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ECG)房颤波(简称f波)大小的临床意义尚有争议,本文分析184例房颤患者的常规ECG,并结合超声心动图(VCG)、X线胸片等检查,重点探讨f波与心房大小及病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连云港海滨疗养院670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有否伴发心房颤动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比较,在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反应性高血糖及病死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心房颤动组发病急骤,病情重,意识障碍程度深。结论心房颤动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独具特点,且影响预后,应在临床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扈林 《新医学》2001,32(4):219-219
1引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亦在增加。在老年脑梗死病人中,部分伴发心房颤动,为探讨两病之间的关系,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670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及研究方法收集作者所在医院1989年至1999年收治的67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根据其有否伴发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同时用卡方检验作两组率的比较。伴发心房颤动组110例,占同期住院的脑梗死病人总数的1…  相似文献   

5.
6.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波离散度 (Pdisp)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一的电活动标志 ,其异常多提示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房内传导延迟与房内不应期缩短并离散的特征。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 ,其最大P波时限 (Pmax)与Pdisp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阳性预测准确度均好[1,2 ] 。为探讨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Pmax与Pdisp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我们分别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同步记录 12导心电图 ,测得Pmax与Pdisp值 ,旨在为老年患者预测阵发性心房…  相似文献   

7.
P波离散度(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长时间(Pmax)与P波最短时间(Pmin )的差值[1].国外有学者[2]报道Pd和Pmax可作为预测IPAF的体表电生理指标;作者观察IPAF患者Pd和Pmax与IPAF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与P波离散度 (Pdisp)、P波最大时限 (Pmax)的关系。方法 :应用 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定 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 6 0例年龄匹配的无房性心律失常者的Pmax和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之差 (即Pdisp)。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的Pmax为 ( 12 3.9± 16 .6 )ms ,Pdisp为 ( 4 8.4± 14 .8)ms ;而对照组Pmax为( 110 .0± 13.9)ms ,Pdisp为 ( 2 7.7± 9.1)ms ,两者相比均P <0 .0 0 1。以Pdisp≥ 40ms为标准 ,预报房颤的敏感性80 0 % ,特异性 85 0 % ,准确性 82 3% ;以Pmax≥ 12 0ms为标准 ,预报房颤的敏感性 72 9% ,特异性 80 0 % ,准确性76 2 % ;而以Pdisp≥ 40ms和Pmax≥ 12 0ms联合作为标准 ,预报房颤的敏感性 70 0 % ,特异性 90 0 % ,准确性79 2 %。结论 :Pdisp和Pmax可作为预报阵发性房颤的新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32例AF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并与30例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 AF组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AF组多数患者P波离散度≥40ms,P波最大时限≥110ms。结论 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是预测AF体表心电图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最大 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预报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价值。方法采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 3 0例健康对照组的 Pmax、Pd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的 Pmax、P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Pmax、Pd(P<0 .0 1)。两组左心房内径 (LAD)分别为 (3 4.63± 5 .0 8) mm,(3 3 .47± 4.89) mm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以 Pmax≥12 0 ms预报房颤发生的敏感性为 82 .3 % ,特异性 86.7% ,准确性 83 .7% ;Pd≥ 40 ms预报房颤的敏感性为 91.9% ,特异性 90 .0 % ,准确性 91.3 %。 Pmax≥ 12 0 ms与 Pd≥ 40 ms联合预报的敏感性为 79.0 % ,特异性 96.7% ,准确性 84.8%。结论 Pmax、Pd是预报阵发性房颤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房颤动的病因构成调查及与脑栓塞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老年心房颤动的病因构成及并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为该地区制定老年心房颤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02年至2004年收治的206例60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为调查对象,并以同期收治的59岁以下478例非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为参照。采用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的各种基础疾病及特发性心房颤动等作为心房颤动病因及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心房颤动主要分布于冠心病(41.75%)、高血压(27.67%)、风湿性心脏病(22.33%)、心肌病(6.80%)、心脏瓣膜退变(5.83%)等心血管疾病和特发性心房颤动(10.68%)患者中,老年心房颤动的脑栓塞发生率较非老年心房颤动明显增高。结论心肌缺血、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变、高龄、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是老年心房颤动发病的危险因素,老年心房颤动的防治要重视对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常规抗凝治疗应当作为老年心房颤动及其并发症的整体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对37例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A组),28例诊断为特发性房颤(B组)及45例心房扩大并阵发性房颤(C组)的患者行常规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描记,测量并对比分析三组间最大P波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结果:三组间Pmax及Pd依次为C组〉B组〉A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结论:Pmax及Pd是特发性房颤及心房扩大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生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为探讨房颤与脑梗死的关系,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和病区817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与BNP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6例,心房颤动患者20例,非心房颤动患者16例,心功能均为NYHAⅡ~Ⅲ级。正常对照组22例。住院患者于人院后24-48h内(门诊患者在就诊24~48h内)接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RIA法检测BNP。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NP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而且和心律失常相关,与心房颤动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心律失常,且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我院从1974年6月至1984年6月收治心房颤动患者经心电图证实,资料较完整者118例,其中90例经超声心动图,69例经X线检查,诊断均已明确者列入病因分析范围。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118例中男69例,女49例。年龄15~85岁,其中小于30岁者22例;30~59岁者66例大于60岁者30例。二、房颤类型:器质性108例占91.6%,功能性例占108.4%;阵发性65例占55.8%,持续性53例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实施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92例,收集时间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41例、未复发组51例。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检测血清hs-CRP、IL-6的水平,并探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检测血清hs-CRP、IL-6水平与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体质指数(BMI)、吸烟、病程、合并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合并高血压患者比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检测血清hs-CRP、IL-6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的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降低、合并高血压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降低可能会增加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本地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构成和预防.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2005年至2006年住院的252例房颤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高血压性心脏病占29.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痛)占23.8%,风湿性心脏病占12.3%,心肌病占8.7%,肺源性心脏病占8.7%,退行性瓣膜病占5.5%,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占3.2%,先天性心脏病占1.2%,预激综合征占0.8%,特发性房颤占6.0%.结论 房颤病因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占主要地位,预防房颤的重点是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