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可变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IPL)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方法:将329例鲜红斑痣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可变脉宽Nd:YAG 1064 nm激光单独照射(165例)以及可变脉宽Nd:YAG 1064 nm激光与强脉冲光联合照射(164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46%)优于单独照射组(79.96%),P0.01。结论:可变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IPL较单独可变脉宽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糠秕马拉色菌的细胞活性、蛋白酶活性及菌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分别予以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0(对照组)、500、600、700、800、900 mJ能量照射,培养7 d后测量各组菌落直径及菌落数,评估菌体细胞活性,采用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585nm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别应用585nm Q开关脉冲激光(能量密度3.0~6.0 J/cm2,脉宽10ns)、590~1200 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30~60 J/cm2,脉宽3.0~5.5 ms)以及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能量密度120-145J/cm2,脉宽20~50ms)共治疗1415例毛细血管扩张、977例蜘蛛痣、742例血管瘤及442例鲜红斑痣患者.结果:585 nm 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有效率分别为86.3%、89.7%及88.6%;治疗蜘蛛痣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6.5%及98.8%;治疗血管瘤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9.6%及74.2%;治疗鲜红斑痣的有效率分别为28.4%、33.1%及40.3%.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及鲜红斑痣的瘢痕发生率分别为8.5%和10.7%.结论:3种治疗方法对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鲜红斑痣疗效无明显差异;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有效率明显优于585nm Q开关脉冲激光及强脉冲光,但瘢痕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密度的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表皮葡萄球菌的菌体活性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临床获取毛囊炎标本,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琼脂平板(TSA)培养获取菌落,基因测序进行鉴定,确定表皮葡萄球菌后进行培养,使用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菌体进行照射。实验组:激光光斑直径2 mm,脉宽≤8 ns,根据不同能量密度159、191、222、254、287 J/cm2分设5组;对照组不予激光照射。以菌落计数法评估菌体活性,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菌体结构的改变。激光能量与菌落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菌落计数分别为(234 500±12 554)、(89 200±10 485)、(52 200±6 214)、(26 200±4 157)、(8 300±2 213) CFU/mL,对照组菌落数为(276 400±13 150) CFU/m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536.97, P<0.05)。激光能量与菌落数呈负相关(r=-0.90,P<0.05)。能量密度在191 J/cm2以上时,对菌体结构有破坏作用,能量越大,破坏程度越大。结论: 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抑菌和结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99例,治疗前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局部外用麻醉,能量100~140 J/cm2,脉冲频率1.0~2.0 Hz,脉宽100~200 ms;1个月后复查,疗效不佳者再次治疗直到皮损消失。结果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1次治愈率为76.7%,总治愈率为100%,出现轻度色素沉着者5例(5%),浅表瘢痕者2例(2%),无1例患者出现凹陷性瘢痕或色素减退,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和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对小鼠皮肤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脉宽为3 ms、50 ms)和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脉宽5 ns)对小鼠背部脱毛后的皮肤进行照射,共照射4次,每次间隔1周.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皮肤弹性、皮肤羟脯氨酸含量,真皮内胶原增生情况以及红斑指数和经表皮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首次照射后第3或4周至第7周,各实验组的皮肤弹性都明显好于对照组;首次照射7周后各组实验侧的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和真皮内胶原厚度都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但各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苦味酸一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检查显示各组增生的胶原主要为I型胶原.首次激光照射后即刻,各实验组的经表皮失水量及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实验组的红斑指数都较其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并于1周内恢复.结论: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可以取得与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对皮肤相似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及液氮冷冻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7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A组)、二氧化碳激光(B组)及液氮冷冻(C组)治疗,评估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及液氮冷冻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1次治愈率分别为86.9%、78.3%和57.8%,总治愈率分别为100%、86.9%和97.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15.2%和13.3%。3种方法治疗化脓性肉芽肿安全有效,其中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以Nd:YAG激光组最好,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睑黄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38例睑黄瘤患者(共68处皮损)。能量密度8.3 J/cm~2,频率10 Hz,脉宽6 ns,光斑直径3 mm。每次治疗间隔2周,所有患者在2~8周内接受1~4次激光治疗。结果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68处皮损中,1次治疗后即有70.59%的皮损治疗有效,4次治疗后77.94%的皮损治疗有效,32.35%的皮损疗效显著。结论:在8.3 J/cm~2的能量密度下,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能安全有效治疗睑黄瘤,治疗次数越多,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中度痤疮患者30例,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4 mm光斑扫描皮损处,能量密度4.0~6.0J/cm~2;无菌注射器清痘后再次以6/8 mm光斑全面部扫描,能量密度2.0~3.5 J/cm~2。每两周1次,共3次。治疗后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66.67%),有效9例(30%),无效1例(3.33%)。丘疹、粉刺、脓疱及红斑消退率分别为69.70%,54.87%,93.25%,26.37%。结论: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不同治疗参数(能量密度、光斑直径、脉宽及治疗次数)治疗由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影响该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不同能量密度(35J/cm2,40J/cm2,45J/cm2),光斑直径(3mm,4mm,5mm),脉宽(25ms,30ms,35ms)及治疗次数(3次,4次,5次)等治疗参数正交设计A~I共9组治疗方案,将177例甲真菌病患者511个病甲随机分为9组,分别接受A~I组方案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临床有效率、真菌学有效率及复发情况,记录观察治疗过程及随访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A~I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治疗结束后各组患者的病甲有明显改善,各组的临床有效率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各组病甲均有明显改善;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治疗的能量密度越高(6个月Wald=5.129,P=0.024;12个月Wald=10.471,P=0.001),次数越多(6个月Wald=4.529,P=0.033;12个月Wald=4.021,P=0.045),其临床有效率及真菌学有效率越高。结论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是治疗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高能量密度、多次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940nm Er:YAG激光SMOOTH模式联合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皮肤光老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2940nm铒激光SMOOTH模式联合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皱纹、皮肤松弛、毛孔及皮肤光泽度的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医生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皱纹改善率分别为88.00%,63.04%;皮肤松弛程度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2.00%,65.21%;毛孔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00%,65.21%;皮肤光泽度改善有效率为90.00%,82.61%。患者自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皱纹改善率分别为84.00%,60.87%;皮肤松弛程度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8.00%,63.04%;毛孔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0.00%,58.70%;皮肤光泽度改善有效率为86.00%,78.26%。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5次治疗后面部皱纹、皮肤松弛、毛孔的改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940nm铒激光SMOOTH模式与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联合应用对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亚甲蓝光动力疗法(MB-PDT)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探索不同浓度亚甲蓝(MB)和不同光照能量密度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红色毛癣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红色毛癣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CLSI M38-A方案,确定MB-PDT抑制红色毛癣菌的MIC值;在96孔板培养红色毛癣菌,用MTT法检测在不同MB浓度、不同光照能量密度下MB-PDT对红色毛癣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红光能量密度68 J/cm~2时,MB-PDT体外抑制红色毛癣菌的MIC值为6μg/mL;光照能量密度为60 J/cm~2时,MB-PDT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随MB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MB浓度增加至10μg/m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继续增加MB浓度至20μg/mL,红色毛癣菌抑制作用无明显增加。MB浓度为10μg/mL时,随着光照能量密度的增加MB-PDT抑菌效应逐渐增强,当光照能量密度为34 J/cm~2时,其红色毛癣菌抑制作用达到最大。结论 MB-PDT在体外可以有效抑制红色毛癣菌;在一定范围内,MB-PDT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与MB浓度与光照能量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色毛癣菌对动物毛发的降解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液体培养红色毛癣菌,加入数根小鼠或豚鼠毛发,以低浓度的酵母浸膏提供菌株生存所必需的营养,菌株生长所需的碳源和氮源由菌株分解动物毛发获得,培养2周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及动物毛发结构的改变,须癣毛癣菌作为阳性对照.结果:2周后,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在豚鼠和小鼠毛发上均能生长,菌落生长后,光镜下可见动物毛发正常结构破坏,横纹变模糊消失.结论:红色毛癣菌能在体外分解豚鼠或小鼠的毛发作为营养,维持菌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在血管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过去我们常采用连续Nd:YAG(1064 nm)激光治疗,该激光作用深、疗效快,但极易遗留明显瘢痕.2007年4-10月,我科采用长脉冲可调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196例小儿血管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595 nm PDL与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治疗婴儿尿布区溃疡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针对尿布区域溃疡性血管瘤患者,溃疡创面采用PDL治疗,光斑直径7 mm,脉宽1.5 ms,能量密度7~9 J/cm2,每周重复治疗1次。非溃疡部分采用PDL和1064 nm Nd:YAG激光模式联合治疗。激光参数如下,PDL采用7 mm光斑,脉宽6 ms,能量密度12 J/cm2,Nd:YAG脉宽45 ms,能量密度30~40 J/cm2,每两周进行1次。结果:共治疗32例患者,溃疡面治疗1周后,有9例患者开始愈合,治疗2周后进行随访,有28例患者溃疡面逐渐愈合。非溃疡处皮损经2~6次治疗后,29例患者皮疹消退60%以上。3例溃疡面较大者出现明显瘢痕。结论:595 nm PDL与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治疗婴儿尿布区溃疡性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方法:搜集PubMed、Web of Science、Sinomed、FMRS、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3月1日收纳的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甲真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统计软件采用Rev Man5.3和Stata11.0。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353个病例。与单一激光治疗相比,长脉冲1064 nmNd:YAG激光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OR=1.49,95%CI 1.04~2.12,Z=2.20,P=0.03)和真菌学清除率(OR=1.85,95%CI 1.21~2.82,Z=2.86,P=0.004),且复发率低(OR =0.23,95%CI 0.08~0.70,Z=2.59,P=0.010)。 结论: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是治疗甲真菌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酒渣鼻是常见皮肤病,其临床特点包括皮肤潮红、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激光是治疗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和鼻赘期的理想选择,最常用的激光包括脉冲染料激光(波长585/595 nm)、长脉宽Nd:YAG激光(波长1064 nm)、CO2激光、铒激光和点阵激光等.强脉冲光、脉冲染料激光用于改善酒渣鼻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安全性高,停工期短.长脉宽Nd:YAG激光仅用于治疗较粗血管和难治性毛细血管扩张.CO2激光、铒激光和点阵激光用于改善酒渣鼻鼻赘.临床上多种激光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G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Medlite C6 Q开关Nd:YAG激光照射体外培养的PIG细胞,MTT法检测PIG细胞的活性,多巴氧化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荧光定量反转录(RT)-PCR和Westenr印迹分别检测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范围内,1 J/cm2照射后24 h时,PIG细胞酪氨酸酶活性(0.563 ± 0.014)与空白对照组(0.501 ± 0.019)比较轻度增加(P < 0.05),酪氨酸酶与TRP-1 mRNA表达(分别为1.40 ± 0.11,1.28 ± 0.03)与空白对照组(1.0)比较明显上调(P < 0.05),而TRP-2 mRNA表达(0.91 ± 0.17)并无明显变化(P > 0.05),其蛋白水平的变化与转录水平相符。②在不影响细胞活性的范围内,3 J/cm2照射后24 h时,PIG细胞酪氨酸酶活性(0.343 ± 0.012)与空白对照组(0.501 ± 0.019)比较明显下降(P < 0.05),酪氨酸酶、TRP-1和TRP-2的mRNA表达(分别为0.70 ± 0.02、0.73 ± 0.04、0.68 ± 0.04)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64 ± 0.05、0.86 ± 0.17、0.69 ± 0.11)与空白对照组(1.0)相比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 < 0.05)。结论 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照射可以影响PIG细胞的黑素合成。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范围内,能量密度为1 J/cm2的Q开关 Nd:YAG 1064 nm激光照射能够刺激黑素合成,而3 J/cm2的照射对黑素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观察可调脉宽Nd:YAG 1064 nm激光对鲜红斑痣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10只莱亨鸡鸡冠作为鲜红斑痣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其中1组作为空白对照不给予照射,其余各组分别以90、100、110、120 J/cm2能量密度照射,脉宽11.5 ms,光斑直径均为6 mm,每只鸡鸡冠照射四个区域。分别观察照射后鸡冠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变化,并对照射前后每高倍镜下血管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1次照射,鸡冠被照射区域颜色变淡,光镜下可见真皮的血管层变薄,血管闭锁,血管数目减少,腔内少量或无红细胞。与照射前比较,照射后血管数有明显减少(P<0.05),在一定范围内,能量越高,变化越明显。结论 可调脉宽Nd:YAG 1064 nm脉冲激光可以引起真皮血管闭锁,血管减少,血管层变薄,从而达到对鲜红斑痣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氮掺杂碳纳米酶(N-Carbon nanozyme)联合近红外光对白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体外抗菌的效果。方法:将白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标准菌株常规接种培养,分别分为四组:(1)空白对照组:真菌不作任何处理;(2)光照组:真菌予以2.5 W/cm2近红外光照射8 min;(3)材料组:真菌予以250 μg/mL的N-Carbon nanozyme处理30 min;(4)实验组:真菌予以250 μg/mL的N-Carbon nanozyme及2.5 W/cm2近红外光照射8 min。SYTO 9/PI染色判断白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的菌体活性;扫描电镜观察和平板计数法判定白念珠菌抗菌形态和菌落形成单位(CFU)的数量。结果:实验组中SYTO9/PI染色示红色荧光染色信号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光照组、材料组间菌落数均未见明显差异,而实验组可见菌落明显减少。生物扫描电镜显示白念珠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氮掺杂碳纳米酶联合近红外光对白念珠菌及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