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3种抗原修复法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波加热、高温加热和酶消化进行组织抗原修复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比较三种抗原修复方法暴露抗原之间的区别,寻求最佳的免疫组化方法。方法微波修复组、高压加热组和酶消化组,各组用Envision试剂盒,检测Ki-67、CDla、CD83、CD3、CD4、CD8、CD45RO染色结果。结果三种抗原修复方法有明显差异,高压加热最佳,微波加热其次,酶消化效果最差。结论高压加热组织抗原修复方法经济、操作简单,适合大量标本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乳腺癌ER、PR、ki-67、E-Cad的最佳抗原修复方法.方法:微波抗原修复和高温高压加热抗原修复在相同pH值的缓冲液中对60例乳腺癌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检测ER、PR、ki-67、E-Cad,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组织ER、PR、ki-67、E-Cad检测中阳性定位准确,着色强度增强,极大降低免疫组化背景着色.与微波抗原修复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高温高压对乳腺癌ER、PR、ki-67、E-Cad进行抗原热修复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3种抗原修复的方法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效果,以探求提高不同抗体表达方法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高压修复法、微波修复法、酶消化,用Envision试剂盒进行化学反应,检测比较ER、PR、Ce小B-2、Actin、CD68、C120、CD45R0、P53、CK染色的结果.结果 3种抗原修复方法有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检测试剂盒、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及修复液对乳腺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①选取即用型和浓缩型COX-2单克隆抗体为7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浓缩型COX-2以1:80浓度稀释。②实验分为抗原未修复组和抗原修复组,抗原修复组又分别采用高温高压-EDTA缓冲液法(修复1组)、高温高压-枸橼酸缓冲液法(修复2组)、光波/微波-EDTA缓冲液法(修复3组)、光波/微波-枸橼酸缓冲液法(修复4组)做抗原修复处理。结果浓缩型COX-2的表达率明显比即用型COX-2高,且部分即用型阴性者浓缩型阳性,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P〈0.01)。各抗原修复组染色效果比抗原未修复组好(P〈0.01)。修复1组与修复3组、修复2组与修复4组相比,修复1组和修复2组抗原修复染色效果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组与修复2组、修复3组与修复4组相比,修复1组和修复3组抗原修复染色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用型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存在假阴性,建议使用浓缩型COX-2抗体;光波/微波-EDTA缓冲液法修复COX-2抗原可明显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具有定位准确、阳性率高、操作简单、安全、组织结构保存好、不易掉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郭秀芳 《河北医药》2010,32(6):674-675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反应中的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预处理方法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方法对60份经10%中性甲醛液固定过的乳腺癌组织,经脱水、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分别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做预处理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反应预处理,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其阳性率为55.8%,采用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其阳性率为45.4%。免疫组化反应中采用高压高温抗原修复法作预处理,石蜡组织切片阳性表达率较微波炉抗原修复法明显提高(P〈0.05)。结论预处理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提高了免疫组化阳性率的表达,显色对比鲜明,背景干净清晰,从而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冰冻切片(frozen section)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使组织快速冷却到一定硬度后进行切片的方法[1]。免疫组化染色已成为病理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之一,然而常规的石蜡切片抗原丢失现象较常见,修复效果有些不理想,而且高温、高压、煮沸过程脱片现象常见。而冰冻切片其组织不经过任何处理,保持原有形态,不破坏其抗原性,基本无需微波和高压等热修复,制作过程与石蜡切片比较更为快捷、简便,防止掉片,缩短时间,因此更适合于抗原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多应用于手术中的快速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抗原修复的最佳方式。方法: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对病理科采用的四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ER、PR、C-erb B-2及E-Cadherin)进行染色对比以获取最佳抗原修复方法,在显微镜下评判其统计阳性率及阳性程度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ER、PR、C-erb B-2及ECadherin四项标记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与微波抗原修复法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在阳性程度、显色强度及背景清晰度方面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要优于微波抗原修复法。结论: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与微波抗原修复法均是简便实用的方法,两者相比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具有更强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原修复方法对脱钙组织石蜡切片抗原性的恢复作用。方法 将“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方法”处理的骨及其软组织分为5组:Ⅰ对照组、Ⅱ盐酸组、Ⅲ胰蛋白酶组、Ⅳ微波-枸橼酸组和V微波-Triton X-100组。应用LSAB技术检测ANP,5-HT,S-100,NF,GFAP等7种抗体在Ⅰ~V组的表达,图像分析各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OD)。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Ⅱ一Ⅴ的OD值(分别为.097±0.35、1.03±0.38、1.96±0.49和1.89±0.43)明显高于Ⅰ组(0.26±0.34),Ⅳ、Ⅴ组明显高于Ⅱ、Ⅲ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Ⅱ与Ⅲ、Ⅳ与Ⅴ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波缓冲液和表面活性剂恢复脱钙组织石蜡切片抗原明显好于胰蛋白酶和盐酸,能显著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抗原修复方式及修复液pH值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庆  侯文  胡莉 《贵州医药》2008,32(2):167-168
在做石蜡组织免疫组化时,多数切片需做抗原修复,修复方式常用的是热修复,抗原修复液多为pH6.0枸橼酸盐缓冲液和pH9.0Tris-EDTA缓冲液,我们选用不同的热修复方式和常用的两种修复液进行比较,以观察它们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希望能找到有效的、稳定的、相对统一的抗原修复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E染色切片褪色后是否可以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方法:将封好的HE切片放入二甲苯浸泡,去除盖玻片和中性树胶;梯度酒精水化之后用蒸馏水(或自来水)水洗;放入用75%酒精配置的1%的盐酸酒精分化液中浸泡1min,晾干后,再放入1%的盐酸酒精分化液中1min,反复数次直至颜色完全褪去,然后水洗;将防脱片剂多聚-L-赖氨酸工作液滴在已褪色的切片上,烤片60min,PBS浸泡;根据抗体需求采取合适的修复液(EDTA或柠檬酸盐)和修复方法(高压修复或水浴修复);根据常规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的方法和阳性对照片一起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有对照片和滴加多聚-L-赖氨酸工作液的实验片均为阳性,无1例脱片。结论:此方法可以用于常规HE染色切片褪色后继续用于做免疫组化检测相关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唾液酸化Lewis-X抗原(sialyl Lewis-X,SLeX)与肝细胞性肝癌(HCC)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HCC根治性切除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CD105,MMP-9,SLeX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被CD105抗体染色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数,以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对MVD与MMP-9、SLeX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MMP-9、SLeX表达都呈阳性的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高于MMP-9和SLeX单阳性及二者均阴性的肝癌组织。结论MMP-9高表达有利于癌组织局部浸润,SLeX高表达有利于癌细胞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Ki67核增殖抗原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特点,探讨Ki67核增殖抗原检测增生性瘢痕中细胞增殖的可行性及其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结果Ki67核增殖抗原在基底层的表皮角朊细胞与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中出现阳性定位表达;其阳性表达量表现为:增生性瘢痕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i67核增殖抗原可用来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细胞增殖状况,是一个客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洛昔芬对绝经期后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CD34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0例绝经期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NM分期Ⅱ期,雌激素受体阳性)女性口服雷洛昔芬60mg/d,连续用药21d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肿瘤组织VEGF、Ki-67、CD34抗原表达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雷洛昔芬治疗前后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17/20)和3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P<0.01)。雷洛昔芬治疗前后Ki-67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9.36±1.66)%和(12.2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1)。雷洛昔芬治疗前后CD-34抗原标记的肿瘤微血管数量分别为46.25±3.88和2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1)。结论:雷洛昔芬可抑制绝经期后女性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形成,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VEGF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陈晶晶  陈炯 《安徽医药》2015,19(10):1901-1904
目的:探讨 pH 6.0 Citrate、pH 8.0 Tris/EDTA 和 pH 9.0 Tris/EDTA 三种修复液对恶性淋巴瘤中 cyclinD1和 TdT 抗原修复的比较。方法运用高压抗原修复法,选择三种修复液,比较56例套细胞淋巴瘤 cyclinD1和48例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TdT 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比较。结果免疫组化染色采用柠檬酸和 EDTA 两种修复液相比,56例套细胞淋巴瘤中40例 cy-clinD1表达强度随着 pH 值的升高而增强,6例用 pH 6.0 Citrate 修复后不表达,而用 pH 9.0 Tris/EDTA 修复后表达;另外48例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中42例 TdT 表达强度随着 pH 值的升高而增强,其中4例用 pH 6.0 Citrate 修复后不表达,而用高 pH值 EDTA 修复后表达。结论对于这两种抗体 cyclinD1和 TdT 来说,以高压热修复,高 pH 值 EDTA 抗原修复溶液优于 pH 6.0 Citrate,提高了恶性淋巴瘤中 cyclinD1和 TdT 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及组织蛋白酶D(Cath D)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GR5和Cath D在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阳性、局部包膜侵犯、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GR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69%(42/67)、2.99%(2/67),Cath 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5%(47/67)、4.48%(3/67),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 D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包膜侵犯组织中,LGR5、Cath 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和无局部侵犯者(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病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及Cath D的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R5及Cath D的阳性表达率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 D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16基因蛋白、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黏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方法进行P16基因蛋白、Ki-67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癌旁正常黏膜中,P16阳性表达率为89.29%(50/5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42.86%(24/56),经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黏膜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8.93%(5/5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33.93%(19/56),经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高分化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均P〈0.05);食管癌组织分化差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好者(p〉0.05);P16、Ki-67阳性表达率在有、元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生存期〉3年者P16阳性表达率57.69%(15/26)显著高于术后生存期≤3年者30.00%(9/30)(x2=4.36,P〈0.05),术后生存期≤3年者Ki-67阳性表达率46.67%(14/30)高于术后生存期〉3年者19.23%(5/26)(x2=468,P〈0.05)。结论P16、KJ-67可作为反映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可作为评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进展、预测其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15s抗原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72份子宫内膜腺癌、20正常子宫内膜病理标兵的CD15s表达,72份标本中的24例新鲜的子宫内膜腺癌手术标本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编码CD15s的mRNA的表达。结果:①CD15s及其编码mRNA在非癌组织中无明显表达;②CD15s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9%(28/72);③CD15s在细胞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有转移、复发和预后差的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或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中p16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p16蛋白和 Ki- 6 7抗原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p16和 Ki- 6 7在 2 0例正常胃组织和 6 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48.9% )明显低于胃正常组织 (90 % )。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浆膜和浆膜外脏器的累及有关 (P<0 .0 5 )。Ki- 6 7在胃癌组织中的标记阳性率明显高于胃正常组织 (P<0 .0 5 )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Ki- 6 7标记阳性率较高。 p16蛋白表达与 Ki- 6 7分级呈明显负相关 (P<0 .0 5 ) ,p16阴性表达的细胞增生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及其引起的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p1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估计胃癌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联合检测 p16和 Ki- 6 7对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1例食管鳞癌组织进行PCNA、VEGF和MVD检测.结果 PCNA在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和MVD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和分化程度(P<0.01)有关.PCNA、VEGF与MVD阳性表达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PCNA、VEGF及MVD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检测PCNA、VEGF及MVD有助于综合评价食管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