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汶川地震2周2283例急诊伤员分检方案的总结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汶川地震后采取非常规方法(传统分检方法结合灾害救援的特点)分检伤员的效果,为建立大型灾害事件伤员分检处理流程,及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救援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华西医院在震后两周内接诊的所有地震伤员的诊疗信息数据为基础,对伤员伤情严重程度和所需医疗干预的迫切程度进行分检。结果按伤情严重程度和所需医疗干预的迫切程度对伤员进行分检,使危重伤员得到了及时处理,一般伤员得到了足够重视,轻伤员被及时分流,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医疗资源,使各类伤员都得到了最恰当的处理。结论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伤员分检方法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分检方法。采用灾害救援伤员分检方式分检地震后大批伤员,可使重伤员不延误病情,轻伤员不浪费医疗资源,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861例汶川地震住院和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23日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23日,共收治2728例地震伤员,其中急诊伤员872例,住院伤员1856例。住院伤员男性974例,中位年龄43岁;女性882例,中位年龄46岁。伤员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周内(占82.4%),震后第8天住院伤员数达峰值976例;伤员出院时间集中在震后第9-18天(占60.2%);伤员来源最多的3个地区为德阳市、阿坝州和都江堰市。入院诊断前3位损伤依次为骨折(54.84%)、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9.81%)和胸腹部伤(含脏器伤)(7.54%)。共死亡33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急诊死亡1例,住院死亡27例。结论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是今后再遭遇特大灾害时提高医疗救援的应急反应速度、搜救能力,改善现场伤员分拣和外送、转运流程,合理配置与使用医疗资源的重要保证。全面总结华西医院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指挥和救治经验,可为国家建立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度院内、省外以及国际医疗队援助护理人员;迅速组建急诊医疗救护团队、建立地震伤员基本信息快速登记与快速预检分诊流程,制定并优化接收伤员流程、改善信息采集流程;根据不同时期收治地震伤员的情况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地震医疗救援的高效运行。同时保证了院内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确保其间常规住院病人无一人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4.
一线三甲医院汶川地震7天内2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23例汶川地震腹部损伤住院和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腹部损伤处置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1周内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结果我院共收治住院腹部伤员23例,占总住院伤员的1.9%;绝大部分伤员来自绵竹市,在12h内入院并得到救治。本组伤情严重、病情复杂;死亡5例,病死率21.74%;脾脏损伤采取脾切除术;切口感染2例,与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有关。结论建立我国地震灾害腹部脏器损伤的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对保证救援人员配置和伤员分检、最优化手术安排、减少地震腹部伤病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国家级医院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党政领导准确定位医院作用,迅速确定医院地震医疗救援的“三中心”战略定位:即复杂危重伤员救治中心,灾区医院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强调集中指挥、授权管理和多部门协同合作。医院管理模式迅速从常态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科学合理配置和调动资源,满足随时变化的伤员抢救需求。根据地震伤员来院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分期重点处置。依靠多学科合作,集结国内国际专家,加强了危重伤抢救力度,提高了救治水平。截至止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住院1751例,其中危重伤员1135例,ICU收治127例,手术1239台,血液透析77例,住院死亡率低于0.7%。其间医院的常规医疗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1874例伤员伤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早期的院内应急方案和措施。方法对我院早期收入住院的1874例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伤情构成、危重症伤员伤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伤员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1周内(69.3%),入院诊断的前3位损伤是浅表组织伤、骨折、脑外伤,其中,挤压综合征死亡率最高。重症伤员以颅脑外伤为主。地震伤伴发基础疾病中以合并肺部疾病死亡率最高。结论加强震后前三周的医疗救援力度,加强伤员并发症的防范和治疗,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可有效减少伤员的伤残和死亡。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563例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救援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病案室、急诊科、骨科及其它相关临床科室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12日8时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12日,共收治563例地震伤员,包括门诊伤员249例,住院伤员314例。其中男性287例,女性276例;中位年龄门诊伤员42(28,57)岁,住院伤员46(33,65)岁,住院伤员年龄明显大于门诊伤员(P=0.003)。门诊伤员集中在震后前3天(占73.50%),而住院伤员震后前3天不足50%。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彭州市;伤情分类前3位为骨科(69.3%)、神经外科(15.6%)、普外科(3.7%)。总医疗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依次为骨科、ICU和神经外科;而人均中位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分别为ICU、神经外科和肾内科。救治过程中共死亡9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住院死亡4例;含颅脑损伤8例,挤压综合征1例。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建设、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科学现场分拣与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是提高今后地震医疗救援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伤员接诊处置与转出管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作为四川省重症伤员集中收治医院,立即从常态转到双轨应急状态,充分调度人力、物力,扩大骨科床位至680张;按伤员伤情进程分期重点处理、优化地震伤员接诊处置流程,保证有效救治;建立地震伤员转出通道。截至2008年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向就近基层医院转诊经治疗病情稳定的轻症伤员64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同时段地震伤员在我院急诊科停留时间,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分检地震伤员中的作用,为救治特大灾害伤员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至5月15日14时27分汶川地震伤员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救治停留的时间,并分为震后24h内、震后24~48h和48-72h三个时段进行比较。结果震后72h内我院收治伤员536例,其中24h内收治伤员207例,伤员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为129min;24—48h收治伤员104例,伤员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97min;48~72h内收治伤员226例,伤员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为86min。第一个24h与第二个24h和第三个24h比较,地震伤员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个24h和第三个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建立建全急诊绿色通道,对加快应急状态下伤员救治处理有重要意义。结论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绿色通道,使地震伤员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不断缩短,保证伤员尽快得到专科处理,为抢救危重伤员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0.
根据佛山市南海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制定区域性批量伤员紧急医疗救援流程,并设计案例,通过反复的分组及整合预演,对流程进行修改、细化,最后确立本区域批量伤员医疗应急救援流程,并通过一次公开的整合演练证实流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并统一了本区域的院前检伤分类法(START法)、各级医院应急医疗救援物资储备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汶川地震伤员的院间分流情况,为未来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伤员分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汶川地震后两周医院收治地震伤员情况及其去向,分析转出原因及实施方法。结果震后第1~14天,医院可提供给地震伤员的床位数平均为124张/天,而在此期间共收治地震伤员2227人,其中住院1181人,占同期收治地震伤员的53.03%。面对巨大的病床需求,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医院及时、合理地对伤员进行院问分流,使伤员每日在院人数相对稳定,分流及在院伤员均得到及时治疗。结论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发生后,医院及时多次评估医院现有医疗资源,充分估计伤员流量,在不同时间段采取有效措施,对伤员实施院际间合理分流,以使医疗资源利用最优化,伤员处置最恰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芦山和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种不同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后12小时内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5例伤员的诊治信息及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与汶川地震时批量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相对比,分析两种院内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芦山地震伤员按接诊、分诊流程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0.51h,而汶川伤员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2.13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接诊、分诊流程是对汶川地震时的接诊、分诊流程的经验总结和改进,可作为类似灾后批量伤员院内急诊接诊、分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首批伤员检伤救治与后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第三军区大学西南医院医疗队在"5·12"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大批量伤员的检伤救治与后送转运工作,探讨地震灾害现场大批量伤员的医疗救援模式.方法 结合映秀镇救援现场实际,根据CRASHPLAN原则将救治区分为检伤分类区、轻伤区、重伤区和后送区.医疗队工作分组分区实施,检伤、治疗和后送在统一协调下展开.结果 到达后的3 d时间内,医疗队共计分类救治批量伤员415例,其中危重伤员251例,行清创手术153例次,紧急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12例次,直升机空运后送伤员317例.救治工作有序高效,所有伤员在救治过程和后送途中无一例死亡.结论 根据现场救治能力和医疗资源情况科学地把握检伤分类后送原则和分级救治原则,对地震灾害大批量伤员的医疗救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为应对大量污染或感染伤员入院带来的医院环境污染和预防病人间交叉感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改进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组建多学科融合的医院感染控制组,加强伤员的检伤分流和预检分诊处的感染管理,同时规范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从而有效保障了伤员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收集和分析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应急药品使用数据,为科学、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药品后勤保障工作,提高类似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药品使用构成比和用药频度为评价指标,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对芦山地震后当日~1月内该院地震伤员救治药品使用情况、药品金额以及汶川与芦山两次地震捐赠药品接收、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芦山地震后1月内该院地震伤员用药共涉及26类、455个品规,其中治疗性用药量和用药频度高于辅助性用药;共接收捐赠药品8类、16个品规,本时间段均用于院内地震伤员救治。芦山地震后所接收的捐赠药品品规数和药品总金额分别较汶川地震减少90.91%和89.73%,实施了以收治地震伤员用药信息为导向的院内应急药品保障机制,应急药物的分配相对更准确、高效。结论实施以收治地震伤员用药信息为导向的应急药品保障机制,有助于提升地震医学救援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Waiting tim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s is a major source of patient dissatisfaction in hospitals. Triage attempts to have the mos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een first with an overall reduction in waiting time. Triage teams may include specially trained nurses or alternatively a specialist physicia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inclusion of a specialist physician on the triage team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he West Indies (UHWI) in Kingston Jamaica reduced waiting time and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MethodsA prospective, cross sectional survey of ambulatory care patients was undertaken in 2006. Triage was completed by a team consisting of a doctor and two nurses during the first week and by nurses only during the second week.Results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ngth of time patients sp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based on whether or not they were triaged by a physician led team or by a team of nurses only. Type of triage team did not affect the level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Wait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factors which came into play after triage such as the wait for X-ray and laboratory services.ConclusionsThere appears to be no reduction in waiting times experienced by patients at the UHWI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a result of inclusion of a specialist emergency physician in the triage process. This suggests that specialist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are adequately trained in triage, and that delays in the triage process at UHWI are due to other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芦山地震发生后4周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400人次,其中入院治疗325人,手术238台(骨科手术202台),危重伤员28人,重症伤员1人。为了避免和减少伤员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减少残疾,实现早日康复,自震后28h起,该院康复医学科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早期康复护理流程:成立早期康复护理应急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筹备早期康复护理技术人员,并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早期康复护理信息平台,做到信息畅通;加强与专业人士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使地震伤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和治疗。截至震后4周,伤愈康复出院178人次,占总接诊伤员人次的44.5%;69例在医院温江院区住院的骨折术后伤员零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4·20芦山地震伤员来院前的不同转运方式及相关伤情特点,探讨地震救援现场进行院前转运所需要的医护人员调配,为今后相关重大灾害性事件发生后伤员的转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芦山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接受的地震伤员的受伤类型和伤情特点等基本资料,对救护车和非救护车转运伤员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有314例伤员纳入分析,其中经救护车转运的伤员共277例,经非救护车转运的伤员共37例,各占88.2%和11.8%,转运中的伤员均以四肢及骨盆骨折受伤类型为主,救护车的转运高峰期为第1天和第5天,非救护车的转运高峰期为第1天。救护车转运伤员中重伤以上患者的比例与非救护车转运伤员中重伤以上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地震现场进行伤员分拣以后,就需要根据病情轻重迅速选择合理的转运方式,从而根据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合理配备相关急救物资和调配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