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66例,分为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绝对卧床、止血、脱水及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持续泵注,观察脑血管痉挛率和病死率。结果:166例均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2周内尼莫地平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显著缓解脑血管痉挛的作用,能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尼莫地平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在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0例Hunt-Hess分级≤Ⅲ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所有病例入院后早期、足量地给予尼莫地平微泵维持治疗,并在72 h内行手术治疗(夹闭或栓塞)和腰大池引流。术后对照组继续单用尼莫地平,而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静滴。2组疗程均为14 d。对比2组各临床相关因素及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行320排CT灌注成像,并测量脑血流量。结果 2组的相关因素除改良Fisher分级及手术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存在可比性。治疗组有4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而对照组有11例,治疗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术后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在预防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上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尼莫地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原因并根据病因进行对症防治。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手术患者死亡24例,其中再出血死亡14例,血管痉挛死亡6例,肺炎死亡2例,心肌梗死死亡1例,肺梗死死亡1例。开颅动脉瘤夹闭组死亡7例,其中大面积出血死亡4例,血管痉挛死亡2例,肺炎死亡1例。介入下行动脉瘤栓塞组死亡5例,其中血管痉挛死亡4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结论脑内再出血是非手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脑内血管痉挛是手术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品元  侯凯  徐丽峰  王树军  井山泉  宋剑 《河北医药》2011,33(10):1448-1450
目的研究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级)采用超早期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病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例,行超早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后根据结果选择合适方法对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显微外科处置。术后6个月以G lasgow(GOS)评分分级及影像学检查为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6个月后GOS评分显示:死亡1例(7.7%);植物状态1例(7.7%);严重残疾4例(30.8%);中度残疾4例(30.8%);恢复良好3例(23.1%)。结论通过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出血性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10例出血性脑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组具有组间均衡性,并采用脑动脉瘤栓塞急诊术治疗,术后均采用脱水、降压,解痉等支持治疗。治疗组术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对照组术后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结果两组于术后3个月时进行GOS评分,治疗组89%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无死亡病例;对照组3例死亡,60%患者恢复良好,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栓塞术后使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效果比单纯使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好,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能及时有效排出血性脑积液,大大减轻了血性脑积液对脑血管的刺激,有效预防和减轻了血管痉挛,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6.
张蕾 《首都医药》2009,(4):34-35
目的了解运用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调查1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栓塞术的效果。结果9例患者通过专职护理未出现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表明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实施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毅  肖顺武  任光阳  王培  李刚 《中国药业》2008,17(11):56-57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26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出血痉挛有积极疗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动脉灌注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动脉急性血栓栓塞给予动脉内灌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栓栓塞段血管均完全再通,均无再出血。术后3、7d复查头颅CT发现有局限性脑梗死8例,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5分16例,4分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采用动脉灌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董利 《淮海医药》2009,27(3):252-25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39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19例和非尼莫地平组20例。2组均用止血、脱水、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加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0.5μg·kg^-1·min^-1,连用10 d,后改尼莫地平片剂30 mg,每日3次,连用10 d。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谱检查。结果尼莫地平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10.5%(2例),非尼莫地平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45%(9例),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经颅多谱勒检测尼莫地平组治疗后大脑前、中动脉的收缩峰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显著缓解脑动脉痉挛的作用,能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围手术期静脉应用以及术中灌洗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规范使用尼莫地平以及术中是否同时进行术野内灌洗分为3组,分析其与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规范使用尼莫地平患者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23.2%)明显低于未规范使用该药物者(36.3%),P<0.01;术中同时进行灌洗组血管痉挛发生率最低(12.5%),灌洗组与单纯静脉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用药组为13.7%,同时辅助术中灌洗组为20.0%,而对照组为32.7%。结论围手术期静脉内使用尼莫地平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减少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术中灌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加这种抗血管痉挛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且将其分为两组,即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组(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等情况进行观察与数据的记录、整理,然后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动脉血流速度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能够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介入栓塞术后尼莫地平动脉内灌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效果,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aSAH后SCVS患者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介入栓塞术,术后给予稀释血液、扩容和升压等常规3 H治疗,试验组另加用尼莫地平动脉内灌注,用电子泵经股动脉血管鞘以0.2 mg·min-1注射20%尼莫地平,每次2 mg,每天1次,用药7 d后拔除血管鞘改为尼莫地平片口服,每次60~120 mg,每日2次于餐后服用。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速度、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时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84.32±5.27)和(93.46±5.61)cm·s-1,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86.05±5.94)和(95.23±6.37)cm·s-1,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59.41±4.82)和(71.56±5....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痉挛(CVS)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80% ;其中症状性CVS是指具有脑缺血和脑梗死症状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为 10%-40% [1 ] .2012 年 3 月-2014年3月我科共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62例,其中继发症状性CVS 19例,发生率为30.6% (19/62 ).现将本组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脑血管痉挛(CVS)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80% ;其中症状性CVS是指具有脑缺血和脑梗死症状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为 10%-40% [1 ]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和尼莫地平片对14 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预防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对照观察。结果 尼莫地平注射液组 (70例 )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片组 (76例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 aSAH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观察两组DCVS和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可明显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降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分析11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绝对卧床,止血、脱水等对症治疗,急诊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法舒地尔静滴,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静脉泵入,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率及病死率。结果术后2周内,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够明显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不增加动脉瘤的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动脉瘤颈夹闭术和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应用于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高分级aSAH患者60例,采用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30例设为A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的30例设为B组,比较2组预后良好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预后良好率为66. 67%,高于A组的40. 00%(P <0. 05);治疗后,2组GO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GOS评分低于A组(P均<0. 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 67%,低于A组的26. 67%(P <0. 05)。结论与动脉瘤颈夹闭术相比,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aSAH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芬  武江  吕东方 《河北医药》2006,28(10):978-98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发病率高,可分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于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脑血管痉挛(CVS)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颅底动脉的一支或多支血管平滑肌的持续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管腔形态学的变化,在动脉造影时表现出血管管腔狭窄,发生率高达30%~90%.早发性CVS出现于出血后,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缓解,目前认为是SAH后流入脑脊液中的血液对脑血管的机械性刺激所致.暂时性或早发性CVS对脑血管功能影响不大.迟发性CVS发生于出血后4~15 d,7~10 d为高峰期,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致死和重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的种类和方法均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是脑动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疾病等。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本研究主要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总结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经验,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后,沿微导管将弹簧圈放入动脉瘤内。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加强对脑血管痉挛的观察及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或脑疝,2例患者因血管痉挛继发脑梗死,经解痉、脑保护剂治疗后,言语和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加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观察和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