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40 mg,1次/d,莫沙必利5 mg,3次/d;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 mg,3次/d,莫沙必利5 mg,3次/d。6周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4.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9%),内镜检查试验组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优于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行莫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莫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泮多拉唑、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49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泮多拉唑40mg1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和铝碳酸镁0.5g,3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泮多拉唑40mg1次/d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内镜下治愈率为69.6%,观察组内镜下治愈率为96.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口服泮多拉唑、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能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40 mg,2次/日、多潘立酮10 mg,3次/日,餐前口服;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40 mg,2次/日,餐前口服,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泮托拉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兰索拉唑肠溶片30 mg,清晨空腹口服,1次/d;观察组兰索拉唑肠溶片30 mg,1次/d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3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内镜检查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兰索拉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埃索美拉唑片20mg口服,2次/d;莫沙必利片5mg,3次/d;对照组奥美拉唑片20mg口服,2次/d;莫沙必利片5mg,3次/d;均以8周为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复查胃镜。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胃镜检查食管粘膜恢复情况,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联用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优于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不良反应轻,临床应用安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董志高 《吉林医学》2011,(3):479-479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9例,以上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胃食管反流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枸缘酸莫沙比利分散片5mg口服,3次/d;给予雷贝拉唑20mg口服,1次/d;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1.0g口服,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10mg口服,3次/d;给予雷贝拉唑20mg口服,1次/d;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1.0g口服,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胸骨后疼痛、反酸、上腹部灼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比利能够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朱荣华 《吉林医学》2013,(35):7408-7409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在门诊或住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许俊敏  吴小珑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87-1088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兰索拉唑片组:30mg,1次/d,旱晨空腹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组:5mg,3次/d,餐前30min口服;兰索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组:剂量及用法同前。3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较单独用药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吴国俊  杨绍军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1):106-107,123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应用于胃食管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食管癌、喷门癌行胃食管吻合术后有食管反流症状的病人92例,分为单服泮托拉唑组和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5%CI为62.9%~78.19%)、93.8%(95%CI为92.6%~9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11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口服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B组40例,口服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C组36例,口服法莫替丁20mg/次,每日2次。且三组均服用莫沙必利5m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6周。结果 雷贝拉唑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0%,优于泮托拉唑组(P〈0.05)、法莫替丁组(P〈0.01)。雷贝拉唑组内镜下食管愈合情况总有效率为92.5%,疗效与泮托拉唑组相似,但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近期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蒙成药伊赫哈日-12味丸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医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蒙成药伊赫哈日-12味丸治疗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如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蒙成药伊赫哈日-12味丸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江 《吉林医学》2010,31(27):4712-4713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早、晚餐前30min口服。联合莫沙必利5mg,每天三餐前30min服用;对照组单独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早、晚餐前30min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兰索拉唑胶囊30mg/d,1次/d,晨起空腹使用;莫沙必利片5mg/d,3次/d,疗程4周。对照组:莫沙必利片5mg/d,3次/d,疗程4周。结果:经过治疗4周后,观察组:75例患者显效49例,有效26例占,有效率100%。对照组:75例患者显效20,有效23,无效32例,总有效率为57.3%。结论:兰索拉唑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GER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口服,对照组单独予以泮托拉唑口服,6个月为1疗程。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胃镜下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及8周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及9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及86.1%,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胃镜检查总有效率为9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联台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序贯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及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2组:序贯治疗组及单纯口服组(n=40).序贯治疗组先予泮托拉唑粉针4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2周后再予以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口服,每日2次;单纯口服...  相似文献   

17.
蒋莉  何志云 《中外医疗》2023,(21):191-193+198
目的 分析探讨加减黄连温胆汤联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有效率。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接受干预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减黄连汤联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5);观察组嗳气反流、胸骨后灼痛或不适、反酸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5 min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临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加减黄连温胆汤联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对控制胆汁反流次数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83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莫沙必利5nag,3次/d,口服;对照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20na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口服。于治疗后1,4,8周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8周后胃镜复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经内镜证实为Ⅱ、Ⅲ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A组)、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B组)和埃索美拉唑组(C组),三组分别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 2次/d,莫沙必利5 mg 3次/d,口服奥美拉唑20 mg 2次/d,莫沙必利5 mg 3次/d以及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 2次/d治疗,疗程8周,停药后复查胃镜,观察治愈率,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A、B、C三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73.52%、70.58%;胃镜下有效率分别为93.75%、70.59%、66.71%,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显效于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及单独应用埃索美拉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10 mg/次,2次/d,口服)联合莫沙必利(5 mg/次,3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雷贝拉唑(10 mg/次,2次/d,口服)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De Meester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2±1.8)分比(14.2±2.0)分,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38/41)比80.5%(33/4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5/41)比9.8%(4/41),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