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茵陈蒿汤临床疗效确切,自东汉《伤寒论》至今广为流传记载,是一首被历代医家推崇的清热、利湿、退黄经典名方,收录于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茵陈蒿汤相关古籍文献数据共801条,筛选出有效数据36条,涉及中医古籍36部。从茵陈蒿汤的方源方名、组成、功效、方义分析、药物基原、剂量、制法用法、主治及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笔者建议茵陈蒿汤现代用量及用法为茵陈82.8 g、栀子12.6 g、大黄27.2 g,煎服方法为茵陈先加水2 400 mL煮至约1 200 mL,再加入栀子和大黄煮取600 mL,去除药渣,每次温服200 mL,每日服用3次。茵陈蒿汤的功效为清热利湿退黄,主治病症以湿热发黄为主。方中茵陈蒿为君,主利湿退黄;栀子为臣,主清泄三焦利小便;大黄为佐,主泄热退黄。该方现代应用遍布肝胆系统、皮肤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具体在黄疸、黄疸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更有优势。通过对茵陈蒿汤古籍文献的挖掘梳理,确定其关键信息,以期为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刘渡舟教授 (1917~ 2 0 0 1) ,为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 ,对经方颇有独到的见解。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 7条 ,原文为“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 ,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几 ,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对此 ,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 ,方阐明其奥妙 ,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取得了神奇… 相似文献
5.
经典名方猪苓汤出自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编纂的医学著作《伤寒论》,被收录于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猪苓汤的历史源流、组成、剂量、炮制、煎服法、功效和应用等进行考证分析。共获取猪苓汤相关信息733条,涉及中医古籍206部,其中52部详细记载了猪苓汤的组成、剂量、炮制、功效等关键信息。考证分析结果显示,猪苓汤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和滑石组成,其中猪苓和茯苓宜去皮使用,阿胶宜蛤粉炒制,滑石宜粉碎或水飞。根据古今剂量折算,煎服时取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各15.63 g,加水800 mL,煎煮至400 mL,除去药渣,药汁加入阿胶15.63 g烊化,每次温服140 mL,每日3次。猪苓汤具利水、养阴、清热之功效,主治水热互结证,症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等。现代研究表明,猪苓汤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腹泻、尿路感染等疾病。该文对经典名方猪苓汤进行了关键信息考证,为猪苓汤的后期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竹叶石膏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该研究采用溯源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竹叶石膏汤的主治病证、功效方义、现代疾病谱等方面进行考辨分析,以进一步推进该方复方制剂的研发。考证结果表明竹叶石膏汤最早源自《伤寒杂病论》,组成为淡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古籍记载的竹叶石膏汤主治病证广涉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包括中暑、咳喘、疮疡、汗证、呃逆、失眠、疟疾、头痛、血证、鼻渊、喉痹等,细究其病机总属“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胃气失和”。研究发现,该方还可用于治疗痘疮、麻疹、霍乱等疫病,尤其适用于疫病后期。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人参、麦冬、甘草、粳米生津益气;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全方配伍精妙,共奏清热除烦,益气生津,和胃降逆之效。竹叶石膏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在消化系统、儿科相关病证、呼吸系统、传染病、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应用频次较高,具体病证包括复发性口疮、呃逆、小儿肺炎、小儿夏季热、不明原因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后期等。 相似文献
7.
8.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伤寒论》中少阳证的柴胡类方,源于小柴胡汤,在六经辨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参阅近几年来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相关文献,其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多种疾病,如胃肠型感冒、咳嗽变异性哮喘、溃疡性结肠炎、肠激惹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等,均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基于其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药理及药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对照组采取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11.
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汉·张仲景),是治疗胸痹疾病常用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枳实薤白桂枝汤相关中医古籍63部,筛选出有效中医古籍36部,系统梳理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主治病证、剂量、炮制、制法煎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枳实薤白桂枝汤由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五味药物组成,具有通阳散结,祛痰下气的功能,主治“阳气被遏,心气郁滞,痰瘀郁生,痰之邪阻结在心胸或胸肺”所致的胸痹胸满、胸痛、喘息咳唾、短气。同时,发现枳实薤白桂枝汤现代临床应用文献共计70篇,主治系统疾病范围为循环系统(51篇),占比72.85%;内分泌系统(4篇)占比5.7%;呼吸系统(9篇)占比12.85%;消化系统(6篇)8.57%,其中以循环系统中“冠心病(中医为胸痹)”为主,其中医证型主要为痰热痰浊内阻证,痰浊痰瘀痹阻证,寒凝痰瘀气滞证,胸阳不振、痰瘀互结型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古代医籍记载应用与现代临床应用是保证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该文通过对经典名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古代医籍整理挖掘及现代临床应用的统计分析,旨在为其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治疗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外感发热患者40例,全部予以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结果:40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柴胡桂枝汤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临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为《伤寒论》中较有争议的一条方证。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参考临床典型治疗医案,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病机及功效。认为本方证的病机为:少阳病,阳气郁滞,枢机不利;太阴病,阳气内虚,运化失司;兼痰饮内停。功效为:和解少阳,行气生津;温阳化饮,温脾散寒;祛邪扶正,斡旋阴阳。进一步指出此方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黏液性水肿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规律,用以指导本方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医案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和黄金分割法分析本方证的发病、诊断、症状和药物等项目。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研究本方证的发病规律、症状规律和用药规律。结论:对于研究方证的临床应用规律,数据分析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工具,数据分析结合文献研究可解决本方的部分理论争议,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与盐酸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0例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20mg,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柴胡桂枝汤颗粒,冲服,2次/d,早晚分服。疗效及不良反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副反应观察量表分别观察。对照组与试验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小,仅2例出现口干,对照组有13例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口干、多汗、困倦和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表明柴胡桂枝汤合并盐酸帕罗西汀改善抑郁症的疗效更显著,且柴胡桂枝汤能明显减少盐酸帕罗西汀的副作用。结论:柴胡桂枝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降低盐酸帕罗西汀的副作用,增加了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17.
柴胡桂枝汤治疗情志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并分析基于仲景的柴胡桂枝汤对治疗情志病的理论与临床探讨。方法:从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探讨柴胡桂枝汤对情志病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分析柴胡桂枝汤治疗情志病的可行之处。结果:柴胡桂枝汤对情志病的治疗,不仅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而且具有现代医学的依据,疗效非常显著。结论:柴胡桂枝汤对情志病的治疗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不同历史时期本草医籍、方书,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红花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情况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选用提供参考。经考证发现,从古至今所用红花主流基原均为菊科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以新采质量为佳。不同历史时期本草典籍均记载红花出自西域,即现在的新疆及西北大部分地区。目前,红花的主产区在新疆及云南,而从其耐旱等生物学特性来看,新疆是红花的适宜产区。经考证,不同历史时期红花的主流炮制方法是以酒为辅料,与酒同煮或以酒处理后进行干燥。建议“桃红四物汤”中红花炮制方法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炙法”,“身痛逐瘀汤”可依原方义选用加工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62例)选择保和丸展开疾病治疗;观察组(62例)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展开疾病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同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用药效果比较,观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获显著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纳少、胃腕胀痛不适、院腹胀痛、便溏、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神疲乏力、嗳气反酸、食后腹胀以及总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同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少、胃腕胀痛不适、朊腹胀痛、便溏、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神疲乏力、嗳气反酸、食后腹胀以及总分对比,观察组获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心理状况表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低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有效应用可提升药效、明显缓解系列症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梳理一贯煎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方义衍变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明晰一贯煎的历史沿革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使用习惯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开发建议。清朝钱敏捷《医方絜度》所载一贯煎由6味药物组成,其组方药物基原及药用部位选用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保持一致,所选药物皆为生品,并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方法炮制。该方药物参考剂量以《医方絜度》所载为准,按照一钱相当于今3.73 g折算,北沙参、麦冬、当归各5.60 g,枸杞子、生地黄各11.19 g,川楝子7.46 g;水煎服;古医籍记载一贯煎功效为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证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瘕聚。本研究明确了一贯煎的出处与组成、药物基原、药物炮制、剂量用法、功能主治与方义衍变及现代临床应用,可为该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