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苍白球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可经血液途径传播。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后 ,产生两种抗体 :一种是特异性抗体 ,另一种是非特异性抗体。目前 ,国内各采供血机构大多采用血清学非特异性试验检测献血者梅毒抗体 ,主要有 TRUST法和RPR法。由于非特异性试验检测结果敏感性高而特异性较低 ,常出现假阳性和漏检[1] 。本站于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1 0月 ,对 1 3465例街头无偿献血者应用 ELISA双抗原夹心法作为献血者血液的梅毒抗体复检试剂 ,初检试剂仍用TRUST法 ,并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 TPHA)作为确证试验 ,现将…  相似文献   

2.
王海红 《疾病监测》2001,16(9):342-344
据统计 ,1 998年 1 0月 1日至 2 0 0 0年 9月 30日我血站共报废血液 1 0 89例 ,占献血人次的 5 8% ,其中经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 1 0 1 5例 ,其它原因报废 74例。因此 ,如何对各个环节做到有效监控 ,尽量减少血液浪费 ,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做些探讨。1 998年 1 0月 1日至 2 0 0 0年 9月 30日在舟山市血站参加无偿献血者 1 865 4人次。献血人群中有学生、干部、军人、职工、农民等。初次献血者占99 %。无偿献血者均经内科咨询、体检 ,初步合格后 ,以末梢血用金标法快速检测HBsAg ,结果阴性者即采血 ,最后对血液标本进…  相似文献   

3.
无偿献血血液报损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本市街头无偿献血 80 1 6人份 ,报损血液 5 79份 ,占 7.2 2 %。如何加强对无偿献血各环节的有效监控 ,尽量减少血液浪费 ,对于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尤为重要。笔者就此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无偿献血 80 1 6人份。2 方法 无偿献血者经献血前咨询、体格检查初步合格后 ,取手指血用全血金标法快速检测 HBs Ag,结果为阴性者采血 ,并按卫生部要求进行初检、复检。每月对血站采供血及报损情况进行统计上报 ,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与讨论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要求 ,经体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现状,更好的制定防控策略,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2002-2013年福建省血液中心749 83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抗体确认阳性的95名无偿献血者的流行特征、趋势和献血史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2-2013年福建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确认阳性率从2010年开始阳性率呈现增长趋势始终大于1例/万,2012年和2013年更是高达2.76例/万和2.75例/万;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比例为88.4%;年龄分布18-30岁的比例为64.2%;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比例为2∶1,初次献血者比例为61.1%,再次献血者比例为38.9%;从可能的传播途径上还是性传播为主,比例为84.2%,同性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比例为1∶2;从籍贯上分本省和外省的比例为2∶1;献血地点为街头固定采血点为主,比例为87.4%。结论福建省血液中心的献血人群HIV感染率与我国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持续上升的态势基本一致;HIV感染者以男性,30岁以下的献血者为主;性传播是献血者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再次献血者感染HIV的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2年兰州地区无偿献血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兰州地区采供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临床用血全面实现无偿献血化。由于目前绝大部分采血地点为街头 ,因此有必要了解不同献血群体的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传 ,以提高血液质量 ,减少血源浪费 [1 ,2 ] 。笔者对2 0 0 2年无偿献血者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  2 0 0 2年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基本情况及检验资料 ,按不同年龄段、性别进行分组。2 方法 无偿献血者在采血前 ,先经过体检、化验 (包括 :Hb、ALT、HBs Ag)等初筛 ,合格后采血。所采血液再进行ALT、HBs Ag、HIV、HCV、梅毒、血型…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张家界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流行状况及其对血液质量的影响 ,笔者检测了 6 1 6 0份初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 ,并对其中梅毒阳性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1 999~ 2 0 0 2年 9月本市各单位、街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 6 1 6 0 (人 )份 ,其中男性 342 2份 ,女性 2 738份。1 .2 仪器 Elx 80 0酶标仪 (美国宝特公司 ) ;洗板机 (芬兰雷勃公司 ) ;XK95 1型多用振荡仪。1 .3 梅毒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均采用RPR及ELISA法 (上海科华和北京万泰公司试剂盒 )检测 ,严格按照试剂盒…  相似文献   

7.
国产ELISA抗-HCV试剂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我国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血液HCV筛查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法抗 HCV试剂 ,在实践工作中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可能出现较大差异。为此 ,很多学者对献血者筛查中采用两种试剂检测的必要性作了大量的探讨[1,2 ] 。为了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合理匹配两种不同厂家试剂以确保血液检测质量 ,笔者随机选择 2 7名经ELISA抗 HCV血液检测为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 待检血清 2 7份 ,系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12月经ELISA抗 HCV检测为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所有待检血液均按常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携带肝炎病毒的可能性。方法以2002~2005年及2007~2010年间献血者资料为例,将献血者分为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分析两类献血者的构成、献血间隔、血液筛查结果等资料,并对部分HBsAg和抗-HCV筛查结果进行确证。结果重复献血者捐献的血液占全部献血的比例由2002~2005年度的25.2%,上升到2007~2010年度的29.9%,平均年龄由38岁降至32岁;重复献血者捐献的血液HBsAg和抗-HCV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且不合格样本的阳性确证率也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结论重复献血者携带肝炎病毒的可能性较初次献血者低,是较安全的献血人群,应巩固和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核酸筛查(NAT)阳性人群特点,为血液安全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经Murex和科华HBsAg ELISA试剂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血液使用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对于MPX反应性标本,使用COBAS AmpliPrep/TaqMan进行核酸鉴别试验,同时使用罗氏ECL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进行乙肝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 2011年11月1日~2012年1月31日3个月共有献血者86 375人(次),其中有63 351人(次)为初次献血者,HBsAg反应性为1.04%,23 024人(次)为重复献血者,HBsAg反应性为0.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3,P0.05)。84 990份HBsAg、抗-HCV、抗-HIV1/2阴性血液进行MPX核酸检测,共发现52例(0.060%)HBV DNA阳性,均为低拷贝,含量为(20~200)IU/ml间,其中32例(0.051%)来自初次献血者,20例(0.087%)来自重复献血者,两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0.05),没有发现HCV RNA与HIV RNA阳性。结论重复献血者HBsAg反应性比率低于初次献血者;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为0.060%,重复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与初次献血者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HBV核酸检测能够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指标情况,探讨主要血液传播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感染趋势。方法采用标准试剂盒,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对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了初检和确认检测。结果街头无偿献血者和部队军人无偿献血者检出谷丙转氨酶阳性率分别为4.05%和7.384%,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33%和0.13%,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3%和0.08%,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022%和0.0%,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5%和0.027%。结论除谷丙转氨酶之外,所有检测项目阳性率均为街头献血者高于部队献血者。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邢台市街头2005~2006年无偿献血者10289名进行调查,对产生局部青肿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年龄18~55周岁,均符合无偿献血者体检标准。其中初次献血者7164名,2次及以上献血者3125名。 1.2方法用ACD—B采血袋,按操作规程采集200ml或400ml全血。采血针16G。  相似文献   

12.
库尔勒市街头无偿献血者部分血清学指标调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国内无偿献血方式大多以街头流动采血车为主 ,这种形式既具有机动性强、服务快捷方便、利于宣传等特点 ,更能体现献血者个人的意愿 ,容易被广大市民所接受 ,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偏型的供需矛盾。自 2 0 0 1年 1月 1日以来共有 4 340名无偿献血者走上采血车献血 ,截止 2 0 0 2年 6月 30日 ,巴州地区临床医疗用血 5 0 %以上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现将街头快速金标法检测HBsAg合格后采集的血液在经过 5个项目的初复检时淘汰的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2 0 0 1年 1月 1日~ 2 0 0 2年 6月 30日初次参加无偿献血者。1.2…  相似文献   

13.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 ,郑州市各医院所用的血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 ,并且郑州市连续 3 a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质量比有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质量明显提高 ,比如红细胞体积大 ,血浆蛋白含量高 ,用于临床效果好 ,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低 ,但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不合格率比有偿献血的不合格率高 ,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2 - 0 1~ 2 0 0 2 - 12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5 6 32 0人份。1.2 仪器及厂家 现代血站标准管理系统 (河北唐山 ,modern2 0 0 0 TMV5 .0 ) ;RS…  相似文献   

14.
献血者餐后脂肪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 10 - 0 1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 ,献血模式由传统的有偿组织献血过渡到街头随机无偿献血。有偿组织献血可以告知献血者献血前一天及当天不吃油类食物。而街头随机无偿献血 ,临时决定献血 ,献血前吃不同的油类食物 ,结果导致采集的血液有一些是重度脂血 ,而重度脂血不能用于临床 ,因此为了减少血液浪费 ,作者对献血者的血液外观进行调查 ,分析无偿献血者的脂血淘汰情况 ,以便制订相应的对策。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5~ 1998- 0 7有偿献血者 ;2 0 0 2 - 0 5~ 2 0 0 2 - 0 7无偿献血者。1.2 材料  MK 酶标…  相似文献   

15.
建立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是保证血液质量及输血安全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 ,无偿献血取代有偿献血 ,为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感染性指标流行趋势 ,笔者对 1 998~ 2 0 0 2年 7月累计 81 6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样本 本市各单位、街头无偿献血者 (初次献血 )血样。2 仪器 Elx-80 0酶标仪 (美国宝特公司 ) ;洗板机 (芬兰雷勃公司 ) ;72 1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3 检验项目及方法  ALT检测采用改良赖氏法 (试剂盒购自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 ) ;HBs Ag…  相似文献   

16.
丹东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刁爱仁  严翠娥  公理 《疾病监测》2002,17(6):212-213
梅毒作为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一种 ,历史上曾给输血带来很大麻烦。我国对献血者做梅毒血清学筛查的历史不长 ,但对预防梅毒经血液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我们近几年对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筛查看 ,梅毒对输血安全仍有很大威胁。现将丹东市 1 999- 2 0 0 1年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的人群分布特点,探讨低危固定献血者血液初筛项目的最佳组合模式。方法选取2011~2013年街头初次献血者和集体固定献血者、2014年1~3月集体固定献血者,重点针对集体固定献血者中高校学生、重工业工人、企事业员工,进行血液初筛和复检Hb、ALT、HBs Ag不合格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街头初次献血者与集体固定献血者相比,Hb、ALT、HBs Ag初筛不合格率均偏高;集体固定献血者中企事业员工和重工业工人Hb不合格率较高校大学生偏低;企业、重工业男性献血者未进行Hb血液初筛,高校大学生未进行ALT血液初筛,检验阳性率与前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站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相对安全的固定(重复)无偿献血者队伍;针对该人群分布特点,选择最佳的血液初筛模式对于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没有影响,相应减轻了献血者的反感情绪,增加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无偿献血血液报损原因及有效监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1~ 6月份 ,本站街头无偿献血 40 1 8人份 ,缓解了本市血源的紧张状况 ,但也存在着血液报损率较高的问题 ,经统计共报损血液 2 1 5份 ,占献血人数的 5 .35 %。因此 ,如何加强对无偿献血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 ,尽量减少血液浪费 ,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此作一分析。材料与方法1 检测对象  2 0 0 0年 1~ 6月无偿献血 40 1 8人份。2 方法 无偿献血者经内科咨询、体格检查初步合格后 ,取手指末梢血用全血金标法快速检测HBs Ag,结果为阴性者即采血 ,最后对血液标本按卫生部要求进行初检、复检。结 果经体检合格 ,金…  相似文献   

19.
采供血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对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销毁,并通知献血者不合格原因,告知其以后不要再献血,以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被淘汰的献血者再次乃至多次献血。为此,笔者对本市经检验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市2003年1月~2004年6月血液检验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3285名,其中再次献血者33名,男性25名,女性7名。1.2被淘汰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判断根据检验科血液检测不合格记录,并通过血液管理系统追溯献血者献血相关信息和电话确认。2结果(表1)表1经检验不…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侵犯CD4淋巴细胞为主,并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传染病[1].HIV上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为了防止经输血传播HIV,提高血液质量,对献血者进行抗-HIV检测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笔者从街头无偿献血者中检出抗-HIV阳性1例并获确认,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