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考察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孤独量表对200名在校初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1初三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初一学生(P<0.05);2女生感受的家庭亲密度显著高于男生(P<0.05),初一学生感受到的家庭适应性显著高于初三(P<0.05);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孤独感之间关系密切;4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建议:完善家庭功能有利于降低初中生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亲子关系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亲子关系问卷和孤独感问卷对成都市的506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结果:流动儿童的家庭适应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2.29,P0.05);流动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可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β=-0.30,P0.001),但家庭适应性对孤独感无显著预测作用(β=-0.12,P0.05);家庭亲密度可通过部分亲子关系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孤独感。结论:亲子关系在流动儿童的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山东省某市1286名高中生,利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在家庭亲密度上显著高于男生(t=-2.38,P<0.05),重点学校、城市学生及独生子女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上均高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孤独量表(UCLA)对菏泽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孤独感状况不容乐观,孤独感总得分为(42.12±8.291)分,高分组占64.1%,中间组占20.1%,低分组占15.8%;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423,P0.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7,P0.01),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470,P0.001);③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孤独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积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66%、消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47%。结论: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的预测是部分通过应对方式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西部农村4~6年级留守小学生985例,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及学校归属感量表调查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和学校归属感。结果:留守儿童孤独感测评得分高于常模[(34.3±9.9)vs.(32.5±11.8),P0.001];43.8%的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6.2%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孤独感得分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总分及两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r=-0.09~-0.55)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量表的情感度(β=-0.14)、合作度(β=-0.11)、适应度得分(β=-0.08)及学校归属感的认同感(β=-0.38)、学校依恋(β=-0.18)、归属感(β=-0.12)三个因子得分均对孤独感得分有负预测(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可能偏高,且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应注重从家庭、学校两大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生内化问题的关系以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亲子冲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婚姻质量问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亲子冲突问卷、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四个地区725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匿名施测。结果:(1)父母婚姻质量、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亲子冲突、小学生内化问题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亲子冲突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生内化问题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婚姻质量通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亲子冲突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小学生内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探索青少年消极退缩、积极应对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217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测量工具包括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量表的消极退缩与积极应对分量表、孤独感量表以及网络成瘾量表等。结果:(1)与女生相比,男生的消极退缩较低,积极应对、孤独感以及网络成瘾较高。(2)消极退缩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积极应对负向预测网络成瘾。(3)孤独感在消极退缩、积极应对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48%和37.50%。结论:青少年的消极退缩与积极应对可直接影响其网络成瘾,也可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II-CV)中文版和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某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的32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介于已有研究范围之内(检出率为5.6%),性别差异明显(t=3.18,P=0.002),年级间无差异(F=2.15,P=0.118),成瘾程度与网龄、周上网次数和每次上网时长高度相关(r=0.127~0.415,P0.05)。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程度显著负相关(r=-0.281,-0.295;P0.05),家庭适应性可以预测网络成瘾(F=30.262,P=0.000)。结论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而言,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越好,网络成瘾程度越低。家庭适应性,而非家庭亲密度可以解释初中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9.
探讨初中生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文版)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对初二年级共1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现状分析表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普遍偏高,亲密度为缠结、适应性为僵硬的家庭居多。②相关分析表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之间呈正相关(r=0.497,0.442;P均<0.05)。③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亲密度能有效预测初中生的自我意识(P<0.01)。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影响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留守未成年犯的攻击性与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攻击性问卷(A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FACESⅡ-CV)对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800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和非留守未成年犯攻击性总分差异显著,除言语攻击之外,各因子上差异显著;②相关分析表明:留守未成年犯的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攻击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预测攻击性。结论: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影响留守儿童攻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211例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特征,为其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D-DQ)、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分别对211例因过度使用网络住院治疗的青少年及260名正常青少年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亲密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60.7±11.9/69.4±9.7,42.4±10.5/49.8±8.1,68.7±11.4/73.4±10.5,均P=0.000),亲密度不满意度和适应性不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9.3±10.0/6.5±7.0,11.2±10.5/6.8±6.8,Z=-2.72、-4.57,P=0.001、0.000),两组的理想适应性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的亲密度被评为"松散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2.2%/16.2%,P<0.001),"亲密型"、"缠结型"的比例低于对照组(15.6%/38.8%,5.7%/13.5%,P<0.001);研究组的适应性被评为"僵硬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4.5%/15.0%,P<0.001),"无规律型"、"灵活型"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7.1%/17.7%,19.0%/38.8%,P<0.001、P=0.001);研究组的家庭类型被评为"僵硬-松散"型比例高于对照组(35.5%/10.0%,χ2=45.120,P<0.001),"亲密-灵活型"比例低于对照组(8.5%.8/22.7%,χ2=17.081,P<0.001)。结论:过度使用网络住院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低于正常家庭。在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干预时要充分考虑到家庭因素,着重培养情感交流的能力,挑战僵化的家庭互动模式,促进家庭的适应性及变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影响。方法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之酒依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研究组进行2个月的家庭干预和常规戒酒治疗,对照组进行2个月的常规戒酒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CV)对6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的得分增加值较高(P<0.05或P<0.01),矛盾性、控制性、不满意亲密度和不满意适应性的得分减少值较高(P<0.05或P<0.01),研究组的酒精复饮率明显较低(χ2=8.08,P<0.01)。结论家庭干预能改善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亲密度和适应性,可能对酒依赖的戒断治疗、社会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 Val66Met(rs6265)基因多态性与个体感知的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查技术,测定142名青少年罪犯和116名普通中学生的BDNF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应用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量表中文版(FACESIICV)评估家庭功能。结果:等位基因A携带者的家庭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显著低于GG基因型者,其亲密度和适应性的不满意度则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一般线性模型中,在控制组别、受教育年限及年龄后,rs6265仍与家庭亲密度、亲密度不满度显著相关(P=0.001)。结论:等位基因A携带者所感受到的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和家庭适应能力较GG基因型者弱,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更为不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42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闭症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是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变量。结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间接影响其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抑郁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农村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单、双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3.05,P0.05)、家庭适应性(F=2.88,P0.05)、积极情感(F=12.19,P0.01)和生活满意度(F=4.66,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抑郁(F=8.42,P0.01)、社交焦虑(F=11.48,P0.01)的得分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家庭亲密度对生活满意度(β=2.78,P0.01)、家庭适应性对积极情感(β=2.59,P0.01)有正向预测效应。结论:留守儿童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可能是影响其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应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中文版第三次修订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中医院校3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均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②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可以显著预测积极应对得分(t=3.947,P=0.000;t=2.595,P=0.010),而家庭亲密度可以显著预测消极应对得分(t=-3.039,P=0.003)。结论中医院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越高,就越能以更积极、稳定且成熟的方式应对各类问题和事件,进而形成独立自主、适应性强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发中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考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抑郁、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从四川省南充市3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各班,共500名,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儿童显在焦虑量表进行测评,并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结果:①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抑郁、焦虑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较高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助于缓解初中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②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亲密度对初中生的抑郁和焦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适应性则是预测初中生无助与孤独感、绝望与无价值感和对人不安的重要变量。结论:这一结果为初中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交网络使用、线上积极反馈、积极情绪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网络使用问卷、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积极情感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180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社交网络使用、线上积极反馈和积极情绪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交网络使用、线上积极反馈和积极情绪三者均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社交网络使用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而且还能通过三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孤独感: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积极情绪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社交网络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分别受线上积极反馈和积极情绪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线上积极反馈和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梅彼类型指标人格量表(MBTI)的态度维度入手,研究父子、母子在态度维度上的不同匹配与孩子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满程度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MBTI量表M版、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420对父母子匹配进行测试。结果1孩子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照顾者身份(母或父母同时)不会影响孩子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满程度的评分。2在父子、母子不同IE匹配下,孩子对家庭亲密度不满程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3在父子、母子不同JP匹配下,孩子对家庭适应性不满程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E态度的孩子在家庭亲密度不满程度上的评分较低,特别是FCEE、MCEE、FCIE、MCIE匹配时;J态度的孩子在家庭适应性不满程度上的评分较低,特别是FCJJ、MCJJ、MCPJ匹配时。  相似文献   

20.
自我分化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我分化在家庭功能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北京市2所高校选取421名大学生,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自我分化问卷(DSI)、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在自我和谐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0.4%、63.6%和16.0%;自我和谐低分组FACESⅡ-CV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高于自我和谐中间组和高分组,DSI得分在自我和谐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逐步降低(均P<0.01);层级回归发现,在同时考虑自我分化各因子的影响时,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家庭功能亲密度的β值下降且显著性水平降低。结论:自我分化的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断绝及与人融合4个因子在家庭功能亲密度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