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EVI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 的表达,分析EVI1、KPNA2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中国人 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 医院收集的73 例TNBC 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70 例正常乳腺组织 (对照组)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VI1、KPNA2 的阳性表达。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EVI1、KPNA2 表达与TNB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不同EVI1、KPNA2 表 达下TNBC 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差异。结果 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对照组EVI1、 KPN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 癌组织中EVI1、KPNA2 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 织和对照组(P <0.05),癌旁组织和对照组EVI-1、KPN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 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Ki-67 表达、脉管内癌栓TNBC 患者的EVI1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结是否转移的TNBC 患者的KPN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VI1 阳性表达、KPNA2 阳性表达患者PFS、OS 生存率均低于EVI1 阴性表达、KPNA2 阴性表 达患者(P <0.05)。结论 EVI1、KPNA2 阳性表达与TNBC 患者肿瘤恶性侵袭行为和预后不良有关,评价 EVI1、KPNA2 表达可为TNBC 患者预后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YES相关蛋白(YAP)、CD155、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和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为TNBC组与癌旁组织组。比较各组YAP、CD155、KPNA2表达的差异,并分析YAP、CD155、KPNA2表达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TNBC患者疾病进展状况,并分析YAP、CD155、KPNA2表达与TNBC患者进展状态的关系。结果 TNBC组YAP阳性表达、CD155阳性表达、KPNA2阳性表达>癌旁组织组(P<0.05)。YAP阳性表达与TNBC患者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存在相关(P<0.05),CD155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P<0.05),KPNA2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P<0.05)。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4月,74例TNBC患者进中发生疾病进展41例,无进展33例。TNBC组YAP阳性表达、C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环氧化物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2例(TNBC 24例,非 TNBC 88例),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OX -2、VEGF、TopoⅡ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NBC 与非 TNBC 患者 COX -2、VEGF 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NBC 患者 TopoⅡ表达阳性率为91.67%,明显高于非 TNBC 患者的69.32%(P <0.05)。TNBC 患者 TopoⅡ、VEGF、COX -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87.50%、75.00%,3项指标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脉管侵犯、组织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 >0.05),VEGF 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 <0.05),而 TopoⅡ及 COX -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TNBC 患者中 COX -2与 TopoⅡ表达、COX -2与 VEGF 表达、VEGF 与 TopoⅡ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TNBC 患者 TopoⅡ阳性表达率较高,VEGF 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TopoⅡ、COX -2、VEGF 3项指标表达情况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 TNBC 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唐良成  吕栋  徐芳 《河北医学》2023,(3):431-436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50例TNBC患者、53例非TNBC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TNBC癌组织、非TNBC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EGR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TNBC癌组织EGR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NBC癌组织EGR1的高表达率显著低于非TNBC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且非TNBC癌组织EGR1的高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3cm、组织学分级为G3级、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Ki-67指数≥50%的TNBC患者癌组织EGR1高表达率显著低于<3cm、G2与G1级、无淋巴结转移、Ⅰ期、<50%者,且G2级、Ⅱ期的TNBC患者癌组织EGR1高表达率显著低于G1级、Ⅰ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EGR1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高于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表达特征和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21年12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NBC患者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AR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间质TILs表达水平,随访术后生存情况,分析AR表达和TILs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TILs与AR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NBC中AR表达与增殖指数Ki-67、是否有脉管癌栓密切相关(P<0.05),TILs浸润水平与增殖指数Ki-67、是否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提示AR表达与TILs浸润水平呈负相关(r=-0.344,P=0.00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TNBC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AR表达、TILs浸润水平对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淋巴结转移对DFS有影响(P<0.05)。结论 AR在低Ki-67、有脉管癌栓的TNBC中表达率高,TILs在高Ki-67、无复发转移的TNBC中浸润水平高,TNBC中AR表达与TILs浸润水平呈负相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因素,AR和TILs及脉管癌栓是可能的预后因素,需要更多研究证实,提示TNBC可根据AR表达和TILs浸润水平进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转运受体蛋白Karyopherinalpha2(KPNA2)水平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肿瘤石蜡包埋标本103例,制成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中KPNA2与p53的表达情况。分析KPNA2表达与胃癌患者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分析KPNA2与p53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细胞核中KPNA2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KPNA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等均相关(均P<0.05),与患者性别、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类、淋巴结转移、切缘情况、Lauren分型等均无关(均P>0.05)。KPNA2核表达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低于阴性组(P<0.05)。此外KPNA2核表达与p53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相关(均P<0.05)。结论KPNA2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较差相关,与p53表达相关,提示KPNA2可能是胃癌患者的其中一个预后分子标志物以及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EP结构域蛋白质1B(DEPDC1B)、Nin-one结合蛋白(NOB1)水平变化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患者相关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1例TNBC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因乳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访1年后(失访6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者57例(生存)、预后不良者18例(病死、病情恶化或复发)。比较TNBC组织、癌旁组织、良性病变组织中DEPDC1B、NOB1表达量。分别比较不同病理学参数、不同预后患者癌组织中DEPDC1B、NOB1表达量。分析DEPDC1B、NOB1表达量与病理学参数、预后相关性。结果 TNBC组织、良性病变组织中DEPDC1B、NOB1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且TNBC组织高于良性病变组织(P<0.05);预后不良者中DEPDC1B、NOB1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DEPDC1B、NOB1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脉管瘤栓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DEPDC1B、NOB1高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金属硫蛋白1E(Metallothionein1E,MT1E)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 TNB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5例TNBC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NB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1E的表达并分析MT1E表达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MT1E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MT1E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MT1E高表达的TNBC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高TNM分期和高组织学分级(均P<0.05);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与低表达组相比,MT1E高表达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提示MT1E高表达、淋巴结转移和高TNM分期是TNB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T1E高表达和高TNM分期是TNB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T1...  相似文献   

9.
王彬彬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2):1575-1577
目的:探讨CXCL1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TNBC组织标本73例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XCL1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CXCL13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CXCL13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不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病人CXCL13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CXCL13高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P<0.01);Ⅰ、Ⅱ期病人的CXCL13高表达者显著低于Ⅲ期病人(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绝经情况和肿瘤分化程度CXCL1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L13高表达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49.1%,低于低表达病人的82.9%(χ2=6.49,P<0.05)。结论:CXCL13与TNBC的进展有关,CXCL13可以作为TNBC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和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并研究它们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了朝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治疗的TNBC女性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了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女性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我们检测了AR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它们在TNBC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了它们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R在观察组的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Ki-67在观察组中的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AR和Ki-67的表达均与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个数、AR和Ki-67表达情况是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R和Ki-67与TNBC的预后密切相关,AR阳性表达和Ki-67低表达的患者提示预后较好,生存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 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和43%、44%和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w1/m1、CYP1A1(m1/m1、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升高3.18倍、2.72倍和2.16倍(P均<0.05).GSTM1(缺陷型)和CYP1A1(w1/m1或CYP1A1(m1/m1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5.62倍(P<0.01.吸烟使GSTM1缺陷型携带者和CYP1A1 m1携带者肺癌的患病危险度较单一基因作用危险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CYP1A1 m1和GSTM1缺陷型基因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者存在交互作用,且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Ksp-Gpx1-k1k1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含有肾组织特异性启动子(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以KLK1 cDNA、GPX1 cDNA、Ksp-cadherin BAC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人源Gpx1、KLK1、Ksp-cadherin cDNA.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完全正确.选择多个相应酶切位点,分步将Ksp-cadherin、Gpx1、KLK1插入至pIRES-EGFP质粒中.构建pKSP-GPX1-IRES-KLK1重组质粒.应用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结论 该重组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其在哺乳动物肾组织内过表达及在移植肾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转硫酶M1、T1、P1(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饮酒习惯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直肠癌患者210例,人群对照439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以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PCR-RFLP技术检测GST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第105密码子A→G).结果: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GSTP1 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GSTP1 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无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1.11(95%CI:0.77~1.60).结论: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轶  刘莉  蒋会勇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08,29(2):230-2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含10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形态可观测率为96%,并且背景清晰,对比鲜明。Tiam1表达阳性率为74%,Fascin-1表达阳性率为51%,HSPB1表达阳性率为68%,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显著相关,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通过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Tiam1与Fascin-1表达呈正相关(r=0.678,P<0.01),Tiam1与HSPB1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Tiam1,Fascin-1及HSPB1均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Fascin-1和HSPB1的高表达可能与Tiam1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T1DM)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及单倍型频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1DM患者(112例)与对照组(69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O)技术,进行HLA-DRB1?DQB1基因分型,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Arlequin软件进行单倍型频率的分析?结果:112名T1DM患者中检测到DRB1位点等位基因17个(对照组19个),DQB1位点等位基因7个(对照组7个)?与对照组相比,T1DM组DRB1*0901?DRB1*0405和DRB1*0301频率明显增高,DQB1位点的DQB1*0201与DQB1*0303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T1DM患者明显升高的单倍型频率为:DRB1*0901-DQB1*0303?DRB1*0301-DQB1*0201?DRB1*0405-DQB1*0401和DRB1*0405-DQB1*0302?结论:中国江苏地区汉族T1DM患者HLA基因DR位点的DRB1*0901?DRB1*0405?DRB1*0301及DQ位点的DQB1*0201?DQB1*0303对T1DM易感?发现了4个新的具有易感作用的单倍型:DRB1*0901-DQB1*0303?DRB1*0301-DQB1*0201?DRB1*0405-DQB1*0401和DRB1*0405 -DQB1*030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LCRG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不清,现拟研究Sp1和Egr-1对人LC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节. 方法:利用MatInspector软件分析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wtEgr-1、mtEgr-1真核表达质粒与LCRG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共转染实验,分析其对LCRG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p1和Egr-1等位点,外源性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能上调LCRG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7.
18.
19.
CYP1A1与GSTM1基因的多态性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1A1(CYP1A1)、谷胱苷肽转硫酶μ(GSTM1)基因多态性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西安地区108例食管癌病例和101例对照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CYP1A1 Ile/Ile,Ile/Val,Val/Val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分别为22.6%,43.4%,34.0%和30.7%,47.5%,21.8%;其中Val/Val基因型在两间差异显(P=0.049);GSTM1存在型、缺失型在病例,对照中分别为40.7%,59.3%和56.4%,43.6%差异显(P=0.023)。结论 CYP1A1 Val/Val基因基因型(突变纯合子)与GSTM1的缺失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HLA-DQA1, -DQB1, and -DRB1 gene polymorphism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ype 1 DM susceptibility in Malay patients from Southeast Asia (Malaysia and Singapore).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occurrence of DQA1*0501 (50.7% vs. 20.4%; RR = 3.97; Pc < 0.01), DQB1*0201 (48% vs. 19.1%; RR = 3.86; Pc < 0.05), and DRB1*0301 (38.7 vs. 6.8%; RR = 8.36; 95% Pc < 0.05). Conversely, significant decreases were no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DQA1*0601 (14.7% vs. 35.2%; RR = 0.33; Pc = 0.008) and DQB1*0601 (4% vs. 23.5%; RR = 0.16; Pc < 0.05) in type 1 DM patients. Using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e derived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type 1 DM in our indigenous Malay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identified HLA genotypes. The RR for type 1 DM increases by a factor of 5.68 for every uni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RB1*0301 allele (P < 0.001), and decreases by a factor of 0.18 per uni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QB1*0601 allele (P < 0.001). After adjusting for these two HLA genotypes, DQA1*0501, DQB1*0201 and DQA1*0601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risk predictors. The lower incidence of type 1 DM in the Malay population may be contributed by the genotypic combinations of DR and DQ genes as well as the linkage disequilibria between susceptible and protective alle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