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优化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即优化介入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8例发病时间≤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PCI组(74例)和直接PCI组(54例),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溶栓治疗+PCI组IRA通畅率(65.7%)显著高于直接PCI组(24.3%)(P〈0.05),前者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两组IRA通畅率分别为96.9%和94.6%;住院期间两组均元严重出血及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治疗+PCI组为64.8%,明显高于直接PCI组的57.5%(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PCI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再通与早期T波例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4例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h内T波例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石继红 《中国医药》2006,1(12):714-716
目的探讨急诊溶栓(ET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1例患者分为急诊溶栓组和住院溶栓组。观察不同时问宙的溶栓与再通率,行补救性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例数及死亡情况,院前及院内耽搁时间。结果急诊溶栓组院内耽搁时间比住院组少(P〈0.05),发病2h内获得溶栓率显著高于住院组(P〈0.05)。各时间窗溶栓再通率以2h内为最高。各时间窗血管再通率、补救性PCI数及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死亡原因均为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结论AMI患者院前就进入AMI急诊绿色通道进行ETT,可有效缩短就诊至溶栓时间,提高再灌注成功率,更好地挽救濒死心肌。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者病死率高,宜首选PCI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174例,分为溶栓组68例和PCI组106例,对比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管(IRA)再通率、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PCI组IRA再通率明显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病死率明显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直接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脉灌注(TIM1分级)与急性期病死率相关。虽然目前认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最佳选择。但是在基层医院由于设备及人员技术的限制,仍采用溶栓进行治疗。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应用急诊溶栓治疗AMI患者8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清 《河北医药》2009,31(11):1346-1347
对于没有急诊PCI条件的基层医院,溶栓治疗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最重要的紧急疗法。冠状动脉闭塞后溶栓治疗成功率与冠状动脉闭塞后开始治疗的时间呈正相关,治疗时间离胸痛发作时间越短,血管再通率越高,左心功能恢复也越早。因此,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我院对32例AMI进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选择14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果接受院前溶栓治疗20例,PCI治疗86例,院前溶栓联合急诊PCI手术32例,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4例,1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4.7%、98.8%、96.8%、100.0%。结论院前进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助于降低血管再通时间,利于进行院内治疗,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直接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PTCA)+支架术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AMI患者入院后110例(介入组)行急诊直接PTCA+支架术,108例予尿激酶1.5-2.0万U/kg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率介入组与溶栓组分别为96.4%与66.7%(P<0.05),死亡率分别为3.6%与8.3%(P>0.05),死亡+再梗+梗死后心绞痛两组分别为5.5%与22.2%(P<0.05),结论:AMI临床治疗介入法的疗效显著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9.
王喜春  余强  汪洋  邓松柏  杨海燕  张玉  夏爽  赵睿  李叶青  向玉鸾  何莉 《重庆医药》2009,38(14):1710-1711,1714
目的调查分析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一般情况和临床治疗状况。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市1010例AMI住院病历,记录其一般情况、病史特征、诊断、治疗方式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25例,占32.2%,直接PCI91例,占9.0%,药物溶栓治疗122例,占12.1%;药物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86.6%,他汀类80.8%,硝酸酯类76.7%,阿司匹林90.1%,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74.7%,ACEI/ARB74.2%,β受体阻滞剂55.1%;逐年比较,他汀类、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及肝素/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有提高,ACEI/ARB和B受体阻滞剂的实际/适宜使用率呈增加趋势。结论重庆地区AMI早期再灌注治疗及药物治疗距《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要求尚有差距。  相似文献   

10.
直接介入与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临床上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方法主要包括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64例,采用直接PCI和溶栓加PCI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76-279
目的比较择期PCI与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择期组与急诊组,各200例。择期组采用择期PCI治疗,急诊组于就诊当日行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变化、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及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择期组治疗后3个月LVESD及LVEDD高于急诊组,LVEF低于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择期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择期PCI与急诊PCI均可改善AMI患者心脏功能,急诊PCI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心肌功能恢复优于择期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12.
廖爱梅 《医药导报》2001,20(10):638-639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17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起病6h之内,在心电监护下,使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溶栓。结果:17例中,14例血管再通,溶栓成功,成功率82.3%;3例未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高龄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本文就高龄AMI患者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高龄AMI患者44例,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70岁,既往无心肌梗死急性病史。18例为拒绝溶栓或发病至住院时间≥12者(未溶栓组);26例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其中14例用尿激酶150万u溶栓(溶栓A组),12例用尿激酶100万U溶栓(溶栓B组),三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溶栓成功后择期PCI对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68例STEMl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再通,其中32例患者接受PCI术,36例未行PCI术者作为对照,比较随访期间两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组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后择期PCI术可明显减少患者MACE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评价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并同意接受该疗法的69例AMI患者作为溶栓组,用(r-PA)按10Mu-20Mu剂量治疗;将同样符合溶栓条件但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住院2周内病死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治疗组再灌注率(80.9%)显著高于对照组(20.4%),(P〈0.01)溶栓组3周病死率(7.8%)、心力衰竭(12%)、心源性休克(8%)和严重心律失常(12%)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35%、31%和31%),有统计学差异(P〈O.01)。溶栓组有一例脑出血,轻度出血发生率溶栓组(10.3%)高于对照组(8.3%)(P〈0.05)。结论溶栓剂(r-PA)溶栓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价格较廉,适合我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进行评价。方法对48例有静脉溶栓适应征、无禁忌证的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3h~11d根据病情急症或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达到TIMI分级标准。2级以上为造影再通,分别分析4项无创临床再通指标与造影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评判冠脉再通31例,未通17例,成功率54.8%;心肌酶峰提前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83.9%、83.6%、89.7%;再灌注心律失常和ST段回降≥50%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分别是82.6%和77.0%);再灌注心律失常、ST段回降50%的特异性分别是76.5%和64.7%。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无创临床再通指标中,与冠脉造影有较好相符性的依次是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和ST段回降。  相似文献   

17.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红岩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73-287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近年来治疗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如能早期正确地治疗(6小时以内),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并改善今后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用于90%以上的AMI患者,AMI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率高,可达97%以上。我院2004年3月-2006年4月为AMI患者行急诊PCI30例.从急诊室起至安全送到介入中心平均时间小于50分钟,急诊PCI术前的护理配合效果良好,现将急诊PCI术前的护理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急性期病死率。方法A组为溶栓组,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其他治疗包括给氧、镇痛、纠正心律失常、电解质失衡、溶栓、抗凝等;B组,均给予急诊PCI代替溶栓治疗,余治疗同A组。结果A组29例,死亡26例(89.66%),存活3例(10.34%);B组12例,死亡7例(58.33%),存活5例(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岱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尽早行PCI,没有介入条件的医院应给予及时的溶栓治疗,以尽可能的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与心脏舒张功能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50例,用HP25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血流A峰/E峰面积(VA/VE)、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以及应用Killip分级判定心功能。结果 ①36例血管再通组与14例未溶通组之间,在年龄、性别、AMI部位、临床心功能、LVEF、FS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肌梗塞病史等方面均无显差异(P>0.05)。②溶通组与未通组相比,VA/VE比值明显低于未通组(1.0129±0.3427比1.3335±0.4077,P<0.01);VA/VE>1出现率少于未通组(47.2%比85.7%,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使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后,对左室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会更大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第7天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预后中的判断价值。方法161例AMI患者依照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组(35例),延期PCI组36例和药物治疗组90例,3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为对照组。观察第7天不同cTnI水平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AMI患者发病第7天cTnI水平[(5.76±4.2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15±0.10)μg/L](P〈0.01);按第7天cTnI转阴率分析:总转阴率39.1%,其中急诊PCI治疗组转阴率(68.6%)高于延期PCI组(36.1%)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8.9%);按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析:cTnI阳性组总MACE发生率(34.7%)高于cTnI阴性组(1.6%)(P〈0.01);发生MACE者第7天cTnI值(13.99±8.39)μg/L明显高于不发生MACE者(3.65±2.55)μg/L(P〈0.01);按cTnI水平分析:心脏性死亡、总MACE的发生率随cTnI的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cTnI〉9.0μg/L者最高。结论发病第7天cTnI水平在AMI患者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是预测AMI患者总MACE发生率增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