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LVH)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7月1日—2022年1月1日长沙市第四医院血透室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5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75例(71.43%)]和非LVH组[30例(28.57%)]。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及透析相关资料,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LR与LVH的关系。结果:LVH组患者的PLR高于非LV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R与超敏C反应蛋白、LVMI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中位数是MHD患者并发L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并发LVH发病率高,PLR作为一种简单的炎症标志物,检测方法简单,动态监测方便,其升高是MDH患者并发LVH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临床工作中应重视PLR升高的MHD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LVH,将602例MHD患者分为LVH组(260例)和对照组(342例),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合并LVH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MHD患者合并LVH的预测价值。结果 LVH组年龄高于对照组,透析龄低于对照组(P<0.05)。LVH组血清TT3、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尿素清除指数(Kt/V)低于对照组(P<0.05),LDL、血磷、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高于对照组(P<0.05)。LVH组低T3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高龄和高水平CRP是MHD患者合并L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TT3、白蛋白、前白蛋白和Kt/V是MHD患者合并LVH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TT3预测MHD患者合并LVH的AUC为0.893 (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及非LVH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动态监测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质量指标(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左心室肥厚者的血压变异性增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可引起左室明显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慢性肾脏病(CKD)血液透析患者190例,检测生化指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对血浆中硫酸吲哚酚(IS)进行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或Pearson相关分析IS与其他生化或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IS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S和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结果共入组190例,男117例,女73例,年龄(57.3±14.2)岁,LVH患病率达65.8%。单因素线性回归显示,血浆硫酸吲哚酚(IS)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β=7.05,P=0.01),校正各种危险因素后,IS与LVMI仍呈正相关(β=4.1,P=0.0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硫酸吲哚酚(IS)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校正各种危险因素后,血浆硫酸吲哚酚(IS)与左心室肥厚(LVH)独立正相关(β=6.55,OR=0.70,95%CI=0.63~0.77,P=0.03)。结论 CKD血液透析患者血浆IS与LVMI呈独立正相关,血浆IS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并探讨MHD患者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52例按其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20例)及非糖尿病组(32例)。2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IMT,并检测患者血清磷、钙、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生化指标及肾功能。比较2组各生化指标及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肌酐、PTH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IMT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血磷、PTH呈正相关(r=0.459,P=0.001;r=0.311,P=0.025),与性别、年龄、肌酐、尿素氮、血钙及ALP无相关性。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MHD患者各部位存在较严重的颈动脉硬化,非传统的颈动脉硬化因素在血管硬化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利肽(BNP)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并观察拉西地平治疗对LVH和BNP水平的影响。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和无左室肥厚组(NLVH),给予拉西地平治疗6个月,观察血清BNP水平和LVHI治疗前后及组间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拉西地平治疗前,LVH组和NLVH组血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并LVH组高于NLVH组(P<0.01);治疗后LVH组LVMI、血清BNP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NLVH组治疗后仅LVMI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BNP水平与BNP和LVMI均呈正相关(r=0.31,P<0.05,r=0.45,P<0.01)。结论拉西地平不仅可以平稳降低血压,还可逆转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 入选本透析中心的MHD患者30例,检测患者HFHD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比较HFHD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HFHD治疗后患者Hb、ALB、TRF较治疗前升高(P<0.05),hs-CRP、IL-6、TNF-α、i PTH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HFHD可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1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以同期健康者290例为对照.测量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判断MHD患者LVH的发生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所有MHD患者和健康者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除ε2/4基因型外,剩余基因型分成3组:ε2/2+ε2/3、ε3/4+ε4/4及ε3/3,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与LVH的关系.检测3组ApoE基因型MHD患者血脂水平并统计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MHD患者和健康者6种ApoE基因型和3种等位基因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中LVH的发生率为64.0%.含等位基因ε4(ε3/4+ε4/4)的MHD患者LVH的发生率高于含等位基因ε2(ε2/2+ε2/3)及ε3 (ε3/3)的患者(P<0.01).含等位基因ε4的MHD患者血清TC、LDL-C、TG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亦高于含等位基因ε2及ε3的患者(P<0.05).结论 含ApoE等位基因ε4的MHD患者更易发生LVH.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间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两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每周血液透析2次,血液透析滤过1次;单纯血液透析(HD)组每周血液透析3次,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甲状旁腺激素(PTH)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Dirk R Kuypers方法评定皮肤瘙痒症状.结果 治疗12周后,HD组PTH、&-MG水平和Dirk R Kuyper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HDF组3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并低于HD组(P<0.01).结论 MHD患者间断行HDF可增加PTH、β2-MG等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明显减轻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5):215-218
目的了解血压改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2007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肾病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前、透析过程中每小时及结束时测量血压并记录。结果随访未满2年的8例患者,在年龄,透析龄,随访时间和i PTH指标与总体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中高△SBP组的年龄、透析间体重增长%、平均脱水量,透析前SBP显著高于低△SBP组,Hb、Alb水平显著低于低△SBP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随访未满2年患者无论全因死亡,还是心血管病死亡均显著高于总体患者(P值分别为0.03和0.02)。结论 MHD患者血压变化可能与年龄,透析龄,随访时间和i PTH等相关;△SBP升高与MHD患者的死亡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对冠心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60例LV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采用消心痛治疗,观察组采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治疗4月。观察LVH患者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内径(L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体积指数(LVMI)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各项无明显改善。结论:冠心舒通胶囊明显改善冠心病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我中心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按照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值将上述患者分为非左室肥厚(n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NLVH)组40例和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72例,将LVH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开博通组35例和天麻钩藤饮37例,均给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压和LVMI变化,及各组患者外周血清中炎症指标IL-6、IL-1 β、TNF-α、hs-CRP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LV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LVH组患者血清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水平较NLVH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LVH组中两组患者血清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1 β、hs-CRP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可通过抑制TNF-α、IL-6、IL-1 β、hs-CRP水平进而阻止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下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天津海滨人民医院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其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左室肥厚组[48例,LVMI≥125g/m2(男)、LVMI≥110g/m2(女)]和非肥厚组[52例,LVMI<125g/m2(男)、LVMI<110g/m2(女)],比较两组患者的LVMI与血压变异性指标[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h SBPV)、24小时舒张压变异(24h DBPV)、日间收缩压变异(dSBPV)、日间舒张压变异(dDBPV)]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VMI与24h SBPV、24h DBPV、dSBPV、dDBPV的相关性。结果:左心肥厚组的LVMI、24h SBPV、dSBPV均大于非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h DBPV、dDBP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 SBPV、dSBPV与LVMI呈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14.
张江淮  肖蓓  董婧 《安徽医药》2010,14(9):1037-1038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permeable hemodialysis,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高血压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52例。高通量透析组(HPD组)和普通透析组(LPD组)各26人。HPD组采用费森尤斯公司FX60高通量透析器。LPD组采用费森尤斯公司F7透析器。两组每周透析时间均为12 h。治疗时间6个月,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PTH及钙磷乘积。结果两组患者入选前血压、心率、钙磷乘积和PTH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LPD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钙磷乘积和PTH指标与透析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LPD组相比,HPD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但钙磷乘积和PT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但对于中分子物质PTH影响与LPD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212例,按PP水平分为<40mmHg、40~60mmHg、60~80mmHg及>80mmHg4组,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PP与LVMI的关系。结果随着PP的增大,LVMI明显增加,各组间LVMI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PP增大可以促进LVH的发生及发展,PP是LVH重要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与 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在逆转左室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对 60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采用心脏多普勒检测出左室肥厚 (LVH)并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 (LVMI) ,治疗前后LVMI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及高度显著性差别。结论 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有效逆转LVH ,改善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左心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方法EH伴LVH患者7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36)和依那普利组(n=34),总疗程26周.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但两组对LVMl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逆转LVH,但氯沙坦能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和低通量透析组(LFHD组),每组各32例,入选时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于治疗前及6个月后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LAD、LVDd、LVPWT、IVST、E/A、EF和LVMI);在以上两时间点进行体检并抽取患者血标本分别检测患者临床指标(MAP、Hb、SCr、CRP、PTH)。结果经不同治疗模式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LFHD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而HFHD组在MAP、Hb、CRP、PTH等有改善,且LAD、LVDd、EF和LVMI等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减轻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142例年龄大于6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81例无左室肥厚,61例有左室肥厚, 对两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及昼夜间比较,并对各参数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昼、夜收缩压水平、脉压与LVMI呈强相关,左室肥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脉压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②两组之间血压变异无差异;③所有患者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收缩压变异白昼大于夜间,而昼夜间舒张压变异、脉压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相关性较小,主要与收缩压水平与脉压水平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舒张压变异与脉压水平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脉压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EH伴有LVH病人106例随机分为A组(伊贝沙坦80mg/d,36例)、B组(依那普利10mg/d,35例)和C组(伊贝沙坦150mg/d,加依那普利10mg/d,35例)。治疗3周时若血压≥160/95mmHg,则伊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剂量分别增加1倍。总疗程共6个月,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监测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指标,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①三组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三组治疗前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依那普利均能逆转EH病人LVH,联合用药疗效更为显著,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