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玲  汪林  邵先红  王红仙  丁树美 《安徽医药》2012,16(11):1675-167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胃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Ⅰ组(布托啡诺8 mg)、Ⅱ组(布托啡诺4 mg+氟比洛芬酯200 mg)、Ⅲ组(布托啡诺6 mg+氟比洛芬酯200 mg)和Ⅳ组(布托啡诺8 mg+氟比洛芬酯200 mg)。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术毕即刻(T0)及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镇痛、镇静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Ⅲ、Ⅳ组在T1~T4时镇痛评分和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T1~T3时Ⅱ、Ⅲ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Ⅰ、Ⅳ组(P0.05)。术后48 h内Ⅰ、Ⅳ组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200 mg复合布托啡诺6 mg静脉自控镇痛可为老年胃癌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0例,分别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治疗。观察两组术后48h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e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VAS评分B组略低于M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esay评分B组优于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PCA可取得满意镇痛和镇静效果,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3.
任海珍  李炎 《海峡药学》2010,22(12):172-174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用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使用布托啡诺和芬太尼进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4、8、12、24、48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不良反应、胸腔引流量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B组术后12h镇痛VAS评分好于F组,其它各时间点VAS评分及胸腔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B组高于F组,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牟B组少于F组.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PCIA,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低于芬太尼PCIA.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硬膜外吗啡、布托啡诺和曲马多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吗啡组(M组,n=10)、布托啡诺组(B组,n=10)和曲马多组(T组,n=10)。术后1h、6h、12h、24h和48h,进行术后双盲镇痛、舒适度和镇静评级。结果与B组和T组比较,M组舒适度评分明显较低,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效果评分无明显差别;与B组比较,T组的镇痛、舒适度和镇静效果评分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硬膜外吗啡、布托啡诺和曲马多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相似,但布托啡诺和曲马多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分别接受PCIA治疗.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良好.而B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M组.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地佐辛、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0例行择期手术,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65岁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地佐辛组(D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 (DF组)、布托啡诺(B组)、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BF组)、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80例.术后行PCIA,地佐辛组(D组):负荷量地佐辛5 mg,镇痛泵为地佐辛1.0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负荷量地佐辛2.5 mg+氟比洛芬酯25 mg,镇痛泵为地佐辛0.8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布托啡诺(B组):负荷量为布托啡诺1 mg,镇痛泵为布托啡诺0.4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组(BF组):负荷量为布托啡诺1 mg+氟比洛芬酯25 mg,镇痛泵为布托啡诺0.3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舒芬太尼组(S组):负荷量舒芬太尼0.1 μg /kg,镇痛泵为芬太尼2 μg /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镇痛泵容量均为100 ml.镇痛泵参数设定均为持续输注量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y镇静评级评估患者48 h内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术后4、12、24、48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5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各组在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Ramsy镇静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血浆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存在不良反应,但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和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联合用于术后PCIA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是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清华  郑晖 《河北医药》2011,33(7):988-989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的上腹部全麻患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B)组、舒芬太尼(S)组、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BS)组,每组20例,术毕按三种方案实行PCIA。在PCIA开始后2、6、12、24、48h观察记录镇痛、镇静效果、患者PCIA给药次数、监测数据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PCI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目的,但12h内B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S和BS组(P〈0.05),0~12hB组需要更多的PCA给药次数,BF组不仅镇痛、镇静效果满意,恶心、呕吐和头晕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何艳  金孝  江飞 《江西医药》2014,(1):78-80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两种镇痛方案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腹部手术后静脉使用舒芬太尼+布托啡诺(B组)与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F组)镇痛的患者共140例临床资料,分析其镇痛效果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12h、24h VAS评分均小于3分,术后12h B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低于F组(P〈0.05),24h B组VAS评分、Ramsay评分低于F组(P〉0.05)。 F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两组镇痛方案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B组术后早期的镇痛镇静效果较优,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较低,故临床使用时应结合病情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布托非诺对剖宫产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患者皮肤瘙痒的预防效果.方法 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联合吗啡(BM)组,单纯吗啡(M)组各40例.BM组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注入0.125%布比卡因6ml,其中含吗啡1mg及布托啡诺0.5mg,接100ml浓度0.125%布比卡因镇痛泵,2内含吗啡5mg+布托啡诺3mg;M组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注入0.125%布比卡因6ml,其中含吗啡1mg,接100ml浓度0.125%布比卡因镇痛泵,内含吗啡5mg.结果 术后48h 2组患者间VAS评分,PCA按压次数,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镇痛后不良反应比较,M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吗啡硬膜外镇痛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行PCEA患者硬膜外吗啡镇痛导致的皮肤瘙痒且不影响镇痛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布托啡诺、芬太尼、吗啡静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吗啡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剖宫产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9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 例.A组:布托啡诺负荷剂量1 mg;B组:芬太尼负荷剂量0.05 mg;C组:吗啡负荷剂量5 mg.三组背景输注量均为2 mL/h,锁定时间均为15 min.术后4 h,8 h,12 h,24 h,36 h分别观察BP、HR、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镇痛效果和满意度相似;布托啡诺产生的镇静作用大于芬太尼、吗啡(P<0.05);A、B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低于C组.结论:布托啡诺对剖宫产患者可提供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腔多模式镇痛对妇科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吗啡5mg+罗哌卡因125mg+氟哌利多2.5mg),术毕时连接PCEA泵;B组:采用吗啡硬膜外腔镇痛,术毕时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18h后硬膜外再追加吗啡2mg,拔出硬膜外导管;C组:采用吗啡单次硬膜外腔镇痛术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术毕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18h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8h后重复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观察记录3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3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方式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B组)。A组于微波消融术前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B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1、4、8和12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VAS各时点B组均高于A组;术后24 h总体VAS B组高于A(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韩杰  李梅  高敏  石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23-372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8例Lc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c组),术毕前15min各组均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泵用药为:A组、芬太尼1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记录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生命体征同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按压镇痛泵的次数(6.9±1.3)次明显多于B组的(2.7±1.1)次和C组的(2.3±1.2)次(q=13.84、14.98,均P〈0.01);恶心与头晕的发生率C组(0、12.5%)均显著低于A组(37.5%、68.8%)(u=2.717、3.217,均P〈0.叭),B组头晕发生率(18.8%)也显著低于A组(68.8%)(M=2.857,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Lc患者PCI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TUVP术患者术后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TUVP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镇痛方法为:A组:芬太尼0.02mg/kg+恩丹司琼8mg,术后镇痛;B组:芬太尼0.01mg/kg+恩丹司琼8mg,术后镇痛;C组:手术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01mg/kg+恩丹司琼8mg,术后镇痛;D组:术毕缓慢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芬太尼0.01mg/kg+恩丹司琼8mg,术后镇痛。镇痛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比较术后VAS评分和镇静评分(SS)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h四组间的VAS无统计学差异,而4、12h时A、C、D组的VAS显著低于B组(P〈0.05),12h后四组间的VAS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h时A组SS高于其他三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4h以后四组间的ss差异无显著性。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B、C、D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UVP术术前和术毕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然后以0.01mg/kg芬太尼PGIA维持48h镇痛效果良好,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M组),每组30例,术毕接电子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F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24mg+氟比洛芬酯300mg+生理盐水共150ml,背景流量2ml/hr,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M组在相同时间点给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60mg+生理盐水共150ml,参数同F组。分别记录和统计手术后12、48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泵按压次数、伤口引流量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相近,VAS评分和48h伤口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低于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有1例呼吸抑制,F组无呼吸抑制。两组均未见消化道出血。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女性患者全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使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单纯使用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女性患者,ASAⅠ~Ⅱ级,全麻手术后行PCIA,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PCIA给予芬太尼1.0 mg+雷莫斯琼0.6 mg稀释成100 mL;B组:术后PCIA给予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100 mg+雷莫斯琼0.6 mg稀释成10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24、48 h的镇痛效果(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期间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女性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与单纯使用芬太尼镇痛效果相似,但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周萍 《世界临床药物》2014,(11):683-685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拟施髋关节置换的老年(年龄〉60)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组(D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S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 D组缓慢静注地佐辛5 mg+氟比洛芬酯50 mg,SF组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0.5μg/kg,术后两组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8、24、48 h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安静状态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翻身和深呼吸等活动时D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SF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D组显著低于SF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超前镇痛及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用于大型手术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佐辛组(30例)和氟比洛芬酯组(30例).地佐辛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推注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 mg/kg.2组患者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给予顺阿曲库铵麻醉维持.术后均行经静脉PCIA,地佐辛组镇痛药配方为地佐辛30 mg+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组为氟比洛芬酯200 mg+芬太尼0.5 mg,均加入托烷司琼6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初始负荷剂量2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PCIA剂量为1.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3、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内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术后6、12、24 h时间点,地佐辛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氟比洛芬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h:(3.5±0.6)分比(2.2±0.4)分,12 h:(2.5±0.5)分比(2.1±0.3)分,24 h:(2.2±0.3)分比(2.0±0.4)分,P<0.05];术后48 h内氟比洛芬酯组PCIA按压次数明显多于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1.3)次比(10.8±1.8)次,P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异常出血,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眩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眩晕:13.3% (4/30)比10.0% (3/30),恶心:20.0% (6/30)比13.3% (4/30),呕吐:10.0% (3/30)比6.7%(2/30),P<0.05].结论 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有效,但与氟比洛芬酯相比较,地佐辛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静,还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及单纯芬太尼用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7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A组),凯纷50mg+芬太尼10μg/kg(B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生命体征、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结果:术后两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