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血清HBsAg阳性,并不代表有HBV复制,慢性HBsAg携带者病毒复制状况如何,资料报道少见,我们以核酸标记探针、杂交法检测其血清HBV-DNA,以探讨HBsAg携带者血清病毒复制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无症状HBV携带者唾液中HBV-DNA定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日常生活接触是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之一.近年来有报道在HBV感染者唾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但HBV-DNA在唾液中的含量却少有报道[1-3].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是目前定量检测HBV-DNA较为敏感、特异的方法[4].笔者采用FQ-PCR对68例儿童无症状HBV携带者唾液中HBV-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人群中存在许多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模式。现对3 390例HBV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HBsAg携带者与父母HBV感染标记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儿童HBsAg携带者与父母HBV感染标记物关系的探讨何新生,李明,刘孟忠,董峻岭母亲携带HBV,通过胎盘、围产期和哺乳期传染子女已被公认[1]。父亲携带HBV,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染子女有待于探讨。本文对8-15岁HB8Ag携带者和同龄阴性者的父母... 相似文献
5.
6.
为验证合用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肝康灵和盐酸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的疗效,对治疗Ⅰ组38例“大三阳”和治疗Ⅱ组97例“小三阳”使用上述三种药物合用;对照Ⅰ组28例“大三阳”和对照Ⅱ组55例“小三阳”采用肝泰乐、维生素C和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结果:治疗Ⅰ组和对照Ⅰ组近期HBeAg阴转率分别为55.3%和14.3%,远期分别为68.4%和10.7%。HBV-DNA阴转率: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对照Ⅰ组和Ⅱ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39.5%、69.1%、10.7%和10.9%;远期疗效别为47.4%、73.2%、7.1%和14.5%。治疗Ⅱ组和治疗Ⅰ组相比,治疗Ⅱ组和对照Ⅱ组相比,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疗效,HBV-DNA转阴转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Ⅰ组和对照Ⅰ相比,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疗法治疗ASC可使HBeAg、HBV-DNA阴转,抑制HBV-DNA复制,以治疗Ⅱ组疗效为优;且本疗法可提高机体抵抗力,无不良反应,价格适宜,推荐使用本疗法治疗无症状HBV携带者。 相似文献
7.
663例HBsAg携带者的HBV血清标志物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已有一亿两千万HBsAg携带者〔1〕。人类感染HBV后,因机体免疫状况差异,临床上出现不同的血清标志,三个抗原抗体系统五项标志物(HBV-M)已成为HBV诊断和评价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感染HBV后的血清状况及提高对HBsAg携带者的...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对判别病毒复制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了解不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性判定的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ELISA法分别对375例门诊、住院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抗-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x^2=18.9,P<0.005。结论:PCR法明显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在我国发病率达 10 %~15 %。乙型肝炎病毒 (H BV)携带者是指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肝功能基本正常 ,但 HBV血清标志物呈阳性。经肝穿活组织检查 ,发现 2 0 % HBV携带者发展成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中约 5 %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目前治疗主要采取抗病毒、免疫抑制剂等联用 ,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 ,但由于疗效低 ,医疗费用高而难以为普通人所接受。采用四联法治疗HBV携带者 6 0例 ,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且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 ,有一定的实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年 4月~ 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社区内HBV携带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为社区内乙型肝炎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对四明社区内1032例HBV携带者采取整群抽样,通过问卷调查、询问及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1032例HBV携带者有12例因各种原因拒绝调查,实际调查为1020例。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良好179例,占总数的17.55%;一般212例,占20.78%;差486例,占47.65%;不了解143例,占14.02%。认知程度与该人群的文化程度、实际就医后的病程呈正相关。结论社区内部分HBV携带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程度较低,对其疾病的防控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前S1蛋白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HBsAg携带者病毒复制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前S1蛋白(Pre-S1)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HbsAg携带者病毒复制中的价值。对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9例HBsAg携带者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Pre-S1,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实时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表明,Pre-S1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良好指标。Pre-S1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HbsAg携带者的HBV复制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对942例HBsAg携带者进行血清学标志物及HBsAg滴度检测,分析其血清学标志物与年龄、HBsAg滴度的关系,提示宁远县人群中HBsAg携带者(滴度≥1:64)及儿童HBsAg携带者是重要的乙肝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876例HBsAg携带者血清中HBV标记物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新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2072-2073,2088
目的:为了解HBsAg携带者血清中HBV标记物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的分布状态及临床意义,以利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876例HBsAg携带者进行了HBV五项(两对半)标记物测定。结果:HB-sAg携带者血清中HBV标记物组合模式共有11种,其中以HBsAg,HBeAg及抗-HBc(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HBe、抗-HBc(简称"小三阳")的组合模式为多见,分别为28.65%、50.57%;单纯HBsAg阳性者仅占1.06%;各类抗-HBc组合模式的构成比高达89.50%。不同性别间的"大、小三阳"构成比均无显著差异(2χ大=0.51,2χ小=0.42,P均>0.05)。儿童时期(10岁以下)的"大三阳"占70.0%,"小三阳"仅占16.67%,模式种类相对较少。不同年龄阶段模式种类显示:从青年时期开始产生多种不同状态的免疫应答反应,30~39岁达高峰,在11种组合模式中占9种,呈多样表现,但以"小三阳"为主,占60.10%,"大三阳"仅占11.74%,可见20~40岁是产生免疫应答的活跃时期,也是临床发生转归的重要阶段。50岁以后几乎呈现单一的"小三阳"模式。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小三阳"差异非常显著(2χ大=25.23,2χ小=16.68,P均<0.01)。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逐渐具备健全的乙肝免疫系统,对HBV感染出现的不同模式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清除反应,故中老年人群对HBV感染处于低复制或无复制的稳定状态。从感染模式的多样性和长期性来看,男性较女性复杂而持久。故本文结果支持女性激素有促进机体对HBV免疫反应的作用,有利于抗体的产生和消除带毒状态的观点。结论:HBsAg携带者血清中HBV标记物感染模式和免疫应答性均是男性多于女性,并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10岁以下是病毒复制活跃时期;20~40岁是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的活跃时期,也是临床发生转归的重要阶段。在不同模式中仅"大三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小三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男女一致。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母婴垂直传播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 232例孕妇在初次产前检查(产检) 时检查乙肝两对半, 对其中HBsAg阳性者留脐带血检查乙肝两对半; 将其中产前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注射的孕妇单独列组, 与未接受治疗的进行比较。结果: HBsAg阳性孕妇的妊高征、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宫内感染、HBV感染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较阴性者高, 差异有显著性; 孕妇注射HBIG后, 新生儿HBV感染率降低, 差异显著。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健康有一定影响, 选择产前注射HBIG是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96~1998年,我们对本市各医院、防疫站门诊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携带者,进行HBV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小三阳”患者体内HBV DNA含量及感染复制程度,进一步认识乙肝小三阳的检测结果。[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862例“小三阳”血清检测HBV DNA定量结果:545例阴性<1.00×103拷贝/ml,317例阳性>1.00×103拷贝/ml(36.8%),其中103~104拷贝/ml有139例(43.8%),105~106拷贝/ml有112例(35.3%),107~109拷贝/ml有66例(20.8%)。[结论]乙肝患者不能单凭“小三阳”就认为病毒无复制、无传染性,部分患者仍处于病毒复制活跃状态,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7.
18.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目前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一般认为: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感染者或患者对社会人群的危害最大,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在HBsAg阴性患者的血清中,常常可检出HBeAg及抗-HBe,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现将我们发现的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的41例患者进 相似文献
19.
Pres蛋白与HBV的活动性复制及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姚瑞平,叶春萍综述冯福民周煜清审校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乙肝对人类的危害极大,近几年来乙肝发病呈回升的趋势,目前医学界在乙肝的防治工作中已开展了诸多的研究,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对比,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83例传单患儿住院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还有咳嗽(39.8%)、眼睑水肿(38.6%)、皮疹(13.3%)、鼻塞(8.4%)。外周血WBC增高(73.5%),异常淋巴细胞≥10%(81.9%)。肝功能检查以酶学改变为主。结论:传单为EB病毒感染,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程度不等,预后较好,可考虑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酌情加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