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目的]根据结构-过程-结果 (structure-process-outcome,SPO)模型,从结构、过程和结果 3个维度,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研究和相关政策解读的基础上,结合两轮专家咨询的意见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并采用Cronbach’sα系数对指标体系进行信度检验。[结果]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0.83和0.8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和0.823。肯德尔协调(Kendall’s W)系数分别是0.39和0.44(P均0.001)。最终建立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各维度指标信度检验的Cronbach’sα系数均 0.800。[结论]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及科学性,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丰富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上海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医养结合现状,推动医养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综合照护实施框架》为指导,通过文献归纳分析法查阅国内外与医养结合及评价相关的期刊文献、政策文件等,结合专家咨询与论证,明确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评价框架、指标在实践中的可行性等。结果 在基于《老年人综合照护实施框架》明确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框架和国内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构建涉及7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宏观层面包含加强管理和问责制度、加强体系建设;中观层面包含促使居民和社区参与并提升其能力、支持并协调多学科人员提供服务、面向社区的定向照护服务;微观层面包含对个人需求、偏好和目标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照护计划。结论 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为上海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完善“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为政府评价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供基本依据。方法 根据专家访谈、“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专题会议等方式,确定了社区智慧医养结合的质量内涵和管理要素。考察遴选了4个示范应用基地,邀请管理专家集中分析、评价“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和服务质量,实证剖析影响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外围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建立了“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有效补充了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提高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为政府评价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结论 “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可使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标准更加规范,同时提高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回归居家式”智慧化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居家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的评价和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Delphi法等,初步建设“回归居家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本研究制定了“回归居家式”智慧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原则、评价方法与指标、评价指标分值设定、质量等级设定、评价机构与评价团队要求、医养结合质量评价实施、质量评价结果。结论 本研究初步确立的“回归居家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武汉地区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综合情况,并对不同地区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进行聚类分析,为今后社区医养结合工作内容的开展提供方向。方法遴选出9项反映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3个地区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熵权法得出9项指标的熵权为0.092 1、0.102 0、0.096 7、0.110 0、0.144 4、0.117 9、0.025 7、0.139 9、0.170 3;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法得出排名前3的地区依次为洪山区、武昌区、江汉区;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13个地区的服务质量分为3类。结论各地区提供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存在差异性,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质量与资源的保障相关,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养融合服务内容单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基于SERVQUAL模型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围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卫生服务的概念、特性、内涵、内容等,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Delphi—AHP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具有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77个三级指标的养老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三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Cr均高于0.84,专家综合权威性系数均高于0.83;总体专家协调系数Kendall W第一、二轮为0.309,第三轮为0.706,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内容效度指数I-CVI介于0.90~1.00之间,S-CVI为0.94,kappa值均高于0.74;信度系数Cronbachα总体为0.972,各维度Cronbachα系数在0.792~0.921之间。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全面建立贴近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内设医疗机构,改善机构内卫生服务质量。在对指标体系进行应用时,可转化为机构中老年人对各指标项目的感受(P)与期望(E),以两者的差值(P-E)代表机构的卫生服务质量。根据专家赋权结果,应重点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对可靠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指标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岛市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探讨影响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机构意愿的相关因素,为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抽取青岛市7个区43家医养结合机构2 040位入住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焦点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收集医养机构服务的利用和需求情况,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入住老年人中,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最高的依次为:疾病诊治(87.68%),生活照料(76.25%),健康管理(73.83%);需求最低的依次为:安宁疗护(11.69%),老年人服务热线(33.77%),体育娱乐活动(36.9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机构意愿的因素主要为年龄、由谁来照护、最担心和焦虑的问题和户籍类型(P <0.01)。结论青岛市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服务需求巨大,且存在多层次、个性化的医养需求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政府应构建医养结合照护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政策法规、资金支持以及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方法:根据文献回顾、深度访谈,基于“投入-过程-产出-结果”框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邀请上海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长护险管理机构、政府卫生或民政部门的专家、管理者共计40人,采用5级量表法设计Delpihi咨询问卷,同时请专家对权威程度(Cr)、熟悉程度(Ca)开展自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使用界值法,计算指标的算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和满分频率,根据界值考虑剔除和修改指标,最后进行权重计算,并使用Kendall协调系数评价专家意见一致性。结果:40位咨询对象在本次医养结合服务评价方面的权威程度为0.889,熟悉程度为0.73,两项均值均在0.7以上,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第一轮为0.397,(χ2=4.678,P=0.001),第二轮为0.477(χ2=3.154,P=0.000),第一轮咨询筛选出“医疗机构内可提供医养融合服务的设备数量”等11条待剔除指标,经过再次讨论,最终剔除“居民自费支付水平”等6条指标,形成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备较好的理论框架依据和现实可操作性,能够为医养结合服务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完善养老机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方法以山东省11家养老机构为例,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TOPSIS法、秩和比法三种单一综合评价方法为基础,构建基于模糊Borda法和加权平均组合法的组合评价模型。结果两种组合评价方法和三种单一评价方法一致性较强,且组合评价结果较单一评价方法的结果更稳定,更精确。结论组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综合评价结果的偏性,模糊Borda法地对提高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水平提供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去年岁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明确自2020年起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质量提升行动,重点解决影响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到2022年年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化养老体系得以迅猛发展,但其服务质量堪忧。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现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相关文献或实践中的评价标准各异、视角单一,缺乏系统梳理。本文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三维理论为基础,系统比较国内外典型国家与地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估管理机制,为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涵盖评估原则、主客体、监管、奖惩、等级划分的评估管理制度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北京市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公平性,为推动医养结合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明确北京市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现状,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分析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1)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医养结合机构123家、床位44206张,工作人员100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01人、护理员(护工)4314人,资源总量快速发展,但仍有待进一步挖掘;(2)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的供给能力除安宁疗护服务有所下降外,其余均较2017年进一步提升;(3)基尼系数结果提示,医养结合资源按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最差;总泰尔指数为0.0863~0.1959,医养结合试点组与非试点组之间资源配置公平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北京市医养结合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均衡问题共存,建议进一步扩大资源总量;提升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能力,补齐安宁疗护短板;优化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结构,着重优化人力资源的区域配置和内部结构等,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均衡、精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医疗机构角度的基于DIP的医保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监测医疗机构医保服务质量提供工具和科学依据。方法:在研究框架基础上筛选指标库,运用德尔菲法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核心指标和监测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核心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基于DIP的医保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含21个核心指标,16个监测指标),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结论: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DIP的医保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DIP试点地区,明确了指标数据获取来源和应用方式,为基于DIP的医保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4—2019年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并对机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及政策研究,从服务提供、服务效率、经济管理和人力配置4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前 5名分别为健康检查人次、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医护比、诊疗人次数。结论: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提出4个方面建议:(1)加强服务能力建设;(2)提升服务效率水平;(3)加强财务管理;(4)重视从业人员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上海市调研数据,以60岁及以上老人为研究对象,基于SERVQUAL模型和有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方法分析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人对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不高,且常用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略低于基本生活照料服务质量。供给方因素中护理机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对长期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正向激励作用。需求方因素中老人养老金水平对长期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正向激励,而老人的失能程度对服务质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与男性老人相比,女性老人对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显著更高。研究结果为精确地评估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分级诊疗制度是现阶段改善患者无序就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本文界定了个人可支配收入、年龄、自感疾病严重程度及医疗机构门诊价格、服务容量等多因素影响的患者理性就医行为的效用函数,构建了基于患者就医偏好的就医选择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将理性就医偏好下虚拟行动仿真的秦皇岛医疗机构患者分布与实际统计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与高水平医疗机构间的就医行为较理性,在二三级医院间却较不理性。因而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资源优化的重点在于建立患者按需就医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仇琰  王佳姝  俞蕾  谭化姣  张萍  彭歆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472-1474
目的 了解宁波市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3年7-8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宁波市5家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12位负责人和机构中的10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家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共有床位数3300张,平均入住率为83.33%;护理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10.03%,其中,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与入住老人之比为1:28.4,规模较小者为1:57.1;养老机构主要服务内容为提供基本生活照顾;入住人群主要是70~89岁能自理的老人,占88.00%;子女个数与文化程度对入住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不愿劳累子女和养老机构人多可以促进沟通。结论 宁波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在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方面应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西部农村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治疗常见病的就诊机构选择,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收集我国西部11省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常见病就诊机构选择情况,采用非条件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分析就诊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 233名样本,其中45.5%选择乡镇卫生院。样本来源机构、省份和受访者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医保类型等自身因素对患者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就诊机构的"距离"、"收费的合理性"、"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是就诊选择的主要外部原因。结论:男性、务农务工群体、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患者,倾向于在级别较低的医疗机构就诊;农村居民对村卫生室的医疗需求多为方便、及时,对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如县级及以上医院)的需求则定位于更好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因此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应更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而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着眼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的可负担性及满足患者较高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依托单位的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提供现状、成果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建设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2019年1月对江苏省24家依托于不同单位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的健康养老服务内容与现状、遇到的困境、医护服务人员缺失程度和各主体在服务过程中作用缺失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3.33%的医养结合机构为半自理老人、失能老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八成机构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83.33%)和重大疾病转诊服务(79.17%),仅有50.00%的机构考虑帮助老人实现心愿;70.83%的机构认为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制度障碍是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遇到的最大难点;83.33%的机构认为医生和护士资源最为缺乏。结论应注重老年人精神需求,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提高医疗资源供给力度;完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促进医养结合多方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