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将聚维酮碘纱布擦拭消毒法用于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1-3月便利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6例,常规组采取传统浸泡消毒法更换短管,研究组采取聚维酮碘擦拭消毒法更换短管。比较两组更换短管所需的时间、成本、外接短管与钛接头连接处的表面菌落数,以及1周内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更换短管的成本分别为4.37元/次和8.35元/次,耗费时间分别为(2.12±0.39)、(12.03±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毒后发生短管表面菌落生长者各1例,换管后1周内均无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聚维酮碘纱布擦拭消毒法用于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能够显著缩短更换时间、降低费用,是一种省时省力且安全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需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并在本院门诊固定随访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良式方法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换管所用时间及人力、患者舒适度、因换管操作不当所致腹膜炎的发生率及外接短管再次更换率。结果观察组换管用时(13±2.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5±8.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需一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而对照组需要两名操作人员配合才能完成。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为(96±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1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换管操作不当所致腹膜炎的发生率两组均为0,因换管所致外接短管再次更换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4%。结论改良式换管方法在同样安全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换管时间,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了因换管所致外接短管再次更换率,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用治疗围裙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2020年1月—12月进行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12月进行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巾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试验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治疗围裙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比较两组患者72 h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两组护士在更换单个患者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操作中的用时、两组治疗巾或治疗围裙移位发生率、两组护士在更换单个患者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操作中的肢体疲劳度、两组患者在外接短管更换过程中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 两组间72 h内均未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使用治疗围裙可以减少护士对单个患者换管的用时(P<0.001);治疗围裙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治疗围裙后护士肢体疲劳度明显减轻(P<0.001)。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治疗围裙的使用可以减少护士对单个患者换管的用时,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非常规更换腹透外接短管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44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非常规换管的原因,比较发生非常规换管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腹膜透析操作者、随访情况、医疗付费方式等的关系。结果 544例患者中是否发生非常规换管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0.05),其中发生非常规换管144例,其原因主要为短管头污染(63.89%,92/144);透析龄6个月内者发生率最高占43.75%(63/144);不同透析龄间的非常规换管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68、P=0.271)。结论发生非常规换管的原因主要为短管头污染,其次为腹透管破损和短管脱落,是否发生非常规换管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有关。对腹透患者要进行全程监管,置管后不仅要对患者及操作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理论操作培训考核,还应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再培训,尤其应加强腹透置管出院前老年患者的自身操作培训,重视管路的连接和保护,以减少非常规换管的发生。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针对其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0年6月-2017年6月行腹膜透析置管并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及合并糖尿病的非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总计67例,30例至少发生过1次腹膜炎,占44.8%;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共216例,其中68例至少发生过1次腹膜炎,占31.4%,分析此30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及68例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在首次发生腹膜炎时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基本资料方面,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较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透析方式(本人、家人或保姆操作)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血磷、钙磷乘积、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方面,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较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有着更早发生腹膜炎的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症方面,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脑血管疾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及因拔管导致退出腹膜透析情况均高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情况比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差,更易发生感染及营养不良,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此类患者加强腹膜透析操作的指导及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型固定法在腹膜透析导管隧道口固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行腹膜透析手术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腹膜透析导管采用传统的垂直固定法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C型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隧道口并发症评分,肉芽增生、感染、脱管和牵拉刺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隧道口并发症评分、肉芽增生、感染、脱管和牵拉刺激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膜透析管C型固定法可有效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隧道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牵拉刺激切口频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腹膜透析外接短管固定带立体设计改良与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50例为试验组,使用自行研制的立体腹带;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APD患者44例为对照组,使用百特公司腹带。比较两组患者隧道出口感染率、出血率、滑脱比例、舒适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外接短管受牵拉导致的隧道出口感染、出血率、滑脱比例、舒适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膜透析外接短管立体固定袋能很好保护腹透短管,避免外接短管移动脱出,降低隧道口出血、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个案跟踪式康复管理+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疗法对行腹膜透析患者代谢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腹膜透析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深圳市中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案跟踪式康复管理+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疗法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人体水分、钙磷代谢、血压水平、生化指标、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干预前,两组患者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总体水(TB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ECW、ICW均较同组干预前提高,TBW较同组干预前下降(均P<0.05),但两组EC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ICW较对照组高、TBW较对照组低(均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钙磷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钙磷指标均较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一种客观、准确、省时、便捷的腹膜透析患者随访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定期检查及换管率,减少各种并发症地发生.方法 表格设计包括每3个月1次的充分透析检查、每6个月1次的腹膜平衡实验检查及每6个月1次的6寸短管更换两部分,分别记录了患者定期检查及换管的时间,提醒患者定期检查及换管.结果 经临床运用180例患者,能起到提醒患者定期检查,提高患者检查及换管率,及时预防各种并发症地发生.结论 腹膜透析随访记录单客观、准确,易于操作,便于适时提醒腹膜透析患者定期检查及换管,并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利于科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表征评估的导管更换方案在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骨科病房行外周静脉置管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导管更换方案,观察组则给予基于临床表征评估的导管更换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情况和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的置管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每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于临床表征评估的导管更换方案在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延长外周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医疗资源浪费,同时又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李晓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29-2532
目的探讨基于性格色彩理论的培训管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及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于该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85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开展基于性格色彩理论的个体化培训管理模式;另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85例腹膜透析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统一由腹透护士教授腹透相关知识,每月门诊随访1次,在管理前和管理后6个月监测2组患者相关透析指标、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水平及健康行为水平。结果实施培训管理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与健康行为得分较培训前均有所提升,但研究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两组患者透析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Scr、BUN、残余肾功能以及营养状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开展性格色彩理论的培训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居家治疗依从性,自觉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提升透析效果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Guided Care(GC)延伸护理模式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10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GC延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腹膜透析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疾病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方案、运动方案、并发症管理等方面的评分均低于试验组,说明试验组患者对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力、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等方面的得分均低于试验组,说明试验组患者的健康状态更好、生活质量越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腹膜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隧道口感染、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延伸护理模式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对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腹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选择不同静脉穿刺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经肱静脉置管)与对照组(n=39,经贵要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的置管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异常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肱静脉置管的效果不亚于经贵要静脉置管,且患者置管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预防性用药方案在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的使用情况,探讨抗生素用药在预防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术后发生腹膜炎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73例。按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分为3组,A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3天内使用含有头孢唑啉0.25g/L的腹透液,共计101例次;B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前3h静脉滴注头孢唑林0.5g,共计48例次;C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天均未使用抗生素,共计24例次。比较3组患者术后14天内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101例患者中1例出现腹膜炎,发生在术后第11天,占0.99%;B组48例患者中2例出现腹膜炎,均发生在术后第1天,占4.17%;C组24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膜炎,3例发生在术后第1天,1例发生在术后第2天,占16.67%。对3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A组与C组比较,P=0.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置管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十分有必要,术后腹腔内给药或术前一次静脉用药能有效预防术后腹膜炎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进行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 其中对照组为发生透析中低血压45例, 观察组为未发生透析中低血压61例,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以及透析情况, 并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合并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LR、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血红蛋白与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透析时间、置管部位以及导管功能不良史等透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超滤量、超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NT-proBNP、超滤量、超滤率是血液透析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连接套管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4例卵巢肿瘤腹腔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制连接套管连接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胶布粘贴固定连接,比较两组连接效果。[结果]两组中心静脉置管与引流袋连接处渗漏情况、更换引流袋间隔时间、舒适度评分、更换引流管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连接套管连接不易移位、脱落,能确保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引流液渗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机表面污染境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现行感染控制管理制度下,血液透析机治疗前后表面污染情况及进行消毒擦拭前后的差别。方法在严格按照《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实施感染控制管理的前提下,进行日常2个班次的透析治疗。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要求,对上、下午透析前后33台血液透析机的台面及面板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并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标准评价其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样本总合格率96.2%,其中上、下午透析前合格率均为100%,上、下午透析后未擦拭前合格率分别为93.9%和90.9%。各班次透析前、后菌落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班次之间进行消毒擦拭前后菌落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P>0.05),但是擦拭后的合格率达100%。结论《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规范》规定的透析治疗各班次之间擦拭消毒血液透析机是必要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门诊随访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门诊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列的团体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持续4个月。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环境领域两组得分均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团体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与非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膜透析置管并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生第1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时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结果非糖尿病患者108例,其中33例至少发生过1次腹膜炎,占30.8%;糖尿病患者共30例,14例至少发生过1次腹膜炎,占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患者置管时平均年龄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3.21±11.75)岁和(48.36±15.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浆白蛋白(ALB)、血浆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GB)、血钾(K+)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所占比例较非糖尿病组增高,且糖尿病组拔管率及死亡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较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腹膜炎,且常合并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全身炎症等表现;两组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但糖尿病组患者透析液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比例增高,拔管及死亡率相对增加,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温透析模式下透析对患者疲乏状态与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观察组采用低温透析模式,比较两组的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评分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RPFS量表中感知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行为疲乏以及RPF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下机前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透析模式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患者感知、行为等疲乏状态,有助于稳定透析期间血压,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