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人大肠肿瘤与DCC基因mRNA表达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34例大肠肿瘤及其相应正常粘膜中DCC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5例大肠腺瘤和29例大肠癌组织中分别有1例(20%)、15例(51.7%)DCC基因mR-NA表达发生缺失。其中高、中、低分化的大肠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5.0%(2/8)、44.4%(4/9)、75.0%(9/12)(P<0.05)。而有转移者为76.9%(10/13),无转移者31.2%(P=0.018)。DCC基因mRNA表达缺失与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提示:对大肠癌原发病灶DCC基因mRNA表达的检测将有助于识别高度恶性的大肠癌及判断大肠癌的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MCC(mutationincolorectalcancer)和DCC(deletedincolorectalcancr)基因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法检测了46例食管癌组织中APC、MCC和DCC基因的杂合缺失。结果APC、MCC和DCC位点的杂合性丢失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9.0%(9/31)、33.3%(8/24)和32.4%(12/37)。然而,这些基因位点的杂合性丢失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的大小、浸润性及转移性无统计学的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PC、MCC和DCC基因位点的杂合性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是食管癌基因改变的普遍现象,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APC,MCC基因杂合型缺失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蜡膜介导热启动PCR等技术检查了APC和MCC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缺失。结果在44例胃癌组织中有29例表现为APC基因杂合型,其中8例(27.6%)存在缺失:2例高分化腺癌均有缺失,13例中分化腺癌中2例缺失,15例低分化腺癌中4例缺失。3例早期胃癌中1例发生缺失(1/3)。MCC基因25例杂合子中2例(8.0%)发生缺失。提示APC基因在胃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并可能参与早期发生。  相似文献   

4.
肺癌组织酸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运用RT-PCR方法对51例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周正常肺组织进行GST-πmR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GST-πmRNA在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9.6%(10/51)和51.0%(26/51),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别。GST-πmRNA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组织分化、TNM分期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肺组织细胞在恶变过程中GST-πmRNA水平表达明显增加,提示GST-π基因是肺癌肿瘤标志之一,同时在肺癌先天性耐药机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卵巢癌MDR1基因表达与近期化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卵巢癌MDR1 基因表达对化疗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及改进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PGP和MDR1 基因m RNA 的表达水平。 结果 49 例卵巢癌中用ABC法检测PGP表达的阳性率为428% ,其中有化疗史的阳性率为360% ;无化疗史的为500 % ( P> 005)。PGP染色阴性的近期化疗有效率为536 % ,而染色阳性的为143 % (P< 005) 。有37 例卵巢癌用改进的RTPCR 检测MDR1 基因m RNA 表达的阳性率为703 % 。有化疗史的阳性率为952% ;而无化疗史的阳性率为375 %( P<0001) 。MDR1 基因mRNA表达阴性的近期化疗有效率为818 % ,而表达阳性的为231% (P< 0005)。此同样37 例卵巢癌免疫组化结果并未见与化疗史相关,但仍发现与近期疗效存在相关性。 结论 MDR1 基因表达与卵巢癌化疗密切相关,PGP/ MDR1 mRNA 有可能作为预测卵巢癌化疗效果的一项指标。改进RTPCR 方法适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46例贲门癌及癌旁组织中MDR1和MRP64表达。结果癌组织中MDR1和MRP表达的阳性率分别63%和50%,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术前化疗的MDR1mRNA和MRPmRNA表达水平高于未化疗者(P<0.05);中低分化肿瘤的MDR1mRNA和MRPmRNA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结论贲门癌组织中具有内源和获得性多药耐药性;MDR1和MRP表达与贲门癌的TNM分期无关,其高表达状态可预示肿瘤组织的分化不良。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41例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的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APC基因LOH率为28.0%(7/25),MCC基因LOH率为36.40%(8/22),两者综合分析LOH率为38.9%(14/38)。DCC基因LOH率为55.3%(21/38)。DCC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OH率(80.0%),显著高于无淋巴  相似文献   

8.
PCNA,CD44和nm23基因产物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流式免疫法对45例膀胱癌标本的PCNA、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CNA高表达仅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有关(P<0.05),CD44高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复发有关(P<0.05);而nm23-H1低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复发有关(P<0.05)。提示检测PCNA、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能为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MLH1基因错义突变Va1384Asp在胃癌、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79例胃癌患者及其亲属、76例食管癌患者及其亲属、10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错配修复基因hM-LH1错义突变Va1384Asp筛选,确定其检出率。结果 :6%的正常人携带hMLH1基因Va138Asp(杂合型);具有癌症家族史的胃癌患者及其亲属中Va1384Asp的检出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以年龄分组比较,围绕中位发病年龄组的胃癌患者和低年龄的胃癌患者亲属组Va1384Asp检出率较高(P〈0.05 管癌患者及其亲属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Va1384Asp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人中约为3%,该错义突变可能在部分胃癌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基因(MDRI)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56例贲门癌及癌旁组织中MDRI和MRP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 MDRI和MRP表达的阳性率分别63%和50%,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有化疗的MDR1 mRNA和MDR1和MRP表达的水平高于未化疗者(P〈0.05);中低分化肿瘤的的M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差异竞争性多聚酶链反应(differentially competitive PCR,DC-PCR),并分析癌基因HER2和C-myc变异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DC-PCR定量检测胃原发癌、癌旁、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癌中HER2和C-myc扩增。结果 HER2扩增频率在近端胃癌组中高于远端胃癌组(分别是84.6%和26.3%,P〈0.05),侵及浆膜组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  相似文献   

12.
p7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p7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40例肺癌及其癌旁肺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程度;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肺癌与癌旁组织中p7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①定量RT-PCR检出p73基因在24例肺癌中呈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未检出高表达。p73基因在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19例中高分化标本中检出9例呈中高表达,在21例低分化标本中检出15例呈中高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p73基因表达程度在15例肺癌Ⅰ~Ⅱ期标本检出 9例呈中高表达,25例Ⅲ~Ⅳ期标本中检出15例呈中高表达,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②等位基因表达分析示p73基因在12例杂合标本肺癌组织中10例存在G/C:A/T双等位基因表达,在癌旁组织中皆为G/C表达,未见A/T表达。③PCR-SSCP未检出p73基因突变。结论:p73基因mRNA的表达可能与肺癌分化程度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DCC基因的杂合性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bcl2蛋白表达和DCC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H)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PCR方法检测了胃癌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和DCC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结果发现,胃癌(信息个体)LOH发生率为54.5%(18/33),bcl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0.0%(30/50),Ⅲ、Ⅳ期胃癌LOH发生率(83.3%,15/18)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20.0%,3/15),P<0.01。bcl2蛋白的表达和DCC基因的LOH与胃癌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临床分期及Lauren′s分型无显著相关。结果提示bcl2蛋白的高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DCC基因的LOH与胃癌的进展有关,但其致癌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表达和细胞调亡对胃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耕  王清水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487-489,I017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MDR)的基因产物和细胞凋亡指数(AI)表达与胃癌分型、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对80例胃癌标本进行MDR指标(P-gp、GST-π、TOPOⅡ)及AI检测。结果 P-gp表达或临床分期有关(P〈0.05),正常组织P-gp表达高者生存期长(P〈0.05);GST-π表达强度与预后有关,高表达者生存期短(P〈0.05);TOPOⅡ表达与分型有关(P〈0.05),低分化癌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癌;凋亡指数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高表达者其临床分期越晚。结论 MDR与细胞凋亡都属细胞正常基因组表达的一部分,在正常组织及癌组织均可有表达。正常组织P-gp、GST-π的表达与预后有关,不同生存期的MDR与细胞凋亡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表明,髓系抗原表达率依次为CD33>CD15>CD13>CD14。AML中很少同时表达淋系抗原。免疫表型结合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特征,71例中诊断全髓白血病病3例,急性混合性白血病(AMLL)5例。观察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CR)率与免疫表型的关系发现,CD13、CD14、CD15及HLA-DR各单项表达对CR率无明显影响(P>0.05),而CD+33组CR率明显高于CD-33组(P<0.05)。AML伴有单个淋系抗原表达对CR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胃癌多基因表达的同步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LSAB和ABC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1)75例胃癌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3%、18.7%、61.3%和46.7%。p53在肠型胃癌中阳性率为52.6%,高于弥漫型胃癌的29.7%(P<0.05);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较高(60.0%),癌旁重度异型增生亦有阳性表达(2/4)。c-erbB-2阳性表达只限于癌灶,而癌旁组织均为阴性。c-erbB-2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较高(P<0.05)。EGFR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2)c-erbB-2和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互相独立。(3)ras表达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而与c-erbB-2呈负相关。(4)p53表达与其它基因表达无明显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多种癌基因的变化,其出现时间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P16基因及其蛋白异常表达与肺腺癌病期及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16基因及其蛋白异常表达与肺腺癌病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肺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p16蛋白的表达,其结果与p16基因第2外显子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结果进行对比。胸水中肺腺癌细胞采用PCR-SSCP分析。结果(1)74例肺腺癌和76例肺鳞癌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率为47.3%和47.4%。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肺腺癌p16蛋白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白血病凋亡正、负反馈网络中的问题与临床的关系,研究了抑制凋亡的基因Bcl2及其家族Bax,BclXl以及诱导凋亡的基因Fas/Apo1,P16。方法:采用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Blot,以及NorthernBlot的方法。结果:发现在AML组和ALL组,Bcl2抗原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回顾性分析AMLCR组其明显低于NR组(P<001)。蛋白印迹CR组Bcl2表达虽然降低,但和NR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mRNA的表达CR组明显低于NR组(P<0.01)。Bax的表达在免疫组化中白血病明显低于正常(P<001),但在CR组与NR组,免疫组化,蛋白印迹,BaxmRNA的表达,均无差异(P>005)。但BclXlmRNA的表达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Fas/Apo1的表达为白血病组低于正常(P<001),但在CR与NR组中,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分析均无统计差异(P>005)。P16的表达为白血病组低于正常组(P<001),但在CR组与NR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抗原以及Bcl2mRNA,Bcl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 nm23-H_1 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nm23-H1蛋白在72例(87.5%)有表达。研究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ER、PR水平呈正相关(P<0.01,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PCNA指数及MDR1-Pgp的表达无关(P>0.05)。  相似文献   

20.
RT—PCR定量检测GST—πmRNA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建立一个用于测定临床样本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mRNA表达水平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技术。方法:根据共扩增PCR定量原理,通过多对引物的特异性分析和动力学筛选,建立了以β-actin作内参,底片扫描定量的RT-PCR法,并对30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ST-π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批内CV<16%;批间CV<30%)、不用同位素标记,GST-π/β-actin比值不受肝素、SDS等的影响。23例食管癌组织的GST-πmRNA表达水平(1.98±0.76)明显高于21例癌旁组织表达水平(1.02±0.58)(P<0.0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反映GST-πmRNA表达的微小差异并能作批量分析,GST-πmRNA可作为食管癌的肿瘤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