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建立模型,采用酸性磷酸酶法观测。结果:大鼠尺神经的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纵向投射,主要到脊髓C6中段至T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则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1/2-3/4区域。结论:尺神经投射居内,桡神经投射居外。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根据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桡神经、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T1中段胶状质;尺神经主要投射至C6中段至T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桡神经主要位于整个胶状质的中1/3区域;尺神经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1/2~3/4区域。桡神经投射区居外,尺神经投射区居内。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渍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C4下段肢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6下段及T1上段.其横向投射均在肢状质中线以外,且主要位于肢状质外侧半的内和中1/3区域,部分动物的投射区占居肢状质外侧半的内侧/2范围.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结果: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C7下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外侧2/3和胶状质内侧半中1/3及外1/3区域,部分动物C7中段至C7下段占居胶状质内侧半中外1/3范围。结论: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根据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桡神经、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T1中段胶状质;尺神经主要投射至C6中段至T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桡神经主要位于整个胶状质的中1/3区域;尺神经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1/2~3/4区域。桡神经投射区居外,尺神经投射区居内。  相似文献   

6.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法,研究了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状质的定位投射。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身,主要在脊髓C6上段至C7下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们于胶状质内侧半外侧2/3和内侧半中1/3区域,部分动物C7中段至C7下段占居胶状质内侧半中外1/3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按跨神经节溃变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腓浅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 大鼠腓浅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L2~L6。L2~L6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宽所测均值分别为0.795、0.849、0.913、0.921、0.852mm,而腓浅神经向L2~L6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值分别于0.447~0.533、0.384~0.561、0.351~0.598、0.338~0.611、0.383~0.561mm之间的范围,显示腓浅神经反应带占居SG中间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股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股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L1-L3,L1-L3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长所测均值分别为0.776、0.833、0.880mm,而股神经向L1-L3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分别在0.165—0.375、0.208—0.474、0.273~0.489mm。结论:上述结果显示股神经投射区占SG内侧带外测部和中间带内侧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腓深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腓深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L2~L6上部。L2~L6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长所测均值分别为0.761、0.825、0.887、0.898、0.819mm,而腓深神经向L2~L6上部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分别在0.414~0.481、0.362~0.514、0.335~0.472、0.339~0.437、0.372~0.439mm的范围。结论:腓深神经投射区主要位于SG的中间带偏内。  相似文献   

10.
将大鼠30只分三组,分别切断右侧三支脊神经背根(T_13,L_1,2)、右侧股神经和膀胱顶部。用ACP法追踪三者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发现切断三支脊神经背根后,中间节段胶状质ACP活性全部消失,首尾节段外侧消失。股神经投射至L_(1~3)节段同侧胶状质内侧1/2部。膀胱顶部主要分散地投射在L(1-3)节段胶状质内侧2/3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肌皮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肌皮神经在SG纵向投射主要在C5~C6,少数实验动物投向C7上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眉样反应带”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49、0.943、0.960,而肌皮神经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250~0.382、0.288~0.425、0.301~0.402的范围。结论:肌皮神经在C5~C7水平向投射区占据SG中间带的内侧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臂丛麻醉提供解剖学基础,并为解剖学积累新资料。方法解剖成年国人尸体20具(男16,女4)、40侧颈部。观察第5-8颈神经前支(C5-8)和第1胸神经前支(T1)及其上、中、下干的位置。测量各根、干的长度和中干末端与锁骨相交点的距离以及中干末端与锁骨相交点距胸锁关节外侧的距离。结果C5,C6,C7(即臂丛中干),C8和T1的长度分别为(33.6±0.82)mm,(均数±标准差,下同),(28.6±0.73)mm,(53.4±1.15)mm,(28.7±1.24)mm和(24.2±1.11)mm。臂丛上、下干的长度分别为(25.9±0.78)mm和(32.7mm±1.28)mm。中干(即C7)末端与锁骨相交点的距离为(26.3±0.66)mm,中干末端与锁骨相交点距胸锁关节的距离为(59.3±1.04)mm。前斜角肌的止点均平锁骨上缘(100%),其止点外缘距离胸锁关节(46.2±0.8)mm。结论臂丛颈部阻滞的最佳穿刺点位于胸锁关节沿锁骨外侧60mm、直上26mm处。  相似文献   

13.
SD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D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态及数量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术后3、7、14d和21d损伤断面头、尾侧脊髓中凋亡神经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损伤后不同时点脊髓灰、白质均有凋亡细胞分布,细胞核呈紫色及黄褐色双重染色,形态不一;损伤后3d,脊髓损伤断面头、尾端腹角即出现大量神经细胞凋亡,并持续至21d;各时点头、尾侧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腹角神经细胞凋亡数均增加(P〈0.05);凋亡的胶质细胞数在21d较14d减少(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广泛存在神经细胞凋亡,是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游离股薄肌移植在臂丛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7例臂丛根性损伤患者行71次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上肢主要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2例患者,26例恢复屈肘、伸指、伸拇功能,肌力M3-M4级;18例恢复屈指、屈拇功能,肌力M3-M4级;2例恢复伸肘功能,肌力M3级;4例屈指、屈拇肌力M1级。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股薄肌移植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丽 《中外医疗》2014,(22):103-104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清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行急诊上肢清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利多卡因阻滞,观察组采取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阻滞,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6.32±1.05)min,较对照组(11.34±2.08)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2.77±2.01)h和(14.38±1.72)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41±1.78)h和(8.02±1.49)h,(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8 h和12 h时VAS评分分别为(1.62±0.40)分、(2.72±0.33)分、(3.42±0.38)分和(3.83±0.62)分,均较对照组的(2.82±0.42)分、(4.27±0.57)分、(5.33±0.52)分和(7.23±0.87)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头晕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在脊髓前角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 取新生鼠脊髓。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并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移植灭活神经干细胞组(对照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实验组)。先将C5~C7神经根经后路撕脱,实验组把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损伤侧C6脊髓前角,对照组则移植灭活神经干细胞。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在脊髓前角移植神经干细胞不仅能存活,并可向二端迁移达一个脊髓节段,分化为神经元以及星型胶质细胞。结论 神经干细胞在植入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脊髓节段前角后不仅能存活。并能迁移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