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肺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程晓麟,李玉桂综述,朱式平审校近年来肺移植术已被证明是晚期肺部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受肺保存技术的限制而影响了这一手术的普遍开展。本文重点介绍国外在供肺保存的实验和临床技术上的研究现状。一、供肺的保存方法:供肺的保存可分...  相似文献   

2.
大鼠肺移植术后早期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肺移植术后早期肺功能损害的诸多因素中 ,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所造成的肺实质炎症性损害尤为重要。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是介导中性粒细胞游出血管外的关键分子 ,我们通过本实验对大鼠肺移植术后早期肺组织ICAM 1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一、材料与方法实验组 (n =6 )以成年雄性SD大鼠 (体重 2 5 0~ 30 0g)为供、受体 ,低钾右旋糖酐液 (LPDS)为供肺保存液 ,供肺 4℃保存 12h后 ,按文献 [1]方法进行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术后 4h切取 1/ 2移植肺于生理盐水中漂洗后 ,置液氮中冻存 ,余肺用体积分数为 4%多聚甲醛灌…  相似文献   

3.
肺切除术后右心收缩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肺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中 ,心脏并发症约占 30 % 〔1〕,且与病死率密切相关。因此 ,手术前后全面准确地评价心血管系统 ,对于减少并发症及指导术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无创性多普勒超声技术 ,动态观察肺切除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心功能及肺循环状态 ,探讨了肺切除手术对右心收缩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 本组 30例病人中男 2 3例 ,女 7例。年龄 35~ 70岁 ,平均 (5 9 0± 8 7)岁。单侧全肺切除组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5 7± 10 )岁 ;第 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为 (74± 9) % ,最大肺活量 (FVC)为 (81…  相似文献   

4.
大鼠供肝冷缺血时间与肝移植术后受者肺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供肝冷保存时间与肝移植术后受者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Wismr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按供肝冷保存时间的不同分为5组(n=10),A组为假手术组,B组、C组、D组及E组的供肝冷保存时间分别为45min、90min、120min及180min。各组大鼠在移植肝恢复血流180min后处死,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肺组织中髓过氧化氢酶(MPO)的活性,同时检测肝脏流出道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β)的水平以及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随着供肝冷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流出道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及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均逐渐升高,肺组织W/D和MPO活性逐渐增高,肺损伤加重。结论供肝冷缺血时间与肝移植术后受者肺损伤相关,肺损伤随供肝冷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清中TNF-α和IL-1β升高及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表达上调可能与肝移植后的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手段,而目前我国的肺移植仍不成熟。日本自1999年开展第一例肺移植以来已经完成活体部分及脑死亡肺移植40例和18例,术后四年生存率约70%。本文从历史背景、肺保存、术中及术后管理方面介绍了日本肺移植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肺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但仍然有许多相关问题须待解决。除了供肺严重缺乏外,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移植肺功能异常是肺移植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保存移植肺的最佳状态对减轻肺移植术后缺血器官功能障碍至关重要。因此,寻找一种高度可靠的肺保存液,对减轻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供肺保存液的种类、灌注方式、灌注条件及其改良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肺移植作为终末期肺病最后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还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外科技术、免疫抑制药和移植术后管理方面的进步,全球肺移植手术量激增。但供肺短缺极大限制了肺移植的发展,需要开发创新方法来扩大供者库。捐献者数量以及潜在供肺的有效保存与功能维护是扩大供者库的关键,供肺质量是保证肺移植受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前提,移植肺的保存与功能维护在保证供肺质量方面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获取前供肺的管理与维护、供肺获取及移植肺的保存与功能维护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肺移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细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氧自由基除直接损害细胞外 ,还可以间接激活细胞内核酸内切酶 ,导致缺血再灌注时的细胞凋亡 ,有研究表明再灌注时 ,氧自由基对线粒体的损害可以产生凋亡诱导因子造成细胞凋亡。Burns等〔1〕证实肾小管的凋亡在低温缺血尤其是长时间缺血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一些临床移植表明细胞凋亡只发生在再灌注 1h内〔2〕,但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凋亡可在再灌注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3〕。最近的两项研究提供了更加直接的佐证 ,Gao等〔4〕发现低温保存的大鼠肝脏由于乏氧引发蛋白酶的释放 ,这些蛋白酶作用于肝…  相似文献   

9.
1例双肺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病人2年随访结果和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年以来 ,国内大陆进行了 10例肺移植手术 (单肺 8例、双肺 2例 ) ,大部分病人术后 7~ 48d死亡。北京安贞医院首例单肺移植至今已生存 5年 ,2年前双肺移植 1例 (即本例 )至今也生存。现总结报告双肺移植术后 2年的治疗随访经过和经验体会 ,希望能对我国肺移植工作有所帮助。临床资料  1998年 1月 2 0日我们为 1例终末期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人 ,在体外循环下行双侧肺移植 (术后 8个月情况已报道〔1〕) ,术中出血 40 0 0ml,输血 5 30 0ml,体外循环转流时间 40 4min。肺再灌注损伤、肺水肿较明显 ,从气管插管中抽吸出大量水样液体 …  相似文献   

10.
兔在体肺保存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能筛选和鉴定肺保护液保护效果的兔在体肺保存模型。方法 新西兰白兔 40只 ,经左侧开胸 ,掀开胸壁 ,游离左上肺动脉 ,穿刺置管 ,切除左肺上叶 ,经左心房置管入左肺下静脉。阻断左肺根后 ,自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 ,经肺静脉管引流 ,完毕后将左肺下叶放入特制的肺保存器内低温冷藏 2h ,移去肺保存器 ,开放肺门再灌注 3h。在实验过程中取标本观察肺保存效果。结果 在预实验阶段 ,10只动物因出血死亡 ,或因出血导致的后续操作无法进行而致失败 5只 ,成功率 5 0 %。经过改进后在正式实验阶段 ,3 0只动物模型均制作成功 ,术中血压、心率及体温等各项生理指标稳定 ,与开胸前相比 ,无统计学意义差异 (P <0 .0 5 ) ,动物对手术的耐受性好。结论 兔在体肺保存模型制作简单 ,过程符合生理 ,模型稳定、安全、实用 ,是研究肺灌注液保存效果的理想的急性和慢性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张强弩鲍夏茜摘译自 Munneke AJ, Rakhorst G, Petersen AH, et al. Flush at room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storage on ice cre- ates the best lung graft preservation in rats. Transpl Int, 2013,26 (7) :751-760.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术后早期移植物失功的一个主要原因,现有临床肺保存技术尽管几经变革,仍不能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既往研究表明,移植前供肺的灌洗与保存方式会影响受者的术后转归。临床上目前较为通用的保存方法是4℃灌洗结合冰上保存,但何种灌洗温度与保存温度的搭配才是最佳选择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外科医生自控膨肺的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胸腔镜手术治疗25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过程中,手术医生使用膨肺机自控膨肺探查肺上病灶,确定切除范围及术侧胸腔排气。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4例完全胸腔镜下手术,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每例膨肺2~7次,平均3.6次。每次膨肺时间5—10s。胸腔排气所需时间30~45s。无术后肺部感染。随访6~21个月,平均14个月,术侧无气胸复发。结论自控膨肺是现代化的膨肺模式,具有手术医生膨肺自主、膨肺状态可控、操作快捷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肺组织病理学角度,评价低钾右旋糖酐(LPD)液对无心跳供体(NHBD)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左侧供体肺使用LDP液采用顺行和逆行灌注技术。对在4℃灌注液中保存6、12、18、24h和缺血-灌注1h的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供体肺组织病理变化并不明显。仅12、18和24h组可见灶状肺泡萎陷;缺血-再灌注组的肺小动脉及血管内充血,部分肺泡壁血管充血伴周围炎性细胞渗出。结论 LPD液可以安全的应用于临床尸体肺移植术。LPD液优良的保存效果使其可以扩大供体肺的数量和延长供体肺的安全缺血时限。  相似文献   

14.
心外全腔肺连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Fontan等〔1〕在Glenn分流术基础上创建了经典Fontan手术。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 ,为简化手术和适应不同的复杂心脏畸形出现主要以右房与右室连接、右房与肺动脉连接为主的改良Fontan手术〔2 ,3〕。 1988年Deleval等〔4〕设计并报道了全腔肺连接术 (totalcavopulmonaryconnection ,TCPC) 〔4〕,因其血流动力学的优越性而成为Fontan手术主要改良方式被广泛应用。 1990年利用心外管道施行的心外全腔肺连接术 (totalextracardiaccavopulm…  相似文献   

15.
肺切除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肺切除手术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为肺癌、毁损肺的病人提供了较为确切的生存机会 ;但肺切除手术后与手术有关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又降低了肺外科治疗的整体效果 ,而心源性并发症常常是主要原因之一〔1〕。其中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 ,已成为目前肺切除手术所关注的热点。现就近年肺切除对右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肺切除对右心功能影响的机制探讨1.肺切除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肺切除对右心功能影响机制的研究工作 ,目前尚处于临床病例分析和动物实验阶段。肺切除属破坏性手术 ,是对机体肺循环的外科干预手段 ,这种干预的直接结果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叶扭转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肺叶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2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淋巴结取样术。结果 3例术后均发生右肺中叶扭转。术后胸片提示肺不张1例,肺不张伴实变2例。支气管镜均见右肺中叶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确诊肺扭转距初次手术的时间为1~6天,平均(3.67±2.52)天,再次手术行扭转肺叶切除2例,术中行扭转肺复位1例。二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5~14天,平均(8.67±4.73)天,无并发症。结论肺裂发育完全和手术所致余肺活动度增大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肺叶扭转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高度怀疑肺扭转者,应及早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在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切除病肺仍是首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肺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肺移植技术在供、受者的选择、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抗排斥药物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肺移植受者的远期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供肺缺乏使大量等待肺移植的患者死亡,所以供肺的来源成为目前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无心跳供者(NHBD)供肺的研究成为肺移植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肺组织及肺血管的功能在适当条件下可安全保存24h,当供者心跳停止后,肺的气体交换系统可耐受热缺血1h,肺血管内皮细胞依赖型松弛肌及平滑肌的功能可耐受热缺血3h,正确的冷灌注及冷保护方法可使肺组织保存12-24h,改善供肺保护液成份及改进供肺切取技术也能减少供肺移植后的再灌注损伤和改善移植肺手术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肺错构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根据肿瘤部位常规做3个胸腔镜切口:腋中线第7或8肋间作为观察口,置入胸腔镜;腋前线第5肋间和腋后线第6肋间作为操作口。胸腔镜下切开结节表面脏层胸膜,沿肿瘤包膜钝性剥离出肿瘤。结果5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无手术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发生。手术时间平均54 min(30~90 min),术中出血平均10 ml,引流量平均288 ml(220~350 ml),术后拔管时间平均2.6 d (2~3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8 d(3~5 d),总费用平均23940.51元(15885.95~26670.23元)。5例术后随访1~30个月,平均9.2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是周围型肺错构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肺隔离症手术患者麻醉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10例左下肺隔离症患者ASAⅠ~Ⅱ级,气管内麻醉下行隔离肺切除术.其中4例选择单腔支气管导管(Mallinckrodt),6例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Robertshaw).术中监测BP、HR、ECG、Paw和SpO2,采取单肺通气.结果术中证实叶外型肺隔离症4例,叶内型肺隔离症6例,行隔离肺肿块或左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2.5~9 h,术中出血量300~1 700 ml.9例患者手术麻醉过程顺利,术后7~10 d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中因出血导致急性气道梗阻和较长时间(6 min)严重低氧血症,术后4 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肺隔离症手术患者麻醉前准备、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正确使用、单肺通气技术、手术者与麻醉医师间密切配合等诸多因素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普胸科围手术期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手术后胸腔出血是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我们自 1996年 1月至 1997年 2月 ,通过对 30例胸部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前瞻性研究 ,发现术后渗血与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的关系。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年龄14~ 72岁。肺癌手术 12例 ,食管癌经胸根治术 8例 ;肺良性肿瘤手术 10例。30例病人术前、术后 1、3、7d分别测定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血小板计数 (PC)、血小板 1min聚集率〔PAG(1)〕、5min聚集率〔PAG(5 )〕和最大聚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