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反复头颅CT检查诊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性及其检查指征。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发生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发展及头颅CT检查情况。结果7例颅脑外伤患者均有明显的迟发性精神行为改变,发生时间为伤后4—52h,CT复查均发现了迟发的硬膜外血肿。有5例患者出现了颅骨骨折,5例患者有顽固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加重患者3例,偏侧瞳孑L扩大患者2例,意识障碍及抽搐患者各1例。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即使首次头颅CT扫描正常或轻度异常,若有颅骨骨折和(或)精神行为改变时,应复查CT以及时发现迟发性的硬膜外血肿。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多见于头部有外伤史的中老年人,2003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用单孔引流方法治疗CSDH 103例,对其临床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67例,女36例,年龄41 ~ 88岁,其中>63岁87例,有头部外伤史者73例,不确定者30例,有外伤史者从外伤至就诊时间为32~98 d不等,平均79 d.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35例患者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病人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生存42例,死亡4例。颈椎损伤病人早期漏诊5例,因未及时行颈椎X-线平片或CT检查,致死亡1例。截瘫1例。颅骨牵引继发硬膜外血肿或原血肿加大者4例,新增血肿多在颅骨骨折处,而颅骨骨折多因入院未行CT骨窗扫描漏诊或被忽略,致死亡1例。吸取上述经验后,对5例颅颈复合伤病人一经确诊即与骨科同台早期手术。结论对颅颈复合伤病人,早期行颈椎CT、X-线平片检查及头颅CT骨窗扫描可减少颈椎损伤及颅骨骨折漏诊率。早期脑外科与骨科同台手术,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年轻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其多发于老年患者 ,较多学者推测该症的发生与生理性脑萎缩相关。本文报告近年我院收治的 8例年轻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恰当的手术方法。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14~ 35岁 ,平均年龄 2 4 .6岁 ,8例患者均为单侧血肿。 6例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受伤初期行头颅CT检查 2例 ,未见颅内出血。从受伤至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 4~ 5个月。 2例患者无头部外伤史。2 .临床表现 :主要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2例入院时有轻度意识障碍 ,2例有高热史 ,1例有…  相似文献   

5.
尾状核头部出血的临床表现极类似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但又有其独特之处。自CT、MRI问世以来,尾状核头部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得以明确诊断。现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尾状核头部出血患者,参考CT、MRI,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0例尾状核头部出血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7岁,平均年龄56岁。入院时,昏迷4例,抬入病房;清醒16例。18例有突出头痛病史,2例患者以行走不协调、行头颅CT检查后确诊入院。本组清醒入院患者均无肢体瘫痪。经CT或MRI证实血肿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合并血肿破入脑室系统者18例,2例血肿未破…  相似文献   

6.
基底核钙化     
作者在一年间对4,219例病人作头颅CT检查,发现14例有基底核钙化.其年令分布为31~89岁,平均年令62岁.男8例,女6例.其中12例呈双侧性、对称性改变,2例为单侧性改变.部位:14例中有13例在苍白球,1例在尾状核头部.其中一例合并双侧性齿状核钙化.而头颅平片发现钙化的只有一例.故CT检查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并可确诊.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和颈椎CT检查,除因伤情严重放弃治疗3例外,余均行颈髓MR检查。头颅CT均有异常发现,颈椎CT发现异常14例;颈椎CT正常,但颈髓MR异常,即无放射影像异常颈髓损伤有2例。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合并颈椎损伤,可在头颅CT扫描的同时行颈椎CT扫描,及时行颈髓MR检查可避免漏诊无放射影像异常颈髓损伤。  相似文献   

8.
我院收治1例脑外伤后合并出血性脑梗塞运用维脑路通治愈报告如下: 刘某,男,21岁。于1987年7月11日因车祸致头部外伤1小时入院。检查:昏迷,躁动,后枕部可见3×4cm大小之头皮血肿。双侧瞳孔均为4mm,对光反应迟钝。布氏征阳性。头颅平片报告:未发现颅骨骨折。血液生化检查正常。诊断:三级脑外伤、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经激素及脱水药治疗,二周后生命体征转入正常,神志转清醒,改用脑复康等药物口服。但仍失语、左侧轻度偏瘫。行脑超声波检查报告:中线波向左侧移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0岁.头部撞伤昏迷1 h入院,GCS评分4分,头颅CT示: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下颌及牙槽骨骨折.保守治疗3 d后意识好转,右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不高,10 d后肢体肌力逐渐恢复,40 d痊愈出院.3个月后因头部轻度外伤检查头颅CT显示:右颢内侧增强性占位.患者无特殊不适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行DSA检查确诊左颈内动脉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颅骨生长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   男3例,女1例,年龄5~12岁,患者均有颅脑外伤病史.受伤原因:自高处坠落摔伤3例,砸伤1例,合并脑挫裂伤1例,合并头皮裂伤2例.均以颅脑外伤后头部膨隆包块畸形就诊,枕部2例,顶部1例,额部1例,其中合并癫痫1例.所有患者行CT及MRI检查提示均有颅骨缺损伴脑膨出.全部采用手术治疗,一般选用患处马蹄形切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能谱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急性脑外伤患者头颅CT扫描的辐射防护的价值。 方法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因头颅外伤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行头部CT扫描的患者31例,低剂量扫描方式获得图像为观察组,普通扫描方式获得图像为对照组,记录CT扫描生成的剂量参数,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比较两组有效剂量E值、图像质量评分值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有效剂量E小于对照组(t=4.22,P<0.05),降低约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 结论能谱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以应用于急性头颅外伤患者的头部CT检查,不仅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多次检查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外伤可致基底节区的各种损害,但引起双侧基底节变性,则临床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病历资料例1 女,24岁。头部外伤后头痛、呕吐、视物双影、左耳流血10天于1994年2月14日入院。外伤后1小时,曾急诊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既往身体健康,家族内无遗传性疾病史。检查:神清,GCS15分,双瞳孔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右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右眼外展困难,双角膜反射迟钝,双眼向右注视时复视,右鼻唇沟变浅,左耳传导性耳聋。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双侧巴氏征(-)。入院当天颅骨平片示双颞骨线形骨折,2月17日头颅MRI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3.
作者回顾12个月中(1977年6月-1978年5月650例闭合性头部外伤病人,发现9例迟发性外伤后脑内血肿(DTICH).强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DTICH的早期诊断作用.其DTICH的诊断标准是:1,头部在运动中受伤的病史.有暂时或持久的意识丧失、神经系统发现颅骨骨折:2,头部外伤距DTICH出现的时间少于2周;3,多次CT扫描确定首次扫描无血肿区发生了血肿.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技术及疗效,并总结分析压缩骨折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16例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均行X线平片、CT检查。X线平片或透视下可见裂缝的5例(组1),其中3例为仅在注射骨水泥时发现新出现的裂缝;术前仅CT可见裂缝的11例(组2)。所有患者均行6点疼痛评分及运动能力评分。组1中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4.45±0.47)分,运动能力评分(4.66±0.43)分;组2中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4.07±0.52)分,运动能力评分为(4.45±0.49)分。16例患者中6例有明确的外伤史,5例有轻微的外伤史,余5例没有明确的外伤史。所有患者均行活检,病理报告均为变性或坏死的骨组织。结果16例手术都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3~7ml,14例疼痛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术后2d重新进行疼痛及运动能力评分,组1的平均疼痛评分为(0.41±0.57)分,运动功能评分为(1.43±0.45)分;组2的平均疼痛评分为(0.47±0.41)分,运动功能评分为(1.56±0.39)分;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有明显差异(P<0.01)。全部病例中共有2例骨水泥渗漏到椎间盘,没有骨水泥渗漏到椎体周围组织。术后随访1~9个月,无复发迹象,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水泥和椎体稳定。结论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明确的适应证。椎体压缩性骨折一旦发现裂缝,尽早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出现Wernicke脑病(WE)易误诊为颅内器质性病变,现报告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合并重型WE患者如下。1病例女,36岁,因"头部外伤伴意识不清1 d"于2013年9月19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车祸造成头部外伤,行左侧额颞开颅减压术。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再出血。10月2日起患者呈嗜睡状态,唤醒后有指令性动作,刺激肢体有回缩,  相似文献   

16.
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我院共收治轻型颅脑损伤1580例,其中78例来院后病情恶化,现分析总结引起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024例,女556例。年龄14~86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889例,打击伤326例,坠落伤214例,跌伤102例,其它原因49例。病例选择标准:①入院时GCS13~15分。②年龄14岁以上。③初次头颅CT检查发现有占位效应的颅内血肿和/或脑挫裂伤及需手术处理的凹陷性骨折者除外。1.2 放射学检查及颅内压监护 全部病人于入院后2h内行初次头颅CT检查,746例次复查CT。1051例行头颅X线检查。27例初次CT检查有颅内外伤征象(包括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ICP监护。  相似文献   

17.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颅内蛛网膜囊肿 (IAC)是脑实质外囊性占位性病变 ,属非肿瘤性 ,由一透明的蛛网膜包裹 ,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无交通 ,囊液呈无色或微黄色透明状。其主要病因为先天因素所致 ,外伤因素较少[1] 。我院从 1988年 5月至 2 0 0 2年 2月共收治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 4 5例 ,均经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33例 ,女 12例 ,年龄 2~ 14岁 ,平均 8岁 ,病程 1月至 10年 ,平均 9个半月 ;11例有头部外伤史 ,4例头部外伤即行头颅CT偶尔发现 ,7例头部外伤后未行CT及MRI检查 ,5天至 4年出现症状行影像学检查发现 ,无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18.
一、资料与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男4例,女2例;年龄4~19岁,平均9.6岁.发生于额部3例,顶部2例,颞部1例.病程1个月-1年.突眼伴阵发性头痛1例,头部疼痛性肿块伴有尿崩2例,无疼性包块3例.2例伴有全身症状.3例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例同时伴有血沉增快.所有病例均于头颅局部扪及质硬、边界清楚的皮下结节样肿块,有不同程度压痛,头颅X线平片均见溶骨样破坏,颅骨缺损,头颅CT平扫见软组织密度肿块,4例行增强检查,无明显强化.本组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见颅骨均有不同程度地破坏,肿块呈肉红色,质脆,易出血.对4例超过3cm的颅骨缺损用钛网实施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至2004年共诊治了7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病人,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48岁,平均35.7岁;从外伤到出血时间为15—30d,平均24d。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2例因外伤后迟发性血肿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时发现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眼动脉段。分别予以夹闭和包裹。3例为外伤后反复鼻衄,其中2例头颅X线平片可见前颅窝底及眼眶骨折,遂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而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动脉瘤患者2例用GDC栓塞动脉瘤,另1例用球囊栓塞动脉瘤近、远端的ICA。另外2例为外伤后21d、30d发现颅内血肿,分别位于纵裂与侧脑室前角之间以及胼胝体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结果 247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发现单发灶性积血161例,多灶性积血9例,并发颅内血肿14例,6例因头部外伤行头颅CT扫描发现动脉瘤。阳性率为71.25%。DSA检查177例,发现动脉瘤166例,阳性率为93.79%。MRI检查140例,其中MRA检查110例,发现动脉瘤131例,阳性率为93.57%。结论 动脉瘤有特征性CT、MRA和DSA表现。CT可动态、无创观察病情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瘤,反映其真实大小,并可了解动脉瘤破裂后的出血量和范围以及脑积水和脑水肿的程度。MRA能显示动脉瘤的全部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适用于比较大的动脉瘤。MRA安全且可三维旋转以观察瘤蒂和动脉瘤内的血流情况。CT、MRA和DSA联合应用,有利于对动脉瘤的全面诊断,且彼此不能完全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