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动脉及/或筛前动脉结扎后仍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鼻衄,究其原因,一是解剖方面的,即上颌动脉在翼腭窝的变异很大,鼻后动脉和蝶腭动脉在翼颌缝处很少分叉,两者都需结扎;鼻后动脉与筛动脉之间有吻合支,单纯结扎上颌动脉后,使颈内动脉血流通过这一吻合支发生改道;颈内和颈外动脉通过翼管动脉发生吻合。另一则可能是全身性中小型血管病变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或某些未曾查知的结缔组织病变等。通过两例报道说明筛后动脉是这类鼻衄的一个重要来源:例1是79岁男性高血压、冠脉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先后行右上颌动脉及筛前动脉结扎、中隔粘膜下切除及内窥镜下鼻内电烙术,仍反复鼻腔后上份出  相似文献   

2.
对鼻腔深部大出血而出血部位不能辨认者,应考虑是否为翼腭动脉、筛前动脉出血,或颈内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等诊断。对止血困难者应给予长时间的纱条压迫、结扎颈外动脉、或经上颌窦开放翼腭窝结扎上颌动脉等处理。作者曾  相似文献   

3.
鼻腔后部出血因通过前鼻镜检查不能发现出血血管而情况复杂。传统的治疗是行后鼻孔填塞 ,除效果有限外 ,尚可伴发氧不足、菌血症甚至心肌梗塞。鼻腔后部血供来自颌内动脉 (IMA)的终支蝶腭动脉 (SA)。若经上颌窦结扎 IMA,有致面部肿胀及神经性疼痛、上唇麻木、术后上颌窦炎及术中翼腭窝严重出血之虞 ;约9.5%~ 15%者可再出血 ,其失败缘于不能识别 IMA和 SA。结扎 SA因更接近出血部位而疗效显著 ,成功率更高。SA经蝶腭孔入鼻腔 ,孔之上界为蝶骨体 ,前界腭骨眶突 ,后为蝶突 ,下系腭骨垂直板 ;呈椭圆形 ,垂直径6 .5mm (5.0~ 8.0 mm ) ,…  相似文献   

4.
鼻腔后部出血,常规的前后鼻孔填塞法无效时,则须采用结扎血管的方法以达到止血目的,如筛前、后动脉,上颌动脉,蝶腭动脉或颈外动脉结扎术。关于结扎上颌动脉,自1928年Seiffert提出经上颌窦结扎以来,曾被一些学者采用,但须借助手术显微镜,操作较复杂,且有伤及上颌神经、蝶腭神经和翼管神经的可能;如在上颌骨骨折、上颌窦肿瘤及儿童患者则不能采用。  相似文献   

5.
1985年1月~1990年12月间,454例鼻衄病人入院治疗,其中男性266例,女性188例,年龄5~90岁。以最初经前鼻腔填塞后出血停止者为A组;47例因前鼻腔堵塞出血未能控制而诊断为难治性鼻衄作前、后鼻腔堵塞止血为B组;失败30例,除1例上颌窦绒毛膜癌外,15例作颌内动脉结扎(IMAL)为C组;14例作IMAL和筛前动脉凝结(AEAC)相结合为D组。动脉闭塞后,去除鼻腔填塞物检查鼻腔出血点。C组前鼻腔填塞物留置24小时,D组未留置填塞物。本组鼻衄原因凝血异常4例、肿瘤3例、鼻息肉3例、血管瘤1例、外伤22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鼻出血是指出血部位隐蔽,经前鼻镜无法窥及出血部位的凶猛的鼻出血.曾经有文献报道此类出血,并命名为"隐蔽性鼻出血"、"顽固性鼻出血"等.但是由于操作医师技术水平的差异,对于"难治性"的定义难以规范我们的理解为难治性鼻出血往往因为出血部位无法明确,盲目进行前鼻孔鼻腔填塞,或后鼻孔Flash尿管压迫,导致填塞后仍反复出血,既往采用蝶腭动脉结扎、电凝,筛前动脉结扎及电凝等方法[1].随着鼻内镜外科的发展,鼻内镜解剖及鼻腔血运的研究,鼻出血的治疗已经不再是难题[2-5].但是文献中多为针对蝶腭动脉主干的电凝处理[4-5],而且对于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寻找及止血水平仍参差不齐,我们近几年来每年治疗难治性鼻出血800多例,门诊治疗成功率在98%以上.现将难治性鼻出血主要责任血管位置、出血点寻找策略等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咽纤维血管瘤一般仅侵犯鼻咽部及鼻腔 ,特别巨大者可侵犯到前颅窝、鼻窦以及翼腭窝、眶内等 ,但较少见。我们曾治疗 2例范围广泛的鼻咽纤维血管瘤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例 1:男 ,14岁。右鼻阻 3年 ,伴反复间断性鼻出血 ,近期一次出血约 2 0 0ml。入院后检查 :全身情况无特殊。鼻科检查见右鼻腔充满新生物 ,质硬、色淡红、易出血。鼻中隔被肿物推向左侧。后鼻镜见肿物来自鼻咽部右侧。CT示新生物侵及鼻咽部、右鼻腔、筛窦、蝶窦、翼腭窝及颞下窝 ,右侧翼板及颅底骨质有部分破坏。数字减影见瘤体供血丰富 ,主要为右咽升动脉、颌内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3例由于血管异常所致后鼻孔顽固性出血病例。第一例患者因右筛窦肿物行手术切除后致后鼻出血。经结扎右筛前动脉和栓塞右颌内动脉及面动脉均不能止住,颈外动脉造影发现右面横动脉发出额外支至后鼻孔,栓塞该动脉及再栓塞右颌内动脉后鼻出血停止。第二例患者30年前因大脑动脉瘤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此次后鼻出血虽经左颈外动脉结扎仍无效。血管造影显示由左椎动脉经右枕动脉重建颌内动脉血液循环。行左筛前动脉和颌内动脉远端结扎术治愈。第三例后鼻孔出血曾行右倾内动脉和筛前动脉结扎无效。动脉造影发现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外对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对前-后鼻腔填塞术、颈外动脉结扎术、血管造影颌内动脉栓塞术、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动脉结扎术等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分析,提出对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衄的处理     
鼻衄的处理董震鼻腔有诸多血管供应和丰富血管吻合,鼻粘膜直接与外界接触,对各种刺激旨当其冲,外鼻突于面部,鼻腔上连颅底,旁及鼻窦及眼眶,后通鼻咽部,头面部或颅底外伤,鼻周恶性肿瘤均可使血管损伤而致鼻癌。由于鼻癌病因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故治疗原则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能否通过结扎处或通过结扎处上下血管间形成的侧支循环吻合再通.方法1988年9月至1995年4月对9例严重顽固性老年鼻出血患者施行了颈外动脉结扎术,其中2例分别于颈外动脉结扎后5年和7年在结扎侧鼻腔再次出血,为明确患者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和复发鼻出血之间的关系,对患者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进行血管数字减影造影.结果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不会通过双重血管结扎处,也不会通过结扎处上下血管形成的侧支循环吻合再通,而且在结扎处周围也不可能形成侧支循环的吻合支,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和复发鼻出血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结论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重新再通.  相似文献   

12.
对颈外动脉结扎后,能否通过双重血管结扎处及结扎处上下血管间形成的侧支循环吻合再通,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988年9月~1995年4月,共对9例严重顽固性老年鼻出血患者施行了颈外动脉结扎术,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51~64岁,右侧6例,左侧3例。其中有2例患者分别于颈外动脉结扎后5和7年在结扎侧鼻腔再次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2岁.因鼻面外伤后间断左鼻出血20 d于2010年11月20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外伤及鼻腔出血病史.查体:左侧前鼻孔填塞,仍有活动性出血.鼻窦CT示:鼻背软组织肿胀,鼻骨多发骨折,鼻中隔可疑血肿,各组鼻窦末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鼻咽血管纤维瘤向前扩展可至鼻腔和筛房,向外侧经蝶腭孔进入翼腭窝,由此再向上过眶下裂,越眶尖或经眶上裂连颅中窝。本病手术进路有经腭、经筛窦、鼻侧切开及颌后间隙进路等。本文介绍当肿瘤侵犯翼腭窝时可单纯采用经上颌窦进路或结合其他进路,此径路可暴露肿瘤,结扎颌内动脉,并可轻易地经眶下裂剥出肿瘤。手术方法:在唇下从中线作一延长切口,向外连上颌结节,切开上颌骨骨膜,向上分离至眶下孔,上颌前壁用骨钳咬除,然后广泛切除窦腔后壁,直到能暴露翼腭窝肿瘤为止,可能时在切除肿瘤前结扎颌内动脉。若要进入鼻腔及鼻咽部,应除去窦腔内壁,肿瘤侵犯筛窦,应从上颌窦内打开筛房,并仔细剥离;若肿瘤进入更外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内镜下切除侵及颅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术后颅底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6年5月内镜下切除侵及颅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1例,应用以鼻后中隔动脉和筛前-筛后动脉为供血的两种类型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重建前颅底切除后较大颅底缺损。结果 31例患者前颅底重建均一次性修补成功。1例肿瘤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给予椎管置管引流1周愈合;1例术后10 d撤出鼻腔填塞物后出现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3例,余无颅内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6个月见黏膜瓣愈合良好,无移植瓣膜坏死和脑膜脑膨出发生。结论 血管化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是内镜颅底外科的一种首选的、可靠的前颅底修补用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顽固性鼻出血的意义。方法 224例顽固性鼻出血病例中,50例行颈外动脉结扎,35例行筛动脉结扎,鼻内镜下治疗139例,鼻咽填塞3例。结果 224例中,随访3个月,颈外动脉结扎者复发率22.00%,筛动脉结扎者复发率17.14%,鼻内镜下治疗者复发率4.32%。结论 应用鼻内镜辅助检查明确出血灶后局部止血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下鼻甲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下鼻甲手术提供局部解剖学数据。方法 在1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鼻后外侧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蝶腭动脉大多(90%)在蝶腭孔处已分为鼻后外侧动脉和鼻后中隔动脉,二者在蝶腭孔处外径分别为0.84mm和0.98mm。鼻后外侧动脉发出下鼻甲动脉和中鼻甲动脉,其外径分别为0.70mm和0.63mm。下鼻甲动脉在中鼻甲后端附着处下方约3mm处起始后垂直下行,经中鼻道粘膜下进入下鼻甲后方,在下鼻甲近内侧面与上面交界处的粘膜下前行,沿途分支分布于下鼻甲及下鼻道,且有分支与中鼻甲动脉吻合。结论 鼻后外侧动脉是鼻腔外侧壁血供的主要来源,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应注意保护下鼻甲动脉,以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腔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切除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1例中,2例行术前颈外动脉结扎,2例术中行颈外动脉暂时性阻断术,7例行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术;9例患者行鼻内镜下经鼻腔肿瘤切除术,2例患者联合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经Caldwell-Luc切口进路切除肿瘤。结果Ⅰ、Ⅱ期患者中,4例术前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或术中颈外动脉暂时性阻断术,术中出血平均为250ml;5例术前行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术,术中出血平均为150ml。2例Ⅲ期患者术前行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术,术中出血为450ml。所有病例的肿瘤均为一期安全切除,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经柯-陆径路可完整切除位于鼻腔及鼻窦,甚至远至翼腭窝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并发症少,面部不留瘢痕。如若配合术前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术,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血管瘤可以自然消退,但生于鼻腔者使鼻功能障碍,反复大出血,并有引起呼吸道阻塞的危险。往往不能等待而应尽早切除肿瘤。作者们报告了鼻腔血管瘤3例,由于预先阻断了供给肿瘤营养的血流,成功地切除了肿瘤,术中出血不多。手术系采用Seffert氏经上颌窦进入翼腭窝法,在显微镜下结扎腭动脉及其分支并电凝固筛前动脉,遂使肿瘤得以安全切除。作者们认为治疗鼻腔血管瘤,手术效果最为确切。但应注意:①要严格控制术中及术后出血;②为防止复发,应包括健康组织在内广泛切除;③应从整容观点出发,手术进路宜选用鼻内  相似文献   

20.
在耳鼻咽喉科临床,因颈深部感染而致血管糜烂大出血、严重而顽固经鼻腔填塞亦不能控制的鼻衄、头颈和颅面外伤及骨折的大出血的紧急止血,和颈动脉颈段、岩骨段、颅内段动脉瘤、动静脉瘘的治疗,恶性肿瘤侵蚀血管的一并切除,以及为控制晚期恶性肿瘤血运和预防头颈部大手术的过多失血等等目的,往往采取紧急或选择性颈动脉血管的结扎术,包括:颈外动脉结扎术,颈内动脉结扎术和颈总动脉结扎术。颈部血管结扎,不论颈外或颈总或颈内动脉,特别是后二者的结扎,容易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并发症;以颈内动脉结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最大,尤在高龄、患动脉硬化或低血压的病人进行此项手术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然而,临床上作选择性颈总动脉结扎的病人中,有60%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而紧急结扎者也有12%无后遗症,表明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