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失眠发病机制复杂,脾胃不和、阴阳失衡、营卫失调、气血失和、情志不畅都能引发失眠。"和法"治疗失眠充分体现了中医调和、调整、平衡的治疗原则。应用"和法"调和脾胃、调和阴阳、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少阳及调和情志是治疗失眠的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2.
营卫与心关系紧密.心者主血脉,营卫生血行血.营卫运行失常,血脉瘀滞,内生痰浊水饮,导致心血瘀阻;营卫虚损,伤及心之气血阴阳,均可导致心系疾病的发生.调和营卫法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调和营卫法具有缓解内皮功能障碍、调节自主神经重构、重塑肠道菌群、抗炎、逆转纤维化、抑制氧化应...  相似文献   

3.
气和血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调和为人体正气充盛的物质基础.反之,气血失调则正气亏虚,百病丛生.从人体气血失调的角度探讨哮喘的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哮喘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气血失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痰病与五脏的关系及证治赵恒志镇平县公疗医院(474250)痰病泛指脏腑气血失和痰涎停留于体内所产生的各种病证。痰的产生,多因气化功能失常,水液吸收排泻障碍所致,无论因病生痰或因痰生病,均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痰与心。心主血脉,主神明。心气旺盛心阳下济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从“肺主治节”的角度论治不寐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 围绕“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对“肺主治节”的内涵进行分析,探析“肺主治节”与不寐的相关性。在查阅诸多古籍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探究“肺主治节”在不寐的发生及诊治中的意义,并各附医案以证其效。[结果] 从“肺主治节”诊治不寐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若肺失治节,将影响呼吸节律、卫气循行、气血循行、水液输布、魄之所处等,从而影响人体寤寐节律,产生不寐。各家分别立足于调节肺的气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养阴润肺、温肺化饮、养气安魄等角度治疗不寐,获得良效。[结论] “肺失治节”能引致呼吸失司、营卫不和、气血失调、津水不布、魄无所归,从而引起不同证型的不寐。不寐调治从肺入手,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6.
“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44,自引:10,他引:134  
脑络瘀阻导致营卫失和 ,卫气壅滞而化生火毒进一步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康复困难的病机关键。其现代病理学基础是中风发病过程中的缺血级连反应 ,即自由基、代谢毒性物质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在治疗上宜解毒通络、调和营卫。解毒以祛除损害因素 ,通络以畅通气血的渗灌 ,是中风病治疗的核心环节。从而阻抑脑缺血级连反应的损伤 ,调动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 ,作用于中风病的早期和恢复期的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产后痹是指妇女在产褥期或产后,出现肢体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畏风怕冷以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的疾病。古今医家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对产后痹的认识各有独到的见解。调和营卫法是通过发表解肌的方法,调整机体营卫失衡的状态使其恢复营卫调和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营卫不和可致机体正气亏虚,风寒湿邪极易乘虚而入,使外邪留著营卫,致营卫失和,发为本病。营卫不和为产后痹病因的基础,调和营卫法则为产后痹的治法总则。该文主要阐述产后痹关键在于营卫不和的机理,论证调和营卫法是治疗产后痹的重要大法。在临床上应用调和营卫法,以桂枝新加汤为基础,临床上随证加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同时亦是导致痰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痰的产生与人体肺、脾、肾三脏和三焦的关系最为密切,"痰"作为致病因素往往可以引起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影响水液代谢和气机升降,最终导致各种疑难怪病的发生,历来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这些疑难怪病在临床诊断治疗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从多年...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把包括水、电解质在体内的代谢概括为“津液气化”。津液即为体液成分,其中以水为主,又称水液。津液与脏腑、气血、经络密切关联,成为机体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水液代谢障碍亦可影响到脏腑、气血、经络的功能,而产生复杂的病理变化。因此掌握水液代谢的生理调节与病理,对于临床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从中医理论方面对水液代谢与临床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水液代谢的主要调节与病理  相似文献   

10.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停聚脉道,气血运行失常,脉道结构因而改变甚则闭塞不通,引起所支配脏腑失去气血濡养的一系列疾病称为"脉病"."毛脉合精"是脉通行气血、濡养脏腑官窍的重要前提,"毛脉失和"是脉病发生发展的初始阶段.论述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结合《黄帝内经》相关条文,拓展"毛脉合精"理论内涵,论证了其结构应包括皮毛、腠理、分肉、三焦等,功能应包含通行营卫、津液和调、津血渗化等核心内容;其次,在"毛脉合精"基础上结合玄府学说,论证了玄府通利是"毛脉合精"的重要条件;最后,探讨在"毛脉失和"的影响下,脉病痰瘀证之痰浊、痰结、痰瘀病机演变过程,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脉病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血瘀是导致顽固性失眠的重要原因,血瘀脉中,阻滞营卫阴阳交通之道,则夜寐不安。形成瘀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血瘀;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而血瘀;水行不利,水血互化,水液内停而血瘀。治疗此类失眠,当以益气活血、温阳活血、利水活血等法为根本,使瘀去脉通,营卫畅行,心神收纳,则寤寐得安。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医脉络学说中的重要组成-营卫气血理论,探讨脉络末端营卫气血交会生化的基本功能单位"孙络-微血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视网膜血管瘤、出血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密切关系。从而进一步丰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科学内涵,阐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为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寻找新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脾主运化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小儿脾常不足,容易痰浊内生,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气机不利,营卫不和,引发小儿哮喘。文章从肠道菌群、脾、营卫、气机、痰浊等方面介绍了小儿哮喘病机之间的联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是经典方剂,组方思路与小儿哮喘的病机吻合,为临床应用“肺肠合治”法治疗小儿哮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文章基于中药药性理论从性味、归经等角度论述理气药对该病燮理气机升降、斡旋中州的治疗作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以调节脏腑气机为核心,同时注重祛除痰、热、湿、瘀、虚等病理因素,运用理气药应灵活配伍,发挥降气化痰、行气润养、利气除湿、运气活血、益气健脾的功效.文章结合药理研究进展,探讨理...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在《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思想基础上,加以发挥,认为人体内正气不足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无论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或是受到外邪侵袭后,由于失治、误治而致正气亏虚,形成正虚邪恋之证等,均应树立顾护正气为本的观念,并创立扶正解表之法,即根据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实情况以适当地滋阴、扶阳、益气,调动机体正气以抗邪,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气虚体质和痰湿体质人群体重指数(BMI)影响因素存在的差异。[方法]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筛选出体质判定结果为气虚质和痰湿质的研究对象共4 071例,分别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BMI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对于人口学因素,男性、年龄增加、已婚对两种体质BMI的增加均产生正向影响,且男性对"痰湿胖"的影响更大,而年龄增加、已婚对"气虚胖"的影响更大;文化程度对"气虚胖"有影响。对于行为生活习惯,喜油腻、喜冷凉、睡眠时间少对两种体质BMI的增加产生正向影响,且对"痰湿胖"的影响更大;饮酒偏好和不喜清淡饮食正向影响"气虚胖";运动水平低和喜辛辣饮食正向影响"痰湿胖"。[结论]两种体质人群BMI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体重调控时,应对不同体质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7.
因肝肺关系密切,肝肺不和是诱发咳喘哮的重要病理机制。肝气虚致咳喘哮者临床并不少见,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却甚少论及。本文试从肝气虚的识别要点、肝气虚诱发咳喘哮机制、表现及具体治法方药进行论述,以期进一步扩展、完善调肝理肺理论,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西医药物治疗虽可控制发作,但有时不能延缓病情发展,非药物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多风险,易病情反复。中医辨证治疗存在证型不统一且证候消失后难根治的问题。倪诚教授秉承王琦国医大师"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认为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瘀阻阴维是冠心病的病机要点,祛瘀化痰、补气通维是冠心病的主要治法,临床上自创通维止痛汤,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CKD)缠绵难愈,长期治疗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躯体不适也会导致精神困扰,这些因素作为心理应激源,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后,出现各种心理-躯体症状。黄文政教授认为“肾阳虚”是其发病之本,在疾病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痰蒙、火扰、气郁及血瘀为标。黄教授治疗CKD相关焦虑抑郁,以温补肾阳,疏肝理气以治本,化瘀通络,豁痰开窍以治标,并且在治疗中强调豁痰、泻火、除烦、开窍、解郁、活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中医体质与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文献的报告,探讨和分析气虚质与疾病的关联性。[方法] 全面检索和纳入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发布以来至2018年12月31日国内外所有应用该标准开展的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各文献报告的结果,从中筛选、整理和分析气虚质与疾病关联性的临床研究证据。[结果] 共有332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结果报告了气虚质在相关疾病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或气虚质是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气虚质是糖尿病、脑卒中/梗死、艾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亚健康、慢性乙型肝炎、痛经、乳腺癌、失眠、大肠息肉、肺癌、骨质疏松症、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胃炎等疾病人群中分布最高的体质类型,其比例在17.5%~47.5%之间。气虚质在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疾病人群中的比例高于非疾病人群。[结论] 气虚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亚健康状态以及多种常见高发的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建议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及系统评价进一步明确气虚质与这些疾病的关联性,为中医临床诊疗和治未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