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在我院确诊的高血压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35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10mg(A组,45例),20mg(B组,45例),40mg(C组,45例)。比较三组中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脑钠肽水平。结果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20mg、40mg)4周后血脂均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可改善内皮功能,其中C组4周后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01),脑钠肽(BNP)水平明显低于A、B治疗组(P〈0.001),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明显高于A、B组(P〈0.001),不良反应三组相似。结论降脂治疗可改善内皮功能,40mg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改善内皮功能及脑钠肽水平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用药14 d)和对照组(除未用阿托伐他汀外,余治疗同阿托伐他汀组)。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检测血清MMP-9、IL-18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MMP-9及IL-18[分别是(295±110) mg/L和(399±115) pg/ml]与治疗前[分别是(368±97) mg/L和(471±105) pg/ml]比较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MMP-9及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分别是(358±95) mg/L和(466±10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 患者血清MMP-9、IL-18水平,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促进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改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CAD患者59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AD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EDD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2年后,EDD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2年后,EDD无明显改善(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EDD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脑超声波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动脉血管狭窄及颈动脉血管斑块形成的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阿托伐他汀与脑超声波治疗设为研究组,即:口服他汀类药物20 mg每日1次,同时常规给予脑超声波(SUT-800型,超声输出频率800 kHz,声强0.75~1.25 W/cm2)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 min,10 d一个疗程,间隔1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6,个月后巩固治疗一次1,2个月观察疗效;单纯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为他汀组,即: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一次1,2个月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即:普通常规治疗,不用阿托伐他汀与脑超声波治疗。分析3个组治疗脂肪斑块效果。结果 3个组干预脂肪斑块差异显著,即研究组与他汀组,他汀组与对照组对照比较,研究组对脂肪斑块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他汀组,他汀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脑超声波治疗能明显消融或减少颈动脉脂肪斑块,控制血管狭窄,预防IC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降糖、饮食控制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片20 mg/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片20 mg/d和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FBG、HbA1c、TC、TG、LDL-C和UAE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C、TG、LDL-C及UAER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 与单用贝那普利相比,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贝那普利能更好地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不同他汀类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8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辛伐他汀(20 mg/d)和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疗程均为12 w.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3组TC、TG、LDL-C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瑞舒伐他汀组较其他两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间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更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影响因素,以及瑞舒伐他汀和尼可地尔的联合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CSF患者和同期收治但冠状动脉造影和血流正常的60例其他疾病患者参与研究,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CSF发病的影响因素。将CSF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和联合用药组,前者每次口服10 mg尼可地尔片,3次/d;后者在此基础上加服10 mg瑞舒伐他汀片,1次/d。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肝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结果总胆固醇(TC,OR=3.1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4.3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OR=3.25)、血管扩张功能(FMD,OR=0.59)、吸烟(OR=5.93),合并糖尿病(OR=8.25)等均为CSF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MD、hs-CRP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3个部位的血流速度都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用药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尼可地尔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尼可地尔有协同作用,可更好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治疗CSF疗效优于单用尼可地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脂(T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值。结果治疗前,两组MAP、TC、TG、SCr、BUN、UAER的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MAP、Scr、BUN、UAER的值下降(P〈0.01),治疗组的Tc、TG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替米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降血脂、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和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常规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他汀组(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MP-8和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中MMP-8均下降,强化组下降明显(P〈0.05),而TIMP-1均有升高,强化组上升显著(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8水平和升高TIMP-1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银杏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23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11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制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同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RI(0.52±0.17)、PI(0.91±0.24)低于对照组,Vd(37.29±2.82)cm/s、Vs(81.33±3.58)cm/s、Vm(9.78±1.22)cm/s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斑块面积(0.52±0.12)cm2、CAIMT(1.26±0.17)mm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表达水平的恢复,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单用或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C组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钙,剂量同前。3组疗程均为16周。结果:3组的尿蛋白量和血脂均降低(P〈0.01),C组尿蛋白降低幅度大于A组和B组(P〈0.01,P〈0.05),且C组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A组和B组(P〈0.01,P〈0.05);3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良好作用,但两药合用较两药单用的肾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应用超声多种检测技术,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T2DM)血瘀证患者的动脉功能状态,初步探讨T2DM血瘀证患者早期动脉功能改变的特点及超声在糖尿病血瘀证早期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无斑块的T2DM血瘀证患者30例,非血瘀证患者3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动脉硬化检测技术(PWV/ABI)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检测(FMD)等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各项指标,分析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动脉功能改变的特点及超声在评价T2DM血瘀证早期动脉功能减退中的价值。结果:①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的病程长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瘀证组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内径扩张百分率均较非血瘀证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瘀证组的应变弹性指数(EP)、硬化参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应性(AC)值小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增大指数(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瘀证组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踝臂血压指数(AB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T2DM血瘀证组的病程明显长于非血瘀证组,提示糖尿病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血瘀证。②T2DM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弹性功能均有损害,血管功能低于非血瘀证患者,提示血瘀证患者更易发生血管病变。③超声可用于评价T2DM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动脉功能状态,可以为T2DM的中医分型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A组加厄贝沙坦片;治疗B组加厄贝沙坦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 MG)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FPG、2 hPG、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A组、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治疗前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对照组、治疗A组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减少U-mAlb、U-β2MG,保护肾脏、减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同时对脂代谢紊乱也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燕  闫焱  董静 《西南国防医药》2014,(10):1097-110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率(baPW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并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29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安博维组(34例)、代文组(25例)、络活喜组(29例)、洛汀新组(23例)和未用药组(18例),比较5组心率、血压、脉压差和baPWV的差异。结果使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baPWV与未用药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心率则无统计学差异。药物治疗的4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博维组、代文组、络活喜组、洛汀新组和未用药组的baPWV分别为(1566.2±335.0)、(1589.8±288.6)、(1519.5±198.4)、(1702.3±517.5)和(1858.1±341.3)cm/s,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种降压药物均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然而其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效果不同,其中络活喜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单支组及多支组,3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并分析血液各生物化学指标及动脉硬度指标。结果:CHD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ET-1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各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baPWV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CHD发病风险与ET-1、baPWV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血NO水平、hs-CR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与CHD发生密切相关,ET-1和baPWV可作为预测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血清 sCD40L的影响。方法对拟行急诊PCI的STEMI(<12 h)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 A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40 mg/晚,1个月后改为20 mg/晚;B组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术后40 mg/晚,1个月后改为20 mg/晚;C组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术后20 mg/晚。观察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以及各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及术后30 d血清sCD40L的水平变化;同时记录用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cTFC比较,A组(25.44±12.07)显著小于B组(30.98±12.09)、C组(33.49±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TIMI3级血流比例依次为91.7%(44/48)、88.4%(38/43)、86.7%(39/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诊PCI术后24 h及7 d,A组血清sCD40L水平[(16.18±4.52)ng/ml,(3.92±1.44)ng/ml]低于B组[(18.25±5.02)ng/ml,(4.63±1.68)ng/ml]及C组[(18.66±4.17)ng/ml,(4.68±1.5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 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用药期间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炎性反应程度,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丁羟茴香醚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泛影葡胺肾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泛影葡胺(DTZ)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作用,及其对活性氧(ROS)清除剂丁羟茴香醚(BHA)治疗的反应。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糖尿病肾病组10只,BHA组5只。后2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第9周开始,BHA组开始以BHA50mg/kg.d灌胃直至实验结束。灌胃第4天,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大鼠中各随机抽取5只,与BHA组5只大鼠一起,一次性尾静脉注射60%DTZ(6ml/kg)。灌胃第7天处死大鼠,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的变化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对照组大鼠中,注射DTZ者血清肌酐较未注射者无明显增加(P>0.05),肾组织SOD、CAT活性、MDA含量虽有所增加,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肾病组大鼠中,注射DTZ者血清肌酐较未注射者明显增加(P<0.05),肾组织SOD、CAT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增加(P均<0.05)。BHA组大鼠以上改变均显著减轻(P<0.05)。DTZ注射后,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血清肌酐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5),肾组织SOD、CAT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增加(P均<0.05)。组织学检查发现,糖尿病肾病组大鼠注射DTZ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刷状缘变薄、大片细胞脱落,TUNEL染色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在BHA组大鼠肾脏中,以上生化指标及组织学改变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糖尿病肾病状态下,肾脏抗氧化能力低下,导致了肾脏中存在着较强的氧化应激状态;DTZ可通过增加肾脏氧化应激程度导致进一步肾脏损害;使用抗氧化剂阻断氧化应激,能有效抑制DTZ所致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