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灵 《四川医学》2005,26(10):1169-117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同时测定肝病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肝炎组血清CHE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Child-pugh分段肝硬化病人CHE亦相差显著,肝功能分级越差的病人,其CHE越低.除Child-pugh C级血清ALT与其他两组相差显著外( P <0.05),Child-pugh A级与B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 APAP)多次给药诱发大鼠肝损伤血清转氨酶和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药源性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APAP模型1组( APAP1组)、针刺+APAP 模型1组( ZC+APAP1组)、 APAP模型2组( APAP2组)、针刺+APAP模型2组( ZC+APAP2组)。 APAP1组和APAP2组大鼠每天分别按体重灌胃给予APAP 300、600 mg/kg;APAP1组和APAP2组大鼠每天分别按体重灌胃给予 APAP 300、600 mg/kg后即刻针刺其后肢足三里穴20 min;NC组灌胃给予相同体积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连续给药或针刺14 d后,检测血清转氨酶活性和检查肝脏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ZC+APAP1组、APAP2组和ZC+APAP2组大鼠血清AST和AL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APAP1组、APAP2组相比, ZC+APAP1组、ZC+APAP2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均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 APAP1组和ZC+APAP1组间肝脏病理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AP2组与ZC+APAP2组肝脏病理学改变显著(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促进APAP诱导大鼠血清AST和ALT活性的升高;但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对APAP多次给药诱发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胆碱酯酶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90例肝脏疾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48例,慢性肝炎62例,重型肝炎43例,肝硬化37例)血清胆碱酯酶(CHE)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同时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各组肝脏疾病中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各组肝脏疾病患者AL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活性随肝脏病情程度加重而下降,且与ALT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可作为肝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检测指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对肝病的诊断、预后判断、病程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大鼠不同部位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用免疫抑制法检测大鼠不同部位采集的血清中CK和CK-MB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大鼠不同部位采集的血液其血清CK和CK-MB检测结果均差异极显著.结论 毒理学动物实验前后采血部位应统一,在检测结果未达到互认时,使用各自动物模型的空白组和实验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asferase,ALT) 检测试剂中 5'- 磷酸吡哆醛(Pyrldoxal - 5'-phosphate,PLP )的添加对血清ALT活性测定的影响.方法 以山东潍坊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按照IFCC推荐方法配制,不含PLP)和在该品牌试剂中加入5'-磷酸吡哆醛溶液,分别用这两种试剂测定相同的新鲜临床标本280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使用含PLP的IFCC配方试剂较不含 PLP试剂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结论 康华公司生产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添加PLP比较不添加PLP ALT活性增加近5%-40%,且两种试剂的ALT检测结果不能通过简单系数实现转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复明片对白内障大鼠血清及晶状体中尿素氮(BUN)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脲酶-Berthelot法对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血清及晶状体中BUN含量进行检测.采用改良赖氏法对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血清及晶状体中ALT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Ⅰ、治疗组Ⅱ晶状体中BU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血清中BUN含嚣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Ⅱ晶状体中AL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Ⅰ、治疗组Ⅱ血清中AL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复明片可明显降低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BUN含量,且能明显降低白内障大鼠血清及晶状体中ALT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汁淤积型肝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方法,为胆汁淤积型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标和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结扎胆总管方法建立胆汁淤积型肝病大鼠模型,分别用二乙醇胺、2-乙基氨基乙醇、2-氨基-2-甲基-1-丙醇3种不同缓冲液的试剂方法,测定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胆汁淤积时间增长而升高,胆总管结扎5d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P〈0.01);使用2-乙基氨基乙醇缓冲液的试剂方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值最高,与其他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比较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碱性磷酸酶是胆汁淤积型肝病临床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用2-乙基氨基乙醇缓冲液的试剂方法,测定血清胆汁淤积型肝病碱性磷酸酶活性,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强肝抗纤汤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为强肝抗纤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6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中药低、高剂量组5组.采用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前1d,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造模及灌胃给药共进行6周,6周后对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ALT,AST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强肝抗纤汤高、低剂量组ALT,AST含量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强肝抗纤汤可有效预防实验大鼠肝纤维化形成,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有效降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种方法学的试剂检测大鼠血清肌酐、葡萄糖的差异;比较2个厂家生产的相同方法学试剂检测大鼠血清白蛋白的差异。方法使用苦味酸和酶法方法学试剂同时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含量;使用己糖激酶(HK)法和葡萄糖氧化酶(GOD)法方法学试剂同时测定大鼠血清葡萄糖含量;使用2个厂家生产的溴甲酚绿(BCG)法试剂同时测定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结果不同方法学的试剂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和葡萄糖含量,以及使用同一种方法但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检测大鼠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对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检测试剂对大鼠血清中肌酐、葡萄糖和白蛋白检测结果存在影响,在建立各自实验动物参考区间时要注明检测方法;更换方法学或试剂厂商时应及时建立新方法试剂相应的实验动物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含量与免疫标志物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42例住院和门诊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检测HBV—M、HBVDNA含量及转氨酶(ALT、AST),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BV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HBeAg阳性者HBVDNA含量均〉10^3拷贝/ml,其中含量在10^5—10^7拷贝/ml者为53.45%,〉10^8拷贝/ml者为43.10%,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异常率随HBVDNA含量增高而增高。结论HBeAg与HBVDNA含量明显相关;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银  李坤  张雪莲  王爱国 《西部医学》2011,23(6):1001-1002
目的增加学生对《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实验的学习兴趣。方法利用赖氏法测定Ras转基因肝癌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教学效果。结果 Ras转基因肝癌小鼠的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结论利用肝癌小鼠动物模型改进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实验结果较为理想,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可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亚慢性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暴露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1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予玉米油)和3个TCDD(2、10和50 ng.kg-1.d-1)实验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连续暴露13周后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亚慢性TCDD暴露对大鼠体质量和主要脏器相对重量无明显影响;血清AST和ALT活性在实验组升高:雌鼠AST和ALT在10和50 ng.kg-1.d-1组高于对照组和2 ng.kg-1.d-1组(P〈0.05);雄鼠AST在50 ng.kg-1.d-1组高于其它3组(P〈0.05),ALT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观察发现实验组肝组织坏死,肝血窦瘀血和肝细胞空泡样变。结论:亚慢性TCDD暴露对大鼠肝脏具有毒性作用,且雌鼠比雄鼠的肝脏对TCDD的毒性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化学和湿化学检测结果有无差异,了解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及相关程度。方法:随机抽取40例血清样本,分别用干化学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G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呢(LDL—C)、甘油三酯(TG)、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各项目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ATJT、TC、LDL—C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ST、GGT、BUN、CR、UA、TG、HDL—C、LDH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所检测的12项中,除AIT、TC、LDL—C外,其余检测项目由两种检测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做定期比对并校准不同分析仪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漏芦水提物对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糖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血清中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酸活性及糖原含量;在大鼠肝匀 浆中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结果]漏芦水提物在体内显著降低因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血清谷丙转 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升高,使糖原含量显著增高;在体外显著降低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醇含 量。[结论]漏芦水提物对大鼠四氯化碳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7例肝病患者以及40例正常对照标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比较三者在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并比较各肝病组间PA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病组血清PA水平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肝病组以肝硬化组血清PA水平下降为最明显。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比ALT、ALB能更灵敏、快速地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参草颗粒(CSCG)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及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脂可清胶囊组及CSCG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喂食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大鼠喂食380 mL?L-1酒精及高脂饲料,连续15 d,制备高脂模型。第16天起,灌胃给予各实验组大鼠相应药物,连续40 d。末次给药12 h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计算TC/HDL-C,LDL-C/HDL-C比值及动脉硬化指数(AI);断头处死大鼠,剖取肝脏,行常规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SCG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TC/HDL-C、LDL-C/HDL-C及AI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血清HDL-C含量升高(P<0.01),AI下调(P<0.01);光学显微镜下CSCG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内脂滴成分明显减少,肝细胞结构及排列明显改善。结论:CSCG对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3种小鼠模型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及脂质含量,为建立小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及探讨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别观察地塞米松加高脂饮食、四氯化碳、酒精所致小鼠动物模型血脂及转氨酶的变化,检测小鼠血脂水平和转氨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四氯化碳模型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塞米松模型组血清中两种转氨酶活性和血脂都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模型组血清仅ALT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地塞米松加高脂饮食所致小鼠模型中同时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及肝脏损伤,值得进一步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纤维化损伤后血浆白蛋白mRNA水平、丙氨酸转氨酶、羟脯氨酸的活性变化用于评估早期肝损伤的可能性。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不同时间分离血清,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测量血浆中白蛋白的mRNA水平;生化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羟脯氨酸(Hyp)活性。结果:血浆中白蛋白mRNA水平在肝纤维化早期显著增加,丙氨酸转氨酶、羟脯氨酸在肝纤维化早期变化不明显。结论:在大鼠慢性肝损伤早期检测血浆中白蛋白mRNA比丙氨酸转氨酶、羟脯氨酸活性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乌索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索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乙醇灌胃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分别以乌索酸按30mg/kg、60mg/kg小鼠口服给药,观察其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急性肝损伤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乌索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乌索酸对酒精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盛皓宇 《当代医学》2014,(26):61-62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取5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将这1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象。同时收集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最后分析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30和ALT水平。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30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检测的精确性较高,血清CD30水平可以作为肝炎活动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