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值FEV1/FVC的影响因素、变化情况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分级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择FEV1%预计值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仍低于80%,但FEV1/FVC≥70%的“可疑”COPD患者的肺功能测定数据结合历史文献进行分析、推论、求证。结果 29例“可疑”COPD患者基础肺功能情况符合我国1997年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且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FEV1%预计值及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FEV1%预计值仍低于80%,FEV1/FVC则大于70%,但仍低于83%这一经典数值。结论 FEV1/FVC受年龄、呼吸肌力及肺泡伸缩程度等诸因素的影响,具有较明显的变异性,其值在70%以上时未必一定就不存在气流阻塞,它在COPD诊断分级中的价值并不象GOLD所说的那样重要,GOLD关于COPD的诊断分级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较低且容易造成混乱,建议重新修订为“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预计值〈80%或FEV1/FVC仍处于减低状态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在对COPD轻重程度的分级时则应取消FEV1/FVC〈70%这一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统计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70%者所占比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FEV1/FVC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通过体检及问卷调查确定为无吸烟史的健康人群的508名中老年调查者,按年龄分为45—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组。所有人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比较3组FEV1/FVC〈70%者所占比例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3组FEV1/FVC平均值分别为80.7%,79.3%,76.5%。应用FEV1/FVC〈70%为COPD诊断标准时,3组COPD发病率分别为1.7%,2.2%,11%。应用FEV1/FVC〈65%的诊断标准时,≥70岁人群COPD的发病率都由11%降到4.7%。结论应用FEV1/FVC〈70%为诊断标准时,≥70岁无吸烟史的健康人群COPD患病率出现了难以解释的显著升高,考虑存在过度诊断,推测FEV1/FVC〈65%可能是一个更为合理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脉冲振荡肺功能在COPD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IOS)与常规肺功能(PFT)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IOS各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阻塞程度分级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5例受试者(154例COPD患者及171例健康对照组)依次进行IOS检测和PFT检测。结果 COPD组IOS各参数与PFT参数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呈负相关(P〈0.01),与残气与肺总量之比(RV/TLC)、气道阻力占预计值百分比(R tot%pre)呈正相关(P〈0.01)。IOS各参数中对COPD的诊断价值按顺序排列依次是低频电抗面积(AX)〉共振频率(Fres)〉振荡频率为5Hz时的电抗(X5)〉振荡频率为5Hz时的气道阻力(R5)〉振荡频率为5Hz和20Hz时气道阻力差值(R5-R20)〉振荡频率为20Hz时的气道阻力(R20)。IOS分级方法与COPD的GOLD分级方法显著相关(P〈0.01)。结论 IOS参数中的AX、Fres、X5及R5可综合用于对COPD气流阻塞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相似文献   

4.
未诊断呼吸系疾病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未诊断过呼吸系疾病的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以及吸烟对其影响。方法分析471例非呼吸系疾病者肺功能及病史,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FVC)〈70%作为COPD诊断标准。结果吸烟和非吸烟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组的各项通气指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1)。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有20例,占该人群的4.25%;吸烟组患病率为8.02%,明显高于非吸烟组(2.27%,P〈0.01);在无临床症状人群中,COPD患病率为3.12%,其中吸烟者达到6.34%,而非吸烟者为1.4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咳嗽组和气闷组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分别为21.74%和6.45%。按照COPD严重度分级,Ⅰ级4例,Ⅱ级11例,Ⅲ级5例。结论未诊断过呼吸系疾病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COPD,吸烟者中比例更高。早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可有效减少COPD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第六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替代用力肺活量(FVC)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确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6诊断界值.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1210例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容量-时间曲线上测量FEV6,应用Kendall test对FEV1/FEV6与FEV1/FVC进行相关性分析;以FEV1/FVC<70%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以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为标准,确定诊断界值.结果 FEV1/FEV6与FEV1/FVC高度相关(r=0.964,P<0.05).以FEV1/FVC<70%为金标准FEV1/FEV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97,面积的标准误为0.001.以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确定FEV1/FEV6最佳分界点为71%,敏感度为97.7%,特异度为99.1%.结论 FEV1/FEV6与FEV1/FVC高度相关,以FEV1/FEV6<71%作为COPD诊断界值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FEV1/FEV6可以替代FEV1/FVC用于筛选诊断COPD.  相似文献   

6.
徐玮涵  王浩彦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1):1623-1627
目的研究新型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10S)中的各项参数在COPD呼吸周期中的变化和应用价值,评估IOS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各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受试者(47例COPD患者,6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依次进行IOS和常规肺功能检测。MostGraph-01脉冲震荡检测装置可以绘制脉冲振荡的3D图像,实现呼吸周期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可视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组患者的5Hz时黏性阻力(R5)、5Hz与20Hz时黏性阻力差值(RS-R20)、共振频率(Fres)均显著增高,且随着COPD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增加;5Hz时电抗(X5)显著降低,且随着COPD级别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IOS参数在呼吸过程中呈动态变化,COPD各组呼气相R5、R5-R20、Fres明显大于吸气相R5、R5-R20、Fres(P〈0.05),呼气相X5明显小于吸气相X5(P〈0.05);呼气相R5、R5-R20、Fres在COPD组间逐渐增高(P〈0.05),呼气相X5在COPD组间逐渐降低(P〈o.05)。COPD患者R5、R5-R20分别与FEV1、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P〈0.05);Fres与FVC、FEVl、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P〈0.05)IX5分别与FEV1、FEV,/FVC、FEV1%pred呈正相关(P〈0.05)。结论IOS对COPD患者呼吸运动的检测可用于对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IOS参数在呼吸过程中是呈动态变化的,呼气相IOS参数更能反映COPD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
张雪岩 《山东医药》2011,51(43):69-7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息肺功能、运动耐力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行静息肺功能测定和症状自限最大运动负荷递增试验,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最大通气量(MVV)、静息状态下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最大摄氧量(VO2 max);对COPD静息肺功能指标与VO2 max的关系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OPD组FVC、FEV1.0、FEV1.O%、FEV1.0/FVC、MVV、DLCO和VO2 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COPD组FVC、FEV1.0、FEV1.0%、FEV1.0/FVC、MVV和DLCO与VO2 max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静息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均有所减退,且两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此两项指标可综合评价COPD病情进展、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与不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患者夜间低氧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4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和家庭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对肺功能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SaO2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IT 9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r=-0.25,P〈0.05)、与FVC占预计值%(FVC%)、残气容积(RV)(r值分别为0.26、0.25,P均〈0.05)呈正相关,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与峰流量(PEF)、FVC%、FEV1占预计值%(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7、0.25、0.22,P均〈0.01),与RV呈负相关(r=-0.32,P〈0.01),SIT90%与RV呈正相关(r=0.22,P〈0.05)、与PEF、FVC、FVC%、FEV1、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21,P均〈0.05)。阻塞程度相同的重叠综合征与单纯COPD患者在FEV1%,PEF%,RV%,TLC%,BMI,SIT90%,LSaO2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夜间低氧与COPD肺功能分级相关。伴SAHS的COPD患者(重叠综合征)夜间低氧比单纯COPD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型号肺功能仪对同一人群测试指标的可比性。方法用美国PDS公司KOKO台式肺功能仪和日本M INATO公司SYSTEM7型肺功能仪分别对同一人群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并对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仪器的肺活量(VC)、肺活量预计值(VC预计值)、VC/VC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FVC预计值)、FVC/FVC预计值%、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SYSTEM7型肺功能仪的FEV1预计值、比KOKO台式肺功能仪的高,差异显著(P〈0.05),SYSTEM7型肺功能仪的FEV1/FEV1预计%比KOKO台式肺功能仪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不同型号的肺功能仪实测值VC、FVC、FEV1可以互认,但由FEV1预计值不一,可能致使实测值/预计值百分比不一,影响肺功能诊断,对不同仪器采用的预计值模式的适应性首先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在老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哮喘患者88例(哮喘组)、COPD患者276例(COPD组)和健康体检者45名(对照组),采用肺量计法检测常规通气功能、脉冲震荡法(IOS)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分析通气功能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呼吸阻抗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20 Hz时气道阻力(R20)增高(P<0.05),COPD组呼吸总阻抗(Zrs)、5 Hz时气道阻力(R5)明显增加(P<0.01,P<0.05);哮喘组和COPD组5 Hz与20Hz时气道阻力差值(R5 -R20)、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及共振频率(Fres)均明显增高,5 Hz时电抗(X5)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哮喘组比较,COPD组R5-R20、Rp、Fres增加,X5下降(P <0.05或P<0.01);随COPD严重程度加重,Zrs、R5、R5 - R20、Rc、Rp、Fres逐渐增加,X5逐渐下降(P<0.05或P<0.01).哮喘组与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气道阻力Zrs、R5、R5 - R20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X5呈正相关(P<0.01);哮喘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R20均呈负相关(P<0.01),而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R20无相关性(均P<0.05);哮喘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res呈负相关(P<0.01),FEV1/FVC与Fres无相关性(P<0.05),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res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哮喘和COPD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均增加,但增加的部位不同,哮喘患者以中心气道阻力增加为主.COPD患者以外周气道阻力增加为主;COPD患者呼吸总阻抗明显增加,且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中重度COPD明显增加.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简单易行的呼吸阻抗测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患者的肺容量和呼气流量反应的差别.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临床诊断为COPD稳定期无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患者465例,其中男426例,女39例;年龄(42~86)岁,平均(67±8)岁.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患者支气管舒张前后FEV_1和FVC的改变值和改变率.统计学分析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和配对秩和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正态分布)以及非参数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患者的FEV_1平均增加117 ml,较基础值平均提高13.2%,舒张试验阳性率为18.7%(87/465);FVC平均增加258 ml,较基础值平均提高14.0%,舒张试验阳性率为44.1%(205/465).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FEV_1改变值逐渐减少,而FVC改变值却逐渐增加.结论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COPD患者的容量反应较流量反应更为明显,FVC改变值较FEV_1更大,且随着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FVC增加值越大.FVC应该作为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反应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联合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与单独吸入沙丁胺醇后的肺功能变化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研究43例COPD患者联合吸药后的肺通气功能变化,回顺性收集180例COPD患者经典支气管舒张试验数据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气管可逆性差异。结果联合吸药组总体和GOLDⅡ级患者吸药30min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为34.9%和43.5%,显著大于单独吸药组总体和GOLDⅡ级患者的阳性率17.2%和18.4%(P〈0.05)。联合吸药组吸药30min后FEV1改善率≥20.0%和〈10.0%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7.2%和39.5%.但单独吸药组FEV1改善率≥20.0%和〈10.0%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为17.8%和53.9%。两组中FEV1改善率≥20.0%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联合吸药组总体和GOLDⅡ级患者吸药30min后的AFEV1和△FVC显著大于单独吸药组总体和GOLDⅡ级患者吸药后的相应值(P〈0.05)。两组患者的AFEV1与△FVC均呈显著正相关,随COPD严重度增加,其相关性在联合吸药组呈增强趋势,而在单独吸药组呈减弱趋势。结论COPD患者联合吸入沙丁胺醇和溴化异丙托品比单独吸入沙丁胺醇更具有明显的支气管舒张可逆性,并且舒张作用的时效性任联合吸药组更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深吸气量的影响,探讨深吸气量(IC)对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噻托溴胺粉雾剂吸入;对照组(B组)安慰剂吸入。于研究第1天、第43天(约6周)、第85天(约12周)检测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FVC、I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FEV1在第6周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t=2.018,P=0.048),12周差异无显著性(t=1.723,P=0.090);FEV1(%)在第6周、12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1.761、1.387,P分别为0.083、0.171);FVC在第6周、12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t分别为2.762、2.255,P分别为0.008、0.029);FEV1/FVC在第6周、12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0.370、0.668,P分别为0.713、0.507);IC在第6周、12周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分别为3.204、3.109,P分别为0.002、0.003)。结论噻托溴胺可使稳定期COPD患者IC增大。对于判断COPD气流受限的指标FEV1/FVC、FEV1(%),用于判断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方面则不够敏感。IC是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OPD患者深吸气量等肺功能指标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62例,其中男55例,女7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6±8)岁.均进行肺容量、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检查,并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SGRQ的分值与总分、SGRQ评分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2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SGRQ总分为(43±17)分,其中呼吸症状分值为(54±23)分,活动受限分值为(54±19)分,疾病影响分值为(33±20)分;肺功能检查结果中FEV_1占预计值%为(43±13)%,FEV_1/FVC为(52±11)%,残气量占预计值%为(194±50)%,残气量/肺总量为(166±3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为(74±2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残气量占预计值%、残气量/肺总量、FEV,占预计值%、FEV./FVC、呼气峰流量、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_(50%))、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_(25%))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与SGRQ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36~-0.479,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68~-0.411,而深吸气量占预计值%和SGRQ的3个能区分值和总分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418~-0.521,均P<0.05.SGRQ的3个能区分值中呼吸症状和肺功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肺功能检查中肺容量测定、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均与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相关,深吸气量占预计值%和FEV_1占预计值%应联合作为临床评价COPD患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中文版肺功能状态和呼吸困难问卷(PFSDQ)修订版用于COPD患者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于2009年4-9月在北京市2家医院呼吸科门诊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61例,其中男52例,女9例;年龄51~80岁,平均(66±7)岁.用PFSDQ修订版和修订的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量表)评估其呼吸困难及功能情况,并于同日或1周内进行检测肺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PFSDQ修订版包括活动受限程度、活动后呼吸困难和活动后疲乏3个维度.结果 PFSDQ修订版中活动受限、活动后呼吸困难和活动后疲乏3个维度的克龙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4、0.85和0.89,与6 min步行距离、FEV_1、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MMRC测评的呼吸困难程度和BODE指数均有显著相关性(r值为-0.27~0.66,均P<0.01).上述3个维度在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中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35~15.21,P<0.05和P<0.01).结论 中文版PFSDQ修订版在61例COPD患者中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COPD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IOS)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传统肺功能检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COPD严重程度分为A、B、C、D四组,A组(轻度)17例,B组(中度)21例,C组(重度)33例,D组(极重度)29例,另选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进行IOS肺功能测定(Zrs、Fres、R5、R20、X5)和传统肺功能测定(FEV_1、FEV_1/FVC),COPD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复诊。结果治疗前后,实验各组与健康组比较,FEV_1、FEV_1/FVC、X5显著降低,Zrs、Fres、R5、R5-R20、R20显著升高;并且COPD越严重Zrs、Fres、R5、R5-R20、R20越高,FEV_1、FEV_1/FVC、X5越低(P0.05);经过治疗后,四个实验组FEV_1、FEV_1/FVC显著升高,Zrs、Fres、R5、R5-R20显著降低(P0.05),X5、R20无明显改变。FEV_1、FEV_1/FVC与Zrs、Fres、R5、R5-R20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X5呈明显正相关(P0.05),其中FEV_1与Fres的相关性最强(r=-0.765)。结论 IOS肺功能检测指标能客观反映气道阻力,并且与传统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COPD诊断技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Risk of over-diagnosis of COPD in asymptomatic elderly never-smoke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has defined stage I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s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 <70% and a FEV1% predicted of >80%. Stage 2 has been defined as FEV1/FVC <70% and a FEV1% pred of <80%.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extent of COPD misdiagnosis using this definition in healthy, never-smoker, asymptomatic adults aged >70 yrs in Bergen, Norway. A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was mailed to a random sample of 2,871 persons aged >70 yrs. In a random, well-defined subgroup of 208 never-smoker respondents with no current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significant dyspnoea or heart disease/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dyspnoea, 71 were able to perform an acceptable spirometry. Approximately 35% of these healthy, elderly never-smokers had an FEV1/FVC% of <70% and would be classified as having at least a stage 1 COPD. This percentage increased with age and in those aged >80 yrs approximately 50% would be classified as having COPD and approximately one-third would have an FEV1 of <80% pred (stage 2 COPD). The estimated 5th percentile of FEV1 was consistently <80% pred. 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criteria will probably lead to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over-diagno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ose aged >70 yrs. The criteria used to define the various stag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eed to be age-specifi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脉冲震荡法(IOS)及常规肺功能FEV1%pred和FEV1/FVC测定,探讨IOS对COPD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于山西大医院确诊为COPD稳定期的患者214例,根据GOLD(2011版)联合评估的方法将其分为A、B、C和D4组.选同期体检人员4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IOS(Z5、R5、R20、R5-R20、X5、Fres)及常规肺功能(FEV1%pred、FEV1/FVC)检测.结果 ①COPD组男164例,女50例,平均年龄(63.6±9.5)岁;其中A组48例、B组68例、C组55例、D组43例.健康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6±10.4)岁.2组性别及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OPD组IOS中Z5、R5、R20和R5-R20分别为(0.70±0.30)、(0.62±0.25)、(0.36±0.12)和(0.26±0.18) kPa·L-1·s-1,Fres为(28.71±9.07) Hz及常规肺功能中FEV1% pred和FEV1/FVC分别为(50.83±21.91)%和(51.57±11.29)%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均<0.05).X5为(-0.31±0.19) kPa·L-1·s-1,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③COPD患者A、B、C和D4组IOS中Z5、R5、R5-R20和Fres呈上升趋势,X5呈下降趋势.A、B、C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④COPD患者IOS中Z5、R5、R5-R20和Fres与FEV1%pred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其中Fres与FEV1%pred相关性最大(r=-0.599);X5与FEV1%pred呈显著正相关(P<0.05).COPD患者A、B、C和D4组IOS中各指标与FEV1%pred相关性逐渐降低.A、B、C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OS测定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组别COPD患者气道阻力的变化,可更好地评估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磷酸腺苷(AMP)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测定方法.方法 由低浓度至高浓度倍增剂量吸入AMP试剂,在吸药前及每次吸药后进行肺功能测定,以PD_(20)FEV_1-AMP<40 mg为判断阳性阈值.对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分别进行AMP支气管激发试验.分析两组的阳性率、PD_(20)FEV_1-AMP、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AMP激发试验均为阴性,PD_(20)FEW_1-AMP均>40 mg;哮喘组中38例阳性,阳性率为92.7%,PD_(20)FEV_1-AMP为1.25 mg(6.98 mg).哮喘组的PD_(20)FEV_1-AMP和肺功能变化值△FEV_1、△FVC、APD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P<0.01)、-0.447(P=0.003)、-0.352(P=0.024).AMP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100%和95%,出现喘息、气促、咳嗽和胸闷的哮喘患者分别有78%、29%、29%和10%,但程度较轻,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MP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可以作为有效诊断哮喘的辅助检查方法,且其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成功建立了AMP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秦慧  陈燕  王群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2):122-124
目的 探讨在肺功能测定中能否用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6秒用力呼气量比值(FEV1/FEV6)代替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的可行性.方法 对256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和174名非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收集FVC、FEV6、FEV1/FVC、FEV1/FEV6等数据.比较FEV6与FVC以及FEV1/FEV6与FEV1/FVC的相关性;并以FEV1/FVC〈70%作为判断气流阻塞的标准,计算相应FEV1/FEV6检测气流阻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FEV6与FVC以及FEV1/FEV6与FEV1/FVC均呈强正相关关系;(2)根据ROC曲线结果,取FEV1/FEV6为〈72.6%,其诊断气流阻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7%和98.4%.结论 FEV1/FEV6能够代替FEV1/FVC检测气流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