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抗原(HLA-DR、DP、DQ)表达及IFN—γ诱导后MHC分子与CⅡTA表达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种细胞株中CⅡTA蛋白及MHC分子的表达,用RT-PCR检测细胞株中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表明: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分子与CⅡTA的表达一致;组成型表达CⅡTA的细胞株亦表达MHC-Ⅱ类分子,经IFN-γ诱导后表达CⅡTA的细胞株表达MHC-Ⅱ类分子亦恢复;IFN-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细胞株,对IFN-γ促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作用亦无反应。结论:某些肿瘤细胞株不能表达MHC-Ⅱ分子与CⅡTA表达缺陷有关,这表明CⅡTA参与调控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它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抗原(HLA-DR、DP、DQ)表达及IFN-γ诱导后MHC分子与CⅡTA表达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种细胞株中CⅡTA蛋白及MHC分子的表达,用RT-PCR检测细胞株中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表明: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分子与CⅡTA的表达一致;组成型表达CⅡTA的细胞株亦表达MHC-Ⅱ类分子,经IFN-γ诱导后表达CⅡTA的细胞株表达MHC-Ⅱ类分子亦恢复;IFN-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细胞株,对IFN-γ促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作用亦无反应。结论:某些肿瘤细胞株不能表达MHC-Ⅱ分子与CⅡTA表达缺陷有关,这表明CⅡTA参与调控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它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MHC 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CⅡTA)是参与MHC Ⅱ类基因转录的关键调节蛋白 ,它的调节基本上决定了MHC Ⅱ类分子的存在与否及表达程度 ,也决定了免疫应答的本质 ,因而被看作是MHC Ⅱ类基因表达的主宰调节者。  相似文献   

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是1993年发现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被认为是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就CⅡTA的结构、功能以及对MHC基因调节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调节作用,为将树突状细胞应用于生物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从小鼠骨髓中大量扩增DC,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小鼠CⅡTA(mCⅡTA)基因转入DC中,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结果 转染mCⅡTA基因使DC上MHC-Ⅰ/-Ⅱ分子的表达率由74.2%/66.7%明显上调为93.6%/91.4%;CD80/CD86的表达率由52.3%/60.5%明显上调为89.7%/91.5%(P<0.05).结论 转入mCⅡTA可使DC表面MHC-Ⅰ/-Ⅱ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率明显上调.本研究为将DC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细胞MHC—I、MHC—Ⅱ类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肿瘤细胞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MHC-Ⅱ类抗原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MHC-I、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MHC-I类、MHC-Ⅱ类抗原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MHC-I类抗原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显著低于未转移组,两组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乳腺癌I期MHC-I类抗原表达显著高于Ⅱ期,Ⅱ期MHC-I类抗原表达显著高于Ⅲ期;MHC-Ⅱ类抗原表达由I期到Ⅲ期有降低趋但在各期间差别不显著。结论 MHC-I类抗原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密切,MHC-Ⅱ类抗原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发展、恶化有关;检测肿瘤组织MHC抗原的表达,对观察预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若牙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后仍然具有与未分化时相似的免疫调节能力,则有可能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目的:观察牙髓干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方法:从C57BL/6小鼠牙髓组织中分离获取牙髓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子MHC-Ⅰ、MHC-Ⅱ的表达。以1×105/孔牙髓干细胞刺激异体淋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1×105/孔数量的牙髓干细胞或经γ-干扰素作用后的牙髓干细胞加入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牙髓干细胞表达MHC-Ⅰ类分子,但未检测到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γ-干扰素刺激48 h后,MHC-Ⅰ表达未见明显增高,MHC-Ⅱ类分子表达明显增高。异体或经γ-干扰素作用的牙髓干细胞均未能刺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说明牙髓干细胞可在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或细胞治疗中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李勇  邹雄  王传新 《检验医学》2002,17(2):82-84
目的了解肿瘤细胞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MHC-Ⅱ类抗原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MHC-Ⅰ、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MHC-Ⅰ类、MHC-Ⅱ类抗原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MHC-Ⅰ类抗原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显著低于未转移组,两组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乳腺癌Ⅰ期MHC-Ⅰ类抗原表达显著高于Ⅱ期,Ⅱ期MHC-Ⅰ类抗原表达显著高于Ⅲ期;MHC-Ⅱ类抗原表达由Ⅰ期到Ⅲ期有降低趋势但在各期间差别不显著.结论 MHC-Ⅰ类抗原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密切,MHC-Ⅱ类抗原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发展、恶化有关;检测肿瘤组织MHC抗原的表达,对观察预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传统上分为MHC-Ⅰ类、MHC-Ⅱ类和MHC-Ⅲ类,其中MHC-Ⅰ类、MHC-Ⅱ类在移植中比较重要。体内MHC有两种形式:一是以膜抗原形式存在于几乎所有组织细胞表面,二是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清、尿液、精液、乳汁、唾液等多种体液与分泌液中。  相似文献   

10.
人胚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人胚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及免疫原性,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奠定基础。方法:取孕14周流产胚胎,无菌分离制备大脑神经细胞悬液,用CD133标记的免疫磁珠分选NSC,提取NSCRNA,进行RT-PCR探测MHC—Ⅰ,MHC-Ⅱ类分子mRNA转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MHC—Ⅰ,MHC-Ⅱ类分子的表达;用正常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培养NSC共培养和MTT比色分析法观察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将NSC小鼠脑内接种,进行组织染色观察细胞移植部位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新分离和传代的NSC均发生MHC—Ⅰ,MHC-Ⅱ类分子mRNA转录。MHC—Ⅰ类分子在NSC表面的表达百分率为(5.66&;#177;0.37)%,NSC在体外能诱发淋巴细胞增殖反应,A值为1.09&;#177;0.48和1.15&;#177;0.29,与阴性对照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NSC小鼠脑内移植具有修复神经损伤作用,局部无淋巴细胞浸润和炎症。结论:人胚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免疫原性,但直接脑内接种未发现引起明显的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刘芳  王静  孙晶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3):177-17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bronchial asthma,BA)易感的分子机制并确立一种较为实用的MHC-DQ基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析方法,对31例支气管哮喘病患者及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DQ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检测MHC-Ⅱ类基因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MHC-DQB1^*0303(RR=4.28,P<0.01)和DQB1^*0601(RR=3.15,P<0.01)基因与BA病呈正相关。(2)MHC-DQB1^*其它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结论:MHC-DQB1^*0303和MHC-1^*0601基因为北方汉族人BA病的致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Ⅱ )激活因子 (CⅡTA)的反义cDNA对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方法 克隆 3条CⅡTA反义片段 (arⅡ 1、arⅡ 2、arⅡ 3) ,并稳定转染Hela细胞。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核内CⅡTA蛋白及其调控的经典MHCⅡ (HLA DR、 DP、 DQ)类抗原表达 ,RT PCR法检测CⅡTA、经典MHCⅡ及恒定链的mRNA水平。结果 三种反义片段中arⅡ 2效果最佳。在重组人IFN γ诱导下 ,arⅡ 2阳性Hela细胞与正义链组比较 ,CⅡTA蛋白抑制率达87.2 3% ,HLA DR、 DP及 DQ抗原诱导型表达分别降低了 79.2 1%、90 .31%及 4 8.30 % ;同时CⅡTA、经典的MHCⅡ及恒定链的mRNA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CⅡTA反义片段抑制了自身mRNA含量 ,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分子的表达 ,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只表达MHC I类抗原,不表达Ⅱ类抗原,而Ⅱ类抗原主要与T辅助细胞作用,激活T辅助细胞,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提供必需的辅助信息。如果肿瘤细胞是MHC Ⅱ类阳性的,就可以直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来刺激T辅助细胞的增殖,进而产生有效的免疲反应,因此向肿瘤细胞内转移MHC Ⅱ类基因是目前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为了探讨MHC Ⅱ类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其免疫原性的变化,我们利用已经获得的表述MHC Ⅱ类基因的B16-DR细胞,进行CTL诱导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MHC Ⅱ类基因修饰的B16-DR细胞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导产生针对原始B16细胞的CTL反应,而未经修饰的B16细胞却无此作用。此CTL反应可用抗MHC Ⅱ的单克隆抗体封闭,并且封闭的程度随着加入的抗体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此CTL反应的诱导与所转入的MHC Ⅱ类基因密切相关。抗CD4/CD8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CTL的诱导,表明T辅助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也参与了这一CTL诱导过程。总之。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所转入的MHC Ⅱ类基因以及CD4和CD8T细胞在CTL诱导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外来抗原体液免疫反应的启动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行为,涉及众多细胞类型及其分泌产物。反应发生于当抗原如细胞表面糖蛋白首次与抗原递呈细胞(APC)作用时。APC通常是MHC-2 的巨嗜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某些情况下是B细胞。抗原肽转载至Ⅱ类分子,装运至APC胞膜重新表达并递呈至抗原特异Th细胞。当MHC-肽复合体以足够的亲和力为CD4 Th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特异信号1启动并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观察ES-D3鼠胚胎干细胞(mESCs)及其衍生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mESCs诱导出NPCs,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ESCs及NPC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类分子的组成型表达,及γ干扰素(IFN-γ)诱导作用下MHC分子诱导型表达情况。结果:mESCs在未分化前少量表达MHC-Ⅰ分子但几乎无MHC-Ⅱ分子表达,经诱导分化成NPCs后MHC-Ⅰ分子表达明显上调但MHC-Ⅱ分子仅微弱增加;运用IFN-γ诱导ESCs及NPCs,二者MHC-Ⅰ分子表达进一步增加,而NPCs MHC-Ⅱ分子也呈现相当程度上调。结论:ESCs及其衍生的NPCs具有一定免疫原性,体内移植之后可能引起针对MHC Ⅰ类或Ⅱ类抗原的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3408位点的M1-RNA(M1-3408-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片段(3176-3560),分别插入pUC19、pGEM-7zf(+)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细胞外切割作用明显的M1-3408-GS亚克隆入psNAV载体并稳定转染Jurkat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细胞表面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其CⅡTA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在重组人干扰素(IFN)-γ诱导下,M1-3408-GS阳性Jurkat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其表面HLA-DR、HLA-DP、HLA-DQ抗原诱导型表达分别降低了83.17%、94.12%及84.31%;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t=4.89)。结论:抗CⅡTA的M1-RNA(M1-3408-GS)降低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病(BA)是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与人类的免疫遗传基因(MHC—Ⅱ)的多态性有关,尤其与MHC—Ⅱ类基因的DQ关系密切。为了分析汉族人MHC—Ⅱ类基因在BA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PCR—SSP技术对我国汉族人BA的MHC—DQ基因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MHC-Ⅱ类分子缺失可导致致命性的免疫缺陷[1].研究表明,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白血病细胞不表达MHC-Ⅱ类分子[2,3],该白血病细胞不能够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从而影响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最终导致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  相似文献   

19.
CpG寡核苷酸对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免疫刺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pG-ODN 2006和CpG-ODN 2216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相关分子MHC-I、MHC-Ⅱ及共刺激分子CD 80、CD 86表达的影响,探讨CpG-ODN对B淋巴细胞抗原递呈功能的作用。方法CpG-ODN 2006、CpG-ODN 2216与健康人PBM C共培养48 h,用流式细胞技术以CD 19-P reCP“设门”其中B淋巴细胞,检测其表面CD 69、MHC-Ⅰ、MHC-Ⅱ、CD 80及CD 86的表达状况,并与未加CpG-ODN组进行比较。B淋巴细胞MHC-I、MHC-Ⅱ的表达量以几何平均荧光强度表示(M F I);CD 80、CD 86的表达量以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结果CpD-ODN 2006和CpG-ODN 2216均显著提高B淋巴细胞CD 69、MHC-Ⅰ、MHC-Ⅱ、CD 80及CD 86的表达,与未加CpG-OD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pG-ODN 2216使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的增加量更为明显。结论CpG-ODN能够提高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能增强B淋巴细胞递呈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是 1993年发现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被认为是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就C Ⅱ TA的结构、功能以及对MHC基因调节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