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袁长津燮理阴阳治疗汗证的经验.认为汗证之病机当责之阴阳失和,“阳加于阴”;治宜以滋阴泻火、温阳益气、疏肝和脾、调和气血等法燮理阴阳,使阳守阴藏,汗出自止.  相似文献   

2.
万军  杨祥正 《环球中医药》2021,14(6):1131-1133
原发性手汗症以手部汗腺分泌旺盛为主要表现,是中青年人常见的良性疾患,中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柴胡桂枝汤为《伤寒论》中和解少阳,调和营卫,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经典方剂.结合原发性手汗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与临床实践经验,从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论治原发性手汗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可为临床论治原发性手汗症提供新的思路.笔者从和解少阳调和...  相似文献   

3.
刘茂才教授重视脾肾在难治性汗证中的作用,从调补脾肾论治汗证,自拟芪萸止汗方治疗难治性汗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介绍岳仁宋教授治疗消渴病汗证的经验。岳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胃强胆实,与一般汗证有所不同。胃强为胃肠热盛,受纳腐熟过度,隐含有脾弱之意;胆实为胆汁排泄受阻,疏泄不及,主要由胃热循经相传所致。胃强胆实,热气熏蒸,玄府过度开放,痰热阻滞三焦气机,而发为汗证,治宜清胆和胃、化痰调气,临床常选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获效明显。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王晓媛 《中医杂志》2012,53(13):1150-1151
李浩教授认为,失眠多由少阳枢机不利,阴阳失调所致.气郁少阳者,当疏肝解郁,清泻火气,多用柴胡类方;痰阻少阳者,当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多用温胆汤加减.  相似文献   

6.
汗证是老年人群常见病或疾病伴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高龄机体老化、免疫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常见病程缠绵难愈。谭毅教授基于《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理论,强调汗为心之所主,临床出现的汗证多与心有关,生理上心与汗液密切相关,也决定了其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谭毅教授临证中发现老年汗证患者多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心系症状,治疗时从心论治,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罗铨教授认为汗出异常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多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正邪交争,腠理开合失司等致汗液外泄为患。临床分为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等3个证型进行辨证治疗。现将罗铨教授治疗汗证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学习体会进行整理和总结,旨在传承罗铨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供同仁学习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44-1645
王平教授从事中医老年病的研究多年,对更年期汗证辨治独具特色。文章在充分研究王平教授门诊病案的基础上,总结其学术经验,论述王平教授对更年期汗证病因病机以及治法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相阳 《江苏中医药》2016,48(10):100-101
正王滨主任医师是镇江市首届名中医专家、镇江市首届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近4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王师基于《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的理论,强调汗为心之所主,临床上许多汗证与心有关。在生理上心与汗液密切联系,也决定了其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王师临证中发现汗证患者多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心系症状,治疗时从心论治常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列  相似文献   

10.
汗证在中医临床上较常见但治疗十分棘手,岳仁宋教授从调和营卫入手,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汗",以桂枝汤为主方,调和营卫,后合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标本同治,取得较好疗效。该文从病案实例出发探讨老师学术思想来源及发展,为医学同仁提供辨证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1.
总结郭亚雄治疗小儿汗证经验。郭亚雄认为小儿生理、病理与成年人不同,更易出汗;小儿汗证基本病机为“心肝郁热、脾肾虚寒,脾寒胃热、虚实夹杂,表虚不固、营卫不和”,临床诊疗以“首辨脏腑,再辨寒热虚实”为切入点,以“清上温下、调肝和中,清热化寒、以平调之,补肺健脾、调和营卫”为治法,以经方“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及桂枝汤”为基础加减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显著。附医案1则佐证。  相似文献   

12.
颜正华教授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药教育家。他治验甚众,尤擅长心脑血管和呼吸、消化等系统病证的诊治。笔者跟随颜教授应诊多年,现将其诊疗汗证之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希冀为继承、发扬颜教授学术思想提供参考。1辨证颜教授认为,汗证的基本病机包括:热邪郁蒸,津液外泄;阴阳失衡,津液被扰;营卫不和,卫外失司。汗证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王孟庸教授临床治疗汗证经验丰富,其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阴阳失衡、气机郁滞、虚热不透,主张明辨病机,治疗以燮和阴阳、宣达气机、疏透虚热为主,在此基础上加入经验药对,配合丸剂、药膳缓缓调治善后,每获良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早在《内经》便有了对汗的来源、化生及其治疗的阐述。历代医家对汗证论治颇详,其辨证思路不尽相同。名老中医孟景春教授宗《内经》、《伤寒论》之旨,从脏腑和病位辨治汗证,采用中药内服或外治法,同时重视养生调护,拓宽了临床思路,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吾师陈瑞春教授乃伤寒大家,擅用经方,亦活用时方。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见陈师以温病方治疗汗证,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汗证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根据汗出的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汗色发黄而染衣者为黄汗。历代医家对汗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选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张喜奎教授辨治汗证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学习,梳理张师辨治汗证的思路与方法。结果:张师认为,汗证发生的病因病机不外三条,即六淫邪气侵袭人体,导致卫表不固;或饮食起居失节,情志不调,劳逸无度等,致脏腑功能失调;或因于误治,猛投辛散、攻伐、耗气之剂,而致阴阳两伤。治疗汗证采用清热解表、和营止汗,消食健脾、清热化滞,清热除湿、和营通阳,三阳同调、清热止汗,滋阴潜阳、疏肝柔肝,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益气温阳、实卫止汗,益阴敛汗、养心安神等八法治之。结论:张师依证立法,用药灵活,治疗汗证每获良效,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民国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通过宇宙大气热的升浮降沉圆运动之理来阐释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及医理,构建了人身生理病理的动态模型,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以人体圆运动理论来解析《伤寒论》中调和营卫法治疗阳虚汗证实质内涵,以期对目前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介绍陈民教授治疗老年汗证的经验。陈教授以脏腑辨证为中心治疗思想,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者治以补益肺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加减;脾虚不运、湿热内郁者治以健脾除湿、清热止汗,方用四君子汤加减;心阴亏虚、阴液不足者治以滋补心阴、养血止汗,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肾虚不固、阴阳失调者治以调补阴阳、固肾止汗,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相似文献   

20.
多汗是肿瘤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现代医学称之为多汗症,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汗证”的范畴。汗出与阴阳运动密切相关,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保持汗液正常排泄的基本条件,而汗出情况是判断病邪性质及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肿瘤患者自身脏腑阴阳失衡,加之不同治疗手段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影响,导致患者汗出异常,对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皆产生消极影响。而异常汗出的不同特点亦是对脏腑阴阳状态的反映,对于肿瘤相关性汗证患者,辨汗在分析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脏腑阴阳学说,文章总结了肿瘤患者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的不同病理特点,以阴阳失衡为病机总纲,从脏腑阴阳角度分别阐述肿瘤患者自汗、盗汗、手足汗以及头汗、胸汗、脊汗的具体病机及治疗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性汗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