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玲玲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3):71-72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度收集到的122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共收到217份ADR报告,其中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为56%,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涉及2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生抗生素,重视ADR的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的认识,为药物热的及时诊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析11例发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在停用抗生素后24~48h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结论]应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出现发热或发热加重,临床医生应警惕药物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无论医院管理者还是临床医务人员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通过进一步的了解,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文献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引述文献,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同种类总结应用机制。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临床应用中应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文献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引述文献,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同种类总结应用机制。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临床应用中应合理。 相似文献
6.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在临床应用时,经常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等)的病例及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因此,关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有着临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应注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过敏反应。方法据临床体会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分析。结论关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有着临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药物副作用就是位于药物延长线上的效果与药效无关的作用这两者的结台;一种是药物超出了其治疗范围所引起的,另一种是药物固有的有害作用;它们以互相混合的形式包含在一起.抗生素副作用可分为;(1)抗菌作用发挥后的副作用(菌群紊乱等);(2)抗菌作用机理式 相似文献
10.
产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及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 用纸片法检测了92株肠杆菌科细菌的β-内酰胺酶,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β-内酰胺酶总冰酶率为82.6%,产酶菌对β-内酰胺类抗和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4.2%和72.4%,而对阿莫西林加棒酸及哌拉西林加塔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2.9%和11.8%。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有较高产酶率;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近几年国内公开报道393例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分析。结果 归纳总结出β-内酰胺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论 临床在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时,不仅应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高度关注其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人类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合理使用可使疗效达到最佳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否则不但对治病无益,反而有害。在这类药物的使用中,护士承担了很重要的责任,如:正确使用、有效观察等。然而仅仅知道这些责任远远不够,还要了解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中与护理活动有关的是哪些?如何避免才能使用药更安全、有效?只有充分认识到使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抗感染效果很好的一类抗菌药物,但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之一是细菌通过产酶来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去活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有:(1)产生灭活酶,使抗菌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2)抗生素的渗透障碍,由于细菌细胞壁的障碍或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3)作用靶位的改变或新靶位的产生,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构象变化,使其与抗菌药的结合力降低。(4)作用靶位的过度表达。(5)主动外排系统,细菌产生主动外排机制,增加抗生素从细菌体内向…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和蜂窝组织炎等常见感染的治疗,并且作为一线预防性治疗用于多种手术中。临床观察发现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一定规律可循,药物的相对禁忌证是有青霉素过敏史。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临床医师选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或多肽类(主要是万古霉素)。但是,耐抗生素细菌的出现。要求抗生素的选择只有在认真评估后才能作出。本文对头孢菌素和青霉素过敏史病人应用头孢菌素的原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皮试液配制的准确性,简化配制步骤,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常规将需做皮试的药物溶解后,按药物的不同剂量抽取一定容量的该药物稀释液直接注入50 ml、100 ml或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其浓度即为此药物的皮试液浓度.结果 该操作方法 比常规方法 简单,避免了用1 ml注射器反复抽吸,剂量更准确,节约了护士操作时间.同时避免了1 ml注射器的针头在反复抽吸中变钝,也减轻了病人皮试进针时的痛苦.结论 此方法 简便易行,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自上世纪4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对医学的深远影响难以形容。这类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保护性细胞壁成份的合成而起作用;它们对多种多样感染的冲击简直是一个奇迹。来自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学教授Rothstein等最近在《自然》杂志上报道说,上世纪传下来的这一奇特药物很可能还有许多未曾开发出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缩短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分析周期,减少工作量,优化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对几个品种进行检测,调整其进样量,降低流速,改善流动相B.结果:其方法可行,与标准基本一致,并且针对测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含量测定方法与原标准比较结果基本一致,检验周期缩短了近2/3,但检测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仍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及其临床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青霉素问世半个世纪以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有了广泛的发展,但同时各种细菌对其的耐药性也随之增多。这类细菌的耐药性不仅是院内感染,而且是院外感染(包括门诊)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方法 总结并分析近年来的文献。结果 该类抗生素是繁殖期杀菌剂 ,对大多数细菌只有极小的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 ,且其后效作用和半衰期均较短 ,应每 4~ 8h给药 1次。目前耐药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部分G-杆菌比较常见。结论 临床应掌握该类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和药物作用特点 ,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对耐药菌应合理配伍用药或加用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40年代初由penicillin chrysogenum中分离并纯化获得青霉素,和近代又自cephalosporium acremonitim发现头孢菌素C后,经过了数十年的开发和研究。目前大约已有30余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发挥了强有力的抗菌作用。然而,近代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的病原菌不断增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疗效远不如以前,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已成为当前难治性感染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