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世宏 《新中医》2007,39(11):56-5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笔者自2003~2007年采用熄风化痰通络方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患者,排除由外伤、中耳疾患、带状疱疹、肿瘤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9~71岁,平均38.6岁;病程6小时~7天,平均3.8天;明确发病前有受凉及感冒史者8例,饮酒史者10  相似文献   

2.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它是由面神经麻痹引起所支配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我们主要探讨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季节交替前后气温变化较大时,以冬春季为多,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现把我科2004~2010年间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57例病人中男98例,女5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单侧发病156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尔 (Bell) 麻痹 ,是指原因不明 ,急性起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不仅影响病人面部肌肉功能 ,而且影响美观 ,故病人对本病的完全治愈显得尤为迫切。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病人均为本科门诊病人 ,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治疗组 38例中 ,男 2 5例 ,女13例 ;年龄 6~ 56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 4天 ,平均 2天。对照组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  相似文献   

4.
针刺结合CaALAs激光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东  褚振东 《光明中医》2011,26(2):308-309
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疾病之一。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之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为面神经炎。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诱发因素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而发病。我科于2006年5月~2009年5月用针刺结合CaALAs激光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贝尔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从2003年2月~2007年2月,我们采用青叶牵正散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能否应用电针,多年来,争论不休。笔者对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发病1天~10天)应用电针并进行临床观察,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100%,无1例加重,与82例恢复期(发病11天~30天)作为对照,为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电针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是一种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以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本病属于中医歪嘴风,口眼歪斜、面瘫等病症范畴。本病大多是由于受凉,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性感染和水肿所致的神经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是一种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以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本病属于中医歪嘴风,口眼歪斜、面瘫等病症范畴.本病大多是由于受凉,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性感染和水肿所致的神经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9.
正周围性面瘫是指由不明原因引起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又称"面瘫"、"面神经麻痹"、"Bell's麻痹"、"特发性面神经炎"等,中医学则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等。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针灸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手段之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S麻痹,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每个季节交换之时是本病的多发时节。到目前为止,本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处理的正确与否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共治护面神经麻痹67例,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午流注纳甲纳子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口僻"等范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Bell’spalsy),即西医学"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或面部受风着凉所引起[1],多由感冒、外伤或五官科疾患所诱发。近  相似文献   

12.
张大尉 《河北中医》2011,33(10):1531-1532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年发病率在23/10万,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1]。目前面神经炎确切病因未明,多于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相似文献   

13.
朱胜  张建荣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118-11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相当常见.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起病急,发病迅速,以单侧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由于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西医尚无特异性疗法.笔者 2002年 12月~ 2004年 12月采用针刺、中药熏蒸及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85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麻痹的康复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麻痹(面瘫)一般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d内达高峰。若久治不愈,新血不生,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肌肉,而成抽搐、挛缩的内风之象。面神经麻痹除中西医和针灸治疗外,笔者认为,食疗、康复训练和护理亦至关重要,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本病起病急,临床常表现为额纹消失、口眼歪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等症状[1-2],好发人群为20~40年龄段,且男性多于女性,每年大约有4万新发患病人群[3-4].其发病与神经性损伤、神经血管压迫及耳源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16.
赵立军 《河北中医》2010,32(1):89-9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通称面神经炎,又称贝耳麻痹(Bell’s palsy),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病因不明。70%以上的病例有面部受风、受凉的病史,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多,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患者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振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44-2045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中医古代文献中称之为“口僻”、“吊线风”、“口眼歪斜”,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经脉,造成气血痹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面神经麻痹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出现,以青壮年居多;临床表现为一侧面肌瘫痪、口角歪斜。  相似文献   

18.
李建英 《河北中医》2009,31(4):554-55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又称为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本病发病急,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范畴。笔者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时机与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谈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即现代医学的周围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又称“口歪”“口眼歪斜”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本病针灸科常规治疗以针刺结合药物为主,针刺给病人带来许多的痛苦,所以本病需要在特殊护理上进一步研究,可以减少针刺给病患造成的痛苦。由于本病发病较为常见,在此特将本病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面瘫的情志护理本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患者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病侧额纹消…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络,气血痹阻所致,为风中经络,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斜"范畴.对此,笔者运用针灸疗法配合面神经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为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我院针灸理疗科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均符合Bell麻痹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74岁;病程1~10天.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