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年食管癌手术时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最佳呼吸参数.方法 选择食管癌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下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先行双肺通气模式,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进胸后改行单肺通气.A组采用普通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10 ml/kg,PEEP 0 cm H2O),B组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6 ml/kg,将PEEP维持在8 cm H2O左右).连续监测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平均压气道(Pmean)、气道阻力(Raw),动脉氧分压(PaO2),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B组术中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食管癌手术采用低潮气量结合呼气末正压的保护性肺通气可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单肺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老年单肺通气患者60例,在患者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的老年单肺通气患者进行吸入全麻,而对实验组中的患者进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老年单肺通气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的MAP以及SVRI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在对老年单肺通气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相对于对患者进行单纯的吸入性全麻,对患者进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使得手术更为安全有效,提高患者的早期单肺通气量,有效减少麻醉药用量以及患者的应激反应,使得患者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情况,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国产支气管填塞气囊导管、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在全麻诱导后单肺通气前10min(T0)、单肺通气后10min(T1)、单肺通气后30min(T2)、单肺通气后60min(T3)、开放双肺后10min(T4)各时点动脉血血气分析,记录各时点气道压,比较两组肺萎陷程度和手术野的暴露程度。结果:A组气道压低于B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单腔支气管填塞气囊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中使用的优势大于双腔管,而且国产的支气管填塞气囊导管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单肺通气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应用“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对 2 0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进行单肺通气麻醉 ,其目的是观察单肺通气在麻醉及手术期间 ,存在哪些优点或弊端 ,并对副作用进行讨论与分析。现将应用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术中进行单肺通气麻醉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选择 2 0例食管癌病人中 ,男性为 12例 (占60 % )、女性为 8例 (占 4 0 % )。年龄 4 7~ 65岁 ,平均年龄 56.5岁 ,老年患者 ( 60岁以上 )有 10例 ,肥胖患者有2例 ,均为择期手术。手术方式全部为左侧开胸 ,所有病例根据患者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单肺通气(OLV)模式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5例。单肺间歇正压(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组(A组),单肺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1 cmH2O≈98 Pa)通气组(B组),单肺IPPV低潮气量通气组(C组)及单肺IPPV低潮气量通气加PEEP 5 cmH2O通气组(D组)。分别于OLV前(T1)、OLV 15 min(T2)、OLV 30 min(T3)和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4个时间点观察患者气道峰值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ABP、HR及PaO2。结果 OLV后B组各时点Ppeak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1),而A、C及D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B组各时点Pmean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5),而A、C及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各观察时点4组HR及A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OLV后各组PaO2明显下降(<0.01),D组OLV后时点的PaO2明显高于其他3组(<0.05)。结论在OLV期间应用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 cmH2O,通气可降低Ppeak,改善氧合,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的影响,探究单肺通气病人的最佳呼吸参数。方法32例胸内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双肺通气(TLV)、单肺通气(OLV1、OLV2、OLV3)等几种不同的通气方式,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吸气阻力(Raw)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OLV1、OLV2的通气方式中PaO2、SpO2均明显低于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 in后有6例使用OLV1、OLV2的病人SpO2低于90%,OLV3通气方式中的PaO2明显低于双肺通气,SpO2比双肺通气略低,与OLV1、OLV2比较,OLV3通气方式SpO2、PaO2均明显上升,利用OLV3的通气方式都能使病人的SpO2维持在95%以上;PaCO2数值在TLV、OLV1、OLV2无统计学差异,在OLV3通气方式中则有明显上升;单肺通气后Ppeak、Raw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所有病人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BP、HR、CVP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式能明显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单肺通气(OLV)的目的是对术侧肺的分泌物以及血液进入健侧肺进行防止,保证气道的通畅、防止病原扩散和交叉感染,对术侧肺的膨胀进行了避免,以方便手术。本次针对不同通气模式在老年患者单肺通气的进展进行了研究,与过去传统的疗法作比较,主要对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以及不同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改善作用做出了阐述,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在胸内手术的应用。方法 肺与食道癌手术各12例。胸内主要手术步骤应用单肺通气,监测MAP、PaO2、PaCO2、SaO2、PetCO2等。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结果 肺叶切除单肺通气PaO2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aCO2上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道癌切除单肺通气PaO2下降(P〈0.05).结论 胸内手术单肺通气虽可致低氧血症;但注意缩短单肺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0例肺癌麻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通气方法作为常规通气组(CV组),另一组采用保护性通气方法作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9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均有所降低,但PV组明显高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在T2时点明显升高,相同时点PV组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麻醉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法能有效提高动脉氧分压,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单片通气吸入麻醉动态监测呼吸与循环变化,使SpO2在95%以上,PETCO2在4-6kPa之间。方法:择期手术14例、行单肺通气吸入麻醉,调整FiO2、TV、RR、PpeakI:E,并监测动脉血气的变化。于麻醉前、双肺IPPV、单肺IPPV,30、60、90、120min、恢复双肺IPPV15min,记录各项数据。结果:FiO2:0.5%-1%。SpO2:麻醉前(97.21±1.09)%,双肺IPPV100%,单肺IPPV(97.5±0.98)%。SpO2与SaO2高度相关(r=0.99,P<0.01)。PETCO2与PaCO2呈正相关。TV:双肺IPPV8±0.52ml/kg,单肺IPPV6.78±0.77ml/kg。Ppeak:双肺IPPV19.14±2.14cmH2O(1.88±0.21kPa),单片IIPV26.29±3.22cmH2O(2.58±0.32kPa),I:E=1:1.5.-2,RR:14-16次/分。结论:长时间单肺通气易致低氧碳酸血症,水中适当调整各项指标,使SpO2与PETCO2在正常范围,可保证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单肺通气(OLV)期间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对于开胸术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2例限期进行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TG):潮气量8mL/kg,吸气峰压(PIP)小于30cmH2O;保护性通气组(PG):潮气量1/2VT(为患者术前肺功能潮气量测试值减半),PIP〈25cmH2O。在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后(T1)和手术结束(T2)两个时间点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各时点PaO2,PaCO2,pH.FiO2等数据,并据此计算出氧合指数(OI)。同时收集静脉血测量血浆中IL-6水平。结果 无论常规通气组还是保护性通气组,术后氧合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术后血浆IL-6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这种变化在保护性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通气模式相比,保护性通气策略明显减轻高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kg以上)患者术后氧合指数的降低(P〈0.05)。结论 OLV期间,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轻高体重患者术后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单肺通气(OLV)患者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术中脑氧饱和度(rScO2)变化率和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拟于全麻下行OLV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O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分别于OLV后泵注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速度1.5 μg/(kg·min)至OLV结束。术中除常规监测外,记录麻醉前(T1)、OLV前5 min(T2)、OLV后15 min(T3)、OLV后30 min(T4)、OLV后45 min(T5)、OLV结束后15 min(T6)的rScO2。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术后第1、第3、第7天(或出院前)VAS评分和POD发生率。计算两组rScO2变化率,并将患者rScO2变化率与术后CAM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POD发生率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OLV期间C组患者rScO2随时间呈逐步下降趋势(P<0.05),O组rScO2至T5时点出现明显下降(P<0.05),恢复双肺通气后rScO2回升并接近基础水平。O组T5时点HR、rScO2高于C组(P<0.05)。O组rScO2变化率、苏醒期躁动、CAM评分、POD发生率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rScO2变化率与Riker镇静-躁动评分和术后第1天CAM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cO2变化率增加、糖尿病史和高龄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可降低老年患者OLV术中rScO2变化率以及P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下不同吸气流速对胸科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肺病损切除术的单肺通气全身麻醉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吸气流速30?L/min组(A组),吸气流速50?L/min组(B组),吸气流速70?L/min组(C组),每组25例。分别于单肺通气前5?min(T0)、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并行血气分析,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死腔率(VD/VT)、氧合指数(PaO2/FiO2)和分流率(Qs/Qt)。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Ppeak、Pplat、呼气末正压(PEEP)、VD/VT、Cdyn、PaO2/FiO2、Qs/Qt有差异(P?<0.05);3组间PaCO2、Ppeak、Pplat、PEEP、VD/VT、Cdyn有差异(P?<0.05);3组间PaCO2、Ppeak、Pplat、PEEP、VD/VT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结论
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的单肺通气中,适当增加吸气流速可以在降低气道压的同时促使更有效的气体弥散,减少死腔率并改善肺动态顺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 OLV)时不同潮气量( VT)对肺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以10 ml· kg -1和5 ml· kg-1的VT进行OLV,期间维持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在正常水平。通气侧肺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的细胞数、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IL-1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以及弹性蛋白酶的含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促炎反应变量的增加。两组患者肺泡内细胞数、蛋白、白蛋白、IL-8、弹性蛋白酶和IL-10的时相变化在OLV后和术后均未见差异,但TNF-α和sICAM-1在5 ml· kg -1组显著低于10 ml· kg -1组。结论:机械通气( MV)可能导致通气侧肺的内皮损伤和促炎反应,OLV时减小VT可降低肺泡内TNF-α、sICAM-1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 Dex)对食管癌手术中单肺通气( OLV)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分压( PaO2)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左经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65(57.2±8.5)岁,术前检查心肺功能良好,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ex组和生理盐水(NS)组,Dex组麻醉诱导给予Dex负荷量0.6μg/kg,给药时间10 min,0.4μg/( 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NS组:给于等量生理盐水泵注。采集麻醉诱导后侧卧位双肺通气30 min( T1)、OLV 30 min( T2)、OLV 60 min( T3)、OLV 90 min(T4)、恢复双肺通气(TLV)30 min(T5)时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值计算肺内分流率( Qs/Qt),记录PaO2值。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 MAP)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1时比,两组T2~4时PaO2显著降低,Qs/Qt显著升高(P<0.05);与T1时比,NS组T5时PaO2显著降低,Qs/Qt显著升高(P<0.05),Dex组T5时PaO2和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Dex组T5时PaO2升高, Qs/Qt降低(P<0.05)。结论 Dex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能明显改善恢复TLV后PaO2及Qs/Qt。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通气侧肺5 cm H2O30 min(T3)及通气侧肺10 cmH2O 30 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心率
(HR)、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比较,O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T2到T3期间PaO2从(200.20±145.25) mmHg上升到(299.55±138.83) mmHg,Qs/Qt下降(P<0.05)。T3到T4期间PaO2从(299.55±138.83) mmHg下降到(237.30±135.57) mmHg,Qs/Qt有所升高(P<0.05)。OLV时Ppeak值从T2(21.15±3.60) cmH2O上升到T4 (27.20±3.78) cm H2O(P<0.05)。结论: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 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是较合适的PEEP值。
相似文献
(HR)、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比较,O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T2到T3期间PaO2从(200.20±145.25) mmHg上升到(299.55±138.83) mmHg,Qs/Qt下降(P<0.05)。T3到T4期间PaO2从(299.55±138.83) mmHg下降到(237.30±135.57) mmHg,Qs/Qt有所升高(P<0.05)。OLV时Ppeak值从T2(21.15±3.60) cmH2O上升到T4 (27.20±3.78) cm H2O(P<0.05)。结论: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 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是较合适的PEEP值。
相似文献
17.
单肺通气时容易发生低氧血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通过作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氧耗、心输出量和炎症等因素影响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本文就单肺通气时右美托咪定对氧合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对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医院行经左胸一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患者87例病例资料,ASAⅠ~Ⅱ级,术中均给予OLV,根据通气时间分为A1组(<2 h)26例、A2组(2~3 h)39例、A3组(>3 h)22例.监测3组OLV前(T1)、OLV 30 min(T2)、OLV 9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点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白介素-8(IL-8)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PaCO2、Pa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与T1点时比较,3组T2点时PaO2下降;与T2点时比较,T3~4点时PaO2上升,差异有显著性.与T1点时比较,3组T2~3点时SOD下降,MDA、IL-8、TNF-α上升;与T2~3点时,3组T4点时SOD上升,MDA、IL-8、TNF-α下降,差异有显著性;3组T4点时SOD、MDA、IL-8、TNF-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1组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高于A3组,差异有显著性,3组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OLV时间延长,尤其是超过3 h后,氧自由基生成和炎症水平显著增加,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不同平均动脉压(MAP)对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对肺内分流
(Qs/Qt)的影响。方法42例行右肺叶部分切除术需OLV患者,按OLV 20 min后MAP在基础值±10%以内为A组(22例),MAP
低于基础值30%为B组(20 例)。分别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LV)20 min(T1),OLV 20 min(T2),B组复压后30 min(T3),恢复
TLV20 min(T4)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A组患者的PetCO2
与PaCO2在OLV与TLV时均密切相关(P<0.05);B组在T2时[(Pa-et)CO2]较A组增大,但PetCO2与PaCO2仍具有相关性(P<
0.05);B组T2时期Qs/Qt高于A组(P<0.05);在观察时间内,OLV期[(Pa-et)CO2]与(Qs/Qt)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OLV期
间血压正常时PetCO2可反映PaCO2的动态变化;低血压时[(Pa-et)CO2]增大,PetCO2与PaCO2相关性低于血压正常时,此时
PetCO2可能不能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需进一步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Qs/Qt)的影响。方法42例行右肺叶部分切除术需OLV患者,按OLV 20 min后MAP在基础值±10%以内为A组(22例),MAP
低于基础值30%为B组(20 例)。分别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LV)20 min(T1),OLV 20 min(T2),B组复压后30 min(T3),恢复
TLV20 min(T4)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A组患者的PetCO2
与PaCO2在OLV与TLV时均密切相关(P<0.05);B组在T2时[(Pa-et)CO2]较A组增大,但PetCO2与PaCO2仍具有相关性(P<
0.05);B组T2时期Qs/Qt高于A组(P<0.05);在观察时间内,OLV期[(Pa-et)CO2]与(Qs/Qt)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OLV期
间血压正常时PetCO2可反映PaCO2的动态变化;低血压时[(Pa-et)CO2]增大,PetCO2与PaCO2相关性低于血压正常时,此时
PetCO2可能不能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需进一步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20.
ClinicalStudyofP_(ET)CO_2inOne-lungVentilationZHANGChuanhan(张传汉);MAZicheng(马自成);JINShi'ao(金士翱)(DepartmentofAnethesiology,Tongj...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