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和HCTZ12.5 mg口服1 A./d导入6周后随机分为HCTZ(12.5 mg口服1次/d)组、螺内酯组(HCTZ 12.5mg口服1次/d+螺内酯20 mg口服1 K/d)和卡托普利组(HCTZ 12.5 mg口服1冼/d+卡托普利25 mg口服2次/d).随访1年末,因已公认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故将HCTZ组患者随机分入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每年行血清hsCRP水平检测.共随访4年.4年末进行分析,将坚持服用试验药物的患者视为治疗组,未坚持服用者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4年末,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及血清hsCRP水平较基线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治疗前收缩压和血清hsCRP水平、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值及年龄是影响血清hsCRP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在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其血清hsCRP水平,收缩压下降值是影响血清hsCRP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依那普利联用氢氯噻嗪对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在我国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氢氯噻嗪12.5mg,1次/d口服,依那普利从小剂量开始2.5mg,渐增至10mg,2次/d,共治疗4周。结果4周末患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平均由[(20.3±0.9)/(13.2±0.7)]kPa,下降到[(17.4±1.2)/(10.9±1.3)]kPa,(P〈0.01)。结论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疗效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将1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氢氯噻氢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5%)显著高于对照组(79.7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缬沙坦联合氢氯噻氢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880-3881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西酯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胶囊治疗,经8w治疗后,分别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压和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与肾功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者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尿微量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应用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治疗起到了一定的降压疗效,且对肾功能影响不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接受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复方替米沙坦片,德国勃林格殷格翰产品)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达标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收设计研究方案.共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药物清洗1~2周后,给予初始剂量复方替米沙坦片1片/d治疗,治疗2周末,如未达标(目标血压:舒张压<85 mmHg)则增加替米沙坦80 mg继续服用2周;在第4周末仍未达标则再增加氢氯噻嗪12.5 mg(即复方替米沙坦片2片/d),治疗8周试验结束.治疗前后监测血糖、血尿酸、肌酐、血脂和血钾.结果:(1)复方替米沙坦片治疗1周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分别降低14.1/8.9 mmHg(P<0.01);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27.8/15.7 mmHg(P<0.01).(2)在治疗的8周中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d为85例(70.8%);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替米沙坦80 mg/d为28例(23.3%),复方替米沙坦2片/d为7例(5.8%).(3)3例(2.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80 mg口服,每日1次,晨起空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12.5 mg口服,每日1次.疗程8周.观察2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4% vs 80.56%,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缬沙坦,且不良反应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纯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方法100例轻、中度单纯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氢氯噻嗪12.5mg,每131次,每月发放一次药物并测量血压,观察1年。比较服药8周及1年降压疗效的变化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100例患者治疗1年时血压下降值高于8周时血压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的降压达标率为20.3%,治疗1年时的降压达标率为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低钾血症,但血尿酸值明显增加,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可有效降低轻、中度单纯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对电解质、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入选的2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高血压分级等差异无统计意义。A组给予缬沙坦80mg口服,q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12.5mg,qd口服。2组均用药8w。结果降压总效率A组86.4%,B组95.00%,2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停药两周后,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厄贝沙坦150mg/d及氢氯噻嗪12.5mg/d)。单药治疗组((厄贝沙坦150mg/d),每组28例,疗程8周。在治疗第1、2、4、8周末记录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单药治疗组总有效率7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能有效控制血压,用药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是值得临床推广的联合降压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失功(vascular access failure,VAF)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5例,根据有无出现VAF将患者分为血管通路失功发生组(VAF+组)和血管通路失功未发生组(VAF-组),比较两组患者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17例患者出现≥1次VAF事件。VAF+组患者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血管VAF-组[(65.61±4.01)g/L与(68.98±5.66)g/L,P=0.021]。VAF+组男性比例低于VAF-组(29.41%与53.41%,P=0.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F+组、VAF-组患者hs-CRP年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3±5.49)mg/L与(0.57±4.45)mg/L,P=0.840]。总蛋白水平是VAF的独立性保护因素(OR值为0.889,95%CI 0.797~0.991,P=0.034);hs-CRP水平与血管通路事件无相关(OR值为1.018,95%CI 0.926~1.119,P=0.713)。结论hs-CRP与VAF之间无相关,血管内膜增生中微炎症的确切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分为高血压组(n=117例)和正常血压对照组(n=32例)。对入选的117例EH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第50百分位数(P50)将其分为高BPV组(57例)和低BPV(60例)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hs-CRP,ELISA法测定MMP-9,比较各组hs-CRP和MMP-9水平。结果 EH组24 h SBPV高于对照组(P<0.01),hs-CRP和MMP-9较血压正常组也显著升高(P<0.01)。EH组中,高BPV组患者hs-CRP和MMP-9显著升高(P<0.01)。24 h SBPV与年龄、高血压病程、LDL-C、hs-CRP及MMP-9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hs-CRP、MMP-9、L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EH患者BPV可能与hs-CRP及MMP-9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根据双侧颈动脉超声指标,将2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CA-1组,n=94)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组(CA-2组,n=132),以3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及双侧颈动脉超声等指标,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结果 (1)高血压病2个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2个组间各指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脂联素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C-反应蛋白、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8):699-700,70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74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cy、hs-CRP含量,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cy、hs-CRP水平两两比较,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1,P〈0.05)。结论血清Hcy、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s-CRP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克  朱思亮  池胜英 《检验医学》2005,20(6):518-520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方法收集81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51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比较相似的42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测定hs-CRP.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为(5.10±3.90) mg/L,与正常对照组[(1.08±0.56) 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hs-CRP分别为(3.64±2.80) mg/L、(6.12±3.20) mg/L,脑出血组显著高于脑梗死组,大梗死患者的hs-CRP比小梗死升高明显(P<0.05),分别为(5.61±2.40) mg/L、(3.48±2.70) mg/L.结论脑卒中患者测定血清hs-CRP浓度可以为临床评价脑血管病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临床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症反应这一危险因素.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8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PCT、CRP浓度,并与白细胞(WBC)计数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败血症患儿中PCT和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WBC计数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CRP水平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PCT与CRP均可作为早期识别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PCT水平检测对早期诊断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骨关节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小军  蔡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87-1889
目的:了解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骨关节炎(OA)患者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检测20例活动期膝关节OA患者和23例放射学(无症状)膝OA患者的hs-CRP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相比较。结果:有膝关节疼痛的活动期OA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放射学无症状OA患者(P<0.01),且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1及P<0.05)。20例活动期患者经治疗症状减轻后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s-CRP是评估OA活动性及监测其治疗效果的一种敏感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方法收集81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51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比较相似的42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测定hs-CRP。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为(5.10±3.90)mg/L,与正常对照组[(1.08±0.56)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hs-CRP分别为(3.64±2.80)mg/L、(6.12±3.20)mg/L,脑出血组显著高于脑梗死组,大梗死患者的hs-CRP比小梗死升高明显(P<0.05),分别为(5.61±2.40)mg/L、(3.48±2.70)mg/L。结论脑卒中患者测定血清hs-CRP浓度可以为临床评价脑血管病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临床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症反应这一危险因素。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方娇 《临床医学》2014,(11):6-8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血液净化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MHD患者60例,按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HF组)、血液透析灌流组(HD+HP组),另选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d及治疗后12周检测各组血清Hcy及CRP的水平。结果 MHD患者血清Hcy、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D+HF组和HD+HP组治疗后Hcy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12周HD+HP组CRP下降明显(P〈0.05)。结论 HD+HF及HD+HP治疗可使M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CRP水平下降,可能有助于降低尿毒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