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过程中重要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阴阳平衡打乱,易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眩晕耳鸣、腰背酸楚、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病理性汗出在诸症中占有重大的比例,且因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治疗汗证有其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围绝经期汗证的病因病机及调治方法,以期治汗止汗,缓解出汗症状,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就中医而言,其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症、郁证、脏躁、虚劳、失眠、心悸、汗症等范畴,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主要精神神经症状包括抑郁焦虑多疑等.笔者对近几年围绝经期妇女获得的心理支持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国内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红斌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1034-103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就中医而言,其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症、郁证、脏躁、虚劳、失眠、心悸、汗症等范畴,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或丧失,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多因经断之年,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衡而致女性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面赤潮红,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等症状~([1])。目前多采取综合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5.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体内性激素分泌减少所导致的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认为其病机是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平衡失调。本病在古代医籍无单独记载,但其症状常散见在年老血崩、年老经断复来、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绝经前后妇女易患的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85%~90%[1]。女性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相对亢进,分泌过多的促  相似文献   

6.
赵艳 《光明中医》2008,23(11):1865-1866,F000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的症状。年轻妇女如因病卵巢受损丧失功能,或因手术切除,或因药物影响卵巢功能后,同样可以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状。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传统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根据其精神神经症状,也有人认为可归属脏躁范畴。  相似文献   

7.
郭慧宁  谷灿灿  左玲  胡国华 《光明中医》2016,(23):3399-3401
围绝经期是女性必经的一个生理阶段,此阶段常伴随潮热汗出、心悸、失眠、月经紊乱、烦躁易怒、悲恸欲哭等一系列症状,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探讨和总结如何有效缓解、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海派名医胡国华教授先后跟师哈利田和海派朱氏妇科朱南孙教授,且自身有着几十年的妇科临床实践,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经验,其验方更年清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上疗效显著。现重在对胡国华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学术思想探讨和其验方更年清解析。  相似文献   

8.
七情内伤引起的绝经前后诸证称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大类,其中躯体症状又可分为月经紊乱类和非月经紊乱类。肝气郁结、心肝火旺、气血亏虚、痰瘀阻滞、阴虚风动、肝郁脾虚等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常见病机。当代中医已经逐渐意识到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存在,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补肾益天癸,而是越来越多开始运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的方法。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抗抑郁、激素补充以及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学说提供了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是以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低下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症候群。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波动或减少而致患者产生全身的、多系统的功能以及病理变化~([1])。围绝经期带来的月经失调、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抑郁症等身心变化,以及骨质疏松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绝经远期病变~([2-5]),使围绝经期及绝经后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轻重不一,短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甚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中医古代医籍对本病无专篇记载,多散在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百合病"[1].中医多认为病机为肾气渐衰、冲任亏损、经血不足,以致阴阳失调,脏腑之间亦失去平衡,多以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等为治疗要点[2],而忽略了对血瘀的认识.笔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肾气亏虚、肝脾等功能紊乱,涉及主要脏腑,有肾、肝、脾,关系冲、任二脉。肾气不足,天癸竭,冲任虚衰是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基础因素。治宜以调整阴阳、补脾、益肾、平肝为主。指出:中医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通过讨论而用以代替"妇女更年期"的。目前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学者在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接受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学说。而中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也是各家众说纷纭,但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涉及心、肝、脾各脏器功能失调的观点基本达成一致。近年来,中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分别从中、西医发病机制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顺袋泡茶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根据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静顺袋泡茶治疗组103例,更年安对照组52例,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作症候积分、忧郁量表SDS积分和性激素(E2、FSH、LH)比较。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根据症状积分、性激素等检查,治疗组总有效率89.32%,对照组总有效率79.76%(P<0.05)。结论:静顺袋泡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能改善心理学指标与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黄性寒,味苦,据《本草纲目》记载:"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络的功效,但很少有古文献直接记载大黄有止呕的作用。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用以大黄为君药治疗"食入即吐者"。本文通过对中西医以大黄主治疗呕吐诸症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探寻大黄止呕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23例,占60.53%,有效12例,占31.58%,无效3例,占7.89%。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确切,值得,胳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更年安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给予更年安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坤泰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更年安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冯异  马淑兰  陈伯英 《针刺研究》2006,31(4):195-199,203,F0002
目的:在围绝经期大鼠模型上,研究脑内催乳素释放肽(prolactin releasing peptide,PrRP)在电针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y axis,HPOA)异常功能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采用切除双侧卵巢的大鼠围绝经期模型(HPOA功能异常模型),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去卵巢电针组(OVX+EA);再用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分成正常组(INT)和正常电针组(INT+EA)。OVX+EA和INT+EA组接受“中极”“关元”和双侧“子宫”、单侧“三阴交”电针处理,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3 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的雌二醇(E2)和黄体生成素(LH)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观察延髓和下丘脑PrRP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OVX组的延髓孤束核(NTS)和腹外侧网状核(VLRN)免疫阳性细胞数、终纹床核(BST)阳性纤维相对光密度、延髓和下丘脑PrRP mRNA含量显著降低(P<0.01)。OVX+EA组延髓的PrRP mRNA含量比OVX组显著增加(P<0.01);同时,各个核团的PrRP免疫阳性物质均增加(P<0.01或P<0.05);OVX+EA组血清E2水平比OVX组升高(P<0.05),而LH水平却降低(P<0.05)。但INT+EA组与INT组相比无明显的变化。结论:电针效应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PrRP作为一种新的神经肽或神经激素,参与了电针调整HPOA功能异常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指标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位证素主要以肝、肾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滞、血虚为最多见;②E2与肾、血虚呈负相关;FSH与肾、血虚呈正相关;FSH/LH与肝、气滞呈正相关。结论:E2下降、FSH升高是肾虚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FSH/LH与肝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观察逍遥补心丹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取逍遥散与天王补心丹合方化裁,煎汤口服,1剂/d。结果:36例患者治愈28例,好转8例,治疗有效率100%。结论:逍遥补心丹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口服替勃龙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 an绝经指数(KM 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KM 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95.2%。两组KM I评分和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