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关键环节的控制,培训护士操作技能,提高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观察、分析、讨论脑卒中伴吞咽障碍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比较控制留置胃管操作关键环节培训前后12名护士对48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和置管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名护士培训前后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和置管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士掌握留置胃管操作流程关键环节的控制,能显著性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减少操作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口腔手指辅助置入鼻胃管的方法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11月的143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的21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胃管,观察组采用经口腔手指辅助法留置鼻胃管,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4.196,P<0.001),置管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t=57.500,P<0.001),置管相关并发症低于对照组(χ2=28.919,P<0.001)。结论 经口腔手指辅助法留置鼻胃管不仅提高了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置管的成功率,而且可以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良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留置胃管前口服石蜡油10 ml及吞咽液体的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主观评价。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对留置胃管过程的差评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的方法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后胃管留置困难的原因,探讨有效的置管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后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胃肠营养管导丝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对2组置管平均时间及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置管平均时间为(2.5±0.6)min,对照组为(5.3±1.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30/30),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率43%(1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置导丝引导法置胃管成功率高,是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侧卧位下胃管置入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12月我科住院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右侧卧位胃管置入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两组胃管置入用时、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胃管置入用时、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5)。结论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右侧卧位胃管置入法较传统法在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K点刺激辅助置入胃管在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痴呆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46例采用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胃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970,P<0.001),平均置管时间及置管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管法可以提高痴呆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和操作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评价改良插胃管法在老年尿毒症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1例肾内科老年尿毒症吞咽障碍需要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例和改良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法,改良组采用改良插胃管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恶心呕吐和呛咳发生率。结果改良组1次置管成功率、2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1,χ2=4.221,均P<0.05);改良组置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2.271,P<0.05),置管时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05),置管费用无差异。结论改良插胃管法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结合导丝引导置管在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15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置管,观察组应用体位护理结合导丝引导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置管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中应用体位护理结合导丝引导置管,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能率,有效缩短置管用时,且不良反应较少,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贺章勤  王海兰  谭君花 《华西医学》2014,(11):2138-2140
目的观察改良后胃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需置胃管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置入法,改良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置入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的情况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胃管留置期间胃内容物反流、胃管滑脱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胃管置入过程中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26.7%),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3.3%、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置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93,P〈0.001);改良组胃管留置期间胃管脱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能减少置入过程中患者发生呛咳情况,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降低胃管留置期间胃管脱管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叶维霞  高震 《全科护理》2013,11(19):1786-1786
[目的]探讨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进。[方法]将100例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胃管改良法。[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后24h内误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24h内误吸率,效果优于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利多卡因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留置胃管,试验组在常规法留置胃管前应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表面麻醉,比较两组留置胃管成功率及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成功率100%,优于对照组,且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置管成功率及症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胃管前应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表面麻醉,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邓慧珍 《全科护理》2016,(28):2976-2977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胶浆在胆道疾病病人手术前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胆道疾病手术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在留置胃管前先予达克罗宁胶浆8滴~10滴从鼻部滴入,然后以8mL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并涂抹胃管前端。比较两组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按照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对病人留置胃管前后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置管后舒适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留置胃管应用达克罗宁胶浆可以减轻病人不适反应,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口内肿物全麻术后患者留置胃管效果影响。方法:选择口内肿物全麻术后需留置胃管的患者32例,按住院号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除按传统方法还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留置胃管心理反应、置管所需时间、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主动接受此操作的心态达100%,平均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1),均一次置管成功,患者满意度93.75%,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内肿物全麻术后患者留置胃管有一定难度,应用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刺激反应,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有利于口内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留置胃管方法应用于神志清楚且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将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科住院需经插胃管治疗的神志清楚但吞咽困难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插胃管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P<0.05)。结论改良置管法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置入法对脑外伤昏迷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选取我科2013年9月~2014年2月收治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置管时间、并发症、不良反应以及家属对置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呛咳发绀、恶心呕吐、流泪、烦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后鼻黏膜损伤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家属对置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能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且置管时间短,置管后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6.
张洁 《全科护理》2016,(16):1688-1689
[目的]探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方法]将116例昏迷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法。比较两组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1%,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置胃管法,简单易行,省时方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盐酸丁卡因在留置胃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留置胃管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置管前在鼻腔及咽喉部喷1%盐酸丁卡因。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患者自觉疼痛程度、相关不良反应及置管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不良反应及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患者感觉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留置胃管时在鼻腔及咽喉部喷洒1%盐酸丁卡因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两种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并需要安置胃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部正位"(以下简称头部正位法)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再托头"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留置胃管插管成功率为91.2%,对照组一次胃管插管成功率为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法留置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比传统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留置胃管管饲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肠内营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的吞咽障碍评级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EX+10cm的鼻胃管置入深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NEX的鼻胃管置入深度,观察组行NEX+10 cm的鼻胃管置入深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30 d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鼻胃管置入胃体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以传统NEX长度为基础,增加10 cm插入鼻胃管深度,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吞咽障碍,可精准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