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应用GSS—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GSS—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11例,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结果 平均随访6个月,11例均固定坚固,无断钉断棒及松动发生,骨折均一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GSS—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可实施三维矫正固定并可定量调节复位,固定坚固。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可减少伤椎椎体内的空隙,有利于骨折愈合,增加前柱、中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韩丹  何志勇  罗季阳  李轩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91-91,9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AF系统和哈氏棒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36例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中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23例,采用哈氏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3例。比较二种手术方式术后骨折复位以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随访,二种手术方式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AF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准确,手术时间短。哈氏棒固定系统手术时间较长,复位时可调节性差,术后并发症偏多。结论AF系统后路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胸腰段不稳定骨折有效方法,其操作简便,复位效果肯定,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6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AF)组(46例)和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组(50例),前者采用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后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最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前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而术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组间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SS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AF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F及GSS的临床应用效果相近,尤以GSS的治疗效果更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复位效果佳等众多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Edwards套棒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方法 7例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改良Edwards套棒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 术后5例伤椎恢复到正常高度,2例达80%;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该装置是胸腰段脊柱骨折良好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胸腰段肖像柱骨折行AF钉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l分级有1~3级改善.结论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F钉在胸腰段脊拄骨折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对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及AF钉复位内固定.结果 对手术35例患者随访3月~2年,发现骨折椎体恢复原有高度,Cobbs角恢复正常,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钉能达到良好的复住与减压目的 ,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s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11例.D级9例,E级10例。3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5例单纯AF器械撑开复位,13例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椎管内骨块打压复位。术后随访平均1年。结果:Frankel’s分级A级2例无进展,其余均有1~2级进步,C级以下均完全恢复正常功能。13例Cobb’s角度丢失大于5度。结论:AF内固定系统能达到精确复位、内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作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理想方法。但椎体骨折后愈合强度不够,出现断钉、弯钉,造成脊柱Cobb’s角度丢失,可通过伤椎骨替代物植入术解决。  相似文献   

10.
曲小雨 《当代医学》2013,(17):96-97
目的研究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30例,进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1月、6月患者的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和脊柱后突Cobb角。结果本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6.7%,无内固定失败案例,术后1月及6月患者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椎体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有效复位伤椎,重建伤椎的前柱强度,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和骨水泥渗漏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未行椎体间融合,其中试验组84例为伤椎单侧置钉加伤椎内植骨,对照组114例伤椎未植入椎弓根钉未行伤椎内植骨,术后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断钉率、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Cobb角和椎体高度、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均为断钉发生,试验组断钉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的非融合技术可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黄南翔  刘清毅  林宏  李伟 《西部医学》2012,24(4):667-668,67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60例,受伤节段为T11~L2,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片测量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了解有无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术中未发生置钉失败及损伤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选择好适应证,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林楚标  黄海安  叶育强  陈利武 《医学综述》2013,19(11):2077-2080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80例,随机分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组40例(治疗组)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组40例(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行伤椎及伤椎上下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照组行传统4钉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同时观察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30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治疗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完全神经损伤者较术前均有1~2级恢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无损伤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6年5月收集的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失败病例共20例,其中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10例,胸腰椎退行性疾病内固定术后8例,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后2例,发现时间术后1天~48月.结果:内固定螺钉松动或断裂7例,内固定系统中的连接杆松动或退出1例,内固定松动合并感染3例,内固定螺钉进入椎管或打入椎间隙者或穿破椎体者4例,术后反复腰痛者5例,术后假关节形成2例,内固定取出后椎体高度丢失3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准备并熟练掌握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是胸腰椎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术中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或经伤椎固定技术固定骨折,其中经伤椎体固定组54例,跨伤椎固定组44例。比较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伤椎后凸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周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后凸角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均可以减少VAS评分(P〈0.05),同时减少伤椎后凸角度(P〈0.05)。跨伤椎固定组与经伤椎固定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周2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伤椎后凸角、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中失血低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但内固定断裂风险高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结论: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固定胸腰椎骨折均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维持伤椎矫正度,但经伤椎固定技术的术后内固定失败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附加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2009年8月,将24例新鲜胸腰段脊椎Gertzbein A3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椎板植骨融合术(A组)及采用附加经伤椎固定椎体内植骨、减压复位、椎板植骨融合术(B组)。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对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比较测量手术前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结果两组安全完成手术,切口Ⅰ期愈合。随访14~4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A、B组Cobb’s角分别矫正至4.2°和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恢复至85.4%和86.8%;平均椎管占位率分别为4.8%和4.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Cobb’s角为5.5°,B组为3.9°;椎体前缘高度A组为恢复至73.3%,B组为恢复至86.1%;平均椎管占位率A组为5.1%,B组为4.4%。末次随访时A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在末次随访时后凸角丢失>10°,1例内固定失败。结论经伤椎置钉能有效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内植骨可有效维持复位,减少后凸畸形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18.
杨军  黄建伟  权正学 《重庆医学》2008,37(11):1154-1156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40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随访18~3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随访中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Cobb角改变;36例Franke1分级获得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把握手术时机与适应证的前提下,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30例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骨水泥充盈,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取钉时统计伤椎后凸畸形角(Cobb角)、伤椎前缘与后缘高度的比值,以及对腰背痛症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患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塌陷等并发症。术前与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Cobb 角、VAS 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年取钉时伤椎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 Cobb 角、腰背疼痛 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稳定,缓解腰背部疼痛,减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新鲜严重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观察9例患者,患者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2岁,均为新鲜的、压缩超过1/2或爆裂严重的椎体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穿刺于骨折椎体中注入适量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的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骨折椎体的Cobb角进行对比。 结果 随访6~12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VAS分别为6.78、1.44、0.22,术后2~3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伤椎Cobb角恢复满意,椎管容积明显改善,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无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3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明显改善。 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新鲜胸腰椎骨折术后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矫正后凸畸形,能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