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用药特点及药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1997—2017年间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相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所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收入基本处方45首,涉及中药132种,用药累计频次为542次;频次≥10的高频药物有红花、威灵仙、草乌、川乌、独活、没药等17种,多为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较多的药性为温、平、热,药味为辛、苦、甘,药物归经为肝、肾、脾、心,高频药对组合为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温里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止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间的配伍。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对组合以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盘龙七片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盘龙七片中的活血化瘀组、祛风湿组及补肝肾组的59个化合物与骨性关节炎相关的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和筛选,通过数据整合分析,解析该方防治骨性关节炎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59个化合物可作用于70个骨性关节炎相关靶点,主要涉及炎性刺激反应、细胞增殖、细胞代谢、免疫调节等相关过程,通路富集分析涉及炎症反应、软骨退化、免疫调节、软骨下骨骨代谢等相关通路。结论:3组药物对炎症反应、软骨细胞凋亡及代谢、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骨代谢失衡等骨性关节炎(OA)发生的病理环节起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但各有所侧重。其中活血化瘀组长于抗炎止痛,祛风湿组主要参与调节炎症与免疫过程,补肝肾组与软骨退化和软骨下骨骨代谢更为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复方数据库,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统计得到药对2508对.结论 采用x2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特色:祛风湿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补虚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祛风湿药中的祛风寒湿药与补虚药配伍;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的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温里药与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杜川秦独汤加减治疗膝关节炎7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朝海  龙家衡 《陕西中医》2004,25(8):715-716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祛风湿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78例。方法 :采用杜川秦独汤 (杜仲、川断、秦艽、独活、薏仁、茯苓等 )配合中药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78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 89.7%。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补肾壮骨 ,祛风祛湿 ,活血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王勋锋 《陕西中医》2009,30(8):1002-1002
目的:观察祛风湿、温补肾阳、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红外线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热敷酒醋方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骨性关节炎5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7.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风湿,温补肾阳,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膝骨性关节炎外用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15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文献的外用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共筛选出的146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所有验方核心药物组成多为舒筋活血洗方或海桐皮汤加减,并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总结膝骨性关节炎常用的外用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鲁  宋航  曾琳琳  贾波 《四川中医》2004,22(12):23-2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了近二十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326首,建立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结果:基于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以及对各种典型症状临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结论:研究表明,在所使用的286种中药中祛风湿药、补益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其次虫类药物的使用也是组方中的一大特点。这表明祛风湿药为主,辅以活血、补益药是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配伍规律,使用虫蚁类药物和有毒药物是其重要的增效配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归纳性回顾,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方法:选取近30 a医学期刊发表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76首复方中,单味药205味,其中前50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81.2%,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以祛风湿药为主,辅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配伍规律,通过统计得到的高频代表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质增生1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新卫 《陕西中医》2005,26(4):333-334
目的 :观察补益肝肾、祛风湿、通痹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骨质增生 1号 (熟地、白芍、肉苁蓉、骨碎补、鹿衔草、淫羊藿、威灵仙、秦艽等 )治疗本病 1 2 6例 ,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1 .9%。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补益肝肾 ,祛风湿 ,通痹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敷擦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1979—2011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敷擦复方共111首,采用Ac-cess2003建立药物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提炼用药规律。结果: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较高,补虚药只占5.09%。祛风湿类最常用的药为生川乌、生草乌;活血化瘀药最常用乳香、红花;解表药最常用细辛;清热药最常用黄柏;化痰止咳平喘药最常用生天南星、白芥子;最常用的敷擦剂为酒、醋。结论:中药复方敷擦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在运用祛风湿、活血化瘀、解表、清热、化痰药物,以畅通气血,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常用毒性药物为生品川乌、细辛、草乌,复方应配伍解表药、开窍药以促进药物在体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在妇科气滞血瘀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妇科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无棣县海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妇科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再根据中医活血化瘀法组中药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观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完成治疗后临床疗效率,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入组时气滞血瘀症状(胸胁胀闷、胁下痞块、痛经、经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②完成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③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可有效改善妇科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治疗疗效,且并未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是适合妇科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河 《天津中医药》2008,25(3):210-211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中重要治疗法则之一,中医治未病中应注意"血瘀证"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活血化瘀法在中医治未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含水蛭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水蛭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药智网数据库收集含水蛭的中成药处方,以Excel 2010、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3.0作为统计软件,统计含水蛭中成药处方的中药频次、性味归经、主治疾病与证候分布,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  相似文献   

14.
气体信号分子与活血化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的问世以及“气体生物学”概念的提出,为活血化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学“气”与气体信号分子在气的来源和中介功能方面相关。从气血相关全面认识血瘀证,才能使活血化瘀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医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的是西医疗法,治疗组用中医活血化瘀药。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是中医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远远高于西医的疗效,其治疗效率、疗效都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中医中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的主要治则之一,是血瘀证的特有治法,已形成系统的立法方药体系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血瘀致眩致晕者居多,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血瘀所致的眩晕疗效肯定,以供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镇痛松肌活血方经皮透入治疗椎管外慢性软组织损伤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管外慢性软组织损伤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双力气压密封治疗仪治疗,其中治疗组蒸敷盘药垫贴注入镇痛松肌活血方,对照组蒸敷盘药垫贴注入生理盐水,两组治疗每次持续40min,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VAS和ODI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力气压密封治疗仪经皮透入镇痛松肌活血方治疗椎管外慢性软组织损伤腰腿痛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含马钱子中成药的剂型分布及入药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14个含有马钱子的中成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典收载的14个含马钱子提取工艺的中成药中,马钱子直接打粉入药的占78.6%,功能主治上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理气止痛为主。结论:马钱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士的宁和马钱子碱,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含马钱子的中成药制剂制法与剂型均比较单一,马钱子在制剂中作用比较固定、缺乏变化,可知由于马钱子有大毒,临床上运用马钱子还是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应当多方面、多层次加大对马钱子配伍及炮制方法的研究,使马钱子的功效得到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14-06以前中国知网医学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搜集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条件的RCT,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0项临床试验纳入1 8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RR=1.248,95%CI(1.187,1.313),Z=8.66,P0.01];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比较稳定。漏斗图,Egger’s检验及Begg’s检验显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并且安全性高。但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因此尚需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