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CT与腰穿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80例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腰穿及CT检查。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脑脊液检查阳性率为100%;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24h内为85%,24h以后的阳性率为62%。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80例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腰穿及CT检查。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脑脊液检查阳性率为100%;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24小时内为85%,24小时以后的阳性率为62%。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由于颅内动脉或静脉破裂,血流进入蛛网膜下腔即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分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每年发病率10.5/100.000.  相似文献   

4.
彭渊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90-90
目的针对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尼莫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分析,判断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死亡率为3.3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死亡率为1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死亡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所以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可行性,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流直接流入或主要地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脑卒中的10%~15%,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最重要的是颅内动脉瘤和颅内动静脉畸形,其次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白血病等其他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老年也不少见,且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青壮年有所不同.现将我院收治的44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融  杜东平 《西部医学》2010,22(10):1831-1831,1834
目的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头颅CT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经颅内CT及DSA证实颅内小动脉瘤12例(60%)、高血压动脉硬化4例(20%)、动静脉、畸形破裂4例(20%)。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及DSA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或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or pathogen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是指脑部自身的病变或疾病状态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出血多见于外伤不同,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见,国内仅有8例报告。我院1960年至1983年6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279例,其中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3.94%),1例经手术治疗,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10~72岁,40岁以上6例;起病突然者9例,系于搬重物、拖地板、赛跑时起跑、蹲位劳动、俯身拾物、腰部热敷、剧咳及性  相似文献   

9.
周荣 《中外医疗》2009,28(34):153-153
目的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要点,降低病人的致死致残率。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存活率100%。结论加强基础护理、防治并发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治愈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彦 《广州医药》2001,32(3):30-3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为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 1 5 % ,一般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前者系由于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后者为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我院自 1 995~ 1 999年 1 0月共收治了 1 0 0例自发性SAH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1 0 0例 ,男 5 9例 ,女 41例 ,年龄为 1 8~87岁 ,其中 <30岁 9例 ,30~ 49岁 2 9例 ,≥ 6 0岁 43例。 2 4h内入院者 6 9例 ,2~ 7天…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文献记载不一,约占脑血管病的6~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大多数发生在青壮年,老年患者的发生频度为7.4%左右。我院自1972年3月至1979年11月间,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17例,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有100例,占46.8%,有  相似文献   

12.
胡志强  覃旭 《广西医学》2005,27(8):1273-127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其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为30/10万,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本院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5例,其中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根据出血的原因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2种。本文讨论的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常见的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例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证实诊断,以全身型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结论: 全身型舞蹈症可以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对3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采取触摸护理、饮食调节、改良灌肠法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行护理干预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便秘相关症状、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护理干预不但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而且可使再出血死亡的机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急性脑血管病。我院自1964~1979年上半年确诊住院的自发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12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急症。内科治疗中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法[1]。为了探讨如何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愈后,我们自1995年1月~1997年8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效果较满意,现报...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1]。SAH为临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英 《河北医学》1998,4(1):62-6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93例临床分析(53002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凌英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诊,发病率约占中风的10%,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都较高。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间共收治19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现报告分...  相似文献   

20.
刘亚红  李志强 《中外医疗》2010,29(29):122-122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神经功能康复率分别为治疗组87.5%,对照组7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