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绝经期是女性从中年步入老年的重要转折,在这个阶段由于社会、心理、生理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女性患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由于海马区为机体学习记忆、方向辨识以及情绪调节等功能的重要区域,在抑郁症发病以及抗抑郁药物发挥疗效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献查阅发现,关于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机制目前主要集中在中枢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以及钙调蛋白激酶等通路上。本文主要从以上通路入手综述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以情绪低落、忧郁焦虑为主要特征的情志类疾病,激素和抗抑郁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常用药物,但存在一定局限性。该病病因复杂,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晰。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以及协调相关信号通路表达等方面来阐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发现针灸、中药等中医药疗法可以通过提高神经递质水平,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途径减轻抑郁症状、改善预后,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正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围绝经期的以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紧张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大多数患者还伴有失眠、躯体不适及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常发生在44~55岁之间。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残原因~([1])。世界范围内女性抑郁症的发生率是男性的1.5~3倍~([2]),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紊乱及身体各项机能的逐渐衰退,更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之一。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步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96-1100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做一整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10年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的论文2 000余篇,再以中医药为关键词对文章进行筛选,获得相关文献300余篇。结果:阅读了两百余篇有关中医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的论文,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通过改善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和补虚祛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参考文献58条。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中医药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为今后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中医"肾脑相济"理论的指导下,观察艾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方法:选用SPF级雌性SD大鼠48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艾灸组每组12只。采用去势合并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方法制造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治疗方法: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予治疗。模型组不予治疗,固定并给予抓取刺激。西药组,给予盐酸氯米帕明片,连续28 d。艾灸组选取"百会""大椎"和双侧"肾俞"进行艾灸治疗,连续28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动情周期,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结果。运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NICD表达。运用ELISA法及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Notch-1、Jagged 1、Hes 1,Mash 1及其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除空白组外,模型组、西药组和艾灸组的一般情况差。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组旷场总移动距离明显缩短,旷场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减少,糖水偏好实验糖水消耗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8 d的艾灸和抗抑郁药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艾灸组旷场总移动距离明显增大,旷场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增加明显,糖水消耗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LISA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NICD显示,经过28 d的治疗,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的NICD的表达明显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艾灸治疗,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的NICD表达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LISA和RT-PCR方法同时检测显示,经过28 d的治疗,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的Notch-1的表达明显低下,Jagged 1,Hes 1,Mash 1的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艾灸和抗抑郁药治疗,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西药组的Notch-1表达恢复明显,艾灸组的Jagged 1和Hes1表达下降明显,艾灸组和西药组大鼠的Mash 1表达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PCR在检测目的基因时从转录到翻译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西药组大鼠的Jagged 1和Hes 1表达不见下降。结论:"肾脑相济"灸法,通过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Notch通路上有关蛋白的调控作用,促进海马细胞增生,对围绝经期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从专药专方、针灸疗法和联合治疗三方面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冯秀英 《山西中医》2005,21(2):62-63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据统计,围绝经期妇女约有85%~90%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多种不适,约10%~30%罹患围绝经期综合征。现将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医药在调控肺癌的相关信号通路方面进展较大,其中涉及JAK2/STAT3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其他信号通路,为治疗肺癌提供了新思路。笔者就近5年关于中医药调控肺癌的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是女性在45~55岁之间,出现躯体症状如月经周期紊乱,月经稀少至闭经,性生活能力下降等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其中伴失眠者较多见。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整理近5年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相关文献资料,对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综述,了解目前中医药在该病治疗领域的进展,以期深化中医对本病的理论认识,提高临床和实验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综述近年来的研究概况,发现多种中药提取物及有效部位、中药复方及中医物理治疗可通过调控MAPK通路,抑制促炎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释放,改善RA滑膜炎症及骨破坏.  相似文献   

13.
乔平  何贵翔 《中医药信息》2011,28(3):139-141
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中医治疗本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把现代医学与中医传统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从不同阶段、多途径、多层次进行研究,做到防治并重。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a内的期间,即从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a。约1/3妇女能通过自身调节达到新的平稳而无围绝经期综合征,2/3的妇女则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有阵发性发热、颜面潮红、头晕眼花、多梦、关节疼痛、情绪不稳、多疑、抑郁、焦虑等诸多不适: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另外可有疑病、自罪、嫉妒、妄想等,但无智力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各种中西医方法做一总结,旨在中西合璧,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以"围绝经期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更年期忧郁症"为首次检索词,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二次检索词,检索年限:1999年1月—2010年12月。电子检索后经人工筛查,排除科普文献、文献综述、各数据库重复录入的文献。结果:最终搜集到162篇文献,阅读全文,选取较高质量文献对其做一总结。结论:①中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方法有中药、针刺、艾灸、推拿、走罐等,目前,对于中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起步早,研究多,而针灸方面较少,仅有18篇文献。②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使用雌激素和抗抑郁药,临床多联合用药。③心理、运动干预所起的具体作用及成效,还缺乏数据论证。单因素干预因受到伦理学影响,很难进行随机对照研究。④研究的诊断标准过于单一,缺少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专有标准;疗效标准除了参照HAMD评分或减分率,还应关注患者血液激素水平,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⑤缺少长期疗效及复发率的统计,各种干预措施的远期疗效不确定,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之,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临床应积极推广,但研究设计还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抑郁症,即更年期抑郁症是妇女从性成熟期到老年期过渡阶段最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通过收集近10年来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知、辨证分型治疗、专方及针灸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心理治疗也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抑郁症中医治法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静燕 《河北中医》2003,25(11):823-824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并发症状 ,多发生在妇女绝经前后 ,以情绪低落 ,思维迟钝 ,语言动作减少 ,思想悲观或易怒善哭为特征 ,并伴有心悸失眠 ,胃纳不佳等症状 ,甚至消极厌世 ,郁结不解而自杀。该病症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危害 ,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 ,除其特定的社会因素外 ,主要与卵巢功能衰退 ,导致大脑皮质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卵巢 )轴各个环节作用失调 ,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下降等生理因素有关。中医学对围绝经期抑郁症虽然未有专论 ,但对其描述…  相似文献   

19.
刘金星  姜华 《山西中医》2003,19(6):52-54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困扰绝经前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 ,属于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和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学者在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疗效机理等方面对本病做了大量工作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妇女绝经前后 ,肾气渐衰 ,天癸将绝 ,冲任二脉空虚 ,精血亏乏 ,脏腑失于濡养 ,阴阳失调而发为本病。其中尤以肾虚为最关键 [1 ]。肾虚又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肾气虚。肾虚迁延日久 ,阴损及阳 ,又可造成肾之阴阳两虚。肾为先天之本 ,元阴元阳之根 ,肾虚又可使心、肝、脾等脏…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其机制研究不断深入。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对近年来针刺调控ERK信号通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分别从ERK信号通路的生理机制、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针刺激活ERK信号通路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包括增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营养因子释放、抑制神经元凋亡)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