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针灸与“脑的十年”(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癫痫,极救之法,妙用者针”(《针灸大成》)。现代临床上也有针刺治痫的报导,并进行了一些治痫机理的探讨。电针一些穴位如大椎、腰俞、风府、筋缩、足三里可遏制局部施加青霉素所引起的大脑皮层痫样放电(鼠、兔),也可使大鼠因电惊厥所致的癫痫样大发作得到缓解,脑电的频谱及  相似文献   

2.
《针刺研究》2009,34(3)
目的:探讨电针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电针组。除正常组外,其它3组均制作戊四唑慢性点燃癫痫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尼莫地平组腹腔注射尼莫地平。记录各组大鼠治疗后痫样波发作潜伏期及痫波密度,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的荧光强度。结果:电针组脑电痫样波发作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痫波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变小(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a2+荧光强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Ca2+荧光强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尼莫地平组Ca2+荧光强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调节戊四唑点燃型癫痫大鼠脑电及海马内Ca2+含量,电针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3.
电针遏制癫痫小发作的实验研究(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电针遏制癫痫小发作的效应及中枢机制。 方法 在癫痫小发作的大鼠模型上,电针督脉穴位“大椎”及“脊中”。 结果 电针可遏制小发作时产生的棘慢波。电针频率以高频80 Hz较好。 结论 电针可明显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并加强其抑制过程,从而遏制痫波。丘脑中一些核团对痫波分别有促进或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英菊  杨甫昭 《陕西中医》2004,25(10):948-949
本试验以皮层电图 (ECoG)的痫样放电频率、波幅 ,海马电图 (EHG)的痫样放电频率、波幅为指标 ,观察癫痫定胶囊对海马内微量注射ZnSO4造成的实验性癫痫发作的影响。结果表明 :癫痫定胶囊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因ZnSO4注射引起的ECoG电位持续性棘慢波的频率和波幅 ,减少EHG持续性痫样放电的频率 ,降低海马痫样放电电位的波幅增加值。提示 :癫痫定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可能是加强了脑的抑制过程 ,使皮层和海马电活动出现同步化趋势 ,从而抑制了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5.
<正> 在针刺镇痛作用研究中,有关边缘前脑的某些结构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伤害性刺激可减弱视前区神经元的活动,而穴位电针可加强之。我们已往的工作证明视前区对缰核的放电活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穴位电针可抑制外侧缰核痛兴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由于缰核对针刺镇痛的重要影响,以及我们在外侧缰核发现还有痛抑制性神经元,针刺对之有何影响,以及它们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均值得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该文回顾近30年针刺治疗癫痫的基础研究,以了解针刺治疗实验性癫痫的效应与机制。通过综述发现,针刺具有抗癫痫效应;针刺抗癫痫的机制以包含抑制痫样放电、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元损伤保护的神经作用机制为主;同时也有其他如影响一氧化氮(NO)、环磷腺苷(cA MP)和环磷鸟苷(c GMP)等信使物质,炎症免疫以及遗传基因表达等可能的作用机制。笔者认为系统地研究针刺治疗实验性癫痫的有效穴位、针刺参数和针对不同类型癫痫的差异化治疗方案等非常有必要;并应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考察其内在机制以推动癫痫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正>癫痫是西医病名,涵盖了中医的癫、痫二证。西医认为,癫痫在病理上是指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以有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由于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不同,功能失常可有运动、感觉、意识、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每次发作称为痫性发作。中医认为,癫痫二者在病理上明显存在着精神与神经的实质性差别,因此,临床常以癫证、痫证或痫病分称,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混淆视听,干扰辩证思维。具体差别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是儿童期常见的致残性疾病,约30%的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近年来,笔者将在我院住院的不合并有癫痫的脑瘫患儿共计151例均进行12/24小时脑电图长程监测,发现61.1%的脑瘫患儿有痫样放电,放电中以局灶性放电为常见,中央区放电最多。异常放电形式以散在棘慢波、棘波/尖波同时出现最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别针刺百会穴、丰隆穴治疗异常脑电图癫痫患者,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各1 h内痫样放电次数、痫样放电波波幅的变化,探讨针刺百会穴、丰隆穴对癫痫患者异常脑电图的即时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异常脑电图癫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百会穴组、针刺丰隆穴组,每组各20例;分别针刺百会穴、丰隆穴,并在针刺前、针刺后1 h内行脑电图监测,记录即时脑电图情况,分析针刺前后脑电图痫样放电次数及波幅变化。结果:针刺百会穴组与针刺丰隆穴组在治疗前后1 h内,脑电图-痫样放电次数在各组内对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百会穴、丰隆穴能即时改变癫痫患者异常脑电图-痫样放电次数。针刺百会穴组与针刺丰隆穴组治疗前后各1h内,癫痫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百会穴组与针刺丰隆穴组在治疗前后痫样放电波波幅改变不明显。结论:分别针刺常用定痫穴百会穴、丰隆穴治疗异常脑电图癫痫患者,能即时减少异常脑电图-痫样放电次数。分别针刺百会穴、丰隆穴治疗异常脑电图癫痫患者,在治疗后都能降低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波幅,但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娄之聪 《针刺研究》1989,14(1):20-21
家兔侧脑室注入cAMP(100μg/100μl)后,诱发皮层产生癫痫样渡,此痫样发作波可被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明显地抑制。  相似文献   

11.
<正> 针刺对痛情绪反应的抑制效应与边缘系统,尤以海马的机能有较密切的关系。形态学以及电生理实验均表明,脑内存在中缝-海马及蓝斑-海马通路。我们也曾看到,电针和刺激背中缝核(NDR)、蓝斑核(LC)皆可明显抑制海马锥体细胞层单位自发放电,损毁 LC 后针刺压抑海马放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游泳耐力影响,筛选出最佳频率参数.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以大鼠负重游泳时间为指标,分为对照组、非穴组、电针低频,中频和高频组(2Hz组、15Hz组、100Hz组),取足三里、太冲穴,观察针刺前后游泳耐受时间的变化.结果:针刺后,15Hz和100Hz组游泳时间有增加,针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15 Hz组游泳时间升高的百分率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足三里、太冲穴给予频率为15 Hz的电针具有提高大鼠游泳耐力效应,15 Hz电刺激可能是所要筛选的最佳频率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干预早期神经痛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的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脊神经结扎的方法制作大鼠神经痛模型。取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2 Hz电针治疗,连续3 d。检测大鼠术侧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L5 DRG TRPV1表达与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开展PKC激动剂PMA与PKA激动剂db-cAMP拮抗2 Hz电针镇痛作用的验证性实验。结果 SNL模型大鼠早期即出现自发性疼痛,PWT显著下降(P0.001),L5 DRG TRPV1表达水平降低(P0.01),磷酸化水平升高(P0.001)。SNL假手术组大鼠PWT没有显著变化。2 Hz电针能提高SNL模型大鼠的PWT(P0.001),降低L5 DRG TRPV1磷酸化水平(P0.05)。PMA与db-cAMP足部局部注射能拮抗2 Hz电针的抗神经痛作用(P0.001,P0.001)。结论早期神经痛与损伤DRG TRPV1磷酸化水平升高有关。低频电针能改善早期神经痛,可能与下调损伤DRG的TRPV1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脾虚证幼鼠脑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SD 4周龄雄性大鼠15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对照组,其余10只造模。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5只。用利血平腹腔注射和大黄灌胃联合造幼鼠脾虚证模型,采用行为学指标、体重测量和拉尾排便率相结合对脾虚证模型是否成功进行判定。造模结束后用电针刺激电针组大鼠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次20 min,每天1次。治疗14 d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的结构。结果:造模14 d后大鼠均表现毛色不荣、精神倦怠、嗜卧、眼眯、四肢无力,或见颤抖、反应迟钝,甚则肛门脱垂,明显消瘦。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大鼠体重明显较轻(P0.01),拉尾排便次数增多。光镜下观察,模型组脑组织内神经元轮廓模糊,胞体肿大,周围间隙增宽,核碎裂,胞浆出现空洞,空泡形成,细胞带层次减少;电针组脑组织内神经元轮廓尚清晰,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带尚均匀,可见有胶质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模型组脑结构在神经元胞体和神经毡区都有改变,尤以线粒体和突触终末端的改变明显;电针组神经元损伤程度较轻,细胞结构良好。结论:脾虚证会引起大鼠脑内神经元胞体和突触的改变,而电针治疗对脑组织抗损伤能力和修复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人们在临床实践中体验到,在同一穴位上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这一现象愈来愈引起针灸原理研究工作者的兴趣。近二十年来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日益深入,业已证明,电针刺激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肽产生镇痛作用。但阿片颉颃剂纳洛酮阻断大鼠电针镇痛的程度和所需的剂量与电针频率密切相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针刺临床和针刺原理研究中常常采用电针代替手法捻针,因此,电针刺激参数成为针刺临床和针刺原理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重要研究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对阐明针刺原理和提高针刺治疗效果将是非常必要的。电针刺激参数包括波形、波幅、波宽、频率、节律和持续时间等。本文比较了两种不同电针刺激强度和频率对大鼠不同脑区内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ficity of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at different acupoints on gastric functional activity and gastric blood flow after colorectal distension (CRD) in the rat.Methods: Fif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a control group,a Zusanli group,a non-point group,a Taichong group and a Neiguan group.Rats were anesthetized after 18 h of fasting,and a rat model of nociceptive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 and abnormal electrogastrogram (EGG) and gastric tension (GT) was prepared by gasbag-induced CRD.EA was given bilaterally,and its effects on gastric blood flow (GBF) of the arcus vasculosi of the greater omentum,blood pressure,EGG fast wave properties,and gastric smooth muscle tension (GT) were quantified.Results: CRD induced an in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that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EA at all points (all P<0.05),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were greater in the Zusanli and Neiguan groups compared to the non-point group (both P<0.05).CRD also caused reductions in GT and GBF,and in the amplitude,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EGG waves (all P<0.05).These effects were also reversed by EA.The effects of EA on EGG wave amplitude,GT,and GBF were superior in the Zusanli group compared to the Taichong group,Neiguan group,and the non-point group.Conclusion: EA significantly counteracted CRD-induc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GBF,EGG; and GT.The effects of stimulation at Zusanli (ST 36)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compared to other points,indicating relative specificity of this acupoint.  相似文献   

18.
唐勇  余曙光  陈瑾 《针刺研究》2006,31(1):38-4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电针促进帕金森小鼠黑质致密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空白组、空电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以腹腔注射(30 mg/kg)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的帕金森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电针“合谷”“太冲”穴,频率2~100 Hz,电压2~4 V,疏密波,每日1次,每次20 min,7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计数、积分光密度较空白组、空电组减少,P<0.05;电针组阳性细胞计数、积分光密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0.01。模型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原位杂交阳性细胞计数、积分光密度较空白组和空电组减少,P<0.01;电针组阳性细胞计数、积分光密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帕金森小鼠黑质致密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帕金森小鼠突触可塑性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3月龄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以相同月龄和背景的C 57 BL/6小鼠作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取"百会"涌泉"穴,每次留针15 min,隔日1次,针刺3个月。以LashleyⅢ水迷宫测定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 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水迷宫游出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海马沟微血管壁Aβ1-42表达的累积吸光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海马沟微血管壁LRP 1表达较对照组减低(P<0.01);而电针治疗组的水迷宫游出时间明显低于模型组,海马沟微血管壁Aβ1-42表达低于模型组,海马沟微血管壁LRP 1表达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能通过提高脑微血管壁Aβ受体LRP 1的清除转运能力,降低APP转基因鼠脑微血管壁的Aβ沉积,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CFA大鼠脊髓背角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DNA结合活性的干预作用以探讨电针的镇痛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CFA组)和电针治疗组(EA组),CFA组和EA组大鼠通过足底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炎症痛模型,EA组大鼠于造模后5.5 h选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电针治疗。分别观察造模前、造模后5 h、6 h、2 d、7 d和14 d六个时点的足跖容积和痛阈(PWTs),及造模后6 h、2 d和14 d患侧脊髓背角CRE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N组大鼠比较,造模后各时间点,CFA组大鼠足跖显著肿胀,PWTs明显降低,CREB的DNA结合活性增加;造模后各时间点,EA组大鼠PWTs均显著高于同期CFA组,CREB的DNA结合活性减少,但足跖容积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电针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其镇痛作用可能与调节脊髓背角CREB的DNA结合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