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鳞癌中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及p1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p1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29.4%出现DqS319标记的LOH,DqS299标记发现较高频率LOH(43.8%)。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6.4%。其中3例未表达p16的标本中,有2例发现DqS319的LOH。结论:口腔鳞癌在染色体9p21区域频繁丢失可能与p16失活有关,而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的较高频率丢失推测此区可能存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
姜达 《实用肿瘤杂志》1994,9(2):125-127
等位基因丢失与大肠癌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内科(100044)姜达综述屈汉廷审校1978年,Kan和Dozy首先在β-球蛋白基因中发现第一个DNA多态性位点,而后人们在人类淋巴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多态性研究中发现存在杂合性丢失(lossofb...  相似文献   

3.
胃癌组织大肠癌丢失基因杂合性丢失及表达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大肠癌丢失基因(DCC)改变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PCR-RFLP及RT-PCR技术对手术切除胃癌组织DCC基因的杂合性丢失及mRNA表达进行分析。51例胃癌中发现杂合丢失18例,占35.3%。临床Ⅲ~Ⅳ期组杂合丢失率(50.0%)显著高于Ⅰ~Ⅱ期组(14.3%,P值<0.05)。杂合丢失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51例胃癌中有26例检测了DCC基因mRNA表达,发现表达缺失8例,占30.7%。表达缺失与杂合丢失及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存在着DCC基因杂合丢失和mRNA表达缺失。杂合丢失是胃癌的晚期改变  相似文献   

4.
卵巢癌及宫颈癌中17p13.3的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ang GL  Yang H  Xu K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6):401-403
目的探讨染色体17p13.3的杂合性丢失(LOH)与卵巢癌、宫颈癌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YNZ.22探针做Southern印迹技术,检测24例卵巢癌、9例宫颈癌及13例妇科非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染色体17p13.3的LOH。结果12例卵巢癌(包括1例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癌)和4例宫颈癌发生17p13.3的LOH,丢失频率分别为50.0%和44.4%。13例非癌组织中,仅1例(7.7%)发生丢失,该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属癌前期病变(P<0.01)。结论染色体17p13.3的LOH可能与宫颈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相关,检测17p13.3的杂合性丢失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卵巢癌和宫颈癌发生及发展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
PCR检测大肠癌YNZ22位点VNTR的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殿春  罗元辉 《癌症》1998,17(1):20-21
目的:探讨YNZ22位点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杂合性丢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41例大肠癌YNZ22位点的VNTR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大肠癌YNZ22位点杂合缺失(LOH)率为43.3%。分析LOH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发现,大肠癌YNZ22位点杂合缺失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YNZ22位点杂合缺失参与了大肠癌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p5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胃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探索p53基因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DO-7,对99例人胃癌组织p53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48例胃癌组织p53基因表达阳性(49%)。p5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分化工、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均无明显关系。在10例不典型增生的癌旁组织中,2例呈阳性反应;在4例有肠上皮化生的癌旁组织中及其  相似文献   

7.
食管鳞癌FRA189A处微卫星DNA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萍  陈洋  陈冬  李莉  任常山 《肿瘤学杂志》2001,7(3):160-161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FRA189A处微卫星DNA标记杂合性丢失情况,为新的抑癌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SSLP-硝酸银染色技术以D18S978位点为遗传标记,检测和分析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26例食管癌中23例为信息个体,杂合性丢失频率为60.8%(14/23信息个体),染色体定位于18q12.2。[结论]FRA189A处D18S978位点杂合性丢失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提示此处可能存在新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8.
对90例乳腺癌、胃癌和大肠癌同时检测癌肿同及转移淋巴结的c-erbB-2、p53、p21的过度表达。结果显示乳腺癌、胃癌和大肠癌转移淋巴中c-erbB-2、p53及p21的阳性率分别与原发癌肿内的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癌肿之间c-erbB-2、p53及p21过度表达与否的平均符合率分别为73.1%、65.4%、73.1%。显示转移淋巴结中基因过度表达与否同原发癌肿  相似文献   

9.
p53及HSU17714mRNA在大肠癌及正常肠粘膜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益群  朱丽君 《癌症》1997,16(1):12-15
本研究采用RNAdotblot,对p53及HSU17714基因在12例大肠癌组织及同一病人的正常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作配对研究。结果显示:HSU1771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大肠癌中明显低在同一病人的正常肠粘膜中,与在抑癌基因p53的杂交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郑杰  侯萍 《中华肿瘤杂志》1996,18(6):408-411
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化学技术,检测和分析了21对食管癌和其相邻的癌旁组织,4个人食管癌细胞系中CDKN2和cyclinD1基因的存在状态。结果显示:21对原发标本中,6个癌标本表现CDKN2基因纯合缺失,其中5个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口腔鳞吕中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及p1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吕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殉态标记DqS319和DqS299,分析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方法观察其P16蛋白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在13号染色体长臂12—13区(13q12—13)上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以期寻找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的与ESCC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的缺失区域。方法 用8个位于13q12—13区的微卫星标志物,对56例ESCC患者进行PCR-LOH分析,56例ESCC患者包括34例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22例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结果 56例ESCC患者中,48例(86%)显示一个或更多位点LOH;并发现一个LOH高频率区,位于位点D13s267和D13s219之间,物理距离仅有2.83Mb;在位点D13S1242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68%,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18%,(P=0.003);在位点D13S289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82%,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31%(P=0.008),有显著意义。结论 研究提示染色体13q12-13的LOH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染色体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ESCC发生发展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在13号染色体长臂1213区(13q1213)上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以期寻找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的与ESCC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的缺失区域。方法用8个位于13q1213区的微卫星标志物,对56例ESCC患者进行PCRLOH分析,56例ESCC患者包括34例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22例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结果56例ESCC患者中,48例(86%)显示一个或更多位点LOH;并发现一个LOH高频率区,位于位点D13S267和D13S219之间,物理距离仅有2.83Mb;在位点D13S1242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68%,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18%,(P=0.003);在位点D13S289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82%,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31%(P=0.008),有显著意义。结论研究提示染色体13q1213的LOH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染色体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ESCC发生发展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组织中GNAT1基因的表达、杂合性丢失及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i HM  Ren CP  Peng D  Zhou L  Li H  Yao KT 《癌症》2007,26(1):9-14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遗传学改变王永信综述柯杨审校胃癌的遗传学改变包括多癌基因,多抑癌基因、多DNA修复基因等。一、原癌基因编码的酪氨酸激酶受体c-met基因在晚期胃癌,特别是实体癌中,经常扩增。30%的高分化胃癌可见c-met基因扩增[1]。有人报道[2],7号染...  相似文献   

16.
一、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研究同其他肿瘤一样,胃癌细胞也具有自主性、浸润转移性和特征遗传性三大生物学特点。其中除浸润转移性还涉及到细胞间质的作用之外,三大特性均由癌细胞的有关基因所决定。目前认为,正常细胞增殖受正负两类调控信号控制,正信号促使细胞进入增殖周期,阻止其发生分化,负信号则抑制细胞进入周期,促进其发生成熟分化。如果这种控制发生了差错,体细胞可能不发生分化而不断增殖(形成肿瘤),破坏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直至毁坏整个机体。对细胞增殖产生正信号的基因就是癌基因,产生负信号的是抑癌基因。研究和…  相似文献   

17.
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胃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志军  朱慰祺 《肿瘤》1994,14(6):364-367
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胃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龚志军,朱慰祺,沈镇宙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200032)Ribeiro、Morson认为传统的胃癌分型,如WHO组织学分类,Bormann分型等不能正确反映患者预后[1],近年来对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ST13基因是近几年中国医学研究者新发现的一种与大肠癌发病有关的负相关基因。已被N C BI作为新基因接受。其序列与伴侣分子p48完全相同,如O R T为1.1kb,编码氨基酸369个,蛋白质计算分子量为41.324,SD S蛳PAG E表现相对分子质量约4.8×104,故被认为是同一蛋白。ST13/p48还称H ip或热休克蛋白结合蛋白。ST13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22q13,cD N A全长3145bp。就ST13基因的历史、属性、染色体定位、蛋白表达、实验室检测方法和基因的功能研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喉癌中13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初步限定喉癌中 13号染色体抑癌基因的缺失区域和为发现及定位抑癌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 ,筛查了 58例喉癌 (包括 3例原位癌 )组织中染色体13q上 D13S765( 13q13) ,RB1.2 0 ( 13q14.2 ) ,D13S133( 13q14.3) ,D13S318( 13q2 1) 4个座位微卫星多态标记的杂合性丢失。结果  3例原位癌中无一例发生 13q的杂合性丢失 ,55例浸润癌中在 13q一个以上座位出现杂合性丢失的频率为 4 5% ( 2 4 / 53) ,D13S765座位的杂合性丢失的频率最高 ,为 52 %( 2 2 / 4 2 )。结论 喉癌组织中染色体 13q缺失区域在 D13S765( 13q13)座位附近 ,RB1的近端 ,即在D13S765座位附近存在着与喉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可能包括 RB1基因 ,它的失活与浸润期喉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多步骤进行的过程。而p53基因突变作为一种重要抑癌基因失活方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综述近年来在胃癌中发现的p53基因突变类型、方式、地区差异性及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