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在整体人群中仅为1.1%,在肝硬化患者中为10%~25%.在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如果血栓蔓延至肠系膜上静脉,可导致肠缺血,继而引起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另外,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可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等门静脉高压征,也可损害肝脏功能.最近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开通门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溶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及外科切栓等.TIPS的优势不仅在于更直接地、有效地开通阻塞的门静脉,而且在建立肝内分流道后可以加速门静脉血流,预防进一步血栓再发.其主要的缺点在于技术难度大以及潜在的技术并发症等危险.然而,经皮经肝、经脾及经肠系膜上静脉穿刺到达门静脉的途径大大地降低了TIPS的手术难度;同时,术前充分的评估门静脉的解剖情况也使TIPS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变得更加安全、有效.但目前缺少相关的前瞻性研究仍限制TIPS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病因包括炎症性、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外伤性及原因不明性等[1].25%~30%的成人门静脉血栓病例继发于肝硬化,这是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门静脉血流下降,最终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随着肝硬化病程的进展,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婴幼儿门静脉血栓多继发于脐静脉脓毒血症、阑尾炎等.随着肝脏移植技术在临床上的逐步应用,文献报道门静脉血栓在肝移植的术前及术后的发生率均有增加,发生率自2.1%~13.0%不等,门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肝硬化、高血凝状态、脾切除病史、门腔分流病史等[2,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支架治疗技术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门静脉狭窄的7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支架置入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7例均成功置入门静脉内支架,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与门静脉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3~34个月.除1例因同时合并肝动脉闭塞、缺血性胆道损伤于术后3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6例患者影像随访显示门静脉通畅.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介入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兔门静脉主干内植入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兔门静脉腔内植入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的安全性.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并编号,包括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实验组动物将封装在导管内连续排列的3粒125I粒子条经开腹、穿刺,悬挂固定在门静脉主干内壁.对照组仅开腹门静脉作荷包缝合.术后14、28、60和120 d分别抽血标本并行CT检查和直接门静脉造影.实验组、对照组在14、28和60 d造影后分别处死2只动物;120 d时处死剩余动物.收取门静脉主干,邻近肝、肠等组织及远处肝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动物未发现125I粒子辐射相关的呕吐、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及死亡.MDCT及DSA均显示门静脉血流通畅.病理大体标本未显示门静脉穿孔,狭窄及血栓形成,植入粒子条与管壁无粘连.实验组镜下见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中膜及外膜无改变.临近125I粒子旁肝细胞坏死明显,肝右叶下角及十二指肠组织无异常.两组间血常规及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兔门静脉管腔内植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与肝内肿瘤并存的门静脉栓子的CT征象,及其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CT检查诊断为肝内肿瘤合并门静脉栓子的病例共64例,分为肝细胞肝癌组(36例)和肝脏其他肿瘤组(28例).①用电子尺测量门静脉栓子及相应门静脉的最大直径,分别比较2组栓子与相应门静脉的最大直径.②测量、比较2组门静脉栓子增强前后平均CT值.③观察、比较2组栓子在门静脉系统发生的位置.④观察、比较2组门静脉栓子与肝内肿瘤的关系.结果 ①肝细胞肝癌组门静脉左支、右支及主干内栓子的平均直径均大于同组相应门静脉的平均直径,t值分别为6.00、6.93、4.79,P值均<0.05.②肝细胞肝癌组门静脉栓子增强扫描平均CT值为(92.39±26.83) HU,高于同组门静脉栓子平扫平均CT值(30.44±7.29) HU,t=13.37,P<0.01.③肝脏其他肿瘤组门静脉栓子单独发生在主干共7例,发生率高于肝细胞肝癌组(1例),χ2=5.22,P<0.05.④肝细胞肝癌组肝内肿瘤直接侵犯门静脉的发生率高于肝脏其他肿瘤组,χ2=9.71,P<0.05.结论 门静脉栓子明显强化并造成相应门静脉的扩张,肝内肿瘤直接侵犯门静脉以及由肝内向肝外的生长方式是肝细胞肝癌门静脉栓子较为特征性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变异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本研究包括200例接受16层螺旋CT腹部增强检查的病例,两位医生观察其轴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图像(VR),分析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的类型.结果:64.5%患者门静脉主干解剖正常,9.5%患者门静脉主干分支成三叉,即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前支、门静脉右后支,23.5%患者门静脉主干分成一个门静脉右后支和一个共干,后者发出门静脉左支和门静脉右前支.3例患者有多种变异.131例门静脉主干解剖正常患者中,22例患者(16.8%)右叶分支变异,最多变异是分成三叉,其次是第Ⅶ肝段门静脉起源于右侧主干近端.结论:门静脉主干变异很常见,门静脉右前支和门静脉左支共干较三分叉更常见,虽然少见,右叶分支变异也存在.  相似文献   

7.
无创伤性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到60例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结果.在所有的病人该方法均能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在3例肝癌.2例肝癌术后及4例门静脉高压病人,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结果与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造影和外科手术所见一致,表明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是一种安全而又可靠的显示门静脉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宋君  黄科峰  黎昌华  方晓熠   《放射学实践》2012,27(2):144-144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称为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肝静脉型、肝窦型、门静脉型和动静脉型[1],其中动静脉型是指肝、脾、肠系膜上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发生分流,致压力较高的大量动脉血流入门静脉,形成门静脉高压.现将1例肝动脉-门静脉瘘所致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肝硬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已占全部肝病住院患者的51%[1].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最终死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曲张静脉出血或顽固性腹水等并发症.目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门静脉高压症及其致命性并发症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外科手术分流和(或)断流,以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等.其中,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一经发明,便以其迅速、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和相对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成人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属支解剖形态的显示能力,确定不同性别血管最大管径的正常值.方法 选取无影响门静脉系统疾病者227例行门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属支的显示能力.参照Couinaud方法分析门静脉解剖类型.测量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的最大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有无差别.结果 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第1~4级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显示率100%,可显示5级分支者208例(91.6%)、6级132例(58.1%)、7级19例(8.4%).门静脉分支正常型约84.1%,Ⅰ型变异8.8%,Ⅱ型变异6.6%,Ⅳ型变异0.4%.肠系膜静脉解剖类型中Ⅰ型52.0%,Ⅱ型32.2%,Ⅲ型15.8%,各解剖类型比例接近文献报道.男性及女性门静脉主干95%参考值范围为10.4~17.0 mm及9.9~15.0 mm.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不同性别血管最大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门静脉左支及肠系膜上静脉最大管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血管不同年龄组有差别.结论 MSCTA能够很好地显示肝门静脉系统解剖.门静脉分支以常见型最多.男、女性门静脉系统血管径线均有明显差异.提示MSCTA上男、女性门静脉主干最大径不超过17 mm及15 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门静脉系统置管直接测定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PS)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 ;定量分析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高压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 对 18例肝癌合并中央型APS患者APS栓塞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 ,测定APS分流道闭塞前后门静脉压力 ;术前及术后 2周行肝脏彩超及胃镜检查。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门静脉主干压力显著降低 ,下降幅度为 5 .4 %~ 33.3% ,平均降幅为 2 0 .1% ;栓塞后门静脉直径缩小 ,血流速度加快 (P <0 .0 1) ;13例门静脉主干呈离肝血流患者 ,术后有 7例转为向肝方向。APS栓塞后 ,18例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均有改善 ,在门静脉压下降幅度超过 2 0 %的 10例患者中 ,门静脉高压症有明显改善 ;门静脉压力下降在 2 0 %以下的8例患者中 ,门静脉高压症改善不明显。结论 栓塞APS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 ,平均降幅达 2 0 %以上 ;当门静脉压力降低 2 0 %及以上时可有效地改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泻症等一系列门静脉高压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5I粒子在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2月~2008年8月,我科共对8例经CT或B超证实为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进行了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观察门静脉通畅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复查CT显示门静脉癌栓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对门静脉癌栓具有疗效可靠,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是介入治疗门静脉癌栓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门静脉瘘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近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5岁.于8年前腹部刀刺伤行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但术后因反流性胃炎,4年后行毕Ⅰ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半年前出现腹胀、腹痛.近1个月腹痛加剧,同时伴有低热、腹泻等症状.螺旋CT增强示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在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显影前提前显影,门静脉主干增粗,达1.4 cm,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出异常血管汇入门静脉,动脉期门静脉主干的强化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强化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左支分流道内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门静脉左支TIPS术治疗的52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是否进入门静脉主干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318)和门静脉主干组(n-209),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分流道血流动力学、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年门静脉左支组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门静脉主干组(P<0.05).1年随访期间门静脉左支组、门静脉主干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6% (4/318)、5.74%(12/209) (P=0.003),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31%(1/318)、4.31%(9/209) (P=0.001),再出血率分别为0.94%(3/318)、2.87% (6/209) (P=0.095).结论 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并将支架留植左支内,能获得较低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MSCT对30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 (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PV的MS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示动脉期10例有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8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8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1例门静脉主干变细.胆管周围静脉丛(100%)、胆囊静脉(60%)及胃左静脉(23.3%)呈点状、簇状扩张.MPR、MIP、VR可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纡曲扩张的侧枝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显示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肝硬化患者28例,采用64层螺旋CT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后,运用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扩张(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冠状静脉曲张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1例、食管周围静脉曲张17例、胃短静脉曲张10例、脾/胃-肾分流6例、脐静脉和腹壁静脉曲张5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和直肠上静脉曲张2例,门静脉海绵状变性1例.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多角度、准确地显示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对判断病变程度、预测其并发症、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比剂不同参数选择对肝门静脉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静脉成像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肝门静脉的分支、分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肝门静脉正常解剖和变异,而且可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侧枝循环的形成,因此,肝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好坏对肝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订及保证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比剂的优化合理使用则是提高门静脉成像质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LAVA结合ASSET技术进行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60例肝病患者应用LAVA结合ASSET进行门静脉成像,并与20例门静脉CE-MRA进行对照,分析两者对肝内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结果 应用LAVA结合ASSET扫描获得的门静脉成像显示全部60例的门脉主干及肝内1、2级分支、32例3级分支、4级18例和10例4级以下分支.门静脉CEMRA20例显示全部门脉主干及肝内1、2级分支、10例3级分支,7例4级分支和3例4级以下显示.两种方法显示门静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A结合ASSET技术可完全替代常规的CE-MRA获得门静脉图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Cine PC MRI)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8岁;19名正常对照者,男10名,女9名,平均年龄43.5岁.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0例,B级31例,C级8例.采用Cine PC MRI对门静脉血流进行定量测量. 结果 肝硬化组按照Child A、B、C顺序,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渐降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C级的门静脉流速与A、B级及正常组相比,流速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Child B、C级患者较正常组门静脉直径增宽、截面积明显增大(P<0.05).Child C级较B级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 Cine PC MRI监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脾入路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出现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为右叶巨大肝癌;10例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门静脉主干闭塞;2例为肝硬化并发门静脉主干血栓性闭塞.所有患者采取经脾穿刺,脾静脉插管至胃冠状静脉,用液态栓塞剂加弹簧圈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失败;共栓塞35支胃冠状静脉,栓塞成功患者均获有效止血,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脾穿刺插管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患有巨大肝癌及(或)门静脉主干闭塞等无法采用经皮经肝入路或TIPS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