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结了6例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的成功护理经验,认为颈动脉体瘤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而且多,因此,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把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的关键,特别是有效的Matas试验,大大降低了脑缺血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任艳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26-492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2005-03-2009-11颈动脉体瘤患者6例进行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摘除肿瘤组织,无手术切口感染和术后出血,顺利出院。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对提高手术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1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做好颈动脉体外指压训练;术后注意患者体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伤口及引流管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血管重建患者做好抗凝治疗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成功,术中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3例,交感神经损伤2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索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例脊索瘤手术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及口腔护理,预防感染。结果:6例病人中无1例出现上颌骨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脊索瘤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高质量护理是手术成功、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熟悉手术步骤,掌握常用器械及专科器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配合要点,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结果12例手术顺利完成,术中配合满意,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保留面神经最大,也有机会保存听力,是理想的手术方法,围术期密切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总结1例颅脊交界巨大脊索瘤切除术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2011年6月我院收治1例斜坡下部、寰椎前部枕大孔区及椎管内占位的患儿,给予术前床上肢体活动及俯卧位卧床训练;呼吸道管理;伤口护理;体位护理;早期预防呼吸衰竭、脑脊液漏的发生;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支持等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措施.结果 2011年6月15日全麻下行远外侧后入路肿瘤切除术,患儿术后坐起吃饭仍有吞咽困难,饮水稍有呛咳,2011年7月6日在全麻耳鼻喉内镜下行经口腔前人路脊索瘤切除术.术后在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下患儿恢复良好,于2011年8月7日出院.结论 对颅脊交界脊索瘤切除术患儿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正确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完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1例患者除1例术后死亡外,其余均手术成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经11~96个月长期随访,10例患者无任何颅神经损伤表现及局部复发。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铜针留置术治疗四肢血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以进一步提高铜针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 对14例接受铜针留置术治疗的四肢血管瘤患,采取术前精心准备、术后详细观察、及时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等措施,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 14例患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伤口l期愈合。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掌握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特点及术后肢端血运观察,对铜针留置术治疗的血管瘤患早日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整体护理在颈动脉体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程序性整体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通过对患者个案进行术前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程序性护理对策,严格按护理程序对1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和并发症的早期症状进行观察护理,发现异常体征时可以按程序性护理计划及时进行护理治疗。结果17例患者通过程序性整体护理,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获得满意效果,未见后遗症发生。结论程序性整体护理可使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密切、术后护理完善,能早期发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正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为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临床上一种散发、少见的疾病,多位于颈动脉三角,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肿块。巨大颈动脉体瘤可压迫周围神经和血管引起相应症状。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瘤体血液供应异常丰富,局部解剖结构复杂,肿瘤多累及颈动脉和多组颅神经,手术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颈动脉体瘤临床护理比较复杂,围手术期护理有一定的难度和要求。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2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临床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果62例患者出院时症状均得以改善,复查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术前突发颈动脉狭窄处闭塞1例,术后恢复期切口皮下血肿1例,声音嘶哑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围手术期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周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残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CEA治疗前经CDFI检查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其中12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CAG)检查。结果:CDFI显示40侧颈总或/和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34侧伴有斑状强回声,31侧管腔狭窄,程度为40%-95%,中位数是76%;2侧颈内动脉闭塞。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结果与CAG检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FI在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病变方面有很高的敏感性,并且能准确地判定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可作为筛选CEA患者的可靠手段,也能用作CEA患者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预防脑中风的标准手术方法,已经被欧美等国家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肯定。预防术中阻断颈动脉导致脑缺血及其并发症是该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临床使用血管转流管的设计是建立人工通路,将手术区上,下的动脉血流连接起来,以维持血流进入脑血管系统。我院2003年3月~2007年9月施行15例转流保护下CEA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1953年DeBakey完成第1例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以来,CEA逐渐成为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欧美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CE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效果。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主要有补片式CEA及外翻式CEA两种术式,且经研究证明两者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CEA。本文就颈动脉狭窄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cndarterectomy,CEA)能明显降低因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所致的脑梗塞的危险,是治疗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近年来,在我国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例数也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 :1993年 5月~ 2 0 0 0年 6月 ,共 2 0例接受2 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 19例 ,女性 1例 ,年龄 47~ 76岁 ,平均 6 4± 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 7例 ,一过性脑缺血者11例 ,无神经症状者 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 ,19例同时行DSA检查 ,18例行MRA检查。狭窄度测定方法同NASCET。 2 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 ,19侧狭窄≥ 70 % ,2侧狭窄 6 0 %~ 6 9%伴斑块溃疡。采取颈丛麻醉 ,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 :术后 30d内无死亡和中风。围手术期有 1例TIA和 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 2 0例随访 1~ 6 3个月 ,平均 31± 2 0个月。术后 2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 92 .3 %和 0 ,5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 79.1%和 12 .5 %。 2例随访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 5 0 %~ 6 0 %的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有满意的围手术期结果和预防中风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症状性和无症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用B超显像法观察 34例症状性脑梗死和 35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在颈动脉粥样硬块检出例数、斑块数目、厚度、长度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两组间在颈动脉中层 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对有脑梗死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具有预后价值 ,有利于指导及时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该研究通过对照性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颈动脉窦阻滞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拟行CAS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145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3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常规行患侧颈动脉窦阻滞,B组(72例)术前不做处理。观察A组患者颈动脉窦阻滞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阻滞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心脏骤停及术后发生脑卒中事件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A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比例分别为4/73、12/73,均小于B组的16/72、35/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手术期无心脏停搏和脑卒中事件发生,B组术中发生1例心脏停搏,术后出现3例脑卒中事件。A患者围手术期心脏停搏和脑卒中事件总发生率低于B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颈动脉窦阻滞过程中出现1例患侧上眼睑下垂,经休息后好转。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颈动脉窦阻滞可减少术中低血流动力学改变事件的发生,该技术操作简便,总体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An estimated 15% to 20% of strokes that occur annu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caused by atherosclerosis of the carotid artery.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has been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over 50 years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disease and has a proven track record.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 which received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al in 2004, has emerged as a less invasive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carotid stenosis. Recent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ong-term outcomes of CEA and CAS are comparable. Carotid stenting may also offer additional clinical benefits in high-risk patients. This article will compare carotid stenting with CEA as a treatment for stroke prevention. The pre-, intra-, and postmonitoring of the patient undergoing this new neuro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will be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脑梗塞患者41例,均经CT定位诊断;分为非梗塞侧(第Ⅰ组,31例),梗塞侧(第Ⅱ组,51例),并与正常对照(第Ⅲ组,65例)。主要探讨颈内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硬化性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与梗塞灶的关系。使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部颈动脉。结果显示:脑梗塞两组颈动脉内径增宽;内膜-中层增厚;舒张期末流速、时间平均流速降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增高;斑块发现率、管腔狭窄率均明显增高。梗塞侧与非梗塞侧相比,内膜-中层厚度、软斑块发现率前者略高于后者,其余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梗塞病灶无明显同侧关系。提示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有一定的关系,但尚不能通过颅外颈动脉超声扫查对脑梗塞作出确切定位性评估。软斑块易引起重度狭窄,斑块溃疡或出血,稳定性差,可能与梗塞有较为直接的因果关系,应引起临床及超声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