:MDCT结合多种后处理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气管支气管内结核的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18例经纤支镜及手术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预处理后传至工作站,分别行MPR(CPR)、MIP、VR、SSD及CTVE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SCT轴位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均明确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管腔表面不光滑和腔内结节状突起,管腔扭曲变形;管壁增厚,密度增高,僵直和钙化。轴位图像还可显示肺内伴随表现。结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有一系列的表现征象,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对病变的定位,受累范围的测量等有很大帮助,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介入治疗前的定位和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10.
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疗效与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和主支气管狭窄患者13例。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以了解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和范围。狭窄段位于气管10例、右侧主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2例。在透视下将多功能导管配合超滑导丝经过声门进入气管,随后更换金属加强导丝并随导管越过狭窄段,将导丝留置于狭窄段远端,撤除导管,将装有支架的置入器沿导丝送至狭窄段,释放支架。结果全部支架均成功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6.2个月,1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随访5年仍无再狭窄。结论气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0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3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均做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分析其CT表现并与FOB所见对照。19例经组织学证实,4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两肺上叶及中叶舌叶支气管为结核好发部位。(2)受累支气管病变范围较长,74%多支受累。(3)主要CT表现为气管支气管不规则或规则狭窄及梗阻,有时显示管壁增厚及管腔内结节。(4)78%病例伴肺内结核。(5)大多数由支气管结核引起的肺叶、肺段不张或(和)实变,近肺门层面无肿块及局部外凸。(6)可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本组资料CT征象典型,可明确诊断者占43%;CT表现不典型,但提示疑诊者占30%;22%CT表现无特征,不能正确诊断。结论:CT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方法。对CT表现不典型及无特征的病例,结合FOB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表现特点,并找出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例中央型SCLC、60例NSCLC,5例肺结核,2例结节病,3例纵隔淋巴病的胸部平片及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胸部平片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57例中央型SCLC,CT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淋巴结肿大,而肺不张相对少见。NSCLC60例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支气管阻塞性改变相对多见。5例肺结核表现为肺内结节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同侧和/或对侧肺内结核病灶。2例结节病,表现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3例纵隔淋巴病表现为中前纵隔的弥漫性软组织肿块。结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阻塞改变少见,随访1~2个月,肿块体积增大1倍以上,是中央型SCLC的CT诊断要点,据此特征诊断正确率达80%。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方法可与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 MSCT 表现。方法:搜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的影像资料,对病变气管支气管壁厚度、密度、管腔形态及病变范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型4例,受累气管支气管壁环形增厚,呈连续性分布,管壁厚度3~6mm,其中气管至3级支气管2例,气管至4级支气管2例。2例气道壁呈片状及环状钙化,以支气管明显,2例为局灶性小钙化。局限型1例,表现为右侧中间段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气道壁未见明显钙化,患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蛋壳样钙化。气道内膜凹凸不平4例,1例尚光滑。5例管腔均出现不同程度狭窄,1例2级支气管闭塞伴肺不张,1例气管至2级支气管狭窄,3~5级支气管管腔相对扩大,继发感染。结论: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 MSCT 主要表现为气道壁结节样增厚,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伴或不伴有钙化,气管壁后部可以受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部分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肿瘤患者行盆腔多层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轴扫资料,与活检病理所见对照分析。结果:与轴扫资料对比,采用后处理图像提供病变细节,增加诊断信息37例;复杂部位病变准确定位13例;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39例;无明显增加诊断信息2例。结论:盆腔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有效增加和提高轴扫CT诊断信息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支纤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支气管结核的MSCT表现有以下特点:(1)多支段受累,好发于上肺叶及中肺叶;(2)病变支气管范围长,多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连续或间断受累;(3)管腔多为不规则狭窄;(4)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密度增高或钙化;(5)胸内多见结核并发灶。病变支气管壁的MSCT表现与支纤镜病理分型有相关性。结论:MSCT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血管瘤16层螺旋CT及CTV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和CTV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静脉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平扫、CTA及CTV表现.结果:4例脑静脉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条状或点状略高密度影,1例伴发出血仅发现呈高密度的小脑血肿影,另5例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5例动脉期CT血管扫描(CTA)未发现明显异常,5例病灶仅部分显示,且密度淡.10例CTV均清晰显示放射状排列的髓静脉及中央静脉,整个形态似海蛇头.结论:CT平扫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有限,静脉期的16层螺旋CT血管扫描(CTV)能清晰显示脑静脉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在诊断泌尿系结核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3例泌尿系结核,分析其征像,比较三维后处理技术的结果,并评估其在诊断泌尿系结核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双肾、输尿管同时受累9例,其中4例同时累及膀胱;单侧肾及输尿管受累13例,同时累及膀胱1例;仅发生于单侧输尿管下段1例.MSCT表现为患肾实质内多个大小不一的囊样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增强扫描边缘轻度增强,排泄期见造影剂充填,输尿管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其间见扩张的输尿管,增强明显,呈串珠状改变,肾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膀胱受累表现为膀胱腔明显缩小,壁增厚,增强明显;大范围的曲面重建可全程清晰显示病变累及范围,直观显示输尿管腔内外改变,与术中及病理符合.结论:MSCT能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腔内外改变以及肾功能情况,是诊断泌尿系结核的一种很好的影像方法,CPR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24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全部源像在AW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肺透明化重建(VR)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分别得到MPR,VR,CTVE图像。结果本组24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中恶性肘,瘤20例,良性4例,病变位于气管13例,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5例,隆突上方2例;宽基底16例,窄基底8例:不规则生长14例,环状生长2例,偏心8例;12例外侵与邻近结构粘连,4例轻度向外生长,但未累及周同结构,8例在管壁上并向腔内突出;1例脂肪瘤为低密度影.不强化,良性肿瘤密度较均匀,中度强化,恶性肿瘤密度欠均匀,强化亦不均匀;气管肿瘤姑息治疗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9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对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可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是一种准确且无创性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5例经支气管镜检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资料。结果 HRCT显示左侧支气管受累者14例,其中左主支气管受累者6例,上叶支气管受累者3例,同时受累者5例。右侧支气管受累者9例,其中右主支气管及上叶支气管同时受累者6例,右中叶支气管受累者3例。双侧主支气管同时受累者2例。管腔狭窄远端肺组织肺不张15例,肺组织炎性实变2例,支气管播散11例,伴发肺内继发性肺结核13例。结论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部位、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因此能明显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经纤支镜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多种影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多层螺旋CT轴位及其三维重建图像能明确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管腔表面不光滑、腔内结节状突起以及管壁增厚、密度增高、僵直和钙化。轴位图像还可显示肺内伴随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率,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