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有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逐渐被重视,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变化影响人体代谢水平,在对内分泌代谢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肯定,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疗效也在研究中被认可。文章主要阐述PCOS患者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研究进展,探讨中医中药治疗PCO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可能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查阅相关文献,对肠道菌群与性激素、代谢之间的相关性及目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法进行概述。发现目前研究多局限于动物研究层面,且多依靠高通量测序技术,存在研究技术单一、样本量过少、研究层面窄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丰富检测手段、加大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其机制,从而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因人类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的驱动,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探究人类疾病已成为医学研究热点;肠道菌群与中医药的关系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该文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与PCOS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生机制,及探讨通过中医药途径平衡肠道菌群进而来辅助治疗PCOS。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黄连素、葛根素、多糖类等中药单体及参苓白术散、苍附导痰丸等中药复方均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生态结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或高雄激素血症,多方面、多机制干预PCOS,疗效独特,临床接受度高.而中医针灸具有扶正祛邪之功,可改变...  相似文献   

6.
在育龄期女性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患病率已高达5%~10%,临床异质性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研究认为PCOS是一种多基因调控、多因素诱导、兼有糖脂代谢异常与类固醇激素代谢异常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PCOS可能存在不同分型。肠道菌群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与糖脂代谢紊乱、类固醇激素代谢紊乱存在关联,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比较不同造模时长下,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卵巢形态学、生殖激素、糖脂代谢水平及肠道菌群等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21日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造模3周组)、B组(造模5周组)、D组(对照组)。A组前3周予来曲唑+CMC-Na混合液、后2周予CMC-Na溶液灌胃,B组予来曲唑+CMC-Na混合液灌胃5周,D组予CMC-Na溶液灌胃5周,3组大鼠均予普通饲料饲养。灌胃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及脂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IR)、内分泌代谢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门诊收治的40例PCO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月经规律的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观察两组受检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IR、内分泌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睾酮(T)、黄体生成素(LH)、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的肠道菌群经聚类分析后共得到OTU代表序列298个;观察组特有OTU序列48个,对照组特有OTU序列72个,两组共有OTU序列89个;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OTU总数、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关系,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机制,基于肠道菌群,从脾的生理功能及健脾类方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等方面,探讨以脾为中心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行性。肠道菌群之增强机体免疫及促进机体消化、吸收、排泄功能与中医脾脏的抵御外邪、运化水谷精微等生理功能相似,脾失健运形成痰湿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基础。中医经典健脾除湿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故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应以健脾除湿化痰药物为主,兼予补肾填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存在高度遗传异质性的复杂且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多毛、痤疮、卵巢多囊样改变等,同时可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IR)、血脂紊乱等代谢异常.目前PCOS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尚未完全阐明,相关遗传学研究十分重要,文章旨在通过基因组学中的候选基因分析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肾虚为本,痰浊瘀阻胞宫所致的疾病,临床选用中药、针灸、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以补肾调经、健脾化痰,调整阴阳紊乱状态,清除病理产物.并通过饮食控制、科学运动、心理疏导等达到减轻体质量、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改善内分泌基础,恢复健康和生育能力.综合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与女性生殖内分泌障碍有密切关联。PCO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PCOS是内分泌代谢紊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高雄激素血症(HA)和胰岛素抵抗(IR)是PCOS发病的基础病理生理学改变,二者相互作用加重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聚集性和双胞胎的研究证实PCOS具有遗传倾向,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确定部分PCOS的风险位点和候选基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PCOS的进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肠道菌群也参与PCOS的发病过程。现对近年来PCOS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对PCOS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机制未明,近年来,对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颗粒细胞凋亡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发病机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此做一综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炎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艳  刘义 《医学综述》2006,12(14):865-868
探讨了炎症对正常卵巢功能和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特别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与PCOS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已成为女性生殖内分泌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发病率为5%一10%,但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药物、使用方案混乱,对远期并发症也缺乏合理的防治措施,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根据相关文献的内容,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演变过程、分类、病因病理机制、中西医治疗四个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治肾化痰中药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肠道菌群、糖脂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肥胖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治肾化痰的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数、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及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高(TC)、甘油三脂(TG)水平、肠杆菌与肠球菌菌群数、肠道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菌群数较对照升高(P<0.05);肠杆菌、肠球菌与肠道屏障功能、糖代谢、炎症因子及TC、TG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乳杆菌、双歧杆菌与肠道屏障功能、糖代谢、炎症因子及TC、TG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对肥胖型PCOS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糖脂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谢多  张颖  张琬琳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925-1929
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增殖始于出生,其组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人体肠道内定植着千余种细菌,有高度的多样化。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和培养组学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其功能,肠道菌群与人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蓬勃开展。肠道菌群在人体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微妙平衡影响不同疾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肠道菌群改变与女性生殖疾病的关联。从动物模型研究到人体研究,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整体多样性的改变、特定细菌丰度的变化以及菌群比例的失衡与女性生殖疾病密切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但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很有限。以特定肠道菌群或其代谢物为靶点,在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已初步展露效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机制研究明确肠道菌群与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因果关系,以及设计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明确有效治疗的标准,为肠道菌群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本文拟对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