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脾切除术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5年37例ITP患儿行选择性脾切除术的疗效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儿在转入外科前均在内科接受正规治疗。32例(86.6%)患儿脾切除后效果显著,5例(13.4%)部分显效,术后并发症有3例,其中1例为严重感染。结论 选择性脾切除术是儿童ITP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后远期疗效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脾切除后远期疗效的判断指标。方法 远期随访1980 年5 月至1995 年11 月脾切除治疗ITP106 例。结果 具下述指标的病人远期疗效较好:①年龄≤14 岁。②术后一周内血小板达100 ×109/L。③术后血小板峰值达200 ×109/L。④脾脏重量为平均值的2 倍左右。⑤脾脏淋巴滤泡平均直径500μm 。⑥生发中心平均直径200μm 。结论 上述指标均可在脾切除后1 ~2 周获得,综合这些指标,对远期疗效可作一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行LS治疗ITP患者20例,将术前与术后1、2、7、14、30、90及180 d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20例ITP患者均顺利完成LS,平均手术时间为156 min,术中出血平均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9 d.完全停用药物14例;4例患者术后需继续服用激素治疗,但激素用量较前明显减少;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术后1、2、7、14、30、90及180 d的血小板数量分别为(251.6±91.4)×109/L、(312.6±90.1)×109/L、(343.2±103.7)×109/L、(300.0±98.2)×109/L、(175.6±42.6)×109/L、(151.8±42.1)×109/L及(207.0±53.4)×109/L,分别与术前[(38.3±19.4)×109/L]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S治疗ITP是可行和安全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于1999年6月-2006年6月期间的24例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腹腔镜下行脾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4例腹腔镜脾切除术中,22例是顺利完成脾切除术,2例是分别由于术中脾蒂出血.胃短血管出血而中转开腹脾切除术。22例腹腔镜脾切除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50ra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00m1.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0—24h,平均住院时间为4d。术后未发现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安全可行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33例成功地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另2例在腹腔镜脾切除后脾床渗血,施行小切口脾床止血。结果: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4120min。术中出血量20-600mL,平均120mL。平均住院时间6.4d,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lO个月,19例完全有效,12例部分有效,总有效率88.6%。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痛苦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pertic purpura,ITP)手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IT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手术期治疗等,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前10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8例发现副脾,1例发现右侧肾肿瘤,1例发现腹膜后血肿,25例行腹部B超检查,5例发现副脾。29例均行脾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副脾8例。手术后1例颅内出血死亡,其余存活,死亡率3.45%。手术后胰尾小动脉出血1例,二次手术予以止血,1例并发左侧膈下脓肿。29例患者脾切除术后第一天有效率100%,手术后1周有效率93%(27/29)。随访15例,随访2~87个月,其中有效73.7%(11/15),部分有效13.3%(2/15),无效6.67%(1/15)。结论完善检查、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得当是ITP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5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ITP)伴全身多部位出血(其中合并脑出血8例)的脾切除治疗,除1例脑出血深昏迷于手术后7小时死亡外,其他14例术后一月内临床出血等症状消失、偏瘫恢复,血小板(BPC)计数从平均7×10~9/L上升至398×10~9/L,取得了明显疗效,因此,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ITP应抓紧时机立即行脾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8.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治疗的远期疗效 ,探讨围手术期的特殊处理。方法对 1 974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0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依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术后并发症 1 8例 (8 9% ) ,远期随访 1 89例 ,有效组 1 5 9例 ,(其中显效 96例 ,良好 6 3例 ) ,无效组 30例 ,远期死亡 6例 (3 2 % )。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 1周内≥ 1 0 0× 1 0 9/L者共 1 1 8例 ,有效组 1 1 0例 ,占有效组 6 9 2 % ,无效组 8例 ,占无效组 2 6 7% (χ2 =1 9 4 5 ,P <0 0 1 ) ;术后血小板上升峰值≥ 2 0 0× 1 0 9/L者 5 6例 ,有效组 5 4例 ,占有效组 34 0 % ,无效组 2例 ,占无效组 6 7% (χ2 =9 0 3,P <0 0 1 )。脾脏病理定量检查与术后远期疗效相关。结论 术后 1周内血小板≥ 1 0 0× 1 0 9/L或血小板峰值≥ 2 0 0× 1 0 9/L者均预示脾切除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张维康  柴新群  张纯 《腹部外科》2008,21(4):227-228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年5月~2008年4月经内科治疗无效在我科行脾切除术的69例ITP(其中6例附加副脾摘除术)的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术前对激素的反应、术后血小板峰值与脾切除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69例中,显效36例,良效18例,进步10例,无效5例,有效率(显效 良效)为78.3%.随访1年以上者57例,其中复发6例,复发率为10.5%.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前对激素有反应者和术后血小板峰值较高者治疗效果较好(P<0.01),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ITP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67例ITP选择性脾切除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 14例(8.38%)病人出现17例次术后早期并发症;切口感染7例,腹腔大出血2例,颅内出血2例,膈下脓肿1例,肺感染1例,应激性高血糖反应4例。2例(1.20%)术后并发颅内出血死亡。结论 选择性脾切除术是ITP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脾切除对难治性ITP治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0 0 2年9月—2 0 0 6年3月1 8例难治性ITP(血小板计数<5 0×1 09/L)行LS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中转传统开腹手术。1 7例完成LS,手术时间为5 2~1 7 2m in,平均9 2m in;术中出血量3 0~5 0 0mL,平均1 0 2mL。3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周内血小板上升,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 2~2 4 h,平均住院时间为8 d。发生并发症2例(腹壁静脉刺破出血)。1 7例随访2~3 7个月,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和血小板的各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1例LS治疗的ITP患者,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随访结果。自身对比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术中出血平均60mL,所有患者穿刺孔周围出现不同程度瘀斑,无创口延期愈合或不愈合。副脾发现率为1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8%。术后平均住院5d(4~7d),无死亡病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呈现波动性上升,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呈现波动性下降。各项参数存在多点动态平衡呈现波动性调节和协同恢复过程。全部患者随访1.5~5.5年,均无复发,血小板相关抗体均在正常范围,骨髓像正常。结论根据血小板各参数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多点动态平衡呈现波动性调节和协同恢复过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LS治疗ITP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15年中行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ITP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出血、术前对激素的反应、脾脏是否肿大、术后血小板峰值与脾切除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中,显效34例,良效13例,进步10例,无效5例;有效率(显效+良效)为75.8%.性别和脾脏是否肿大与脾切除术疗效无关(均P>0.05);有无出血症状、年龄、术后血小板峰值、骨髓巨核细胞数等因素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对激素的反应及术前血小板计数对脾切除疗效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对激素的反应及术前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脾切除术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脾肿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疗效。方法头高左侧高位,常规四孔法。超声刀分离脾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及脾膈韧带,其内血管用钛夹或Hem-o-lok结扎夹夹闭。内镜血管切割闭合器(Endo-Cutter)闭合切断脾蒂;或沿脾脏逐-分离、结扎、剪断脾动、静脉的分支,或分离出脾下极动脉和脾动静脉主干,7号丝线分别结扎,血管夹夹闭,逐-结扎、剪断其分支。脾脏放入标本袋,经扩大的trocar切口提出标本袋边,脾脏于标本袋内搅碎后取出。结果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26例完成LS,手术时间75~230min,平均121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平均89ml。5例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2d恢复饮食并下地活动。术后住院4~11d,平均5.3d。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皮下气肿。26例LS随访2.5~62个月,平均20、5月,18例(69.2%)有效,4例(15.4%)部分有效,4例(15.4%)无效。结论LS治疗ITP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8年来20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头肿瘤149例,胰体尾肿瘤54例,全胰癌6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加脾切除术59例,姑息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加脾切除术15例,内引流术64例。结果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42.37%,3年生存率13.56%,5年生存率6.78%,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20%,3年生存率6.67%,明显高于未手术者;内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仅为9.38%,3年以上生存率为零,与未手术者无明显差异,但生存质量有所改善。结论 根据术前CT和磁共振显像(MRI)检查,对胰腺癌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和分级分期;并根据术中探查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有无局部或远处转移,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1aparoscopics 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间16例行LS治疗ITP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5例,无再发出血,血小板总数上升为(130-439.1)×10^9/L;部分有效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戳孔感染2例,发热2例,均行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无死亡病例。随访4~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LS治疗ITP是安全、可行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传统手术组13例,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腹腔镜脾切除组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切除脾脏时间平均80 min,传统手术组平均75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 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30 ml(50~280 ml),传统手术组平均210 ml (60~450 ml),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χ2=25.79,P<0.05);术后腹腔镜组24~48 h内恢复胃肠蠕动,传统手术组48~96 h ,平均72 h(χ2=194.03,P<0.01);平均住院时间腹腔镜组6.5 d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12.8 d,(χ2=87.88,P<0.01),以上数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48个月,腹腔镜组患者临床治愈率77.8%,传统手术组患者临床治愈率76.9%(χ2=0.0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175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63例3d内接受手术治疗,112例2周内行非手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d内手术治疗组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21例(33.3%),死亡16例(25.4%)。2周内接受非手术治疗组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19例(16.9%),死亡14例(12.5%);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2周内宜行非手术综合治疗,不宜过早手术。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根据 73例 (78条 )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彩超和DSA或MRA等影像检查结果及一般状况 ,对 44条节段性闭塞患肢予以动脉架桥、动脉内膜剥脱、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 ;对 2 9条广泛闭塞患肢予以静脉动脉化或股深动脉重建术治疗 ;5例药物治疗。结果 随访 6个月至 8年 ,除 8条截肢外 (3条节段性闭塞、5条广泛性闭塞 ) ,其余患肢缺血症状不同程度地得以改善。结论 根据术前患肢动脉DSA或MRA检测结果选择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