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勇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5):136-138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及两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将60例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α-2b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和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监测3组患者治疗12、24及48周的ALT变化、HBeAg,抗-HBe,及血HBVDNA水平。结果 3组治疗1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24周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C组明显高于A组,B组,且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联合组均高于单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疗程24及4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均优于两药单独治疗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华蟾素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强  席启辉 《首都医药》2011,(16):48-49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方法 1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72例,予华蟾素片3片,3次/d,口服,同时给予干扰素α-2b(IFNa-2b),5MU,肌内注射,1次/2d;对照组:70例,仅给予干扰素α-2b,5MU,1次/2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病毒学标志物方面的改变。结果治疗24、48周时,两组ALT均得到明显下降,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52.7%、70.8%)显著高于对照组(31.4%、52.8%),P<0.01;HBeAg阴转率(43.0%、56.8%)显著高于对照组(31.4%、45.7%),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临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功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我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每30例分为一组,治疗周期持续48周,一组称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使用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一组称为观察组,本组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在第24周和第48周检测患者HBeAg、ALT和HBV-DNA指标,疗程结束后统计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第24周,观察组的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截止本周两组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8周,观察组的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存在不良反应率,但不属于严重反应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要好于普通干扰素α-2a,不良反应方面与普通干扰素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苦参素胶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强 《中国药房》2007,18(24):1893-1894
目的:研究苦参素胶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口服苦参素胶囊,0.3g.次-1,3次.d-1,2mo后改为0.2g.次-1,3次.d-1;对照组(32例)肌肉注射干扰素α-2b500MU,1次.d-1,1mo后改为隔日1次。2组疗程均为24wk,治疗结束后随访48wk。比较2组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第12、24周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24、48周随访时,治疗组ALT复常率分别为64.3%和71.4%,对照组分别为34.4%和4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2.8%和46.4%,对照组分别为25.0%和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48周随访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50.0%,对照组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用药方便,能够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且能持续应答,治疗期间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CHB分为三组:干扰素组应用干扰素α-1b6个月,随访6个月;拉米夫定组应用疗程12个月;联合治疗组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多点基因正链检测技术对血清ALT、HBV—DNA、HBV-M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 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均P〈0.01);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1);ALT复常率优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P〈0.01)。结论 IFN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以干扰素-α1b作为基础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苦参素胶囊,对照组加用甘草酸二铵胶囊。疗程均24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病毒指标及HBV-DNA阴转率。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改善,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干扰素-α1b能较好地改善肝内炎症,保护肝细胞,提高干扰素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苦参素与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对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用干扰素组,用ELISA法检测HBeAg,用PCR法检测HBV-DNA,观察两组中HBeAg、HBV—DNA阴转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比单用干扰素组在HBeAg、HBV—DNA阴转率高;结论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对照组予干扰素α-2b,疗程12个月。治疗开始后第6、12个月检测血清ALT、HBeAg、HBeAb、HBV DNA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ALT复常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9.
薛扬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134-13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收集我院6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4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于治疗24周和48周时,检测两组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血清ALT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48周时,A组血清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且用药简单、方便,从而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以确保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宪山  姜秀荣 《医药世界》2010,12(2):122-123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薄芝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2例,对照组72例,治疗组运用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对照组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薄芝糖肽治疗CHB,降ALT有效率为91.8%,HBV-DNA阴转率为31.9%,HBeAg阴转率为39.0%,与干扰素治疗CHB疗效相近,且治疗过程中末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薄芝糖肽治疗CHB安全有效,与单用干扰素治疗CHB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8):1120-1123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和胸腺五肽分别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500万IU皮下注射,qod;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4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ivgtt,qd;C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胸腺五肽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ivgtt,qd。3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4、8、12、2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Ag血清转换率(以下简称"HBeAg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下降量,治疗24周时的HBsAg阴转率,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12周,3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HBsAg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B组和C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C组患者HBV-DNA下降量显著大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B组和C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和HBV-DNA下降量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3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sAg下降量及HBsAg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HBV-DNA下降量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和胸腺五肽分别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抑制病毒增殖作用,且在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sAg下降量及HBsAg阴转率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疗效。方法治疗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普通干扰素α-2 a(运德素)500万U肌内注射,隔日一次,疗程均为48周。在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分别检测乙肝五项定量、HBVDNA载量、ALT水平等指标。结果在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4周ALT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HBsAg阴转,对照组无1例阴转;治疗组治疗24周HBeAg定量低水平组,随访24周HBeAg/抗-HBe转换率高于其他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治疗24周HBeAg定量对治疗结束HBeAg/抗-HBe转换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方法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于治疗前、治疗12,24,36和48周检测两组的血清HBV DNA载量,比较两组的病毒学应答情况、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等。结果 (1)观察组12周的病毒学应答发生率和24周的充分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V DNA载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3)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较好,此外还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egIFN-α序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在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应答效果不好的慢乙型肝炎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PegIFN-α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12周后,分两组,单药组(PegIFN-α)和联药组(PegIFN-α序贯联合恩替卡韦)。观察24周后及48周以上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时和48周以上时,在ALT复常率,HBV 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HBsAg值下降率均存在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在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应答效果不好,PegIFN-α序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干扰素α-2b 5 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干扰素组给予干扰素α-2b 5 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8周。监测3组患者治疗12,24及48周以及随访结束24周时的ATL变化、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24,48周以及随访结束24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6.7%,86.7%,96.7%和93.3%;ALT复常率为分别为53.3%,96.7%,96.7%,90.0%,均优于干扰素组(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0%,46.7%,66.7%,63.3%,HBeAb阳转率分别为0,40.0%,60.0%,53.3%,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和干扰素组(P<0.05)。三组病例均以野毒株为优势株,未发现变异。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及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  杨巨武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09-1911
目的:分析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3组:干扰素组18例、拉米夫定组21例和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组24例(联合治疗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毒学和血清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高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干扰素α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二者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复制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史正军  张海涛  张晓艳 《中国药房》2007,18(27):2139-2140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5例,其中对照组皮下注射α-2b干扰素300IU,每日1次,15d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mo;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0.6g.次-1,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0.2g.次-1,口服,每日3次,疗程6mo。结果:治疗后的ALT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90.4%、67.5%、69.2%,对照组为74.5%、38.3%、40.4%;随访1a的ALT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86.5%、65.4%、65.4%,对照组为70.2%、36.2%、3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18.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路成吉  秦咏梅 《中国药房》2004,15(7):426-427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干扰素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大剂量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与干扰素α -2b联合 ;B组单用相同剂量干扰素α -2b ,疗程均为24周 ,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ALT复常率均较高 ,但HBeAg 、HBV -DNA阴转率及随访ALT复常率A组均优于B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与干扰素α -2b联合具有较好的抗HBV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入选104例CHB患者,对照组给予PEG-IFNα-2a,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脱氧核苷酸注射液静脉滴注,200毫克/次,1次/周。连续24周,停药后继续随访24周,随访指标主要包括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阴转率,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66.7%vs44.4%),HBeAg阴转率(46.7%vs22.2%),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37.8%vs 17.8%),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20.0%vs 4.4%),总应答率(73.3%vs 4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过程,治疗组白细胞减少(4.4%vs 31.1%)、血小板减少(4.4%vs 20.0%)、黄疸发生率(2.2%vs 1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可提高病毒治疗的转阴率,减少干扰素的骨髓抑制,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徐庆杰  和振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43-2845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入选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用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疗程96周;治疗组58例,用阿德福韦酯l0mg/d口服,α-2b干扰素600万u/次,隔天肌内注射,疗程48周,随后继续单用阿德福韦酯48周.定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4%和77.78%)(χ2=0.04,P>0.05),但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2.42%、53.45%,高于对照组的50.00%、22.23%(χ2=5.03,P<0.05;χ2=10.25,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疗效上显著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