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FTS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围术期采用FTS理念进行护理有助于减轻其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2.
王广艳  谷紫娜  石永静 《妇幼护理》2022,2(14):3328-3331
目的 研讨综合性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90 例为 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 髋关节功能、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 Harri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能提升患者术后的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降低术 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入我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促进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双腿周径小于对照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双下肢相关指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敏 《妇幼护理》2023,3(14):3500-3502
目的 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多模式延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 2021 年 01 月至 2022 年 9 月老年脆 性髋部骨折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采用多模式延续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结果 护理前, 两组的 Harris、VAS、Barthel 指数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 Harris、Barthel 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 SAS、SDS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 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术后采用多模式延 续护理,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骨科2018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n=40)进行老年髋部骨折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40)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运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对比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各时间点的评分明显较低,术后并发症明显较少,下床活动时间明显较早,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较高,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尽早下床,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周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观察组仅出现1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共6例,发生率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围术期行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本部2013年5月~2015年5月的10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干预后随访3个月,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对疼痛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患者关节的功能、畸形与活动度进行评价。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VAS评分、Harris评分及ADL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4%)明显低于对照组(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VAS评分、ADL评分和Harris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减少疼痛,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程管理方法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基于过程管理方法实施PDCA护理。比较两组骨折前、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和出院3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法)和生活质量(Baahel评分法)。结果两组骨折后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低于骨折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出院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ahel评分均较出院时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1月后和3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提供过程管理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递进式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进入本院接受THA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递进式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步频及步速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步频及步速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SES、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递进式护理应用于THA患者中可明显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及步态改善,进而提升其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无缝隙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近期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琼海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无风险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比较可知,两组患者VAS评分与AD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21.75±4.05) h,(11.36±1.64)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7.94±5.42)h,(15.51±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便秘、静脉血栓、切口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45%)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无缝隙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缓解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用全程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间我 院收治的 6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QOL 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以及手术指标(手 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 QOL 评分、Harris 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 察组的 QOL 评分、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比 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全 程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风险防范理念联合阶梯性康复训练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9月—2021年12月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与出院后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并发症风险预防联合阶梯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运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于患者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调查其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并发症风险防范联合阶梯性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程管理方法在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基于过程管理方法实施PDCA护理。比较两组受伤前、出院时、出院1月后和出院3月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法)和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法)。结果两组骨折后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低于受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月后和3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较出院时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月后和3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提供过程管理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郭凤英  祁双  沈沐  宋宏晖  徐炜  金佳 《护理研究》2023,(7):1251-1254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谵妄与术前痛阈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高龄髋部骨折病人114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疼痛管理方案,干预组根据术前痛阈水平调整镇痛方案进行疼痛管理方案。统计两组病人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 d、3d、7 d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术后发生谵妄5例,发生率为9.3%;对照组术后发生谵妄17例,发生率为28.3%,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术前对于高龄髋部骨折病人进行痛阈评定可以在术后早期降低谵妄发生率,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的早期下床锻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2020年6月30日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QCC活动的早期下床锻炼。比较两组下床活动依从性、Harris人工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活动、疼痛、畸形得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0 d,两组躯体生活、工具性日常生活得分、ADL总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的早期下床锻炼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床活动依从性,改善髋关节功能与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持续性护理对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持续性护理。经护理后,统计两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并进行对比。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以及出院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持续性护理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后外侧小切口不切断外旋肌群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7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外侧小切口不切断外旋肌群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地活动时间的差异,比较术后2组Harris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虽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VAS评分虽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2组VA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4/36)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6/36)(P>0.05)。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不切断外旋肌群髋关节置换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7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200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入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性更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