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胸围的固定管电流检查在幼儿胸部增强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胸部增强参考病例的病例资料,建立DW与胸围(CC)的回归方程。依据胸围分为CC≤45cm、45cm0.05)。结论:根据患儿胸围计算SSDEDW 并以此设置固定管电流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在满足图像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可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以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基于水当量直径(WD)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WD)及剂量长度乘积(DLP)为衡量指标的儿童头颅、胸部及腹盆部CT检查诊断参考水平(DRL)典型值,衡量本医疗机构CT检查辐射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头颅1391例,胸部1386例及腹盆部1035例患者CT影像资料,分别记录其年龄、CTDI_(vol)、DLP,手动测量最中间扫描图像的前后径(AP)、左右径(LAT)、兴趣区面积(AROI)及面积内CT值(CTROI),按照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AAPM)报告方法,计算有效直径(d)、WD、转换因子(f16/32XSIZE)及SSDEWD;将各检查部位分别按照年龄及体型进行分组:按照年龄分为<1、1~、5~、10~、15~岁5组,各分组患儿数分别为:头颅252、320、400、380及39例;胸部188、320、399、398及81例;腹盆部75、310、310、300及40例。头颅基于LAT分为<12.5、12.5~、14~、15~、16~cm 5组,每组患儿分别为151、222、319、399及300例;胸部、腹盆部基于d分为<15、15~、20~、25~、30~cm 5组,每组患儿分别为胸部275、527、400、165及19例;腹盆部403、410、184、34及4例。统计各分组内CTDI_(vol)、SSDEWD和DLP的第75百分位数,将其作为DRL典型值;并比较CTDI_(vol)和SSDEWD在衡量辐射剂量上的差异。结果按年龄分组,以CTDI_(vol)为衡量指标的头颅、胸部、腹盆部DRL典型值分别为14.9~24.1、1.8~4.5和2.0~7.5 mGy;以SSDEWD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分别为14.7~18.9、4.2~6.9和4.7~11.8 mGy;以DLP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分别为260~505、40~185和65~435 mGy·cm。按d分组,以CTDI_(vol)为衡量指标的胸部、腹盆部DRL典型值分别为1.8~6.8和2.2~9.2 mGy;以SSDEWD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分别为4.2~9.1和4.9~13.0 mGy;以DLP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分别为40~255和85~545 mGy·cm。头颅按LAT分组,以CTDI_(vol)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为14.1~23.1 mGy;以SSDEWD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为14.3~18.5 mGy;以DLP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为240~475 mGy·cm。头颅除年龄<1岁、LAT<12.5 cm分组外,CTDI_(vol)均大于SSDEWD,头颅CTDI_(vol)为(18.63±3.24)mGy,SSDEWD为(16.38±1.81)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8,P<0.001);胸部、腹盆部各分组CTDI_(vol)均小于SSDEWD,胸部CTDI_(vol)为(2.77±1.02)mGy,SSDEWD为(5.22±1.26)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89,P<0.001);腹盆部CTDI_(vol)为(3.36±1.82)mGy,SSDEWD为(6.27±2.44)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15.16,P<0.001)。结论本医疗机构DRL典型值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合理且较低水平,SSDEWD较CTDI_(vol)能更准确反映辐射剂量,亟需建立基于SSDEWD的DRLs。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儿童CT扫描受检者剂量参数的调查, 探讨上海地区儿童CT扫描剂量分布情况, 并为建立上海地区儿童受检者CT检查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在上海地区全部4家儿童医院开展儿童头颅、胸部、腹部CT扫描受检者剂量普查, 调查对象按年龄0~、1~、5~、10~15岁分为4个年龄组, 每个年龄组调查30例, 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CT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等剂量指标, 分析同一部位不同年龄组之间和同一部位同一年龄组不同医院之间CTDIvol、DLP的差异。结果头颅CT扫描时, 0~、1~、5~、10~15岁组儿童CTDIvol和DLP的75%位数分别为25、25、28、43 mGy和402、477、504、752 mGy·cm;胸部CT扫描时, 0~、1~、5~、10~15岁组儿童CTDIvol和DLP的75%位数分别为2.7、2.2、2.8、5.4 mGy和40、48、75、176 mGy·cm;腹部CT扫描时, 0~、1~、5~、10~15岁组儿童CTDIvol和DLP的75%位数分别为4.9、4.4、8.2、12 mGy...  相似文献   

4.
宁夏儿童头颅、胸部CT辐射剂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宁夏地区儿童头颅、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水平,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CT辐射剂量优化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实地采集宁夏地区不同市、县、区不同规模医院1~2周内儿童(≤15岁)头颅、胸部CT的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患者有效剂量(E)值;并将CTDIvol、DLP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与其他国家推荐的DRL值进行比较;所有儿童分4个年龄组:<1岁、1~5岁、6~10岁、11~15岁。结果 走访调查39家医院,调查CT设备47台,采集头颅断层扫描1 134例,胸部平扫636例。头颅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44.2 mGy、456.2 mGy·cm;1~5岁:57.2 mGy、659.6 mGy·cm;6~10岁:61.1 mGy、668.7 mGy·cm;11~15岁:63.6 mGy、849.3 mGy·cm。胸部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5.0 mGy、89.2 mGy·cm;1~5岁:5.9 mGy、124.8 mGy·cm;6~10岁:6.0 mGy、167.9 mGy·cm;11~15岁:7.1 mGy、235.0 mGy·cm。结论 宁夏地区儿童胸部CT的辐射剂量与其他报道相近,但头颅CT的辐射剂量相对偏高,且各年龄段均存在偏高现象,尤以婴儿患者较著;应加强宁夏地区儿童头颅CT的辐射剂量优化与监管,增强儿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的剂量控制意识,提高对辐射相关风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宁夏地区成年人常见CT检查项目的辐射剂量现状,为建立宁夏成年人患者CT检查的第一个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地区不同规模医疗机构的不同品牌及型号CT扫描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辐射状况进行调查,采用间隔抽样,获取被调查单位每日不同检查项目的扫描参数及辐射剂量值。登记医院、CT设备、检查项目、检查类型及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各检查项目的CT扫描参数、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计算患者的有效剂量E值;对所得数据按检查项目分组统计分析,并与其他国家推荐的诊断参考水平(DRL)值和辐射剂量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调查宁夏地区45家医疗机构(公立三甲10家、公立三乙5家、公立二甲23家、民营医院5家、体检中心2家)6个生产品牌的58台CT设备,成年人患者4 952名。常见检查项目的CTDIvol、DLP值及患者E值的第75百分位数值(P75)为:头颅65.67 mGy、860.74 mGy ·cm、1.64 mSv;颈部29.32 mGy、490.00 mGy ·cm、2.83 mSv,颈部增强36.92 mGy、954.42 mGy ·cm、4.87 mSv;胸部11.50 mGy、382.06 mGy ·cm、5.68 mSv,胸部增强45.8 mGy、1 713.22 mGy ·cm、25.01 mSv;上腹部20.1 mGy、506.59 mGy ·cm、7.75 mSv,上腹部增强50.07 mGy、1 434.19 mGy ·cm、21.94 mSv;腹盆部14.33 mGy、670.78 mGy ·cm、10.26 mSv,腹盆部增强48 mGy、2 294 mGy ·cm、35.10 mSv;盆腔16.1 mGy、471.58 mGy ·cm、6.08 mSv,盆腔增强31.04 mGy、1 138.78 mGy ·cm、14.69 mSv。结论 宁夏地区头颅、颈部、胸部及盆腔CT辐射剂量较其他国家偏低或相差不大,而腹部CT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迫切需要对宁夏腹部CT扫描方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低毫安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技术(ASiR)在降低上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疑似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38例,均行能谱CT血管成像检查。噪声指数为12.0。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组1采用常规管电流(630mA),共18例患者;组2采用低管电流[(260~375)mA,(310.42±54.83)mA],共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选用70kev单能图像。组1、组2图像根据采用FBP和ASiR重建算法不同共分为四个亚组,命名为组1A、组1B和组2A、组2B。对各组间图像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和噪声进行比较。记录每位患者扫描后自动生成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每位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对组1、组2之间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组2的CTDIvol为(11.55 ±2.94)mGy,明显低于组1 [(18.13±3.64)mGy,t=6.17,P<0.01]。组2的ED值为(4.48 ±1.34)mSv,较组1[(7.56 ±2.68)mSv]降低了41% (t=4.54,P<0.01)。加入50%ASiR重建后,组1B、组2B图像噪声分别较组1A、组2A降低,而SNR及CNR均有升高,均值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2B的图像噪声较组1A降低,SNR及CNR升高,两组间均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1A与组2B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0.16,P>0.05)。结论:采用低毫安结合ASiR技术能够在不明显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41%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齐燕  欧陕兴  钱民  彭光明  刘波  刘玉品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95-1099
目的:探讨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204例患者分为两组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A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方案,B组采用传统单能量扫描方案,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A、B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0±0.72)分、(4.70±0.71)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318)。A、B两组图像左、右冠状动脉信噪比(SNR)分别为A组20.0±3.4和19.0±3.0、B组20.1±3.2和19.9±3.2,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67,P=0.051;t=-0.233,P=0.816)。A、B两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48.27±8.70)mGy、(54.10±8.77)mGy;(565.63±115.48)mGy.cm、(702.75±144.04)mGy.cm;(9.62±1.96)mSv、(11.95±2.45)mSv,A组的CTDIvol、DLP及ED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64,P=0.000;t=-7.501,P=0.000;t=-7.501,P=0.000)。结论: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技术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屏气胸部CT扫描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2017年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行胸部CT扫描的体检者33例。2016年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深吸气末屏气扫描,设为A组;2017年采用深呼气末屏气扫描,设为B组。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整体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及扫描长度。结果:33例体检者均成功完成2次胸部CT检查。A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73±0.45)分,图像SNR为(-79.02±49.73),CNR为(-84.34±53.13);B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67±0.54)分,图像SNR为(-91.08±47.39),CNR为(-97.27±50.67);A、B组的图像主、客观评价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和B组的肺尖上段、肺底下段额外扫描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肺段扫描长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较A组降低13.08%(P均<0.001)。结论:相对于深吸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深呼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可成为体检胸部CT的常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9.
59521例CT检查辐射剂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59521例CT检查的辐射剂量数据,建立医院水平的CT诊断剂量参考水平.方法:使用CT辐射剂量计算软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共59521例成人的CT检查数据.按照检查部位分别计算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1)、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IQR),取CTDIvol和DLP的第3个四分位数(Q3)为诊断剂量参考水平(DRL),其中胸部CT的数据分为低剂量、单期、多期和全部扫描分别计算,腹部CT的数据分为单期、多期和全部检查分别计算.结果:各部位CTDIvol的DRL:头部为45.2 mGy;胸部低剂量为1.3 mGy,单期扫描为11.5 mGy,多期扫描为11.4 mGy,总剂量为11.8 mGy;腹部单期扫描为20.6 mGy,多期扫描为20.2 mGy,总剂量为20.6 mGy;冠状动脉为12.9 mGy.各部位DLP的DRL:头部为569.8 mGy· cm;胸部低剂量为42.0 mGy·cm,单期扫描为399.0 mGy·cm,多期扫描为968.5 mGy·cm,总剂量为474.0 mGy·cm;腹部单期扫描为958.0 mGy·cm,多期扫描为2419.1 mGy·cm,总剂量为2045.1 mGy·cm;冠状动脉为328.0 mGy·cm.结论:对临床日常工作中CT检查辐射剂量数据的汇总分析有助于在医院水平评估CT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估算未成年患者头颅CT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278例头颅CT检查未成年患者。按未成人生长发育阶段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幼儿期组(0~3岁)、学龄前期组(4~7岁)、学龄期组(8~14岁)、青春期组(15~18岁)。使用MATLAB软件自动计算,并输出头颅的水等效直径(dw)、体型转换因子(f)、CTDIvol和SSDE。比较各组之间头颅体型大小和辐射剂量差异;同时比较组内CTDIvol和SSDE的差异;分析头颅dw和辐射剂量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CTDIvol和SSDE为(48.91±10.01) mGy和(44.92±7.91)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59,P <0.05)。婴幼儿期组和学龄前期组组内CTDIvol和SSDE平均为(37.26±11.84) mGy和(38.02±11.38) mGy、(41.50±8.85)...  相似文献   

11.
刘卓  王征  洪楠  张卓璐 《放射学实践》2019,34(9):984-988
【摘要】目的:确定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最佳重建期相,优化采集时间窗。评价优化采集时间窗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400例受检者(A组)行全心动周期(0~100% RR间期)采集时间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确定最佳重建期相。优化采集时间窗设置为最佳重建期相的95%置信区间,即平均值±标准差×2。比较优化采集时间窗扫描模式(B组,400例)与全期相扫描模式(A组)的心率、信噪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率<61bpm者纳入低心率组(A1、B1);心率介于61~75bpm者纳入中心率组(A2、B2);心率>75bpm者纳入高心率组(A3、B3)。A1组最佳重建期相(76±3)%RR间期(95%置信区间70%~82%)。A2组最佳重建期相(44±3)%及(76±3)% RR间期(95%置信区间:38%~50%及70%~82%)。A3组最佳重建期相(48±5)%RR间期(95%置信区间38%~58%)。A、B两组的心率[A组为(70.54±13.06)bpm,B组为(70.38±13.05)bpm)]、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为(1.52±0.65)分,B组为(1.51±0.63)分]、信噪比(A组为15.76±3.70,B组15.66±4.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1组[(36.73±14.39)mGy]与B1组[(7.13±2.53)mGy]、A2组[(27.57±11.69)mGy]与B2组[(12.13±3.39)mGy]、A3组[(25.55±10.33)mGy]与B3组[(7.74±3.13)mGy]之间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低、中、高心率受检者,优化采集时间窗扫描模式与全心动周期扫描模式相比,辐射剂量分别降低了81%、56%、70%。结论:慢心率者冠脉最佳成像时间位于舒张中末期,高心率者位于收缩末期;中心率者位于收缩末期或舒张中末期。优化采集时间窗,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曝光时间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结合低电压在幼儿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64层CT ATCM胸部扫描的幼儿(≤2岁)48例,其中A组(管电压100 kV)30例,B组(管电压80kV) 18例;并与既往采用固定管电流条件下的低剂量扫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C组(100 kV/60 mAs)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及剂量减低比值(DR),并比较3组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A组CTDIvol为(1.11±0.19)mGy,B组CTDIvol为(0.99 ±0.11)mGy,C组CTDIvol为(2.38±0.00) mGy;3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对C组DR约51.07%,B组相对C组DR降低约58.20%.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 低电压联合ATCM技术在幼儿胸部扫描中可以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儿童CT辐射剂量的调查, 了解儿童CT辐射剂量的现状, 探讨儿童CT辐射剂量的诊断参考水平(DRL)。方法以2021年11月30日为起点, 按时间倒叙回顾性收集全国儿科CT检查的辐射剂量报告。将所有CT扫描分为0~1个月、>1个月~4岁、>4~10岁、>10~14岁、>14~18岁5个年龄段;头颅平扫、鼻窦平扫、颞部平扫、颈部平扫、胸部平扫、腹部平扫、头颅增强、胸部增强、腹部增强9个检查项目。记录每次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 其75%位数为DRL。将本次调查中头部平扫、胸部平扫、腹部平扫的DRL与我国专家共识和欧洲DRL指南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到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家医院, 包括20家儿童专科医院、11家妇女儿童医院、2家综合医院的儿童CT检查19 135次, 获得了5个年龄段、9个检查项目的45个亚组的CT辐射剂量DRL。本调查DRL结果显示, 5个年龄组头颅平扫的CTDIvol为26.9~42.8 mGy, DLP为347~694 mGy·cm;...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RevolutionCT在头颈、主动脉及双下肢CTA一站式联合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RevolutionCT行CTA检查的47例患者,其中A组14例行头颈、主动脉及双下肢CTA多部位一站式扫描。B组18例行头颈CTA单部位常规扫描。C组15例行双下肢CTA单部位常规扫描,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在A组与B组头颈部图像上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和C4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基底动脉9个部位的CT值,计算头颈部CTA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在A组与C组双下肢CTA图像上测量腹主动脉末端、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13各部位的CT值并计算双下肢CTA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头颈部及双下肢动脉CTA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Shapiro-WilkNormal分布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与B组头颈部9个部位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的CNR和图像质量比较无差异。A组和C组双下肢13个部位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的CNR和图像质量比较无差异。A组辐射剂量CTDIvol(8.33±5.05)mGy,DLP(1403.41±877.56)mGy·cm;B组CTDIvol(10.81±4.75)mGy,DLP(422.78±194.69)mGy·cm;C组CTDIvol(8.38±4.74)mGy,DLP(872.22±538.04)mGy·cm。A、B、C3组的CTDIv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DLP高于B、C两组,A组与B组的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使用RevolutionCT在头颈、主动脉及双下肢CTA一站式成像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和常规部位检查相比,能减少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简化临床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5.
张卫国  马怡尘  刘敏  蒋涛 《放射学实践》2015,(11):1134-1137
【摘要】目的:探讨CARE-kV 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下肢动脉CTA患者随机分为A组(CARE-kV组)、B组(根据体重指数确定kV值组)各39例,分析比较两组图像各测量点的CT值、CNR、CTDIvol、DLP、ED,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血管内对比剂充盈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A、B两组图像各测量点平均CT值(430.02和374.11HU,P=0.10)、CNR(26.60±11.20、29.86±9.95,P=0.13)、图像主观评分VR(3.38±0.59、3.31±0.61,P=0.58)、MIP(3.79±0.40、3.62±0.49,P=0.08)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CTDIvol(4.41±1.32 、6.19±3.19,P=0.02)、DLP(533.59±185.66、711.29±388.63,P=0.03)、ED(8.00±2.76、10.66±5.82,P=0.03)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E-kV技术应用在下肢动脉CTA的检查中,既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使管电压的选择更加合理、智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在80kVp条件下肾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并优化其重建参数。方法:回顾性搜集临床怀疑泌尿系病变并已行泌尿系CT增强检查的连续病例40例,根据扫描管电压分为两组:80kVp组(20例)和120kVp组(20例)。分别以5种不同迭代重建强度(S1-S5)对80kVp组图像进行重建,并与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的120kVp组图像进行比较,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指标包括:目标血管和空气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主观评价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80kVp最佳图像组和120kVp组图像进行盲法评估并检验两者读片一致性,包括整体图像质量和图像细节。记录辐射剂量报告表,并计算出每一个患者的SSDE。结果:80kVp组CTDIvol为(10.26±1.45)mGy,SSDE为(16.33±2.36)mGy。120kVp组的CTDIvol为(14.95±2.79)mGy,SSDE为(22.83±1.96)mGy。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客观评价:80kVp组和120kVp组双侧肾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kVp组最佳组(S4)和120kVp组的CNR和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2名诊断医师对S4图像和120kVp组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图像细节及病变诊断信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80kVp条件下所得肾动脉CTA图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且降低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建议使用SAFIRE-4为肾动脉CTA的迭代重建强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辐射剂量在儿童胸部CT检查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行胸部CT检查的131例儿童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根据患儿图像中心层面的左右径(LAT)进行分组:A组LAT<20cm,22例;B组20≤LAT<23cm,20例;C组23≤LAT<26cm,21例;D组26≤LAT<29cm,25例;E组29≤LAT<32cm,23例;F组LAT≥32cm,20例。测量患儿胸部中心层CT图像的最大左右径,手动勾画体表最小的范围,不包括检查床床板,测量平均CT值、面积,记录患儿的CTDIvol,并计算转换因子fWED和SSDE,比较 CTDIvol与SSDE的差异。结果:各组的左右径(LAT)、转换因子(fWED)、水当量直径(W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组CTDIvol与SSDE差异度依次为223.06%、213.01%、203.44%、181.58%、173.58%、157.87%。各组CTDIvol与SSDE均呈正相关。结论:儿童胸部CT检查中,CTDIvol较SSDE低估了患儿的辐射剂量,且患儿中心层面左右径越小,被低估的辐射剂量越大。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东  许传军  孙贞超  邵长青  卢振明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39-114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临床疑诊外伤性骨折患者68例,知情同意后分别行胸部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图像行0.625mm薄层重建与曲面重建,由两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及骨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评价低剂量扫描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两组的CT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方法分别诊断肋骨骨折286处和281处,其诊断符合率为98.25%。两组扫描模式对肋骨显示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模式的加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3.46±1.13)mGy,低剂量扫描模式CTDIvol为(5.42±0.76)mGy,低剂量扫描模式较常规剂量扫描模式的CTDIvol值下降了59.7%。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模式可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具有与常规剂量扫描同等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及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是否可以在80 kV低剂量儿童脊柱CT扫描中获得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以减少放射线对患儿的损伤。方法:连续选取36例因脊柱病变需要复查脊柱CT的患儿行80kV,50mA低剂量扫描作为观察组,将所得的原始数据分别重建为0.625mm的MBIR图像、ASIR图像、FBP图像。所有患儿治疗前的脊柱CT检查为对照组,扫描管电压120kV,余扫描参数不变,图像重建为0.625mm的FBP图像。四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由2名医师分别采用1~4分制(3分合格,4分最好)评价图像主观噪声及椎体结构显示能力;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为测量L1椎体以及同层面背侧肌肉的CT值及噪声值,并计算椎体的SNR及CNR。同时并记录两次检查剂量报告表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显示:对照组图像以及观察组的MBIR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客观噪声结果:观察组MBIR、ASIR、FBP以及对照组FBP图像分别为17.35±2.70、50.89±4.24、76.68±7.11、28.49±3.25,信噪比分别为5.75±1.05、2.74±0.41、1.90±0.28、4.19±0.43;对比噪声比分别为8.14±0.91、2.74±0.38、1.892±0.33、4.46±0.86;观察组放射剂量CTDIvol、DLP分别为(0.77±0.02)mGy,(51.28±11.67)mGy·cm,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5.47%,64.76%。结论:应用80kV低剂量儿童脊柱CT结合MBIR可以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达到减少患儿放射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线剂量调节技术(4D CARE Dose)在胸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的患者60例,按体重分级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固定曝光参数扫描,实验组使用自动曝光控制参数扫描,分别记录每次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 vol),对比分析,并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信度为95%)。结果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影像诊断的前提下,运用4D CARE Dose剂量调节的容积剂量指数(实验组),体重65kg以下组最小剂量3.62mGy,最大剂量6.42mGy;体重65-75kg组最小剂量4.89mGy,最大剂量8.43mGy;体重75kg以上组最小剂量6.37mGy,最大剂量10.22mGy。固定扫描参数的容积剂量指数(对照组)体重65kg以下组剂量6.68mGy;体重65-75kg组剂量9.32mGy;体重75kg以上组剂量12.08mGy。结论胸部螺旋64排螺旋CT扫描时,运用在线剂量调节技术(4D CARE Dose)与固定扫描条件相比,患者接受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