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NKG2D-MICA/B在急性白血病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MICA/B在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初发未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B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MICA及MICB(sMICA,sMICB)水平,同时检测患者NKG2D表达水平。选择5例健康人做为对照。结果(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不表达或弱表达MICA/B,正常人淋巴细胞表面不表达MICA/B。(2)患者血清sMICA和sMIC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患者NKG2D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和MICB的脱落损伤基于NKG2D-MIC的抗白血病效应,可能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流式细胞术的普及,白血病的分类变得更为详细。髓系/前体NK细胞急性白血病及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是目前认为的两种罕见白血病,在形态学上与常见白血病难以区分,表达髓系与淋系的双重抗原,预后较差,其独特的免疫表型是确诊的唯一依据。CD7分子与CD56分子在两种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的作用引人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NK细胞的分化途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两种疾病的生物学起源、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CD56分子及CD7分子在两种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对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酷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表现的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血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白血病细胞酷似异常早幼粒细胞尤其是变异型M3(M3v)细胞;免疫表型主要为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56+、cMPO+和CD16-,伴有del(7)(q22q32)染色体异常,但无t(15;17)改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反应不佳。结论: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少见,易与APL尤其是M3v混淆,应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UCBT)后早期NK细胞及其表面受体重建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对临床的重要性。对11例接受UCB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UCBT后受者早期(植活后90天内)NK细胞及其表面受体的重建以及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重建情况。结果表明:UCBT后NK细胞重建较早,植活时外周血中NK细胞数即高于正常水平;植活后30天达峰值,60天时绝对值达峰值水平。NK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重建早,植活时即高表达,并逐步上升,约60天达峰值(82.55±9.10)%;NK细胞的另一种活化性受体NKp46也获得早期重建,至植活后90天仍维持在高水平。NK细胞抑制性受体NKG2A在UCBT后表达较活化性受体低并持续至移植后90天。UCBT后T细胞的重建较晚,表达水平低。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UCBT后早期NK细胞的重建较早;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特别是NKG2D的重建早于抑制性受体,提示NK细胞的活化可能在UCBT后早期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中承担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伊红Y染料建立了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微量细胞毒试验。临床检查结果表明,NK细胞(%)在20例发作期患者(12.3±6.7)明显低于19例缓解期患者(22.7±8.2)和26例正常人(19.1±2.2)。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C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态,以探讨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在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中的意义。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和NK细胞的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25例、完全缓解患儿28例及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表明: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55±2.41)%,(8.54±2.51)%和(6.25±0.85)%,在初诊患儿组和缓解患儿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初诊患儿组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患儿的NK细胞数量减少,完全缓解后患儿组NK细胞数量仍低于正常对照(4.11±3.87%和10.41±7.20%w14.06±5.95%,P〈0.05)。结论:联合应用CD4、CD25及cDl27检测Treg细胞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可靠、准确,CD4^+CD25^+CD127^+T细胞可较好地反映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升高,NK细胞数量降低,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NK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参与NK细胞的调节可能是Treg细胞在白血病免疫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亚群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期50例,平缓期50例,并在同一时段内选择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外周血NK细胞数及亚群的变化。结果急性期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NK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均远低于对照组,而平缓期白血病及淋巴瘤NK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高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NK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CD56~(bright)及CD56~(di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类患者CD56~(bright)及CD56~(dim)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降低,细胞功能受损。NK细胞亚群检测在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后及疗效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CD56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CD5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FCM)对70例急性白血病患细胞表面CD56及其它白细胞分化抗原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例中有16例(22.86%)表CD56,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CD56阳性表达率(15/31,48.39%)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5,2.86%)(P<0.01),CD56在AML各亚型中表达也有差异,AML-M0,-M1和-M2中阳性率(11/15)明显高于AML-M3,-M4和-M5(4/16)P=0.013)。15例CD56^ 的AML病例中表达HLA-DR13例(41.94%),两呈明显正相关(r=0.439,n=31,P=0.014,结论:CD56主要在AML中表达,对AML的诊断,预后判断及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接受不同剂量高能X线照射后,细胞表面MICA抗原表达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取T淋巴细胞株他、结肠腺癌细胞株LS-174-T及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经0、4、8、16、32Gy的剂量照射,16h过夜培养,给细胞标记MICA的单克隆抗体,分析肿瘤细胞平均荧光密度(MFI的变化。并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经优化剂量照射的肿瘤细胞按10:1比例孵育,4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法分析NK细胞释放穿孔素的情况以评价NK细胞的杀伤毒性。结果不同肿瘤细胞株上调MICA表达的最佳放疗剂量不同,而肿瘤细胞上调MICA表达后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毒性。结论适宜的放射剂量促进肿瘤细胞表达MICA抗原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能X线照射对肿瘤细胞表达MICA及NK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接受不同剂量高能X线照射后,细胞表面MICA抗原表达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取T淋巴细胞株T2、结肠腺癌细胞株LS-174-T及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经0、4、8、163、2 Gy的剂量照射,16 h过夜培养,给细胞标记MICA的单克隆抗体,分析肿瘤细胞平均荧光密度(MFI的变化。并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经优化剂量照射的肿瘤细胞按10∶1比例孵育,4 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法分析NK细胞释放穿孔素的情况以评价NK细胞的杀伤毒性。结果不同肿瘤细胞株上调MICA表达的最佳放疗剂量不同,而肿瘤细胞上调MICA表达后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毒性。结论适宜的放射剂量促进肿瘤细胞表达MICA抗原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的抗原表达特征和功能标记物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初诊AML患者临床样本以及24例健康对照样本中的NK细胞表面标记物以及其功能指标,包括激活性受体NKG2D、NKP46、DNAM-1和杀伤标记颗粒酶B、穿孔素。结果:56例AML患者参照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大致分为AML未分化型(M1)、AML部分分化型(M2)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3类,但3类患者的NK细胞并无差异,因而不再细分。NK细胞分为CD3-CD56hiCD16-(简称CD56hiNK)和CD3-CD56dimCD16+(简称CD56dimNK)两个细胞群来分析。AML患者CD56hiNK细胞群与CD56dimNK细...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简便,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应用于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端粒酶活性分析,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后在扩增产物内加入荧光染料PicoGreen ,并在激光480nm和发射光520nm下检测荧光强度。对20例正常人和2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icoGreen能特异结合双链DNA,荧光强度随双链DNA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定量,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并提示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检测c-MPL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探讨c-MPL表达与CD34、CD38的相关性,以确定c-MPL在白血病干细胞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初诊AML患者的c-MPL和CD34、CD38阳性细胞比例;比较患者c-MPL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的差别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患者的c-MPL表达水平与CD34、CD38各部分细胞分群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ML患者骨髓细胞中c-MP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MPL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AML1-ETO融合基因、化疗后缓解情况无关;c-MPL在M2和M5分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34阳性AML患者组的c-MP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34阴性AML患者组(P<0.01)。AML患者c-MPL在CD34+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D34-细胞(P<0.001);AML患者中c-MPL在CD34+CD38+和CD34+CD38-两群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c-MPL和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0,P=0.042)。结论:c-MPL在AML患者中高表达,且与CD34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c-MPL表达于白血病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以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联合氟达拉滨(Flud)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FLAG方案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对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影响。对15例AML患者在诱导缓解后采用FLAG方案巩固治疗(氟达拉滨,50mg/d,第1-5天;Ara—C2g/(m^2·d),第1—5天;G—CSF300μg/d,皮下注射,化疗前1天至中性粒细胞〉1.0×10^9/L)。15例中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36(14—51)岁,13例为初发AML,2例为复发难治AML。12例FLAG观固2个疗程,3例巩固3个疗程。动员方案为:9例为FLAG,6例大剂量足叶乙甙(VP16)+G—CSF。结果表明:15例患者中11例(73.3%)被证实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2.0×10^6/kg),CD34细胞中位数为3.52×10^6/kg[(2.2—4.6)×10^6/kg]。在4例仅采集到足够的单个核细胞(MNC),而CD34^+细胞含量却较低。结论:2个疗程的FLAG巩固治疗对A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影响不明显,毒副作用不明显且不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析亲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related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对2008年4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亲缘PBHSCT的AML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1eukemia—freesurvival,LFS)和累积复发率(relapserate,RR),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年OS及LFS分别为61.9%%及52%,累积复发率为39.1%。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总发生率为37.5%,其中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29.7%。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疗效(P=0.001)、移植供体类型(P=0.002)、初诊时白细胞数量(P=0.018)与OS相关。重度aGVHD(Ⅱ度以上aGVHD)对于OS有一定影响(P=0.070)。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疗效、移植供体类型、重度aGVHD是影响亲缘PBHSCT治疗AML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亲缘PBHSCT是治疗AML的有效方法,复发是移植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移植前疾病的治疗疗效、移植供体类型、重度aGVHD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意义,采用RT-PCR方法及流式细胞术,对3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患者组)、18例完全缓解白血病细胞(缓解组)和21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表面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患者组和缓解组TRAIL、DR4和DR5表达高,而DcR1和DcR2表达低。②缓解组DR5的表达高于患者组。③患者组和缓解组DR5的表达均高于DR4。④患者组AML不同亚型表达TRAIL及其受体相似。结论:TRAIL及其受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性:DR5在TRAIL介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应用地西他滨(DAC)治疗以及非DAC化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对含量,探讨Treg在MDS及AML发病及缓解过程中的免疫调节功能,及DAC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MDS患者15例,AML患者49例,对照组14例(标本来自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经系统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采集入组患者的骨髓液及外周血进行流式检测Treg的相对含量,同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在初诊时MDS及AML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相对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43)。经DAC治疗的AML患者外周血中Treg相对含量较初诊组及非DAC化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DAC治疗缓解组骨髓及外周血中Treg含量较未缓解组降低(P<0.05)。DAC治疗组与对照组Treg含量无差异。结论:DAC可能通过消耗体内Treg含量,减少对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及杀伤,从而促进患者疾...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白血病细胞表面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中药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表达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B和ULBP1、2、3四种NKG2D配体的表达。苦参碱处理白血病细胞株K562、OUN-1、U937和K562/A02及原代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处理后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改变。结果表明,几株常见人白血病细胞及原代人白血病细胞表面均有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多数有ULBP分子的高表达或ULBP表达明显高于MICA/B,但不同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苦参碱处理可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部分NKG2D配体的表达水平,提示苦参碱对不同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调节不同。K562细胞表面NKG2D配体ULBP2和ULBP3分子的高表达可能是介导NK细胞对其高杀伤性的重要原因。结论:人白血病细胞及原代人白血病细胞表面均有NKG2D配体的表达,但不同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模式不同。苦参碱可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部分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