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62559 免疫调节T细胞的检测在SLE诊治中的意义/华黎琦…//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6,8(2).-34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然后以流式细胞仪计数,测定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和12例对照组免疫调节T细胞(T_4、T_8、2H4、4B4),并分析其在诊断、治疗中的意义。结果显示,活动组7例病人T_4~ 、T_8~ 细胞均减少,以T_4~ 细胞下降最多;在T_4~ 亚群中,2H4~ 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4B4~ 细胞明显增多;非活动组8例病人T_4~ 、T_8~ 细胞增多;在T_4亚群中,2H4~  相似文献   

2.
A艾风菊  2 0 0 4 1783艾 勇  2 0 0 4 30 79安爱芝  2 0 0 4 0 935安富荣  2 0 0 4 0 80 0安茂义  2 0 0 4 0 770安敏健  2 0 0 4 14 6 9B白 洁  2 0 0 4 10 99白 莉  2 0 0 4 0 2 6 9     2 0 0 4 1933白雪帆  2 0 0 4 35 82白雪虹  2 0 0 4 2 6 78白银芳  2 0 0 4 16 6 3白 瑛  2 0 0 4 2 983柏 珩  2 0 0 4 0 15 2包大鹏  2 0 0 4 172 5包立新  2 0 0 4 2 5 82     2 0 0 4 32 0 7包世华  2 0 0 4 3898包为政  2 0 0 4 0 4 38鲍子雨  2 0 0 4 10 6 8毕桂姣  2 0 0 4 0 810毕新岭  2 0 0 4 0 0 0 4 …  相似文献   

3.
补体 C4由 C4A 和 C4B 种处成分组成,其基因位于人第6染色体短臂 HLA-Ⅲ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 C4A 零基因频率增高以及纯合子 C4A 零基因可使疾病的相对风险性明显升高,均提示 C4A 零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C4A 零基因分子基础很复杂,C4A 基因缺失为其常见原因,且多发生于 HLA-B8,DR3单倍型时.C4A 零基因赋予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的机制可能在于 C4A 零基因造成 C4A 绝对或相对缺乏以及 C4活化受损,从而损害了对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抑制和清除功能。  相似文献   

4.
皮肤肿瘤     
20 0 4 0 4 0 0  CD4 4及其配体 HA在瘢痕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李薇薇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中国美容医学 .- 2 0 0 3,12 (4 ) .- 346~ 348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 )检测了 2 4例瘢痕患者病变组织、8例孕胎儿皮肤和正常对照组中 CD4 4及 HA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 CD4 4和 HA与瘢痕形成密切相关 ,HA高产生高代谢则瘢痕形成少 ,在瘢痕组织塑性期 ,若 HA高产生低代谢 ,导致 HA过量沉积 ,则产生瘢痕增多。HA在创面愈合中抑制瘢痕形成的生物学作用与其相对浓度 (HA/ CD4 4)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白三烯A_4水解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5-脂氧合酶活性极其有限或缺乏,银屑病皮损中白三烯B_4的来源成为研究热点。新近研究表明,表皮存在白三烯A_4水解酶,它可将中性粒细胞释放出的白三烯A_4水解为白三烯B_4,即跨细胞合成白三烯B_4。因此,白三烯A_4水解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并可能成为抗银屑病药物的靶位。  相似文献   

6.
941984 SLE病人T、B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的分析/毕黎琦…//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4,20(4).-389 用17种针对各种功能的T、B、NK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42例SLE病人及42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LE活动期,免疫调节T细胞(T_4~ 及T_8~ )减少,尤其是T_4~ 细胞减少更明显,而在T_4~ 亚群内减少的是T_4~ 2H_4~ 细胞,由此可导致T_5~ 细胞功能缺陷及数量减少。另一方面,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T_4~ 4B_4~ 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ARNT和KLF4间可能存在的信号调控机制。方法构建ARNT真核表达质粒,并与其二聚体配体基因AHR表达质粒分别联合含KLF4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体外共转染细胞,通过对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分析ARNT对KLF4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同空白对照比较,细胞中转染含ARNT质粒后,引起KLF4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增高2倍多。另一方面,共转染ARNT及其二聚体配体基因AHR,KLF4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较空白对照降低近1/8。结论ARNT可活化KLF4启动子,激活KLF4表达,而AHR共转染明显抑制KLF4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 研究CD4 4v6和PCNA与皮肤鳞状细胞癌 (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 免疫组化法研究 4 8例SCC原发灶、11例淋巴结转移灶和 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4 4v6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 : SCC标本中 ,CD4 4v6表达下调 (P <0 .0 1) ,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 (P <0 .0 5 ) ;PCNA表达增高 (P <0 .0 5 ) ,分化越差增高越明显 (P <0 .0 1)。二者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发病部位均无关 (P >0 .0 5 ) ,且CD4 4v6和PCNA的表达无相关性 (r=- 0 .176 ,P >0 .0 5 )。结论 : CD4 4v6和PCNA均可作为研究SCC发生与发展的独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了解紫外线照射 (UVR)对银屑病患者系统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UVR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CD4 4及CD54 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①银屑病患者CD4 4及CD54 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均 <0 .0 0 1) ;②UVR治疗后患者CD4 4及CD54 表达量显著降低 (P <0 .0 0 1,P <0 .0 5 ) ;③停止治疗半月后 ,患者CD4 4及CD54 表达量接近治疗前水平。结论 UVR治疗银屑病可能与其减少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观察 4 0 0例门诊病例 ,其中 <1 5岁者3 2例 ,1 5~ 3 0岁者 1 80例 ,3 0~ 4 5岁者 2 2 0例 ,>4 5岁以上者 1 68例。发病以 3 0~4 5岁者为最多 ( 5 5 % )。 4 0 0例中初诊者 2 0 2例 ,复诊者 1 98例。1 .2 病种分布 女阴湿疹 1 0 4例 ( 2 6% ) ,女阴瘙痒症96例 ( 2 4 % ) ,女阴念珠菌病 4 8例 ( 1 2 % ) ,女阴滴虫病3 2例 ( 8% ) ,淋病性女阴炎 2 6例 ( 6 5 % ) ,女阴尖锐湿疣 1 4例 ( 3 5 % ) ,女阴阴虱病 1 4例 ( 3 5 % ) ,女阴脓皮病 (毛囊炎、疖肿、脓疱疮等 ) 1 4例 ( 3 5 % ) ,女阴扁平苔藓 4例 …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和大斑片样副银屑病中P16INK4a基因甲基化状态和其蛋白的表达对其分型的相关性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14例蕈样肉芽肿和4例大斑片样副银屑病石蜡蜡块组织中P16INK4a蛋白及P16INK4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蕈样肉芽肿中14例中有9例少量表达P16INK4a蛋白,10例P16INK4a甲基化阳性,大斑片样副银屑病4例中有1例少量表达P16INK4a蛋白,4例全部P16INK4a甲基化阳性。蕈样肉芽肿组和大斑片样副银屑病组之间以及蕈样肉芽肿各组之间的蛋白表达和甲基化状态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16INK4a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蛋白的表达和蕈样肉芽肿的分型可能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ICAM 1(CD5 4)含量和外周血CD4+ ,CD8+ 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CD5 4表达变化及其在NZB/NZWF1小鼠狼疮样改变中的发病学意义。方法 对雌、雄NZB /NZWF1小鼠进行了 3月龄至 4.5月龄血清ICAM 1(CD5 4)含量和外周血CD4+ ,CD8+ 细胞、淋巴细胞表面CD5 4表达变化及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动态观察。结果 雌雄性小鼠间存在着免疫学异常的差异 ,随月龄增加而明显。雌性小鼠外周血CD4+ ,CD8+ 细胞随着月龄增加分别呈减少和略增趋势 ,血清中ICAM 1含量升高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D5 4呈高表达 ,肾小球萎缩、面积减少等病理改变明显 ;而雄性小鼠无明显变化。结论 NZB/NZWF1小鼠外周血CD4+ ,CD8+ 细胞的变化和血清ICAM 1含量增高及淋巴细胞表面CD5 4的高表达与狼疮样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阳江地区淋球菌质粒谱与耐药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阳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谱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碱裂解和溶菌酶双重处理100株淋球菌流行株,进行质粒抽提及质粒谱分型研究。利用K-B法测定淋球菌流行株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检出4种不同分子量的质粒,其中分子量为4.2kb、7.4kb和39.5kb的质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6.00%、58.00%和41.00%。质粒谱型共12型,以7.4kb 4.2kb、39.5kb 7.4kb 4.2kb、39.5kb 4.2kb3型为主,分别占21.00%、17.00%和15.00%;耐药谱型42型,以CPLX^R、TCR CPLX^R、CPLX^R CP^R菌株为主,分别占12.00%,、12.00%和7.00%。将3型主要的耐药谱与相应的质粒谱进行比较。结果 CPLX^R菌株以39.5kb 4.2kb质粒谱为主;TC^R CPLX^R菌株以7.4kb 4.2kb质粒谱为主;CPLX^R CP^R菌株以7.4kb和39.5kb 7.4kb 4.2kb质粒谱为主。结论 阳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的质粒谱与其相应的耐药谱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TLR4和CXCR4在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及皮损中的水平,分析其在天疱疮病理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15例治疗前天疱疮患者和13名健康正常人的皮损组织及PBMC,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LR4和CXCR4在皮肤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TLR4+CXCR4+浆细胞的比例。结果:天疱疮患者皮损部位TLR4和CXCR4表达增加;同时天疱疮患者PBMC中浆细胞(Lin-CD27+CD38+CD138+)的表达比例(3.26±1.90)高于健康对照(1.38±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天疱疮患者浆细胞中TLR4+CXCR4+双阳细胞表达比例(14.23±8.69)高于健康对照(6.74±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疱疮患者中TLR4以及CXCR4表达显著增加,可能在疾病病理进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作用机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2 3例活动期SLE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中CD4 0配体 (CD4 0L)mRNA的表达水平 ,以及雷公藤对SLE患者PBMC中CD4 0L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 MC中CD4 0L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雷公藤处理后 ,其CD4 0LmRNA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1) ,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CD4 0L的异常表达可能是SLE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雷公藤可通过抑制CD4 0L分子的表达 ,影响CD4 0 -CD4 0L信号的传导而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进展期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高于稳定期的患者的表达(P〈0.05)。结论:TLR4及其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与银屑病PASI评分无关,但与银屑病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SLE患者GATA-3、MBD2与IL-4表达的相关性,探讨GATA-3和MBD2对IL-v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4、GATA-3、MBD2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4、GATA-3和MBD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37,3.55,9.68,P均<0.05);IL-4与GATA-3、IL-4与MBD2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39,0.97,P均<0.05)。结论SLE患者中IL-4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MBD2对IL-4基因阻遏作用降低,及大量GATA-3对IL-4基因的过度激活共同作用所导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影响CD4^+/CD8^+比值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患者的基线及随访资料,观察期60个月,对60个月时CD4^+ T细胞数大于350/μL的患者,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基线CD4^+/CD8^+、CD4^+T细胞数的差异。结果治疗60个月,影响CD4^+ T细胞数大于350/μL的患者CD4^+/CD8^+比值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基线CD4^+ T细胞数小于100/μL、基线CD8^+ T细胞数。CD4^+ T细胞数大于350/μL组,与CD4^+ T细胞数小于350/μL组,基线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基线CD4^+ T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改善CD4^+/CD8^+比值,治疗时间越早,长期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情况越好。但高龄、低CD4^+ T细胞数、高CD8^+ T细胞数是长期治疗的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三烯B4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及咪唑斯汀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咪唑斯汀治疗前后血清中白三烯B4的含量。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清白三烯B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症状缓解后白三烯B4含量下降,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咪唑斯汀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三烯B4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咪唑斯汀能降低患者血清白三烯B4水平。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圣彼得堡巴甫洛夫医科大学皮肤性病科对1993- 1995年间10 5 2例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其中男5 0 1例,女5 5 1例。二期显发有4 98例,90 2 %皆登记有一期梅毒或其残余表现;二期复发有5 5 4例。发现:和2 0世纪4 0~6 0年代相比,当前斑疹(玫瑰疹)是二期显发梅毒疹的主要表现占91 4 % ,其中单一斑疹占5 3 4 % ,合并丘疹型梅毒疹发生率降低占38% ;单一丘疹型梅毒疹占8 6 % ;脓疱疹减少占0 4 % ,而过去为2 4 %~8 7% ;掌跖部梅毒皮疹增加占4 9 1% ;未见梅毒白斑过去占0 3%~2 .2 % ,梅毒性脱发减少占2 % ,而过去为1 4 %~4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